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萬念歸宗

  雲橫秦嶺,雪擁藍關。閱讀

  冬月時節的關中已是白雪飛揚,京兆府城外的官道之上,馬蹄濺起一路雪泥。

  天剛破曉,武松就雇了馬車,出了城一路向南奔子午谷而來。

  子午谷,北口稱子,南口稱午。

  此時,六百多里之外的南口漢中,還是林木蔥鬱,溪水潺潺。而北口卻已是銀裝素裹。

  山澗里,冰石相爭,懸崖上,冰瀑高掛。

  站在子午觀的觀門前,向山崖下俯瞰,子午道從兩山之間穿行而過。

  當年漢高祖由沛公晉封漢王,正是由此道入漢中,成就霸業。

  自元始年間,王莽始通子午道以來,這條路更是就成了連接關中和漢中的官家驛道。

  多少文人騷客由此入山,感幽懷古;也有尋仙問道者由此,避世於山水之間。

  當然,這條道上最有名的故事還是美人好荔枝。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能博太真美人一笑的荔枝正是從此道由川入陝。

  而此刻,站在子午觀門前的那個小和尚,心情和當年美人盼荔枝一樣,望眼欲穿。

  十月廿五,和武松之約的第一日,亥言一早就站在了這裡。

  冬日裡子午道人跡稀少。所以,一輛飛馳而來的馬車顯得特別惹眼。

  車行到谷口,馬車停了下來。「客官,由此沿小路上山,便是子午觀了。」

  順著馬車夫手指的方向,武松看到了那座位於半山腰的道觀,還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武都頭,別來無恙。」眼看馬車已掉頭北返,亥言已是迫不及待,直接從山崖上飛身而下,飄落在武松面前。

  「你這小和尚,還是一點沒有出家人的樣子。」武松笑嗔道。

  雖然距離杭州一別只有一月時間,但二人都覺得好像過了數月時光,相見之際,心潮難平。

  「知道為何約你到此地相見嗎?」亥言問道。

  「你這腦袋裡詭計多端,我怎麼猜得到。」武松道,「反正跟著你走就是了。」

  「那好吧。就怕你跟不上。」言罷,亥言轉身就向山谷中奔去。「上山嘍。」

  此時的山谷間,山道已被積雪覆蓋,棧道上也是濕滑無比。亥言卻健步如飛,如履平地,一轉眼就攀上了半山腰。

  武松豈肯示弱,他猛提一口氣,縱身而起,施展馭風之力,追了上去。

  冬日的山嶺上,本就沒什麼人,就連飛禽走獸也難覓蹤影。但在這雪嶺群山之間,二人卻像猿猴一般飛騰跳躍,瀟灑自在。

  眼看武鬆緊追而來,亥言心裡道,這一月不見,武都頭這馭風之力又長進不少,居然可踏雪無痕了。不然,這山道上冰雪濕滑,哪能如此輕鬆自在。

  武松也明白,亥言是在有意試試自己的馭風之力,當下更是抖擻精神,腳下生風。

  二人一前一後,攀山而上,不到半柱香的功夫,已達山頂。

  立於岩石之上,眼前豁然開朗。群山環繞,氣象萬千。

  「你不會就是帶我來看風景的吧。」武松稍作喘息,問道。

  「難道風景不美嗎?」

  「美。但美景又豈只在此地?」

  「沒想到,武都頭一月不見,竟是越來越能洞察世事了。」

  「好了,小和尚別貧嘴了,到底為何而來?」武松知道,亥言帶他來此,絕不僅僅是為了試試他的馭風之力。

  亥言見武松故作惱火,微微一笑,拉著武松坐在了岩石之上。

  「武都頭可知此處是何地?」亥言問道。

  「不知。」

  「你腳下之地名曰玄都台,你極目所見皆是終南山,向西數百里則是太白山,而方圓數千里之地皆曰秦嶺。」

  「秦嶺,我打聽來此之路時,聽車夫說過。」

  「秦嶺,三十六峰,如擎天之柱,七十二峪,如群龍吐水。正是我諸夏文明的龍脈所在,也是萬千華夏凡人的魂靈歸宿。」

  「哦!所謂秦隴漢陵,說的就是此意?」

  「武都頭知道的不少啊。」

  「這是昨夜在城中投宿時,聽客棧掌柜說的。」

  亥言不由得頷首道:「正是如此。八百里秦川,人傑地靈。」

  「那這和我有又何干?」武松問道。

  「此時此地,我要送你一件東西?」亥言有些神秘地道。

  「是何東西?」

  「一件原本屬於你的,卻失去了多年的東西。」

  「究竟是何物?」武松如墜雲里,眉毛擰成了一股繩,「你這小和尚,就別打啞謎了。」

  「武都頭莫急。」亥言笑了,「此物就是你失掉的左臂。」

  「你莫不是在說笑?」武松有些不相信自己剛剛聽到的話,瞪大了雙目。

  「絕非說笑!」亥言道。

  「這如何可能?」武松不禁自言自語,「凡人肉胎,斷臂豈可重生。」

  「可你別忘了,我非凡人,而武都頭你,也非凡人所能比。」

  聽亥言如此說,武松又想到自己入世以來的種種經歷,一時也陷入沉默。

  見武松不說話,亥言接著道:「此事的確是有些玄幻,不瞞武都頭,我也沒有必成的把握。你可願一試?」

  武松抬頭看了看眼前這個小和尚,「有甚不可,大不了我還是獨臂和尚嘛。來吧,這世上,倘若不信你,又有何人可信!」

  見武松主意已定,亥言也放下心來。

  「不過還有一事,需事先和你說明。」亥言道。

  「但說無妨。」

  「一會兒我為你運功之時,無論是疼痛難忍,還是奇癢難耐,你都不可運功抵抗,更不能出聲叫喊,你可能做到?」

  「明白了。」武松道,「我就當自己死了。」

  言罷,武松盤膝而坐,氣守丹田,閉上了雙目。

  亥言從懷中取出了聚元丹,先餵武松服下。接著他也盤膝坐在了武松對面。

  靜氣,凝神,行周天之氣,聚陰陽之力,亥言御指為劍,連點武松的百會、印堂、膻中、丹田四穴。

  行至丹田,亥言氣貫於指,口中默念: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萬靈歸宗,諸念成陽,江河湖海,聚水成湯,山林石岩, 築土為邦......

  一時間,武松只覺得周身時而如墜冰窟,時而如火焚身,時而如百蟲噬骨,時而又似萬箭穿心。

  而此時,方圓百里的山嶺之間,流雲開始如波濤般翻湧,靈氣縈繞,萬千飛煙似隱似現。

  被冰封的溪澗又開始水聲潺潺,林間的走獸飛禽皆潛伏不出......

  ......

  元道門的後院中,丁路靜靜地看著袁淳風。

  為了讓袁掌門清修,丁路特意代掌門頒了閉關令,所有弟子七日內不得靠近後院。

  已經過去了三個時辰了,打坐調息的袁淳風幾乎一動不動,仿佛死了一般。

  此時的袁淳風,體內已經有了兩枚靈環之力,一枚是那鐵掌門掌門,另一枚正是辛傑帶來的孫游。

  一個時辰前,丁路曾搭過袁淳風的脈息。這位掌門不僅氣若遊絲,而且脈象幾乎完全消失,半柱香功夫,只動了一次。

  丁路不知道該喜還是憂。

  以脈息來看,袁淳風已經身得龜息伏氣之法,因而即使兩枚靈環加身,內息也毫無波瀾。

  但丁路也怕他是氣息不足,就此一命嗚呼。

  丁路決定賭一把。

  加上第三枚靈環。

  這枚靈環之主也是個道士,南北朝年間的一位高人。

  話說,這道士入道之前曾是一名江洋大盜,憑藉一身飛檐走壁的功夫,打家劫舍,殺人越貨,犯下累累血案。

  三十一歲那年,這道士在隴西一帶作案,劫道時不慎誤殺了北魏大都督的千金,就此闖下大禍。

  北魏大都督盛怒之下,懸賞千金,召集江湖人士追殺此人。

  這道士不得亡命天涯,五年間在大江南北間流竄避禍,屢屢化險為夷。

  三十六歲時,他得一高人搭救,遂隨此人入山修道,避禍隱身。

  此後,這道士得了法名雲宗。從此潛心武學,奉道修仙,創下雲宗門,成為一代宗師。

  雲宗一派,武功走的飄逸靈動之路,這和雲宗道長早年經歷有關,也是他悟道多年所得。

  這門功夫講究以巧克力,順水推舟,以柔克剛。招式變化皆在於臨機而變,無招勝有招。

  雲宗功成之後,並無太多出手記錄。但五十七歲那年,他曾一人單劍,殺退了前來復仇的北魏禁軍十八大高手。

  就此,不再有人進山尋仇,而雲宗道長也再也沒有下過山。

  此人武功之高,遂成傳說。

  三枚靈環加身,袁淳風氣息漸盛,吐納漸深。

  半個時辰之後,他終於睜開了眼,卻已是雙目精光乍現,面龐血氣浮涌。

  丁路見狀,隨手操起院中門人練功的石鎖,朝袁淳風擲去。

  丁路此舉已是犯了在凡間不得動武之律,要是袁淳風按不了這一擊,更是坐實了他的違律之罪。但此刻院中沒有別人,丁路心裡著急,也顧不上許多了。

  袁淳風見石鎖飛來,輕舒猿臂,右手如拂雲,又似掬水,頃刻間竟將飛鎖之力輕鬆卸掉,把百十來斤的石鎖玩於股掌之間。

  轉了兩圏之後,袁淳風又輕輕將石鎖放下,手掌卻似無意中輕輕一按。

  石鎖頓時裂成數塊。

  「恭喜掌門,神功告成!」丁路眉開眼笑,不禁高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