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市井(一)
當李延良從睡夢中悠然醒來時,家裡已然空無一人,母親早早乘坐馬車去了學校,但卻在爐灶上為他熱著豐富的早餐,幾種皮薄餡多的肉包子、濃郁的醬牛肉、軟嫩的雞蛋盛放在蒸籠屜里,半鍋香糯的米粥盛放在另一邊。
屋外晾衣繩上掛著一排洗過的衣服,筆挺的軍服、貼慰的裡衣,甚至就連軍帽和皮靴也被母親刷得乾乾淨淨。
穿上母親給他準備的常服,走到小院裡,愜意地伸了一個大大的懶腰。
這才是正常人的生活呀!
「延良哥。」
出了小院,還沒走幾步,便遇到隔壁鄰居家的半大小子熱情地朝他打招呼。
「大根?」李延良遲疑了一下,試探性叫了一聲。
「延良哥,……我是三根。」陳根民嘴角抽了抽。
「你是三根呀!」李延良並沒有因為叫錯名字而顯露出半分尷尬,反而頗為親昵地伸出手在他腦門上揉了一把,「你都長這麼高了!我記得剛離開漢洲前往海外服役時,你才不過一個小布丁點大嘛。」
「延良哥,我都十六了。」陳根民憨笑著說道:「伱前往海外服役的時候,我還在上學呢。」
「怎的,你今天沒去上學?該不會又逃課了吧?小心你爹回來,揍你個半死!」
「我沒上學了。嘿嘿……,我沒考上高級中學。……我都出來做工兩年了!」
「哦。」李延良點點頭,笑著說道:「那你今天怎麼沒去工廠?」
「唉,十幾天前,就被東家給辭退了。」陳根民嘆口氣道。
「怎麼回事呀?是你們東家的工廠做垮了,還是你在那裡搗亂被趕出來了?」
「都不是。」陳根民鬱悶地說道:「我們東家一個月前,進了一批新的紡織機器,廠子裡要不了那麼多人。所以……」
「也就是說,你的工作被新來的機器替代了?」
「那可不?」陳根民一臉苦色,臉上還帶著一絲憤憤的神色,「那些新機器不僅效率更高,能生產出更多的棉紗,而且需要的人工也更少。這些黑心的工廠主,算盤打得可精了。他們不斷引進更新更先進的機器,要將我們這些工人一個個全都掃地出門,可節約不少成本呢!」
這個時期,齊國差不多有一百多萬人直接和間接地在棉紡織產業里從事相關工作,涉及面非常廣。而齊國的棉紡行業,為了在國外市場獲得更為有利的競爭條件,不斷改進和提升行業生產效率。從乾武元年(1642年)至泰平六年(1710年)近七十年間,齊國紡紗業的機械化,已經使單個生產力提高了兩百倍到三百倍。
而紡紗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織布技術的相應改進和提升;與棉紡織機相配套的脫棉機、淨棉機、梳棉機、漂白機、整染機也相繼問世,共同組成了一整套複雜的機器系列。可以說,棉紡織業成為齊國工業第一個實現機械化的行業,紡織品輸出規模亦出現井噴式增長。
建業、威海和大興,是齊國最主要的三大棉紡織中心,占整個行業總產值的八成。上述三地的棉花原料除了大量來源於印度、孟加拉等地區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則主要來源於漢東省東部和中部地區的產棉區,以及南洋零星的棉花種植園。
隨著蒸汽機的完善和普遍應用,逐漸改變了生產效率和勞動者的關係。過去一個工人只能管理一台紗錠機,現在,一個工人可以管理一百台甚至更多的紗錠機。在這種情況下,手工勞動製品不僅無法與大規模機器產品數量相比,而且在質量上也完敗於機器。
現在,市場上一件大興本地產的薄紗,價格是五十年前的十分之一。過去一個工人一分鐘可以鎖五個網眼,而如今用網眼機在同一時間鎖的網眼可達一萬個以上。
若是以這種趨勢發展,工人,特別是齊國的紡織工人,會逐漸變得多餘。近幾年消費稅的增長乏力,工資水平常年未曾變動,以及需要救助的人數增加,似乎也預示了齊國將可能會發生大規模的產業工人失業,繼而說不定就會促成某種不可測的社會變革。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齊國的社會依舊穩定,經濟仍然在不斷狂飆突進,市場也是愈發擴大。究其原因,大概就是相較於秦國、朝鮮、日本,乃至印度、波斯和歐洲等國家地區,齊國工人的生活水平處於絕對領先地位的。再加上國內各項勞動立法和工人保護權益的日益增加,還有各地大理寺法庭頗具公正性地調解工人和僱主之間的爭執,這一切都極大地緩解了社會矛盾。
更重要的是,齊國目前尚處在經濟極為繁榮當中,這足以讓這些勤奮而聰明的工人得到合理的結果,就算失業了,也會在勞動力市場上很快獲得新的工作機會。
在大興這座城市,有二十多萬台紡織機、一百七十多萬個紗錠,從早到晚,由數萬男工和女工操作著。城市上空的煙囪經久不息地冒著濃煙,車間裡的錘子不斷敲打,齒輪發出吱吱的聲響,紗錠不斷旋轉,貨倉里紗線和棉布高高的堆積起來。港口無數的商船將一包包棉線、未染色的棉織品或者各種彩色平布和條紋細布運往國內及世界各地。
大興,作為齊國第二工業重鎮,除了棉紡織業外,機械設備製造、金屬加工、五金、製糖、精密儀器、造船、煤炭、化工等相關產業亦極為發達。
大興有世界上最大的一家工廠--漢洲機械設備總廠,擁有工人六千餘人,整個廠區占地面積達三千二百多畝,廠房面積二十五萬多平方米,主要生產戰艦和商船的附屬相關驅動設備、工業蒸汽機,還有鐵路部件、蒸汽機車設備、鋼炮、蒸汽錘和其他各種大型機械。
沿著大興河,密密麻麻的分布了千餘家大小工廠,涉及纜線、鐵管、針、彈簧、農用機械、光學和醫用器械、玻璃燈具和馬車製造等產業。
今天,奧斯曼宮廷里吃羊肉米飯時使用的是大興的鍍金勺子,埃及的帕夏喝酒時用的是大興的酒壺和酒杯,在印度土邦王宮裡用來照明的是大興的水晶吊燈。南美慶國用來狩獵或作戰時,用的是大興的火槍,縱情享樂的歐洲貴族在他們的餐桌上擺放的是來自大興的鍍金餐具和漂亮燈具。波斯、阿富汗等地的牧馬人奔跑在無垠的曠野中,他們皮靴上的馬刺、上衣紐扣,也都來自大興。秦國、朝鮮、日本等市場上廣泛使用的縫衣針、紐扣和帶扣、鎖具和各種小擺件,也都來自大興。各種金、銀、銅等金屬製品,玻璃和硬紙板產品,大頭針和軍刀,樂器和工業機器,車輛設備,等等,大興都能在世界貿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這座人口規模達六十萬的城市裡,還有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置身於一棟棟商業大廈,或者徜徉在繁華的街道上,去尋找可能存在的商業機會。
那些從鄉村來的年輕人,從外國來的移民,還有許多剛剛步入社會的學生,一個個懷著懵懂和興奮表情,打量著這座充滿無數財富的城市,幻想著如何在這裡大展拳腳,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
李延良走在繁華熱鬧的街道上,東瞅瞅,西看看,就像是第一次來大興城似的,什麼都覺得好奇,不時地在某個街口或者一處市場駐足停留,甚至還饒有興致地步入店面或者檔口,買些小零碎,吃點小零食。
「那棟高樓是去年才建起來的。」陳根民見李延良一邊吃著東西,一邊仰著頭看前面的大樓,便熱情地介紹起來,「這座大樓是除了城北的文昌塔外,整個大興城裡最高的建築。你數數,足足有十八層呢!……延良哥,你猜大樓里的人是如何上到最高層?」
「這麼高的大樓,總不至於一個個全都爬樓梯吧?」李延良笑著說道:「我猜呀,大樓裡面一定有一種升降機器,可以把更高樓層的人送上去。」
「嘿,延良哥還真是見多識廣!」陳根民三口兩口地將手中的肉串吃完,抹了一下嘴巴,點頭說道:「沒錯,大樓里安置了兩台蒸汽升降機,那些需要上到更高樓層的人站在一個包廂里,機器一啟動,嗖的一下,就飛快地升上去了。嘖嘖……,想想還真神奇!」
「你進去坐過?」
「我一個窮苦下力的人,哪有資格進到這種地方!嘿嘿……,裡面具體什麼樣的,我也不知道,都是聽人家說的。咱們大興城裡那些很多有錢的商社和機構都搬到這裡了。你看看那些進出的人,一個個非富即貴,都是鼎鼎有身份的!」
「你羨慕呀?」
「誰不羨慕呀!……我要是發財了,一定要穿著最好的衣服,堂而皇之地走進去。然後,找大樓里的高級旅店要一間最頂層的豪華房間,舒舒服服地住一晚上。你想想,站在那麼高的地方,端著一杯美酒,俯瞰整個大興城,估計呀,都興奮地睡不著覺!」
「你要發財的話,幹嘛非要進去住一晚?」李延良聽了不由莞爾,「你應該自己建一棟更高的大樓,然後天天睡在最上面,那才叫享受人生!」
「啊?」陳根民眨了眨眼睛,愕然地說道:「自己建一棟大樓,那得多少錢呀?」
「你都發財了,那肯定是想要多少錢,就有多少錢呀!」
「一萬?……兩萬?」
「三根呀,我覺得你對財富的想像力可以再大膽一點!」
「十萬?一百萬……,我的老天,這得是多麼一大筆財富!……延良哥,你是在逗我吧?」
「哈哈……」李延良看著陳根民那副呆萌而懵逼的樣子,不由大笑起來。
這個時期的齊國民眾,雖然在人均收入上冠絕全球,但花費也是非常多的,不說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平日裡穿衣出行,休閒娛樂,住房醫療,那也是要支出不少的費用。若是家裡的孩子多一點,日子其實也是緊巴巴的。
陳根民一家兄弟姐妹五個,他跟一個哥哥和姐姐也都出來做事,但要維持一家七口人的生活,也是頗為艱難的。全家這麼多人,還是蝸居在一套十幾年前才買下的老舊兩居室,在逼仄的空間裡,連個轉身的地方都沒有。
平日裡吃的主食,也是挑選那種市場上賣得最便宜的陳米。偶爾改善一下生活,買來的魚蝦海鮮也是蔫了吧唧半死不活的,豬肉、牛肉、禽蛋之類的肉食,大多為不好的部位。至於炒菜煮食的油料,基本上是來自南洋的棕櫚油--相比其他植物油類,棕櫚油在價格上要便宜不少。
就這樣,一年下來家裡也攢不了幾個大錢。倘若下面的弟弟妹妹考上了高級中學或者入讀某個職業技能學校,那意味著家裡的開支又將躥升一大截。
因而,在陳根民眼裡,能有一萬元錢,就已經是他自認為非常大的一筆金額了,更不要說,一百萬這種他想都不敢想的巨款。
「附近有哪些好耍的地方沒?」
「有啊!」陳根民聽到李延良這麼一問,眼睛立時放出光芒,躍躍欲試起來,「曲水灣那裡的賽馬場,還有鬥狗場,每日裡都聚集了不少人,甚是熱鬧。……在茅坪街那裡有一座足球場,平日裡有不少球隊比賽,可以去瞧一瞧。哦,還有,過了前面幾個街道後,還有一家格鬥館,那打得才叫精彩,拳拳到肉,一場下來,不是血流滿面,就是腿斷筋折,刺激得很!」
「還有嗎?」
「哦,延良哥不喜歡這些激烈場面?……那要不去茶館,可以一邊吃點東西,一邊聽說書,也是不錯的選擇。《三國志》、《西遊記》、《水滸傳》、《皇明英烈傳》、《封神演義》……,講得可精彩了!到了休息日,或者節日期間,那茶館更是擠滿了人。」
「行,咱們就去茶館!」李延良聽了也是心動不已,「這都有好多年沒聽過說書了,也不知道有沒有新的東西出來。」
「有呀,有呀!幾年前,有人將咱們齊國自建立以來,發生的幾場戰爭都編成了話本小說。許多茶館裡的說書人便將這些內容也給搬過來了。嘿,還別說,聽起來,那可真提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