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俄羅斯的窘境

  第144章 俄羅斯的窘境

  1726年9月8日,聖彼得堡。👺😂 ❻❾丂hU𝔁.𝐜𝕠ᵐ ☜☠

  在金碧輝煌的夏宮大殿裡,包括帝國(1721年,俄羅斯沙皇彼得一世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帝國特級公爵、陸軍委員會主席緬希科夫、帝國樞密院首席大臣彼得·安德烈耶維奇·托爾斯泰(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的曾祖父)等眾多俄羅斯首腦人物均齊聚一堂,為目前嚴峻的俄羅斯局安全勢展開激烈的討論。

  「瑞典王國此次入侵,集結動員了六萬到七萬軍隊,來勢洶洶,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便攻入帝國境內一百餘俄里(1俄里約等於1.0668公里),橫掃邊境十餘處要塞和堡壘。」緬希科夫沉聲說道:「目前,瑞典軍隊已經攻至拉多加湖、雷沃拉一線,距離聖彼得堡不到三十公里。但鑑於前線一萬餘射擊軍連遭大敗,武器軍械也丟失近半,臨時構築的防線能否抵擋的住瑞典軍隊,尚未可知。故而,我們需做好萬全的準備,應考慮將帝國中樞暫時轉移至後方。」

  「公爵閣下的意思是,我們必須要立即棄守聖彼得堡,撤往內陸腹地嗎?」托爾斯泰伯爵有些不滿地說道:「瑞典軍隊雖然攻勢凌厲,數日間便連續擊敗一萬餘邊境防守部隊,並推進至聖彼得堡不到三十公里處。但不要忘記了,在瑞典軍隊的後方,維堡要塞的抵抗仍在持續,各地潰散的軍隊仍在對瑞典軍發動零星襲擊,而在聖彼得堡城內,尚有四千多裝備精良的近衛軍,若是據城死守,瑞典軍隊未必能攻下城防嚴密的聖彼得堡。另外,我們還可以發動市民,徵召武裝志願者,我相信憑藉城內的六萬餘居民,一定可以守住我們帝國的都城,擊退入侵的瑞典軍隊。」

  「我何時說過要放棄聖彼得堡?」緬希科夫臉色一沉,瞪了托爾斯泰一眼,「我只是擔心戰局不利,沙皇陛下和諸多大臣齊聚聖彼得堡,萬一要是為瑞典人所趁,那麼,整個俄羅斯帝國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你們要知道,瑞典除了在陸路方向聚集數萬大軍向帝國發起猛烈攻勢,還在圖爾庫港集結了數十艘戰艦,隨時都會從海上向聖彼得堡實施突襲。那時,我們在北有瑞典陸軍圍城,西有瑞典海軍側擊的情勢下,難免會有顧此失彼,繼而可能被敵人突破防線。我的建議就是,沙皇陛下和政府中樞機構先行撤至諾夫哥羅德(今大諾夫哥羅德市),待擊退瑞典軍隊後,再行返回首都。」

  「既然陛下和中樞機構先行撤往諾夫哥羅德,那麼聖彼得堡由誰來堅守呢?」樞密院大臣、阿列克謝·切昆科夫伯爵看了看緬希科夫,輕聲問道。

  「由近衛軍司令謝爾蓋·克拉夫佐夫將軍堅守聖彼得堡。」緬希科夫朝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微微點頭致意,然後說道:「另外,請陛下頒布緊急動員令,要求各地督軍和州縣長官徵召武裝志願者,開赴聖彼得堡。大軍匯合後,便與瑞典軍隊決一死戰。」

  「我們是否要將派往高加索地區的軍隊也緊急召回,以應對瑞典的入侵?」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問道:「另外,位於烏克蘭地區的幾支哥薩克軍團是不是也要抽調回來,以備不時之需?」

  葉卡捷琳娜一世作為曾經的王后,跟隨彼得一世南征北戰多年,對於目前瑞典王國的大舉進攻,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慌張和無措。猶記得,在普魯特河戰役中,她和彼得一世陷入奧斯曼和克里米亞汗國數萬大軍重圍當中,生死懸於一線,那般兇險的局面都未曾讓她怯懦和畏縮過,更不曾坐以待斃。

  如今局面,也不過是瑞典王國猝然發動,打了俄羅斯一個措手不及,被對方快速突破邊境防線,攻至聖彼得堡附近。這種情形雖然看著危急,但其實並無太大風險。

  要知道,這座聖彼得堡城,可是當年沙皇彼得一世在占領涅瓦河口這塊地盤後,為了避免瑞典軍隊捲土重來,將原有的戰地工事逐步打造成一座堅固的六角棱堡要塞。後來,為了修建這座俄羅斯帝國的都城,更是花費二十多年,徵用了數十萬人力,才建起了這座宏偉壯觀的城市。

  整個城市後來幾經擴建,增加了無數的建築物,彼得堡羅大教堂、鐘樓、聖彼得門、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幣廠、兵工廠、克龍維爾克炮樓等。外圍要塞中還有數座支撐棱堡,總共配置有100多門大炮,若是再加上數千精銳的近衛軍防守,可謂是固若金湯,絕對會讓來攻的瑞典軍隊流干所有的血。

  「陛下的建議非常好。」緬希科夫點頭說道:「相較於高加索地區的得失,卡累利阿和聖彼得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那些本來準備派往高加索的部隊需要立即將他們召回,以應對瑞典王國的入侵。至於位於烏克蘭地區的幾支哥薩克軍團,暫且不能全部都調動至北方來。此時,正值秋高氣爽季節,克里米亞汗國再次肆虐南俄和烏克蘭地區,尚需要哥薩克軍團予以護衛。另外,奧斯曼帝國的艦隊在黑海地區頻繁活動,意有襲掠亞速要塞的企圖,也不可不防。」

  「波蘭-立陶宛王國會不會在瑞典大舉來襲之時,突襲庫爾蘭和南俄地區?」葉卡捷琳娜一世問道。

  當年,彼得一世為聯合丹麥、波蘭兩國向瑞典發起的大北方戰爭,曾向他們畫了很多大餅,比如承諾在打敗瑞典之後,波蘭和丹麥可以完全收復那些曾被瑞典奪占的領土,比如支持波蘭像瑞典一樣成為海上強國,並主導整個波羅的海的局勢。

  可誰曾想到,到了1721年戰爭結束後,俄羅斯卻撇開了丹麥和波蘭兩國,直接與瑞典單獨簽訂《尼什塔特合約》,獲得了瑞屬愛沙尼亞,立窩尼亞,因格里亞,凱克斯霍姆和卡累利阿大部。

  這場戰爭,大部分戰場都位于波蘭境內,在多年的反覆交戰中,幾乎被打成一片白地,波蘭人更是為此損失了大量兵員和物資,可結果在這份條約中,幾乎沒有任何關于波蘭的有利條款。🐙☢  ♣☢

  原本許給波蘭的土地,都被俄羅斯收入囊中,讓可憐的波蘭人白白為他人做嫁衣。這也導致整個波蘭上下對此憤憤不平,對俄羅斯的感官極差,深為恨之。

  因而,葉卡捷琳娜一世才會有此一問,擔心波蘭會趁機落井下石,對俄羅斯發動戰爭,以報復當年自己真摯的感情遭到俄羅斯人的無情欺騙。

  「應該不會。」緬希科夫肯定地答道:「去年,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曾試圖聯合奧地利人一起進攻奧斯曼,但被議會給否決了。一氣之下,便一直待在德勒斯登(薩克森選侯國首府)修建他的王宮,不再理事,所有的波蘭軍隊也根本未進行充分動員。再者而言,僅憑波蘭孱弱的軍力,定然不敢向帝國發起進攻。」

  「那普魯士王國呢?」一名樞密院大臣問道。

  「普魯士正在與漢諾瓦、薩克森兩個邦國就彼此間的邊界和過境稅問題爭論不休,一度要引發一場德意志地區的戰爭。此時,普魯士應該無暇分身,覬覦我們庫爾蘭公國的領地。」

  「公爵閣下是不是忘了奧斯曼帝國?」托爾斯泰突然插話道:「克里米亞汗國既然會出動韃靼騎兵騷擾烏克蘭和南俄地區,那麼他們一定是受奧斯曼帝國的指使。假如,我們未加提前做好防禦準備,焉知他們不會趁機從摩爾達維亞攻入帝國西南邊境?」

  「不會!」緬希科夫武斷地說道:「奧斯曼人正在瓦拉幾亞和奧地利人打得難分難解,應該不會開闢第二條戰線,向帝國發起進攻。我認為,克里米亞汗國的韃靼騎兵肆虐烏克蘭和南俄草原,也是為了策應奧斯曼人的正面戰場,以防我們趁虛攻入摩爾達維亞和亞速地區。」

  「可是,從奧斯曼那裡傳來的消息,克里米亞汗國發起的軍事行動,是應齊國人的要求,從側翼掩護他們高加索地區的攻勢,同時分散我們的軍力。」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安東·科蒂亞科夫男爵說出了他的擔憂,「兩個月前,帝國軍隊在亞塞拜然地區慘敗於齊波聯軍,幾乎丟掉了高加索山南麓所有領土。若是我們將本該支援該地的部隊全部抽調至聖彼得堡附近,會不會讓齊國-波斯聯軍趁勢攻入高加索北麓,進而席捲伏爾加河流域。要知道,那裡的土爾扈特人向來都不怎麼安分,很容易被敵人蠱惑慫恿。一旦看到帝國勢弱,難保不會隨齊國-波斯聯軍荼毒整個南方地區。」

  科蒂亞科夫話音一落,大殿裡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的臉上都露出鬱悶和沮喪的神情。

  原本以為,趁著波斯內亂的時機,正好可以奪取高加索南麓,從而在裏海沿岸獲得一定的戰略優勢,同時也可以從側翼威脅奧斯曼帝國。於是,去年八月,帝國出動三萬餘大軍,越過高加索山,侵入亞塞拜然地區,兵鋒所指,未遇到任何抵抗,直至殺到阿拉斯河一線,盡占裏海西岸地區。

  哪想到,齊國出動一萬五千餘軍隊幫著波斯薩法維王朝迅速擊敗了阿富汗吉爾扎伊人所建立的漢達基王朝,收復了首都伊斯法罕,隨後便分兵兩路,一路循著吉爾扎伊人敗逃的方向,不斷追擊,一直殺到波斯東部及阿富汗接壤地區;另一路則直接北上,先是在德黑蘭擊敗了塔赫瑪斯普王子所建立的波斯偽政權,平定了此地的叛亂。隨即,大軍裹挾萬餘收降的叛軍,朝西北一路殺來,陸續收復加茲溫、贊詹、大不里士,最後駐兵於阿爾達比勒,與入侵的俄軍遙遙相對。

  波斯人派了使者來到希爾萬(今亞塞拜然希爾凡市)俄軍駐地,要求俄羅斯人立即退出波斯領土,避免兩國之間爆發武裝衝突。

  俄軍總指揮瓦列里·法爾科夫將軍直接拒絕了波斯人的要求,表示他們進抵亞塞拜然地區,是受到了地方王公的邀請,保護當地的東正教信徒,維護裏海沿岸的和平。

  開什麼玩笑,好不容易趁著你們波斯內亂,占據了高加索南麓地區,完成了當年彼得一世未曾實現的夙願,怎麼能輕易退出?

  別以為,你們波斯人有齊國人撐腰,就能對我們俄羅斯帝國指手畫腳,有本事,也使用武力將這片地區奪回去!

  再說了,齊國人的手未免伸得也太長了。在遠東地區,齊國大力扶持兩個地方土著王國,不斷朝北和西兩個方向持續擴張,幾乎將帝國花費百年時間才占據了西伯利亞地區盡數奪下,勒拿河流域、安加拉河流域已然快沒有了俄羅斯人的立足之地,利潤豐厚的毛皮貿易直接銳減至不足以前的兩成。而且瞧這般架勢,那個野蠻的渤海國似乎就要一點一點地拱到葉尼塞河一線,威脅托木斯克督軍區。

  怎麼著,如今又借著波斯人的名義,要將高加索-裏海地區也囊括到伱們勢力範圍之內?

  俄軍拒絕撤出高加索南麓地區後,齊國-波斯聯軍倒也沒在第一時刻展開進攻,而是將戰線緩緩推進至阿拉斯河南岸,與俄軍隔河形成軍事對峙。

  在接下來幾個月時間裡,雙方頻頻展開小規模的戰鬥,似乎都在小心地試探對方的實力。

  到了冬季,齊國-波斯聯軍趁著河面結冰,發起了一場大規模進攻。據悉,聯軍動用了一百餘門火炮,在鋪天蓋地的彈幕掩護下,成功越過阿拉斯河,並擊潰了當面的俄軍兩個軍團,造成俄軍三千餘傷亡。

  接敵的俄軍一線軍官反饋,聯軍的炮火非常兇猛,而且打得又快又准,比此前大北方戰爭中遇到的瑞典軍隊炮兵部隊還要讓人心生膽寒。在線列步兵交戰當中,聯軍也是戰術嫻熟,配合默契,堪稱精銳。就連短兵相接的戰鬥中,對方的刺刀拼殺也是異常狠厲,將俄軍打得潰不成軍。

  俄軍被聯軍突破阿拉斯河戰線後,一路後撤四十多公里,直至庫拉河,方才穩住防線,但丟棄了大半的軍械物資。

  待今年春季,齊國-波斯聯軍在獲得大量後勤補給後,繼續前壓,再次逼近俄軍戰線。

  為了扭轉高加索戰局,俄軍在四月至五月間從莫斯科、卡累利阿、明斯克等地區抽調一萬八千餘部隊增援前線,使得俄軍規模達到四萬五千餘,妄圖憑藉人數優勢迫退聯軍,從而鞏固吃到嘴裡的果實。

  卻不想,聯軍在連續擊退俄軍數輪反擊後,於7月6日,猝然發起進攻。對方依舊以極其猛烈的炮火覆蓋俄軍陣地,轟擊持續時間長達三十餘分鐘,傾斜了無數的炮彈,將俄軍構築的防線盡數摧毀。隨即,聯軍以六千餘波斯騎兵為突擊力量,衝破了亂成一片的俄軍陣線,線列步兵隨後排成十數個整齊的方隊,又一舉擊潰了俄軍匆匆組織起來的阻擊部隊。

  是役,俄軍全面潰敗,數萬官兵被聯軍兇猛的火力所震撼,紛紛放棄抵抗,狼奔豕突,朝後方亡命逃去,幾無建制。至夜裡8時許,聯軍停止追擊,開始收攏部隊,打掃戰場,使得僥倖逃脫的俄軍官兵才暫時歇了一口氣。

  此戰,俄軍損失兵力超過一萬八千餘,器械糧秣也全部丟失,已無力再戰。指揮官瓦列里·法爾科夫將軍率領殘兵直接翻越高加索山,一口氣撤往高加索北麓地區捷列克河畔的莫茲多克要塞,方才止住敗勢。

  為了穩住高加索局勢,防止聯軍攻入南俄地區,緬希科夫在半個月前,剛剛下令將駐守於聖彼得堡、卡累利阿和伏爾加河流域的萬餘部隊緊急抽調至南方,希冀能擋住聯軍的入侵。

  可萬萬沒料到,在過去一年來與丹麥王國劍拔弩張的瑞典軍隊,突然調轉槍口,轉身朝俄羅斯發起了迅猛進攻,以至於目前局勢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能專心應對瑞典的入侵,我們需要跟波斯人談和。」緬希科夫沉吟良久,緩緩地說道:「準確地說,我們需要暫時向波斯身後的齊國人示弱,承認他們在高加索和裏海地區擁有的特殊權益。是的,我們要立即派出和談使者,緩和南方地區緊張的局勢,我們必須集中所有的力量,優先擊敗瑞典人。因為,他們才是帝國真正的、也是最大的威脅。」

  殿內的宮廷大臣們紛紛頷首稱是,高加索地區不過是疥瘡之患,距離帝國腹地尚遠,就算一時被聯軍攻占,也無關大局,而瑞迪人卻是來要俄羅斯的命,由不得帝國不全力以赴。

  「對了,來自東方秦國的使者已經在帝國境內滯留了半年多時間,我們是否要就他們提出的建議,給予他們正式的回覆?」

  就在這場宮廷會議即將進入尾聲,諸大臣準備辭別沙皇陛下各自離去時,負責外交事務的樞密院大臣維塔利·薩韋利耶夫突然開口詢問道。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