倘若這一切是林貴妃設計的?
李豐年心頭一震,這才是做局的高手,片葉不沾身,滴血不沾手,卻能把大景皇帝,把一尊王爺,逗的跟狗一樣。
五王爺這事怎麼可能憋三十年之久?要麼,他以前根本不知道此事。在兩個月前,有人向他透露了穆貴人被害的真相,所以他毅然決然入京。
所以有了今天帝陵刺殺!
若是成功了,皇帝就真的死在了帝陵,那麼也就應了林貴妃那一句,「景帝沒有多少時間了!」
可是景帝現在沒死! ✲
所有人都低估了景帝!
衛戍軍強行打開了帝陵,將裡面的教宗黑衣人,盡數屠殺。而五王爺,李華元二人,則是被收押審查。
李豐年回了京城!
他和幾個美艷妻兒,齊聚一堂!
劉妍,韓煙塵,李問書,司里里,柳茜,白清歌,還有蘇蘇都在。負責鏢師的宋青山,趕回來的劉山,都在。此間,趙凱沒有回來,他在木提草原的東山渡口守著防線。
要知道遼軍在東山渡口還布置了三十萬邊軍!
「川蜀,御馬原,木提草原,三塊區域連成一體,必須將其打造成西山堅固的防線。日後,這是西山的地盤。」
「所以這三個地方,必須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生產。以及,在邊境地區構築防線。西山之兵工廠,研究中心,需要加快新武器的研發和裝備。」
李豐年隱隱感覺到了危機!
危機來源於內部,也來源於外部。幾個國家,虎視眈眈。還有大景內部,皇帝李觀貞正在加速訓練新式的軍隊。他上次見到寧江所帶的衛戍軍,的確與之前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軍紀!
其次是武器!
衛戍軍完全一改以往散漫的軍紀,十分嚴明。而且,配備的武器也有連弩,也有手雷。
手雷是朝廷向西山購買的,連弩,是朝廷工部自己仿造出來的。
他估計李觀貞正在命人研究火藥這個東西,畢竟,朝廷以後所需要用到火藥,絕對不可能被西山掣肘。
眾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紛紛點頭!
「我是這樣想的,防衛事宜,交給鏢師。宋青山,你去盯著點。西山每天都在招收,訓練新鏢師。這些鏢師,安排到邊境去守關。」
宋青山點點頭。
「御馬原,那處是天然的牧場,可以大力發展畜牧業。此前,西山已經在那裡布置了農場,大量圈養了牛羊。產業可以擴大,在不破壞草原的情況下!」
「此事,我打算交給柳茜,你去盯一些!」
「京城這邊,交給煙塵和問書,你們二人盯著京城的生意。白清歌,盯著錢莊,適當的可以往其他洲郡開新的錢莊。」
「木提草原,這地方古來養馬,可以做養馬場。也可以,種植等作物。提到種植,還是塔莎盆地最為適合,溫度,氣候都十分適宜。」
眾鏢師,忽然眼前一亮。
先生的意思,下一步,很可能就是要收塔莎盆地了!
又有仗打了嘿!
~
李豐年將工作布置下去之後,便是在後院書房,繼續寫書。
而今的嫻雅書院已經開了十三家,分別在最主要的州郡首府。
紅樓一夢,也給西山帶來不少收益呢!
時年九月初!
皇帝張皇榜,詳述帝陵五王爺勾結教宗謀反一事,並派大軍全城搜捕教宗反賊。全文,隻字不提二皇子李華元!
史稱,國殤之變!
李豐年看到了皇榜,只是笑了笑。他親眼看到二皇子李華元謀反,但是,皇帝刻意抹去,天下人亦是被蒙在鼓裡。畢竟,當時是在帝陵之內,知曉內情的人,也只有那麼幾個。
同樣是這日,四皇子李星雲凱旋而歸,率十萬北部邊軍的將士,駐紮在城門之外。
廖印所部,被圍了一個月之後,終於因為斷水斷糧,全體投降。
據說投降之時,廖印大軍的戰馬都被殺光了,給將士們填肚子。這支軍,也再無半分戰鬥力可言。
四皇子大勝,再立大功,皇帝當即對其加封王珠一顆。一時間,四皇子在京城的勢力迅速壯大,風頭正盛。
同時,金國信使來大景京城,邀大景之朝廷,前往金國參加五國會談!
前面說過,各國之間,邊境之地都有領土的爭議。解決爭議的辦法,要麼是解決產生爭議的國家,要麼是解決這塊領土。
也就是說,直接開戰搶!
但是,開戰對各個國家的消耗都是極其巨大的,為了爭那些領土,勞民傷財,有時候並不值得。於是,五國之間便是有了一個約定。五年一次的談判,解決爭議領土的歸屬問題。
而這一次,金國點名要大景武安侯前去商討!武安侯搶了夷國巨大的一塊領土,又狠狠揍了遼國。當下,在各國的朝廷之上,均是神一般的人物。
最關鍵是,五國會談之前,還有一場盛大的文會。天下文魁,自然由文人去爭奪。
李觀貞接到信使遞上來的奏摺之時,立刻陷入了沉思。他不是在想文會能不能奪得文魁之榮譽,更不是在想五國會談能搶奪多少的領土,他是在想,李豐年此行若前往金國,他還會回來嗎?
金國正在到處尋找他們遺失的皇子殿下,此事雖然隱秘,但是李觀貞還是聽到了不少風聲!
二十年前金國那個老匹夫來到大景的稷下學宮學習,然後在他喜歡的女人的肚皮裡面留了一顆種子!
而今這顆種子已經長成參天大樹!
金國這時候想把這棵大樹給挖回去~
李觀貞想想便是覺得有些憋屈,倘若李豐年一去不回?最關鍵是,李豐年此人的才華無雙。他若回到金國,勢必會將金國打造成西山一樣極其強悍的存在。
到那時候,大景還有資格跟金國掰手腕麼?
這一夜,皇帝都在沉思。
他枕在尚貴妃潔白如玉的腿上,問了這個困擾他許久的問題。
而尚貴妃只是說了一句,道「他是個重情之人,他一家老小,都在大景呢!」
皇帝李觀貞豁然開朗,於次日清晨,召見李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