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泰平帝

  第43章 泰平帝

  9月19日,廣水府,羅田縣(今澳洲昆士蘭州喬治鎮)

  許多第一次到訪漢洲的外國人,或者移民入境的「逐夢者」,無不對齊國的繁華和富庶所震撼,熙攘的城市,林立的工廠,規劃有秩的布局,優渥的工作待遇,以及遍布的農田和牧場。▲𝐺𝑜𝑜𝑔𝑙𝑒搜索𝑠𝑡𝑜𝑐𝑜𝑚閱讀▲在所有人看來,齊國就是一個天選之國,理想之國,富饒之國。

  但是,若是有心人深入漢洲腹地,就會愕然地發現,那裡有無盡的荒漠、大片的鹽鹼灘,以及大部分時間處於斷流狀態的乾涸河道,除鐵路線上和主要公路附近,有寥寥幾座村鎮牧場外,到處都是空曠無跡的無人區。

  儘管漢洲的北部、東部沿海地區有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但是,早在六十多年前,政府便頒布了嚴格的禁伐令,禁止隨意砍伐樹木。因為,在漢洲,土壤生產力的低下,使得樹木和草生長得非常緩慢。森林、草場一旦被破壞,再想恢復起來,時間會相當漫長。

  在漢洲的大部分地區,尤其是西部和內陸,降雨量非常稀少,荒漠化嚴重,如果不灌溉,根本無法發展任何農業。

  在生產糧食和其他農作物的地區,通常離海岸越近,降雨量就越大。所以,當到訪者朝著內陸方向行進,首先看到的是種滿作物的農田,還有漢洲近半數的牛也在此地,載畜量極高。深入內陸,可以看到無數的牧場和羊圈;繼續向里走,看到的是一座座養牛場--漢洲另一半的牛就在這裡,不過,這裡的載畜量很低。因為降雨量相對較少,所以養牛比養羊更具經濟效益。最後,腹地深處就是荒漠,不能種植任何一種糧食。

  漢洲大陸上,不僅平均降雨量低,而且難以預料。要知道,在世界上許多地方,每年有規律的雨季可有效地幫助農業發展。如大陸的秦國江南地區,每年5-10月的梅雨季節,一般情況下雨量較多,其他時間則是雨量較少。

  在眾多農業生產力高的地方,不僅有雨季,而且每年出現的時間也大同小異,很少會發生大旱。農民每年遵循季節規律耕地、播種,作物在雨水的灌溉下生長、成熟。

  而漢洲大部分地區的降雨根本無法琢磨,十年裡的降雨量都變幻莫測,而每十年間的變化更大,這對漢洲的農業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困擾。

  唯一降水穩定的地區,只有位於漢洲西南地區的坤州省—以《國語·周語下》所注,西南曰『坤』而命名的行省。該地區每年降水豐沛,平均而有規律,小麥幾乎年年豐收。近幾十年來,已成為僅次於開化總督區(今爪哇島)最大的糧食產區。

  為了解決缺水的問題,齊國只能不停地大搞農田水利設施,迄今為止,已經在漢洲各地修築了約兩百八十多座水庫,至於堰塘、儲水壩更是不計其數,遍布在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城鎮、村屯和牧場之中。

  而為了解決土地貧瘠、肥力不高的問題,齊國不遺餘力地從南太平洋上諸多鳥糞島上一船又一船地運來大量磷酸鉀礦,用於改善地力,有力地支撐起本土的農業發展規模。

  就在各類農作物即將開播的春天到來之際,大齊泰平皇帝齊士緯在內閣總理鄭振寰等諸多官員的陪同下,正在視察遭到嚴重旱情的羅田縣。

  自今年二月以來,廣水府遭遇嚴重的旱情,數月滴雨未下,流經羅田縣的廣水河(今澳洲巴朗河)也在四月間出現斷流。

  雖然利用附近的水庫和眾多堰塘,勉強撐過了五月的秋收,但產量不到往年的七成,農民收入銳減。

  「你們內閣對受災府縣的眾多農民準備如何救助和扶持?」泰平帝站在一處高崗上,看著田地里的無數的農人提著水桶,正在給剛剛載下的作物灌水補墒,不由微微一嘆,輕聲問道。

  「陛下,內閣已著令戶部已向廣水府撥款四十萬元。」內閣總理鄭振寰身體微微一躬,回答道:「該筆款項,除了部分用於打取三十餘口水井,以保障受災地區民眾生活用水需求外,剩下的款項,將以各種生活物資的形式,發放至每一戶農人家庭。當然,該府今年的農稅也將予以全部豁免,以減輕受災民眾的經濟負擔。」

  「你們內閣政府能否保證每一筆救災款項和物資,可以分毫不少地用在災民身上?」

  「……陛下。」鄭振寰聞言,頓時面色一變,頗為尷尬地看著泰平帝,「陛下,請放心。若是在救災過程中,出現任何瀆職和貪腐行徑,內閣將絕不姑息,予以最為嚴厲的懲處!」

  話說,在去年,漢東省郢州府(今澳洲紐卡斯爾市)爆發洪災,政府撥款六十萬賑災救助。卻不料,當地數十名官員串聯合謀,竟然將其中三成救災款貪污。此事被揭開後,引發全省震動,郢州府數十萬受災民眾群情洶洶。

  雖然,監察院和大理寺從速從快地逮捕並審判了所有貪腐官員和辦事吏員,漢東省總督也引咎告職,但這起事件,卻因國內報紙和刊物大肆宣揚,引得廣大普通百姓對官員的操守持極度的負面看法。

  這吃相太難看了!

  平日裡,你們這些地方官員百般維護那些黑心的工廠主和貪婪的商社掌柜,獲取的政治獻金和好處不計其數,想不到竟然還要貪腐受災民眾的救濟款。

  伱們官員的操守哪裡去了?

  你們的臉面還要不要了?

  「陛下,我監察院亦會對救災過程的款項和物資發放,予以全程監督,必然不會讓貪腐官員上下其手,敗壞官場風紀。」帝國監察院副總判王方義躬身說道。

  「嗯。」泰平帝點了點頭,喟然一嘆,「國內數千萬子民,終日忙碌,所求不過飯食飽餐、嚮往寬裕生活。若是官員貪瀆,吏治敗壞,使得民怨沸騰,卿等以為可安坐其位?我齊國高速發展數十年,歷太祖、太宗數十年之治,方有今日成就斐然,國力昌盛之勢。但國內浮華之風漸盛,享樂好逸,奢華攀比蔚然成行。於此情形下,眾多官員難免侵染其中,跟風附會。長此以往,晚明之敗,在我齊國發生,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陛下,臣等慚愧!」聽到泰平帝如此震聵人心之語,鄭振寰等在場官員立時躬身告罪。

  陛下這是對內閣、對整個官場表示極度不滿了呀!

  在齊國,內閣政府從漢興五年開始,便有了固定的任期,每屆五年,若是皇帝陛下對內閣施政滿意,可以連任,不過最多只能幹三屆。倘若,內閣施政有誤,或者鬧出什麼大亂子,皇帝陛下可以發布緊急敕令,解散或者勒令內閣辭職,然後任命一名臨時總理,組建臨時內閣政府。

  待臨時內閣任期結束後,由敕令院(立法機構)和元老院(由最早的登州元老院轉化而成,現目前主要為皇室成員、退職的政府高層成員、軍方退休將領,以及社會名望人士組成)推舉下屆總理合適人選,最後再由皇帝陛下下發諭旨予以正式任命。

  當然,若是內閣政府對皇帝陛下某些政策或者諭令表示不滿,可以辭任為威脅,將政府這一攤子直接甩給皇帝,逼迫皇帝做出讓步。

  不過,若是做出這種選擇,無疑是對皇權的嚴重挑戰,對皇帝個人威望會有不小的打擊。但凡沒有被皇帝逼到忍無可忍的境地,一般內閣政府不會做出這個極端決定。

  齊國建國八十多年來,尚未發生過君臣相迫的事情。皇帝即使對內閣施政不滿,也只是做一番暗示,不會直接解散內閣,更不會直接逼著總理辭任,而是捏著鼻子等這屆政府任期結束。

  而內閣政府雖然在執政期間,會遭到皇帝陛下的非難,或者堅決反對某項決定而未遂,倒也沒有直接撂挑子的先例。一般情況下,內閣會選擇擱置爭議,或者消極應對,將皇帝某個「不理智」的決定給拖黃了。

  比如,在泰平十四年(1716年),一艘琉球商社的船隻在夷州鳳山縣(今高雄)附近遭到風暴襲擊,觸礁坐灘於海岸邊。一群在附近打漁的東番人(即今高山族)趁機搶奪船上的蔗糖、稻米,以及一些五金工具,並與船上的水手發生衝突,造成六名齊國人死亡,是為鳳山慘案。

  事後,海軍琉球艦隊艦隊四艘戰艦駛抵夷州,要求地方的秦國官員給個說法,一度引發了秦齊兩國的海上對峙。

  泰平帝為了向他的表弟、大秦的皇帝表示強硬,一度想要按照海軍提出作戰意見,出動大批戰艦和陸戰部隊,奪取夷州,封鎖秦國沿海,逼迫秦國在貿易上做出大幅讓步。

  內閣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不說秦國與我齊國簽訂過一份百年盟約,互為對方戰略合作夥伴,就以秦國擁有億萬人口,兵員數十萬,乃是當今有數的的陸上強國,也不是一場有限而短促的戰爭,就能將輕易其迫和的。

  更不要說,秦齊之間每年數億元的貿易額,貿易聯繫緊密,還有雙方均為華夏文明,同源同宗,彼此間情感和文化交織在一起,這要大打一仗,此前數十年相攜互助的交情可就全都沒了。

  好在,泰平帝在內閣拖延不決的情形下,經過慎重考慮後,最終否決了海軍的建議,要求秦國夷州地方政府為鳳山事件向受害者賠款道歉,和平了結了此次危機。

  「皇爺爺,秦國使團已抵達長安半月有餘,至今未與外交部談出個什麼結果。」在一輛寬大豪華的皇室馬車上,坐在對面的皇孫齊澤烜將一隻梨子削了皮,去除了果核,然後恭敬地遞給泰平帝,「對此,咱們到底是個什麼章程?」

  「那個北明的王爺找到你頭上了?」泰平帝接過梨子,笑吟吟地看著齊澤烜,「你到我這裡打聽秦國使團與我外交部談判事宜,該不會是收了人家好處吧?」

  「皇爺爺神明!」齊澤烜笑嘻嘻地說道:「朱伯胤是尋到我這裡來了,也送了幾支極品的東參。考慮到皇爺爺和皇奶奶的身子需要補一補,我也全都收了。」

  「呵呵……」泰平帝笑了笑,微微搖了搖頭,說道:「昔日,太祖皇帝扶立北明建朔立朝,除了想給朱家尋一條後路外,還有就是想為更多的華夏子民擴展一點生存空間。至於他們總想著殺回中原,恢復明室,當不再我們齊國考慮之內。……鬧騰這麼久,也差不多該停下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