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時代潮流

  第45章 時代潮流

  10月15日,長安大學。

  大秦翰林院侍讀學士、詹事府詹事唐偉銘在長安的這一個多月以來,是他這輩子吃肉最頻繁的、也是吃肉數量最多的一段時間。

  在大秦使團下榻的國賓館中,齊國人為使團成員配置的早餐一般是,雞蛋、冷拼牛肉、培根--一種傳自西洋的熏制豬肉製品,一大杯(或幾杯)加了糖的牛奶,當然,不喜此種飲品的話,還有各種茶品——嗯,大多是來自我大秦的茶葉,還有米粥、餅乾、油條、足餡的肉包子,以及烤麵包。

  到了午時,食物更加豐富多樣,除了牛肉、羊肉、豬肉、各類禽肉外,還有無數新鮮味美的海魚,各種叫不上名字的奇趣野味,再配上眾多的時令蔬菜,讓人見之,無不食慾大動。餐後,還有許多消食的水果、飲品,讓客人盡情享用。

  到了晚餐時分,食物琳琅滿目的餐桌上則會擺上各種酒水,葡萄酒、高粱酒、蜜酒(甘蔗酒,即朗姆酒)、黃酒,讓每一個想小酌一杯的客人,都有充分的選擇。

  當然,作為大秦朝廷一名三品高官,唐偉銘也不是沒享用過各種美味佳肴。但齊國人提供的飲食,卻並不像大秦飲宴那般「清新典雅」和「小家碧玉」,最為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量大份足,如同「關西大漢」一般,將各種經過精心烹飪的肉食和蔬菜,以大盤大碗的方式,擺在一張中間可轉動的巨大桌面上,看上去極具視覺衝擊力。

  要知道,在這個時期,耕牛是大秦最為重要、也是最為主要的農用生產資料,一般輕易不會宰殺,製成各種烹飪美食。儘管,大秦已經控制了漠南、漠北(不過目前局勢已然不穩)、青海,以及西域北疆一帶,但囿於距離上的遙遠,運輸的不便,馬匹牛羊仍不能充分供給中原和江南,更不要說將其隨意地端上餐桌,成為普通百姓的口中之食。

  是的,若齊國只是在招待大秦使團時,每日足量的供應牛肉、羊肉、豬肉等肉食,以此顯示他們富庶的話,我們大秦同樣也可以做到。數千萬人口的大國,怎麼著也能湊集一些牛羊,用來款待遠道而來的客人。

  但是,據使團專使、內閣次輔兼禮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楊昇平所言,在齊國境內,即使是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經常食用牛肉、羊肉和豬肉,至於魚肉產品,對於這個四面環海的國家而言,更是家常便飯,消費量極大。

  在齊國本土,一般家庭的伙食,幾乎每隔一兩天通常會消耗包括3-4兩的肉或魚,以及足量的蔬菜、穀物(或大米),還有蛋、糖、茶葉,以及少量的酒類。而且,在政府的推動下,齊國人每天還會消費大量的牛奶,以此充分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可以說,齊國對肉、蛋、奶、酒的消費相當普遍,這是物質生活相對寬裕的結果,不能簡單地歸結為飲食習慣使然。

  要知道,這個時期,絕大多數的秦國百姓還未實現溫飽,為了果腹,將數十年前傳進大陸的紅薯,發掘出了無數種的花樣吃法,就為了解決其口味的單一。

  而齊國,人家卻是將紅薯拿來當零食吃,烤紅薯、炸薯片,偶爾拌個大米粥,甚至許多村屯的農人會把紅薯與白蘿蔔混合在一起,當做豬飼料!

  當然,齊國民眾收入高,眾所皆知。在漢洲本土,一個工人的年收入在50-60元,折合白銀160-190兩,隨著時間推移,那些技術更熟練、資歷更久的工人,其收入水平往往會達到前者的兩倍以上。

  凡是到過齊國的秦國人就會非常驚奇地發現,在齊國雖然還有窮人,但是根本看不到那種衣食無著、流離失所的流民,更看不到饑寒交迫、面黃肌瘦的乞丐。幾乎所有人都看著面色紅潤,身著長衣,腳穿鞋襪,而且個頭明顯超過大陸上的秦國人。

  要是論富裕程度,齊國絕對是整個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沒有之一。

  齊國的經濟發達,不僅僅體現在工業生產製造方面,他們的畜牧業發展也異常興盛,成為他們國內經濟的支柱之一。

  楊昇平提及,在三十年前,他在漢洲遊學期間,齊國的綿羊頭數就已達兩千多萬隻(含羔羊)。如今,漢洲本土加上東州地區(今紐西蘭),綿羊數量估計已超過八千多萬隻。至於牛的存欄頭數從六百多萬頭,到目前已增加到一千三百多萬頭。整個畜牧業產品(包括乳產品)產值達三千八百多萬元。

  齊國的畜牧業主要有兩大宗收入,即羊毛和肉產品。在三十多年前(1690)漢洲本土及東州地區產羊毛產量便達到了四千六百多萬公斤,而1720年則為4億公斤,為齊國的呢絨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羊毛原料,使得他們的呢絨產品幾乎壟斷了整個印度洋地區的銷售市場。

  聽說,齊國的幾家食品工業研究院正在研製更為實用的肉製品冷凍保存和運輸技術,以期將他們國內豐富的牛羊肉製品出口到更遠的國家和地區。

  而目前齊國用於冷凍食品的方法仍舊是使用冰塊,這種方法只能進行短距離的運輸,而無法跨越數千裏海路,更不能通過終年溫熱的南洋地區。

  不過,善於奇技淫巧的齊國人,卻獲得了利用空氣壓縮來製取大量冰塊的方法,可以在炎炎夏季,也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冰塊,從而將其運用在海產品和各類肉製品的短途運輸上面。

  「就憑齊國這般富足的生活,也難怪我大秦百姓都想方設法地出海私逃,偷渡至齊國境內。」

  楊昇平等一行使團人員受邀參觀和訪問長安大學,信步走在環境優美、宛如園林般的校園中,有人不禁感慨萬分。

  「世人誰能想到,昔日漢洲大陸,在八十多年前,乃是一片蠻荒之地。如今,齊國卻是物阜民豐,百姓安樂,國力之強,遠勝我大秦!」

  「不過,齊國雖富裕而強大,但百姓卻也未必安樂。方才,與齊國諸多教授所談教育,他們竟倡導學生,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此論,恕我等不敢苟同。」唐偉銘聞言,頗為不服氣地說道:「野蠻其體魄,隱有鼓勵百姓好勇鬥狠之嫌,並促其滋生好戰之念,及至最後必然會有窮兵贖武之禍。觀齊國於漢洲立國的八十多年曆程來看,除了寥寥個別年份未有戰爭發生外,幾乎三年小戰,五年大戰,吞滅王國百餘,屠戮土人無數。要知道,昔日漢唐之強,亦終有一敗,長此以往,齊國危矣,漢洲敗矣!」

  隨行的秦國官員聞之,頓時面面相覷。

  咱們是大秦使團,奉皇帝陛下召命、內閣首輔之託,來齊國獲取必要的軍事和經濟支援的,可不是在大秦的勾欄瓦肆,讓你書生意氣大肆評政的!

  你瞧瞧,陪同的數名齊國人,臉色都變黑了,只是囿於待客之道,便忍著沒有當場發作。

  「數日前,我等參觀訪問那萬國博物館,裡面展示的藏物之多,典籍之繁,價值之高,讓人見之,無不眼花繚亂,嘆為觀止。」唐偉銘繼續說道:「但我卻有一個疑問,一直縈繞心頭,久久未能釋懷。」

  「唐學士有何疑問?」一名陪同的齊國官員面色不虞地問道:「若是無妨,但請直言。我等在此願聞其詳。」

  「那館中典藏之物,可有一件是你齊國所有?」

  「當然,裡面所有典藏之物都是……」那名官員不以為然地正要說下去,可猛然間意識到唐偉銘所說的典藏之物是否齊國所有,意指其真正來源,頓時怒目而視,「唐學士所問,是何用意?」

  「我的話語之意,自然是想問,那些典籍文物,來路可是光明?」

  「……」

  「其中不少典藏文物,怕是為我大秦所有吧。」唐偉銘玩味地看著那名漲紅了臉的齊國官員,輕輕地說道:「我認為,那些東西更應該擺在我大秦館閣當中。」

  「我們搶救保護那些典藏文物的時候,還沒有伱們大秦!」那名齊國官員冷冷地說道:「那個時候,清虜肆虐,神州蒙難,別說這些典籍文物沒有人來保護,就是億萬百姓,又有何人來護持?若無我大齊,這些典籍文物可能存於戰火?若無我大齊持續扶持,你們大秦可能建立?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國不強,則民不立,民不立,則無言。無謂的口舌之爭,意氣指使,徒增笑爾!」

  「你……」唐偉銘一時氣結,「你此番言論,乃是霸道之言,非儒家以仁義治天下之道!」

  「霸道也好,王道也罷,不過一術爾。在我大齊而言,唯有包容兼蓄,與時俱進,不斷發展,不斷進步,這才能為國家爭取更好的未來,為民族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也為我們的華夏文明爭取更多的話語權。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時代,已然過去了。所謂儒家聖賢,道德文章,未必能適應這個時代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