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勢崩
1668年9月15日,長山島。
幾名自救軍的軍官走進難民營地,看著那些瘦骨嶙峋難民,或坐或躺在一排排營房前,均顯得有些無精打采的模樣。
這也難怪,最近島上突然對這些收攏而來的難民減少了食物供應,從此前的一天三頓米粥,到現在只供應兩頓,而且還是比較稀的那種,一個個全都餓得有氣無力,可不就這般模樣。他們只能儘量地減少運動,以保持他們不多的體力。
對此,過來的幾名自救軍軍官也是心有戚戚。當年,他們也是這幅模樣,掙扎在生死邊緣。若非齊國人將他們帶走,說不定,早就是變成野外的一抔黃土,
「諸位老少爺們!」一名自救軍軍官大聲喊到:「俺們自救軍要擴招徵兵,有願意參加的嗎?……每天有三頓乾的,月底還有一塊銀元!不過,俺醜話說到前面,入了俺們自救軍,那可就將你的命賣給俺們齊國了。上了戰場,刀槍無眼,生死由命!」
喊完話後,半響沒有任何反應,大部分難民頭都沒抬一下,自顧自地閉目養神。只有寥寥十幾人朝這邊望了望,隨即又搖頭嘆息著,靠坐在牆角。
「他娘的,在清虜治下都成了一個個順民。……沒一個有卵子的!」喊話的自救軍軍官朝地上吐了一口口水,臉上帶著鄙夷的神色。
「入了你們自救軍,除了每天三頓乾的,有酒有肉沒?」突然,難民人群中有個聲音響起。
「酒肉自然是有的。」那名自救軍軍官朝說話的方向看去,卻見有幾個難民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臉上帶著一絲渴望,「俺們自救軍除了酒肉,還有菸葉、茶葉、砂糖、罐頭等稀罕玩意提供。不過,你們要是入了自救軍,那可是要在戰場上拼命的,給自己謀一條生路!」
「入了軍伍,自然是要拼命的。」一個難民顯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老子只是想在死之前,能吃上一塊肉,喝上一口酒。以後能不能活,都他娘的無所謂了。不就是跟韃子幹仗嘛,這命就賣給伱們了!」
「就是,以前在青州,老子活得像條狗一樣,有一天沒一天的。只要能吃飽肚子,就算在戰場上被韃子殺了,也值了。」
「娘的!俺們自救軍可不是大明那般的軟腳蟹,韃子想殺死俺們,可沒那麼容易!」那名自救軍軍官挺了挺腰杆,驕傲地說道:「俺們齊國大軍一到,那些韃子可都是遠遠的避開,繞著俺們走。跟著齊國,那才叫堂堂正正的做一回真正的人!」
四下的難民聽了,都有些不以為然。當年在我大清的地界,那些官老爺和縣裡的仕紳可都說了,這個世上,可沒有哪個軍隊可以戰勝我大清八旗天兵。至於齊國,也都是趁我大清軍隊不備之時,偷摸上岸,將我們這些實在活不下去的小老百姓給一股腦地擄回那蠻荒的漢洲大陸,然後做牛做馬一輩子。與我大清唯一不同的是,這齊國不過是一個海外漢人政權而已。
你看吧,這齊國的軍伍,不也是在我們這些難民人群中徵召士兵,然後繼續利用他們神出鬼沒的的船隊,偷摸襲擾我大清沿海村鎮。這種軍隊,哪裡比得上那些據說從小就弓馬嫻熟的八旗官兵?
「娘咧,徵召這些虛弱不堪的難民入伍,能跟得上大軍行動步伐嗎?」一名自救軍軍官看著三三兩兩的難民為了能吃上幾口飽飯,陸續走了出來,前去登記報名,不由搖頭哀嘆道。
「有啥抱怨的。當年,俺們也是這般模樣。只要跟著齊國經制軍隊打上幾仗,然後再多了解一下俺們齊國的真實情況,他們這些人,遲早跟俺們一樣。再者說了,你以為齊國的將軍們真的寄希望於俺們能在戰場上與韃子硬碰硬?俺覺得,這次臨時擴招自救軍規模,多半是被當做大軍征戰的後勤雜役,那就是一群搬運物資的夫子。」
「老胡說得不錯。管俺們自救軍的劉將軍也說了,先將人給召進來,訓練個把月,順便養養身體,積極備戰。俺估摸著,要有大戰了。」
「聽說,大明的北伐大軍一路勢如破竹,不到一個月,便連續攻克了徐州、邳州、沛縣、濟寧,逼近濟南了。瞧這架勢,是要一鼓作氣打到京師呀!」
一個月前,大明發動了第三次聲勢浩大的北伐戰爭。東段以保國公王尚禮為主帥,分別從宿州和睢寧兩個方向直撲徐州,圍攻這座遭到地震波及的軍事重鎮。
在齊國駐大明軍事顧問看來,這次北伐比較倉促,完全是趁山東大地震,周邊清虜控制區遭到嚴重破壞的時機,進行的一次軍事冒險。大明的軍隊在攻至徐州時,估計會像前兩次一樣,頓兵不前,拿這座軍事重鎮無可奈何。
要知道,清虜在徐州附近布置了六萬餘部隊,其中還有近萬餘精銳的滿蒙騎兵,可以隨時對攻來的明軍實施側翼打擊,並威脅明軍的後勤。
但戰事的實際進程和結果,卻令所有人都為之驚愕。
明軍兩路大軍八萬餘猛攻徐州十餘日不克後,準備轉入長期對峙的模式,想憑藉自身充裕的物資供應,與徐州城中的清虜軍隊拼消耗。
但在八月二十日這天,徐州城中的清虜大軍忽然分成幾路殺出城來,快速擺脫明軍糾纏後,掉頭徑直朝北方奔去。
緊接著,數日內,又有數路兵馬先後衝出城來,也往北而去。
王尚禮聞報後,擔心是清虜的誘敵之計,謹慎之下,未敢輕動,將所有的偵騎都撒了出去,探尋清虜大軍的具體動向。
就在明軍對清虜大軍主力突然撤出徐州城而驚疑不定時,徐州城裡的清虜官員和留守將領卻集體出城請降。
從這些降順的清虜官員和將領口中得知,穆里瑪之所以突然率領主力撤出徐州,並往北方退去,蓋因,清虜朝中出現了重大變故。
康熙帝於八月五日這天,以商議如何賑濟山東地震災民為由,召輔政大臣鰲拜入宮。當鰲拜在乾清宮覲見康熙時,被提前埋伏於此的二十餘名侍衛持手銃擊傷就擒,隨行護衛亦被盡數射殺。
隨後議政大臣列鰲拜三十大罪,當誅族。康熙卻詔令以其屢立戰功,免死拘禁,其黨班布爾善、阿思哈、噶褚哈、泰必圖、吳格塞等伏誅,奪遏必隆太師、一等公。同時下詔,免去征南大將軍穆里瑪、靖西將軍塞本得(鰲拜之侄)之職。
不過,在清除鰲拜一黨過程中,卻一不小心讓驍騎營都統訥莫(鰲拜另一個侄兒)提前得了信,逃出了京師,隨即憑藉其顯赫身份,一路奔至徐州大營,趕在朝廷傳召使者前,見到了穆里瑪,並將朝中變動告知於他。
穆里瑪大驚之下,惶然無措,準備等待傳召使者到來,俯首認罪。但靖西將軍、徐州大營騎兵統領塞本得卻不甘受縛等死,極力慫恿穆里瑪帶兵進京,以「清君側」的名義實施兵諫,恢復鰲拜的輔政大臣之職。
盤桓再三,橫豎也是死,穆里瑪索性把心一橫,召集眾將,言,康熙皇帝受小人蠱惑,罷黜並囚禁朝中兩位輔政大臣,擅殺各部大員,動搖國本。為此,穆里瑪準備引軍返回京師,剪除皇帝身邊的弄臣小人,滌盪朝堂,匡扶大清。
眾將聞言,皆大驚。
但大部分將領卻以未得皇帝召命,不得擅動為理由,拒絕跟隨穆里瑪領兵返回京師。甚至,一些八旗將領質問穆里瑪,可是要帶兵悖逆造反,徐州城中隱然有眾軍火併的苗頭。
穆里瑪與塞本得見機不成,便於八月二十日,攜親信將領,裹挾兩萬餘部隊,衝出城來,朝北而去。
城中的諸多將領,立時明白過來,咱們這位徐州大營的主帥是真造反了!
於是,一些忠於我大清的八旗將領,隨即率領各自兵馬也跟著殺出城去,循著穆里瑪的方向就追了過去,試圖在路上能攔阻或者擊殺這些大清叛逆。
而剩下的一些將領,眼見著城中的大軍主力陸續殺出城去,使得整個徐州城沒剩多少兵力可以守城了,便生出了別樣的心思。有帶著轄下兵馬跟著衝出城去,朝北方奔去,也有各自約束兵馬,靜待「不可言之事」發生。
王尚禮得知清虜這些消息後,狂喜不止,清虜內亂,這可是北伐中原,驅逐韃虜的天賜良機!
於是,他一面整頓兵馬,準備一路迅疾北上,試圖一鼓作氣鑿穿山東,兵臨河北,威脅京師;一面派出報捷使者至南京,請求秦王增派更多的兵馬,掃蕩河南、江淮,確保他的兩翼安全。
清虜徐州大營的突然崩潰,讓後方的山東地區根本來不及任何反應。王尚禮領精銳兵馬三萬,先是兵不血刃的攻克沛縣,再三日奔襲魚台縣,旋即而克。隨即,大軍兵臨濟寧。
原本以為這座運河上最為關鍵的重鎮,會給明軍以強有力的阻擊。但未曾想到,十餘日前途徑此地的穆里瑪竟然帶兵劫掠了整個城市,對該城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當明軍殺來時,闔城悲憤的濟寧城軍民乾脆利落地直接舉城投降了。
王尚禮根本不在濟寧絲毫耽擱,在留下千餘兵馬駐守此地後,直驅東昌府(今山東聊城市)。
明軍在此苦戰兩日,付出千餘傷亡,最終拿下東昌府,斬清虜守將、八旗鑲藍旗副都統厄岱春,斃傷俘清軍兩千餘。
攻下東昌府後,王尚禮便有兩條攻擊路線,一是,繼續向北突進,往攻德州;二是,轉向東北,進攻濟南,拿下這座山東省的府城。
思慮再三,王尚禮決定先行往攻濟南,占領這座極具政治意義的重鎮。
9月10日,明軍殺至濟南,隨即發起猛攻。但狂飆突進的明軍未曾攜帶火炮,在附蟻攻城數日後,付出兩千餘傷亡,仍未能撼動濟南城防。
無奈之下,明軍暫時停止了攻城,等待火炮從濟寧慢慢輸送至此,再行攻擊。
儘管明軍暫時頓兵於濟南城下,但他們這般長驅直入,如此迅捷地殺入山東腹地,還是將齊國駐大明的軍事參謀團給震驚得無以復加。
尼瑪的,這明軍什麼時候變得這般強大了,不到一個月時間,連續攻克徐州、濟寧、東昌府等數座重鎮,簡直是如入無人之境,直接殺到了清虜腹地。距離清虜統治核心地帶-河北地區,僅一步之遙。
還有就是,清軍怎麼會如此拉跨,數萬八旗精銳,難道都是泥捏的嗎?預想中的兩軍激烈碰撞廝殺,根本就沒出現過。
面對這種情勢,齊國駐大明的軍事人員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和軍情推演,他們均認為,若是清軍再不做出調整,進行一番強硬反擊,遏制明軍的洶湧攻勢,清虜有很大概率會再丟掉山東。如此,明軍便可側擊河南,配合湖廣地區的白文選部,奪取中原,繼而與東路明軍在河北會師,進逼京師。
這樣一來的話,這清虜的情勢將會變得非常危急,一個不好,就有可能被明軍團滅於京師,或者被徹底逐出關內。
其實,在齊國軍政官員心裡,是不怎麼期望大陸統一的。明清對峙,分立南北朝,對齊國而言,是最為有利的。只有這樣,大明才不敢得罪齊國,並在一定程度上默許齊國大規模地進行移民。同時,兩強並立的局面,也使得他們雙方都無法專注於海上力量的建設,便於齊國控制大陸的對外貿易,攥取巨大的商業利益。
因而,齊國駐大明的軍事將領在應對這種情勢時,便產生了兩種意見。一個是,對明軍使絆子,延緩或者阻礙他們的順利推進,給清軍動員和集結軍隊提供充裕的時間;另一個是,靜待明清兩方的最終戰爭結果,若是清虜徹底敗亡,則在關鍵時刻,聯合雲州、朝鮮,趁勢出兵遼東,並將明軍堵在遼西走廊。如此,給未來統一的大明,埋下一個巨大的釘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