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勢窮的英國人

  第183章 勢窮的英國人

  「看,好大的一艘船!」

  在「祈順」號客輪駛離永安港,途徑狹窄的廣寧海峽那座被命名為星火島(今巽他海峽中的著名的喀拉喀托島)時,許多乘客趴在船舷右側,看著小島上一座山峰不斷地冒出一股一股的蒸汽,皆不由感嘆大自然的萬分神奇。🍫🍫 ❻9şђù𝐱.ς𝓸Μ 🐍🎉

  幾個見多識廣的乘客說,那座小島上的山峰是個火山,而且其內部還在不斷地劇烈運動,某個曾考察該島的科學院地質專家斷言,那個火山在積蓄了足夠多的能量後,一定會向外噴火,到時候可能會危及海峽兩側的沿岸居民。

  范阿貴聽了,臉上露出半信半疑的神情,但卻不敢出言質詢。

  真是神奇,小島上的山頭竟然會自己噴火!

  難道山上有很多易燃物嗎?

  小島周圍都是海水,為啥不打幾桶水將它撲滅呢?

  還有,這麼一座小山頭,就算往外噴火,怎麼會影響海峽兩岸那麼遠的地方?

  這人怕是在吹牛吧!

  《西遊記》里有會噴三味真火的紅孩兒,也有數百里浩瀚的火焰山,那才叫威力巨大,連孫猴子都抵擋不住。

  這座小破島上就算著火了,頂多將上面的樹木花草給點燃,燒到岸邊,可不就要被海水潑滅了。

  范阿貴正在心裡瞎琢磨時,猛地聽到幾聲響亮的汽笛聲,尋聲望去,卻見他們所乘坐的「祈順」號右側駛來一艘巨大的商船,在與他們相錯而過時,連續拉響了數聲汽笛,仿佛在熱情地給船上乘客打招呼。

  本來以為自己所乘坐的客輪就很大了,但跟這艘駛來的商船相比較,卻不免有些相形見絀,這身板足足了小了一半還多。

  俺的娘咧,這一艘船要是裝人的話,怕是能拉好幾千人吧!

  「是盛世號!」一名眼尖的水手大聲說道:「這是我們齊國目前規模最大的一艘船,長度超過110米,寬度也有近20米,滿載排水量達八千多噸!」

  在這個時期,對木船的建造規模,在技術已經達到了長度上的極限。因此,這艘於1723年下水的「盛世號」大船在建造時採用了鑄鐵構架,木質外殼,方才使得這艘大船型制規模突破原有的極限。船體也用艙壁隔成一個個水密艙,船上的蒸汽機和設備分布在各艙之間,充分保證了這艘船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不過,該船操作起來相當不方便,這是因為船的長度過長,而且其漂亮的鳥喙形船首雕飾以及老式傳統的船尾又使船體在海上易被海浪沖濕,會腐蝕船體。

  「盛世號」是全帆裝船,不像海軍機帆戰艦那樣為了在甲板上配備更多的火炮,只能安裝有一個縱帆式帆裝作為其螺旋槳和蒸汽機的輔助設備。

  「盛世號」裝有大齊重工製造的強有力的蒸汽發動機,可以驅動著它以超過14節的航速前進,這速度比許多外國戰艦都要快得多。該船的單螺旋槳裝有升降齒輪裝置,能將其收進尾部的圍壁洞道中。

  這艘型制巨大的商船之所以未取消船帆,主要還是出於經濟上的考量。畢竟使用蒸汽機的情況下,是要燃燒大量的煤炭,需要花費不少錢。

  可在有風的情況下,只要升起風帆,多多少少都能節約不少煤炭不是。

  這風可是不用花一分錢的!

  還有一個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蒸汽鍋爐用的淡水問題,這就使得蒸汽船要比純風帆船平時儲存更多的水,以為鍋爐燒水之用。

  誠然,蒸汽船相較於純風帆船據有不少優點,比如在近乎無風和直頂逆風的情況下,在駛入水文複雜的河道或者港口,蒸汽船都要比風帆船做得更好。

  但是,相比於船上可以裝載更多的貨物或者人員,行駛途中也能省卻更多的費用,蒸汽-風帆混合動力的船就要比全蒸汽驅動船優勢更大,這對講究經濟效益的遠洋運輸船而言,是極為重要的。

  齊國的蒸汽船發展三十多年,也是經歷了各種曲折和反覆。在蒸汽機的早期時代,帆船還是擁有許多優勢,它們幾乎可以在任何海域生存下來,並戰勝可怕的巨浪。

  而在初期技術不太成熟時的蒸汽船上,則面臨海上的巨浪會衝垮或者損壞煙囪,浸滅蒸汽鍋爐,切斷它們的螺旋槳葉片等諸多不利因素。

  早期的蒸汽船,在天氣好時,平均航速也只能達到5-7節。而齊國那些飛剪型制的快速帆船,除非近於無風和直頂逆風,在各種情況下都要比蒸汽船航行的更快。

  四十多年前,在快速帆船的鼎盛時期,帆船令人敬畏的巨帆垂掛在甲板之上高度會達30多米,一張前下桁大帆的面積就有30平方之巨。

  除了方形帆之外,一般從頭至尾還配有16張或更多的三角帆。儘管這些帆相對較小,但它們卻具有更佳受風角度的特點。當船隻處於迎鳳航行時,這些掛在桅杆之間的三角支索帆便可提供大量風力。位於船首的三角帆和前中桅支索帆實際上是舵向帆,當舵工需要轉向下風時,這些三角帆協助船頭調向。配置在艉部的後檣縱帆和斜槓中桅帆可提供一個相反的風壓,迫使前部調向。

  在正常航行中,為了確保穩定的航向,所有縱帆的偏轉力相互抵消合為一股前進動力。懸掛在帆桁上的方帆可調墓到與龍骨成直角狀,這樣在順風情況下可最大限度地吃風。當船隻需要換向時,船長只要打破船首三角帆與後檣縱帆之間的平衡即可藉助於風壓和舵壓,迫使這個龐然大物換向。

  一艘齊國典型的四桅方帆船上的桅杆、帆桁和索具加起來的重量超過了60噸,但它們比起老式木桅杆和歐洲的麻索具不知結實多少倍。作為一種傳統,齊國高速帆船常用的控制帆桁和風帆的操縱索具是沿用呂宋地區的麻索具--呂宋諸島因為擁有豐富的野生蕉麻,已成為南洋地區最大的麻索具產地。

  帆船高處的索具及其他笨重物件十分複雜多樣,某些帆桁竟有30多米長,其中部直徑達半米最大的帆翼,乾燥時就有一噸重。如將索具中的金屬線、索鏈和呂宋麻繩索頭尾相接,它們將會綿延數公里。

  但萬變不離其宗,齊國的快速帆船總要遵循最基本的設計原則。作為主動力源,三根巨大的主桅杆上掛有十餘張方帆帆型設計成短而寬,這樣既便於操縱又具有最大的受風表面積。

  不過,快速帆船縱有萬般好處,但在操作使用起來卻有一個較為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為了控制船上複雜而巨大的風帆,需要為其配備更多的水手。一艘排水量兩千噸左右的風帆船,從船長到最底層的水手學徒,定員超過三百多人(若是戰艦的話,人數會更多),其中輪班的操帆手就多達近兩百餘。

  而同等規模的純蒸汽船,所有操作人員加起來最多也不過五六十人,工作的重心也從風帆操作轉至底艙蒸汽機驅動設備的運轉和維護。

  隨著船舶蒸汽驅動設備的發展和改良,在近二十多年,許多信譽卓著的商船為了準時、可靠地提供服務,開始大規模的採用蒸汽-風帆混合動力船。在航行過程中,主要靠蒸汽機,而把帆裝作為輔助推進工具。它們只在機器有故障時才駛帆繼續航行。

  而軍艦,則在巡航時都靠風力駛帆航行,而在無風或風向不利時,才求助於蒸汽機。

  不過,已經進行了兩年多時間的齊英戰爭,讓裝備了螺旋槳蒸汽戰艦大放異彩,使的齊國海軍在數場海戰中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優勢,或許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會刺激各國海軍展開一波大規模的風帆戰艦改蒸汽戰艦的熱潮,並由此傳導至民間船舶當中。

  在這個時期,如果說有一種交通工具能改變世界的話,那麼肯定是鐵路。

  這種陸地交通利器的發明,使得缺乏港口的內陸地區也更緊密地與貿易中心、政治中心聯繫在一起,資本、人員、技術的交流更加快捷、廉價,國家在關鍵時刻能夠動員的人力物力也比以前漲了不止一個數量級。

  沒有這個玩意,那麼農業社會就還是農業社會,囿於距離上的隔閡,整個國家處於事實上的分封制,即大小地主們作為皇帝的封臣、包稅人及官僚預備役,事實上統治著占人口絕對多數的農民,效率低下、產出有限,這農業國家談何興起?

  而除了鐵路外,排在第二的毫無疑問則是大噸位鋼製輪船了。它具有航速快、載貨量大、成本低、操作人員少等優點,還無視風向和洋流,簡直就是為了貿易而生的發明。

  齊國兩三千噸級鋼製輪船甫一面世,就有大行其道的趨勢,很可能會極大改變殖民世界的進程。如今他們已經在研製一款全新的八千多噸大船,如果成功的話,必將再度震驚世界,將整個海洋和陸地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祈順」號客輪在離開永安時,沿途遇到的船隻便多了起來,其中就不乏鋼製輪船,噴吐著滾滾濃煙,吭哧吭哧地航行在海洋之中,相錯而過時,便會拉響洪亮的汽笛聲。

  客輪上的乘客也多了一些紅毛綠眼的西洋夷人,這讓范阿貴看了頓感稀奇,在甲板上透氣時,或者餐廳里吃飯時,對他們頻頻打量。

  嘿,這些夷人也是前往漢洲本土的嗎?

  這些夷人不僅長得跟他們截然不同,就連吃的東西也不太一樣。在船上的餐廳里,這些渾身長毛的夷人,每日三次點心,兩次大餐,先所食者,無非是燒炙牛羊雞魚。再則就是甜饅頭(麵包)、糖餅(餅乾)、幾片水果。喝的也是涼水、糖水(可可)、牛奶、菜肉湯、甜苦紅酒,更有牛油、黃薯、白飯等物。

  嗯,這些夷人看著應該是有錢人,穿得非常體面,吃得也非常豐盛。

  范阿貴看著,不無嫉妒的嘀咕,瞧他們吃的東西,滋味怕是還不如他手中的一個大白饅頭,蘸點辣醬,就一根大蔥,更有味道。

  那些夷人吃的牛羊雞魚無非就是用火烤了烤,外面那層又黑又焦,裡面的肉卻還是生的,又腥又硬。就連魚蝦都是又酸又辣的,紅酒嘗了嘗,也又酸又苦,滋味實在難以下咽。

  不過,也有一些夷人更熱衷於餐廳里的東方佳肴,不過,那副吃相,別提多滑稽了。因為使不的筷子,便舉著小刀和叉子將一盤好好的菜餚攪和得稀爛,甚至吃得性起,直接上手去抓。

  真是白白浪費了荷包里的銀錢!

  英格蘭特命全權公使、維明頓男爵斯賓塞·康普頓對於自己不論出現在船上什麼地方,都引起諸多人的窺視和圍觀,感到非常生氣,認為這是對他的一種冒犯。

  作為英格蘭王國第三代諾坦普敦伯爵的三子、下議院議長,斯賓塞·康普頓地位尊崇,在國內任何地方都是備受尊敬和恭維的,哪裡會遇到這般讓人肆意圍觀、品頭論足的情形。

  甚至在他的親密摯友、新任國王喬治二世繼位後,曾一度受邀取代第一財政大臣(即首相)羅伯特·沃波爾,去接管政府,差點成為王國最有權勢的人,可以決定王國數百萬子民的命運。

  可是,為了結束這場令英格蘭王國最為痛苦的戰爭,他不得不忍受漫長而艱難的長途旅行,萬里迢迢地來到東方,以卑微屈辱的姿態,去面見大齊帝國的皇帝,請求對方降低和減少若干苛刻的和談條件,從而給予王國一個體面的停戰協定。

  然而,一路上,從加納利群島,至齊屬南非領地,再到印度,最後穿過馬六甲海峽,抵達巴達維亞,最後搭乘這艘齊國客輪,前往漢洲大陸,他和使團隨員遭到了難以想像的苦難,驚濤駭浪,颶風暴雨,水土不服……,哦,還有沿途那些齊國人所表露出的若有若無的輕視姿態。

  從去年十月,齊英雙方外交代表在海牙已進行了十餘輪的會談,但始終無法達成停戰合約。

  齊國人的要價太高了!

  不僅要割占英屬加勒比海的幾座熱帶島嶼,還要迫使英格蘭王國退出愛爾蘭,允許其獨立建國。更讓英格蘭無法接受的是,居然要給予老僭王詹姆斯三世特赦,讓他返回蘇格蘭,成為蘇格蘭國王,實現一定程度上的自治,然後與英格蘭共同組成不列顛王國(英國早在1707年5月1日,安妮女王發布聯合法案,合併蘇格蘭和英格蘭議會,兩王國放棄各自獨立地位)。

  還有戰爭賠款兩千萬英鎊,全面開放國內市場,降低進出口關稅,給予齊國的商人和貨物超國民身份,國王就擅自發起戰爭向齊國認錯謝罪……,林林總總,加起來有三十餘款,但無論其中任何一條,都讓王國政府難以接受。

  齊國人不僅要肢解英格蘭王國,還要掏空王國的家底,然後再摧毀王國脆弱的工業基礎。若是迫於壓力全盤接受,那麼王國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別說再無法實現對歐洲大陸的影響(干涉),恐怕會徹底淪為一個無足輕重的邊緣小國。

  可若是繼續打下去,那麼王國政府也必然會被拖入無盡的深淵,而且還看不到一絲勝利的曙光。

  開戰之初,對於英格蘭王國的戰敗,似乎很多國家都樂見其成。西班牙想要一洗雪恥,法國想要報一箭之仇,瑞典深忌王國曾經的背刺,普魯士想借漢諾瓦邦國捲入英格蘭危機之際,竭力擴大其在德意志地區的影響力。

  就連昔日的小夥伴葡萄牙王國這個時候都急著要擺脫英格蘭人的束縛和影響,準備對齊國服軟,在保證巴西利益不致遭到嚴重損害後,甚至不惜放棄非洲和大西洋部分海外領地的代價,都要換取齊國的停戰。

  舉目四望,在歐洲為英格蘭王國仗義相助的夥伴好像已然不多。俄羅斯被瑞典打得鼻青臉腫,步步後退,首都聖彼得堡已被圍困一年多,高加索地區被齊波聯軍盡數奪占。奧地利人在歐根親王連續挫敗奧斯曼帝國數度反擊後,顯得有些後繼乏力,遂停止了大規模軍事進攻,在鞏固既占領土的同時,也在尋機要與奧斯曼人談和。

  威尼斯人更慘,在齊國人回過味來後,聯合奧斯曼帝國,從海陸兩個方向,對這個小國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威尼斯海軍被擊沉擊傷數十艘,不僅喪失了亞得里亞海制海權,而且還將東岸所有領土悉數丟失,威尼斯城也被齊國海軍圍攻,惶惶不可終日,戰敗投降也只是時間問題。

  在英格蘭王國陷入內外交困之際,就要非常感謝諸多英格蘭外交使節的辛苦努力,通過不斷地遊說和勸告,再加上施以重大利益交換,法國人成功地改變部分立場,積極介入這場戰爭的調停事務當中。

  隨後,尼德蘭人、丹麥人、波蘭人、奧地利人,以及熱那亞王國、撒丁王國、葡萄牙王國皆出面要求齊國停止戰爭,恢復北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區的既有安全局勢。

  可能感受到歐洲基督教聯合世界的壓力,齊國和談代表的態度也出現了一些鬆動,表示可以就和談條件做出一定程度上的讓步。

  在這種背景下,作為國王的親密摯友、下議院議長兼樞密院議長,斯賓塞·康普頓便受國王陛下和議會的委託,以王國全權特使的名義,前往齊國的本土,面見齊國皇帝和內閣總理,就兩國停戰進行直接接觸和磋商。

  戰爭每進行一天,英格蘭王國的損失就會加重一分,必須要儘快結束這一切。

  願上帝保佑我們的王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