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奧斯曼的復興

  1671年10月17日,奧斯曼帝國,伊斯坦堡。

  自1656年大維齊穆罕默德.科普魯盧主政奧斯曼以來,開始全力以赴進行恢復帝國元氣的各項工作。穆罕默德·科普魯盧復興奧斯曼帝國計劃的核心非常簡單,即在帝國中首先制止腐敗和貪污。

  他在奧斯曼官場中,施展鐵腕手段,無情地罷免和懲治了一大批腐敗瀆職的政府官員,包括真神教教長、海軍統領和近衛軍統領等,甚至連帝國宮廷內部的黑衣太監頭子也在懲治之內。

  穆罕默德·科普魯盧認為,制止帝國的衰敗勢頭,不能向前人那樣進行所謂的社會改革,而只能依靠重典懲治。因為社會改革既為真神宗教法規所譴責,也為民眾所痛恨,所以這些改革乃是蠱惑人心的騙局,也是造成帝國社會不穩定的禍根。

  他的目的是要使帝國恢復到偉大的蘇萊曼大帝時代的統治方法,因為在奧斯曼帝國的歷史上,蘇萊曼大帝是眾所周知的立法者和執法者。若要全面恢復那些在 16世紀奧斯曼人引以為榮的制度,並且尊重和執行蘇萊曼大帝親自主持編撰的帝國法典,那麼奧斯曼帝國就完全可以恢復昔日的輝煌,重振雄威。

  穆罕默德·科普魯盧整頓完了帝國的吏治,牢固地鞏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之後,便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對付帝國內外的敵人方面。

  首先,他採取果斷的措施武力鎮壓了國內的叛亂,以雷霆手段平定了安納托利亞總督阿巴扎·哈桑帕夏領導的武裝叛亂,將包括阿巴扎·哈桑帕夏在內的許多叛亂者斬首,並將他們的首級送往帝國首都伊斯坦堡示眾,以警告那些試圖搞政治陰謀、公開向帝國權威挑戰的人

  其次,把對威尼斯的戰爭堅定不移地進行下去。他率領經過改造提升的奧斯曼帝國海軍,於1657年8月、11月在海上兩次擊敗了威尼斯人,先後收復特內多斯島和利姆諾斯島,解除了首都伊斯坦堡所受到的外來巨大壓力,重振了軍威。

  緊接著,穆罕默德·科普魯盧又於1656年派兵攻入塞爾維亞,殺死其君主喬治二世拉科齊,另立新君,將塞爾維亞重新置於奧斯曼帝國控制之下。

  1661穆罕默德·科普魯盧病逝,其子艾哈邁德·科普魯盧繼任大維齊之職,在帝國的治理手段上繼續蕭歸曹隨,延續了父親的政治理念。如今,奧斯曼帝國吏治清明、社會安定,隱有帝國復興的跡象。

  儘管在1664年由艾哈邁德·科普魯盧親自指揮的聖哥達戰役中被奧地利人聯合德意志諸邦和法國人所擊退,並讓哈布斯堡獲得了和素丹平等的地位,致使他名聲受損。但在隨後的克里特島戰役中獲得大勝,艾哈邁德·科普魯盧率軍攻占了這座地中海上極具軍事戰略意義的島嶼,並結束了與威尼斯共和國漫長而危險的戰爭,這使他的聲名和威望達到頂峰。

  精力旺盛的艾哈邁德·科普魯盧去年又把對外征服的戰場轉移到了波蘭。他親自率領奧斯曼帝國大軍攻克了第聶伯河畔的科廷和卡梅內波多斯基兩個城堡,並劍指波蘭的重要軍事城鎮勒沃。

  艾哈邁德·科普魯盧是一位頗有政治經驗和治國才能的大維齊,與其父的鐵腕政治統治相比,他則更溫厚、更富有同情心,是那種思路寬縱、剛柔並濟、綿里藏針的人。他父親在恢復帝國元氣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為他的治國方略創造出了比較寬鬆的政治氛圍。

  雖然奧斯曼帝國素丹穆罕默德四世整日完全沉溺於狩獵和在後宮取樂,但是他對科普魯盧家族的支持一直是堅定的。君臣相宜,政治氛圍輕鬆,帝國軍隊逐漸恢復昔日戰無不勝的榮光,這讓大維齊艾哈邁德·科普魯盧生出雄雄壯志,準備在特蘭西瓦尼亞、匈牙利、波蘭等地區為帝國實現新的突破。

  「法國即將進攻荷蘭,繼而,很有可能會引發一場規模巨大的歐洲大戰。」

  大維齊艾哈邁德·科普魯盧靠坐在軟塌上,將手裡握著的酒杯一飲而盡,隨後重重的置於旁邊的小几上,在旁服侍的女奴連忙端起酒壺再次將酒杯斟滿。

  「所以,我們奧斯曼帝國應該充分利用歐洲的混亂局勢,將征服的目標對準廣闊的南烏克蘭大草原,降伏那裡的哥薩克人,以取得戰略優勢,繼續削弱波蘭的實力,以消除帝國東北方向的威脅。」

  「尊敬的大維齊,帝國在這十年時間裡,連續進行了多場戰爭,雖然在多個方向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是……」負責帝國財政的帕夏卡拉·穆斯塔法猶豫了一下,隨即輕聲說道:「但是,目前帝國財政虧空嚴重,已不堪支持一場新的大戰。我們是不是再緩上幾年,先讓克里米亞汗國出兵不斷襲擾烏克蘭地區。」

  「親愛的卡拉,若是帝國的每一次戰爭都需要做好萬全準備,並且還要在積蓄足夠的財力物力才能進行下去的話,那麼我們的帝國將會失去很多戰略機遇。」艾哈邁德·科普魯盧嚴肅地說道:「你要記住,有時候,戰爭的關鍵因素,並不在於財力是否完全充裕,而在於稍縱即逝的機會。」

  卡拉·穆斯塔法聞言,立時暗自叫苦,雖然大維齊說得極為有理,但帝國的軍隊卻並非僅靠榮譽和戰鬥熱忱來維持戰鬥力的。數百年間,帝國軍隊因為缺餉而發動的兵變數不勝數。若是在進攻波蘭的戰爭過程中,因為糧餉和物資的不足,導致軍隊出現變故,他這個負責帝國財政的帕夏豈不是就成為最後的背鍋俠?

  「其實,打仗也並非全然都是消耗,我們也會有收穫的。」艾哈邁德·科普魯盧見卡拉·穆斯塔法臉有難色,語氣稍稍和緩了一點,「你看那個克里米亞汗國,每次進攻烏克蘭,或者侵入俄羅斯,擄掠的人口數以萬計,然後將其盡數發賣,除了可以補充軍費外,甚至還多有剩餘充實汗國的財政。」

  「大維齊,如今能大量購入奴隸的買主是越來越少了。」卡拉·穆斯塔法苦笑一聲,「以至於現在的奴隸價格也是日漸走低,而且還要被人挑三揀四,只需要那些強壯的男子。」

  「我記得南方新大陸的齊國好像比較傾向於購買女奴和少年奴隸。」艾哈邁德·科普魯盧說道:「你下去找到他們,看能否多賣一些奴隸給他們。……齊國在我奧斯曼帝國境內商站不下十餘處,提供的商品也是品種繁多,質量上佳,應該不缺金銀。」

  「……」卡拉·穆斯塔法看了看大維齊,「我們奧斯曼帝國還欠著許多齊國的外債,其中有數筆會在年底到期。」

  「齊國人……可是來要過債?」艾哈邁德·科普魯盧怔了一下。

  「齊國駐帝國的大使曾婉轉提及此事,希望我們就這些債務追加額外的擔保物,以免……」

  「他們想要什麼?」

  「齊國人想要亞丁。」卡拉·穆斯塔法說道:「他們想以租借的形式,獲得亞丁周邊十公里範圍內的土地,建立商港和海上補給點。」

  「可以考慮給他們。」艾哈邁德·科普魯盧說道:「自五十多年前,當地的阿拉伯人起兵反抗帝國的統治以來,我們對這片地區的掌控是愈發力不從心了,那個法赫利素丹王國也漸生疏離之心。既如此,就將亞丁之地租給齊國人,我們便可置身事外,做一個公正的裁決者。」

  「齊國人還想在埃及修一條公路,連通蘇伊士港至開羅,並要求獲得沿線五公里範圍內的土地開發權。」卡拉·穆斯塔法見大維齊沒有否決齊國人提出的要求,便接著說道。

  「修路?」艾哈邁德·科普魯盧愣了一下,「他們此舉是想將抵達蘇伊士港的貨物更快地運抵開羅嗎?」

  「是的,大維齊。齊國人在將抵達蘇伊士港的貨物快速轉運至開羅後,他們便可利用尼羅河,順流而下直接抵達地中海沿岸港口。所以……」說著,卡拉·穆斯塔法偷眼看了一下大維齊。

  「還有什麼?」

  「齊國人聲稱,為了更好的維護這條貿易通道,他們想租借蘇伊士港和地中海沿岸的達米埃塔港。」

  「哼,齊國人倒是有自知之明,沒有向我們索要亞歷山大港。」艾哈邁德·科普魯盧冷笑一聲,「蘇伊士港和達米埃塔港都可以租借給他們,但是兩地的民政和防務需由開羅總督負責管理。至於蘇伊士港至開羅的公路,沿線五公里的範圍太寬了,縮減為三公里,並且不得保有武力。」

  ——

  11月3日,埃及,達米埃塔港

  「四百多年前,法國的路易九世發起第七次十字軍東征,率領著多達三萬五千多名騎士隊伍進攻埃及。當時,法國人便是從達米埃塔港登陸,並隨後攻占了曼蘇拉要塞。可是長途的奔襲,使得法國人精疲力竭,再加之又遭到一場瘟疫的襲擊。路易九世遂敗退至達米埃塔。」

  「隨後國王本人也染上了疫疾,士兵也損失數千。以逸待勞的埃及軍隊乘勝追擊,將路易九世和法國殘軍全部俘獲。經過長期談判,路易九世在交付大量贖金,並以歸還達米埃塔為條件之後方才獲釋,狼狽返回法國……」

  一名埃及通譯一邊領著到訪的齊國人參觀這座古老的港口,一邊娓娓地講述它曾經發生過的歷史故事。

  達米埃塔港是埃及最古老的港口之一,但在八百多年前(公元853年),拜占庭帝國海軍曾突襲達米埃塔,將其攻陷並焚毀,以打擊阿拉伯帝國在埃及的勢力。如今這裡只是地中海南岸一座毫不起眼的小漁港,人口只有四五百人,碼頭設施殘破,只能停泊一些小型商船和漁船。

  本來齊國駐奧斯曼代表處準備秉承皇帝陛下的意志,試圖租借一個被叫做塞得港的沿海港口,以為蘇伊士港遙相呼應。但遍尋埃及當地民眾,皆未曾聽說有這座港口,遂作罷,退而求其次改為租借這座尼羅河入海口附近的達米埃塔港(塞得港於1859年隨著蘇伊士運河的開鑿而修建,以當時派駐的總督塞得·帕夏的名字命名)。

  對於地中海地區,奧斯曼帝國在乎的只是掌控這裡的生意和收稅,其他大權則全盤託付給了帝國海軍和地方帕夏,前者享有種種戰爭帶來的榮譽和特權,卻不曾參加過多少帝國征戰,後者則管理帝國龐大的羈絆地區,負責給帝國提供規定額度的賦稅和西帕希騎兵兵源。

  「奧斯曼人還真是好說話,對我們提出的修路、租借港口等事宜,一概允之。早知道,我們應該再多提出一些條件,比如說商品的徹底免稅、在租借地修建堡壘,或者讓他們將傳說中的古運河重新挖通,這對我們齊國的諸多貿易商社而言,就能獲得更為長久的利益。」齊國奧斯曼商社駐埃及負責人崔連祥看著滾滾流逝的尼羅河水,意猶未盡地說道。

  「雖然我們與奧斯曼帝國交好二十多年,但勿要因此就肆意妄為,妄自尊大。」齊國駐奧斯曼代表處商務參贊蒲安源冷冷地瞥了一眼崔連祥,「需知,奧斯曼帝國可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巨大帝國,擁有人口兩千多萬,在軍事上,更是力壓歐洲各國。你覺得這樣一個大國,可會輕易應諾你所提出的無禮要求?」

  「……」崔連祥聽了,臉色頓時變得非常難看,期期艾艾地說道:「參贊這話說的……,我這不是想著,奧斯曼帝國欠了我們齊國不少銀子嘛,而且半數都是我們商社歷年未予支付的貨款。這拿人手短,他不得是……不得是虛著咱們呀。」

  「你這般說來,就以為可以拿捏奧斯曼人?……哼,就不怕人家直接賴帳不還?」

  「它……,它還真敢欠錢不還呀?」崔連祥瞪大了眼睛。

  「你說呢?」蒲安源抬頭看了看遠處十幾名馬穆魯克騎兵,嘆道:「難不成,你還以為我齊國會為了幾百萬銀子,再派兵來埃及打一仗?不划算的!你們這些商人呀,需認清形勢,搞明白那些地方可以橫跳,那些地方要遵守別人的規矩。不要以為,這天下所有地方,皆如南洋地區一般。」

  「另外,你剛才所言,鼓動埃及人挖通古運河之事,就此作罷,勿要再行大肆張揚。以我齊國現在的實力,就算挖通了,也不一定能看住這條黃金水道,平白便宜了奧斯曼人和歐洲人。我們現在所要做的就是,繼續穩固和加強紅海沿岸的布局和建設。半個月後,會有購買的首批六百多名斯拉夫奴隸抵達亞歷山大港。你們商社負責將這些人順利地轉移到蘇伊士港,然後再送至紅海沿岸幾個據點。」

  蘇伊士運河開鑿歷史可能遠至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辛努塞爾特三世(Senusret III,其名字即為「蘇伊士」一詞的來源)為了通過陸行平底船進行直接貿易,下令挖掘了一條「東西方向」的運河,連接紅海與尼羅河。一些證據顯示這條運河的存在至少持續到公元前13世紀的拉美西斯二世時期,隨後運河被荒廢。

  根據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著作《歷史》記載,大約在公元前600年,Necho二世著手它的重新挖掘工作,但沒有完成。

  蘇伊士運河在公元前250年左右被托勒密二世重新獲得。在隨後的一千年中被連續改進、摧毀和重建,直到最終於公元8世紀為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曼蘇爾廢棄。

  其後,蘇伊士運河被斷斷續續挖掘和開放,分別在公元前117年羅馬時期的圖拉真國王和公元640年歐麥爾·伊本·哈塔卜時期兩度長時期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