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北海的變遷
1727年5月3日,西京(今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市)。♘🐺 ➅9s𝕙ⓤx.ᶜ𝕠M ඏ🐉
在城外一處熙攘的毛皮市場,毛皮商人金浚蹲在一名布里亞特獵人的身邊,將地上擺的幾捆毛皮逐個翻檢出來,一張一張的仔細查看著。
那名身材敦實、孔武有力的布里亞特人局促不安地看著幾張被挑揀出來的毛皮被意地丟棄在一邊,嘴角聶聶的,似乎想分辯幾句,但不知是因為語言不通,還是害怕得罪眼前這名買主,最終只是緊緊的抿著嘴,沉默不語。
「十三張貂皮,八張狐皮,三十四張銀鼠皮。」金浚拍了拍手,站了起來,然後看著這名布里亞特人,快速地報出了價格,「貂皮八角,狐皮一塊五,銀鼠皮五角,嗯,加起來一共三十九塊四角。」
那名布里亞特人看著金浚手上比劃的數字,愣了半響,隨即搖搖頭,說著不怎麼流利的漢語:「貂皮……錢少了,狐皮……也少了。那個……,那個錢都少了……」
「嘿……」金浚斜著眼睛,有些鄙夷地看著他,冷聲說道:「你們不曉得現在皮子越來越多了嗎?這東西多了,可不就價格降下來了?嗤……,你要是嫌價錢少,那直接把皮子扛回家去。我倒要瞧瞧,你還能等到明年去賣個高價!」
那名布里亞特人聽罷,臉上露出遲疑的神情,轉頭看了看自己的同伴。
這些毛皮很多都是在去年秋冬季節,動物皮毛長得最盛的時候獵取的,原以為可以在來年開春之際,賣個好價錢。卻未曾想到,這價格居然比去年還低了不少,讓這些辛苦狩獵的布里亞特人不免有些失望。
當然,若是嫌棄價格低了,如對方所言,可以拿回部落里,等待一個合適的價格再行售賣,或許可以多換些銀錢。
但是,皮毛若是積存了一年,那些黑心的收購商人定然又會嫌棄毛皮積壓時間太久,失了新鮮度,又會藉機壓低價格。
而且,萬一明年的毛皮價格繼續低迷,那豈不是更要虧上一些銀錢。
經過一個漫長而又寒冷的冬季,家裡積存的糧食、鹽巴、香料、茶葉、蔗糖等生活用品均已消耗殆盡,狩獵用的刀具、弓具也需要更換,居住的木屋修繕也需要買些鐵釘,還有家裡的婆姨和孩子是不是要換幾件漂亮舒適的衣物……,林林總總,這不都得要花大筆銀錢。
話說,在三十多年前,他們這些居住在北海(今貝加爾湖)地區的布里亞特人還未被渤海國納入治下時,所過的生活還是非常原始的,各種需求欲望也是極低的。
他們不會種植農作物,也沒太多興趣搞這個。他們更喜歡到山林子裡面獵取各種野獸,而且一般都是毛皮獸。野獸的肉可以食用,毛皮可以取暖,當然,多餘的毛皮也會與外來的商人交換一些生活必需品。他們有時也會在河裡面陶砂金,去林子裡砍伐木頭,採摘野果、木耳等山野貨。
他們的流動性非常大,喜歡追逐野獸遷徙的蹤跡,家當也是很簡單,沒什麼財產,一般是少量鐵器、木矛和骨箭、獵狗、帳篷,呃,也有一些人會建簡單的木屋,收拾部分能居住的山洞。
後來,殘暴的羅剎人來了,對他們展開肆意的屠戮和壓榨,要麼被捉去城堡據點中淪為可憐的奴隸和苦力,要麼被哥薩克人攆得他們滿山林里亂竄,日子過得那是異常悲慘,人口數量也是急劇下降。
就在北海地區所有部族心生絕望之際,強勢興起的渤海國從東邊的黑龍江一路殺了過來,將那些羅剎人所建的堡壘據點一一拔除,宣布所有被解放的地方部族皆為渤海國治下之民。
1682-1684年,渤海國與羅剎人經過反覆爭奪,最終將其逐出北海地區,占領了這片水草豐茂、資源亦為豐富的膏腴之地。
渤海國從漢地、朝鮮、日本等地吸納眾多移民,然後將他們陸續遷移至該地,同時也對山林里的布里亞特人、鄂溫克人、布魯特人進行小範圍地編戶齊民,試圖將他們納入統治範圍內。
渤海國地方政府勒令所有的部落和民族必須按人頭繳納一定的皮毛稅--嗯,稅賦比起羅剎人要輕得多,每個成年男丁僅上繳兩張狐皮或者六張貂皮,婦人和未成年男丁減半,還要按部落人數抽取軍役,為王前驅繼續征服新的領地。
那些從外面遷移過來的移民都喜歡定居生活,他們一般將房屋建在沿海(貝加爾湖)或者沿河谷地,開墾當地肥沃的黑土,種植穀物和蔬菜,然後依靠向散居山林中的部族出售農產品獲取收入和補充肉食。
在當地部族眼裡,這些外來移民真的非常「神奇」,他們來的時候很多人都一無所有,孑然一身,但硬是靠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高超的種田技術,哦,還有靈活的經商頭腦,從他們這裡賺取了很多銀錢。
總體而言,這些移民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日子過得似乎都不錯,比他們這些當地的部族富裕多了。甚至,有時候秋天收穫繁忙時,他們還會僱傭一些部族來做一些簡單的農活,按日計酬,支付的一般也是糧食或燒酒。
受這些農耕民族的長時間生活影響,曾經過著極簡生活的山林部族也隨著發生變化,輕柔舒適的棉布和絲滑的綢布是那麼的讓人愛不釋手,勁辣上頭的燒酒也讓一個個粗壯的漢子感到莫名的興奮,堅硬而又鋒利的長刀可以讓一個勇敢的獵人收穫更多的野獸和皮毛,還有那清香撲鼻的茶葉,讓吃慣了肉食的部落人群得以消化油膩的腸胃,更不要說能烹飪各種美味的香料,以及可以醃製大量肉製品的低價鹽巴,都讓他們苦逼的生活發生了根本性改善。
嗯,這大概就是那些政府官人所說的,「沐浴文明世界的陽光,感受文明世界的生活,繼而皈依文明世界的統治」。
火槍和火炮的武力威懾,強大的經濟吸附力,經過這多年的整頓,西伯利亞地區的各個部族基本上已經接受了渤海國的統治以及這些外來移民在政治和經濟地位上比他們高一個層級的現實。
那些腦子靈活的部分移民生意經著實念得不錯,通過農產品與山林部族人換取貴重的貂皮、狐皮、熊皮、人參、木耳、砂金等商品,然後他們轉手就可以到城裡的大毛皮收購商或者渤海王室控制的內府收購點以稍高的價格賣掉,這中間的利潤空間還是比較豐厚的。
另外,他們也會從城裡進一點小商品到部落中售賣,比如燒酒、菸草、火藥、食鹽、香料、金屬刀具及其他一些日用品。這些小商販們,以充當二道販子的角色來賺取差價,那日子過得美滋滋的。
為了獲取更多的人力資源,渤海國除了將山林中的部落民都給清理出來外,還通過各種途徑,前往遼東、朝鮮、日本,甚至地狹人稠的江南地區招攬移民。
渤海國政府對移民的政策也很優容,不僅提供全程的移民運輸工具--一般是僱傭齊國的商船載運移民,而且還為每一名到來的移民分配四十畝土地(需要為政府無償服役三年)。在償還了政府的貸款後(一般是各種農具、牲畜或者興建的房屋),還能以每畝三塊錢的價格繼續購買更多的土地。對於政府撥給移民的土地,前五年完全免徵各種賦稅,第六年至第十年減半收取。
不得不說,渤海國的移民政策還是蠻有吸引力的,對那些無地或少地的漢地佃農而言,可以獲取一份能傳諸於子孫後代的土地,無疑會激發他們的冒險精神。
什麼,渤海之地太過蠻荒和苦寒?
那又如何,總比手無一錢,家無片瓦,身無立錐之地的無依生活要多一絲期盼不是?
經人口普查(仿齊國模式,每十年定時清查國中人口數據),截止到1720年,渤海國治下已經有四十一萬三千餘眾--當然,還有一些隱藏在偏遠茂密山林中的部落尚未清理出來,在整個嶺北地區,妥妥的「大國」之列。
不過,這四十多萬的國民中,民族成分也較為複雜,有女真人、漢人、朝鮮人、日本人、喀爾喀蒙古人,還有當地眾多的達斡爾人、鄂溫克人、鄂倫春人和布里亞特人等少數民族。
其中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最高的當屬女真人和漢人,前者乃是王室統治階層,後者則因為齊國和北明的影響和干涉,掌控了渤海國絕大部分政府官員職位和技術崗位,同時也在國家經濟上占據著絕對主導地位,並與女真人長期通婚,彼此幾乎融為一體。
因為長期接受齊國和北明的軍事和經濟援助,整個渤海國各個方面均受兩國深層次的影響。甚至還在齊國的默許下,渤海、東丹和北明三個國家還針對秦國簽訂了一份軍事互助同盟,相約彼此遭到秦國的攻擊後,都有義務展開軍事行動,向秦國發起反擊。
在這三國中,自然以實力最為強大、人口規模更多的北明為主導,在不觸碰齊國構建的遠東新秩序前提下,北明儼然成為整個外東北地區扛把子,充分享受一把「萬國來朝」的滿足感。
渤海國所占據的領土雖然極為廣闊,東起錫霍特-阿林山脈,西至葉尼塞河附近,南至黑龍江、大興安嶺、漠北一線,北抵勒拿河、安加拉河(東西橫向),面積達數百萬平方公里,但其轄下人口太少,絕大部分地盤根本無法實際掌控,只是在齊國人描繪的地圖上,大致給他們圈出了這麼一片廣袤的國土。
在這種情勢下,渤海國近年來也沒太大的擴展欲望了。第三代國主瓜爾佳·僧格遂準備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要積極夯實內部基礎,大力開展國內建設,並加緊移民和鼓勵國民多多生仔,竭力消化目前掌控的領土。
尼瑪的,騎著馬跑上一兩天的時間,都見不到人煙,再擴張更多的領地,也沒人來填,反而白白消耗國力,這就顯得有些窮兵贖武了,可不是一位英明君主所該做的事。
誠然,齊國人也說了,若不趁著俄人無力戍守西部領土,加緊向西擴張延伸,爭取將國界線推到葉尼塞河,一旦對方積聚了足夠的實力,必將對渤海國構成嚴重的威脅。
但問題是,伱們齊國人對我們援助的物資並不足以支撐我們持續進行擴張,而且隨著越來越往西邊推進,補給線也是越來越遠,從黑龍江入海口到北海地區,距離超過三千公里,就算以沿途諸多河流為運輸通道,但水陸不斷交替轉運,一趟下來最少也要花費兩個多月。更不要說,每年的十月至次年三月,萬里冰封,河流上凍,還無法進行運輸,若是戰事吃緊,只能依靠自身積存物資來勉強支撐。
所以,渤海國在持續擴張數十年後,便想緩口氣歇歇,整頓一番內政,發展一下凋敝落後的經濟。
要發展經濟,除了繼續朝齊國和北明討要物資援助外,那不得深挖自身潛力,將所擁有的各類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從外面多換些銀錢和物資。
其實,渤海國所據的地盤裡,值錢的玩意還不少。據那些齊國地質勘探人員所給出的報告裡,就指出境內了數條河流中都富含寶貴的砂金,地底下也埋藏著豐富多樣的礦藏,山嶺里還有無窮的貴重彩色裝飾石頭,至於漫山遍野的粗大巨木和林子裡各色珍貴毛皮野獸,那更是數不勝數。
然並卵,囿於糟糕的交通狀況,這些東西卻很難運出去。除了價值高、質量輕的皮毛和砂金,可以輾轉通過陸路和水路,賣給齊國和北明商人外,哦,還有往來漠北的秦國商人,從而換取大量的軍需物資和日常生活用品,而那些眾多的礦產和高大粗壯的巨木,只能繼續沉睡在荒山野嶺中。
數年前,北明政府陸續投資一百五十多萬銀元,在鎮州(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修建了一條從鎮州城(今海參崴)至雙城(今雙城子)的鐵路,讓渤海國看了眼熱不已。
渤海國王僧格曾試探性地詢問齊國人,可否願意幫渤海也修一條鐵路,從而將其內陸腹地聯通至黑龍江或者鎮州。
齊國人只是淡淡地反問了幾句,便讓渤海國熄了這個心思。
渤海國人口幾何?
財力幾多?
何能修築一條長達數千公里的鐵路?
你渤海國,根本沒有這個實力搞這麼一個大工程!
你們也不瞧瞧,渤海國境內地質條件和氣候條件那麼複雜,施工條件也是極為艱難,比如北海周圍地區的寬闊河流、沿途陡峭的山坡,嶺北(西伯利亞)東部的永久凍土層,還有一年四季的嚴寒酷暑,要克服這些問題,那鐵路造價可不低!
想想也是,四十多萬人口散布在廣袤的嶺北地區,就算能湊出錢來修一條鐵路,那也運不了多少人員和物資,投入產出比絕對嚴重失衡,僅每年的運營成本都能把你的國家財政給拖垮。
且等等吧,待我渤海國發展數十上百年,有了一定的人口規模和經濟實力,再來考慮鐵路這般宏大工程。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