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風起

  第668章 風起

  1651年9月13日,蓬萊城。

  永初帝朱慈烺落寞地站在海邊的一座瞭望塔上,看著數十艘齊國艦船依次駛出港口,然後逐漸消失在海面上,久久不發一語。

  「陛下,海上風大,還是早些回宮吧。」一名貼身太監輕聲說道。

  「張成,你說大明復興,還有希望嗎?」永初帝問道。

  「陛下切勿灰心?」張成連忙勸慰道:「昔日三國劉皇叔不也是顛沛流離大半生,最後在蜀地重建大漢。如今,我大明據有登萊之地,加之孫可望、李定國等人攻占的雲貴川廣西湖南等地,這情形比起劉皇叔要強多了。前些天,不是還有耽羅島傳信過來,說那朝鮮王國願意集大軍北伐,攻建奴遼東之地。可以說,我大明形勢一片大好呀!」

  「呵呵……」永初帝笑了笑,「孫可望、李定國之輩乃流賊出身,豈能真心實意為我大明恢復河山?他們奉大明為正朔,無非就是想利用我大明的旗號,擴張他們的地盤和勢力,行割據之實。至於朝鮮,他們想要北伐,攻略建奴遼東之地,恐怕也未必盡然是想助我大明恢復河山,所圖不過是遼東邊地罷了。……而且,以朝鮮孱弱軍力,恐也難以撼動建奴之遼東基業。」

  「陛下……」張成聽到永初帝有些意興闌珊的話語,一時間語塞,腦子裡急速轉動著,想尋一些話語來寬慰皇帝,「陛下,我們只要還有齊國扶助,未來大事必然可成!」

  「齊國?」永初帝聞言,怔了一下,隨即苦笑道:「自去歲山東、登萊大敗,喪師數萬,失地千里,齊國儼然對我們有些失望了。朕擔心,他們會就此置我們於不顧,而全力去支援那孫可望、李定國之輩。」

  張成聽了,頓時默然。人家齊國對登萊的支援可謂傾盡全力,火炮、火槍不遺餘力地武裝明軍,甚至還不斷從南方運來大量的糧食和其他各類物資,勉力維持著永初朝廷的運轉。面對數次清軍大舉圍攻,都是齊國軍隊幫著朝廷官軍將其擊退,還讓清軍損兵折將,極大地提高了永初朝廷的威望,振奮了國內各地抗清勢力的軍心和民心。

  誰知道,在去年清軍猝然發動猛攻之時,明軍竟然不堪一戰,不僅將此前占據的濟南、青州、萊州給丟了,還被清軍迫降兩萬餘,差點讓人家趕到海里去。這般戰績,也難怪齊國人會感到有些失望。

  「所以呀,要想讓人尊重,首先得必須自己有實力!」永初帝臉上露出果決的神色,「我大明,是該到了要徹底改變的時候了。」

  「改變?……我大明還能如何改變?」張成愕然地看著皇帝。

  「自然是要變法圖強。」永初帝心中似乎終於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凡是能增強我大明實力,提升我大明官軍戰力,最終達到能驅逐韃虜,恢復河山之目標,則無法不可變!」

  ——

  9月22日,北京,紫禁城。

  大清順治帝抬手將桌案上的一桿火槍端了起來,有些沉,大概有十五六斤重,長度也有近一米五左右,火槍的後端上方有擊錘裝置,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

  「這種自發火銃(燧發槍),造價幾何?」順治帝將火槍放回桌案上,抬頭看著索尼,輕聲問道。

  「回皇上,這種自發火銃造價約……約三十兩銀子。」索尼臉色有些尷尬,小心地回道。

  多爾袞在世的時候,對索尼多方打壓,甚至一度被奪官抄家,安置到了昭陵守墓。而到了順治親政之後,特召索尼回來,恢復之前的世職。累進世襲一等伯,提拔為內大臣,兼議政大臣、總管內務府,成為順治朝位首席滿洲大臣。

  「造價如此昂貴?!」順治帝聞之一桿自發火銃竟然造價三十兩銀子,也是吃了一驚。

  「回皇上,此自發火銃各種機件都需手工打磨,需要的人力物力有些多,故而,造價有些昂貴了。」索尼解釋道:「不過,待工匠熟悉製造過程,且工藝順暢之後,估計造價會逐步降下來。」

  「此銃,可發幾矢後毀損?」

  「連續發射約二十至三十彈丸,火銃恐將回收修理。」

  索尼驚訝地看了順治帝一眼,想不到年輕的皇帝可以問出如此專業的問題。若是自發火銃造價昂貴,但只要比敵方火銃耐用,且性能更勝一籌,我大清官兵也勉強可以接受這種武器。可實際上,這種仿照齊國燧發槍而製造的自發火銃,不僅造價昂貴,而且性能、射程、威力,皆不如齊國所產燧發槍。

  另外,因為槍管的強度問題,在連續使用的時候,也會面臨隨時炸膛的風險。因而,在索尼看來,這種自發火銃完全不如鳥槍經濟實用。奈何,皇帝一意堅持要仿造從登萊戰場上繳獲而來的齊國燧發槍。並聲言,在八旗中打造一支堪比齊國火槍兵的精銳火器部隊,作為以後戰場上決定勝負的關鍵力量。此舉,完全置我大清八旗騎射優勢不顧,轉而去捨本逐末地發展漢人的火器,有勞民傷財之嫌。

  想到這裡,索尼不由余光瞄了一眼殿側站立的一名青年男子,寸許的短髮,一臉漠然的神情,身上還穿著稍顯破舊的黑色軍服。哼,一個齊國的俘虜,數年時間,既不降我大清,也不學那些堅貞之人自殺殉國,如此不尷不尬地在我大清之地,逍遙自在地苟且偷生。

  「羅先生,你們齊國一桿火銃造價幾何?」待索尼等眾多大臣退出大殿後,順治帝好奇地向羅守璋問道。

  「幾塊錢吧。」羅守璋不屑地說道:「嗯,相當於四五兩銀子。」

  「你們齊國是如何做到的?」

  「工業呀!」羅守璋說道:「我們齊國有當今世上最為先進的工業生產技術,假以時日,待人口集聚得更多,我們齊國必然是爆發出更為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這種燧發槍,我們齊國目前每月就可生產數千支。就是火炮,每月也可產數百門。」

  「羅先生,伱話中所言,恐有些誇大了吧。」順治帝笑著說道:「若是你們齊國當真每月可生產如此多的火炮和火槍,豈不是可以裝備更多的部隊,僅可以憑強大的火器,或可碾壓我大清兵馬。」

  「非是我們齊國不想跟你們大打,而是限於距離的遙遠,無法保證太多部隊的後勤輜重,所以,才派出千餘陸戰隊進駐登萊。」羅守璋被順治帝揭穿他略有誇大齊國實力的話語,也不覺尷尬,仍自不服地說道:「要知道,在堂堂戰陣當中,我齊國一千陸戰隊官兵,足以擊潰你們精銳的八旗部隊數千人!」

  「兵者,詭道也。」順治帝說道:「我八旗部伍何至於將自己的身體暴露在你們火器打擊之下。別說你們有一千人,就是數千人,只要敢進至內陸平原地區,我一千八旗甲騎,足以將你們擊垮衝散。打仗,無非就是充分利用我軍的優勢,擊敵軍之劣勢。羅先生,你以為呢?」

  羅守璋作為陸戰隊高級戰術參謀,對順治帝的話,是深以為然,避實就虛,擊敵之弱,本來就是軍隊參謀和主官必須竭力去爭取的有利的作戰條件。

  「聽說,十幾天前,你們齊國有大量水師艦船突然離開登萊,你覺得他們會去哪兒?」順治帝突然問道。

  「這……我如何能得知?」羅守璋搖頭說道。

  「你們齊國以舟船之利,頻頻襲擾我大清薄弱之地,讓人防不勝防。」順治帝看著羅守璋,「據我們在登萊的探子傳來消息,你們的水師艦船,載運了大量的軍隊和武器,想必是又想借舟船縱橫江海優勢,襲擊我大清沿海或者沿江重鎮。」

  羅守璋沉默著,心裡卻不斷地暗自揣測,齊國聚大軍又往攻何處,難道又要複製一次南京戰役那般攻勢?

  「我們認為,你們齊國軍隊攻擊目標或有三處。」順治帝見羅守璋沉默不語,便自顧自地說道:「其一,攻福建,以懲罰鄭芝龍叛明投清之舉,順便削弱他們的水師戰力;其二,再次進入長江,上朔武昌,配合孫可望發起的武昌戰役;其三,攻廣東,配合李定國部發起的兩廣戰役。羅先生,以為會是哪個目標呢?」

  「也許,我們齊國軍隊是要來攻天津,或者遼東。」

  「天津駐有我大清蒙八旗馬隊數千人,你們不敢來的。」順治帝想了想,搖頭說道:「遼東嘛,或許有可能。但遼東沿海數十里範圍內,皆無人煙,你們即使攻到遼陽、瀋陽等大城,有後勤補給上的困難,恐怕也難以複製此前的戰果。再者,我大清駐遼東的數千八旗甲騎,也會讓你們付出慘重的代價。」

  「想我大清騎射無雙,戰力絕倫,竟然會被你們小小的齊國僅憑數千兵力,以舟船之利,屢屢讓我大清兵馬舉止失措,處處被動,此誠可嘆呀。」順治帝嘆道:「待我大清統一天下,朕誓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水師艦隊,衛護我大清萬裏海疆,擊敵於遠洋之上。」

  ——

  10月8日,崖州(今海南三亞市崖州區)

  「廣東清軍尚可喜、耿繼茂部已攻克梧州,潯州府(今廣西貴港市),正在向南寧逼近。惠州總兵黃應傑部在攻占梧州後,分兵抄掠鬱林州(今廣西玉林市),計劃與尚、耿二人會師於南寧城下。清軍潮州總兵郝尚久則在擊破肇慶後,一路往西南而來,連下高州(今廣東茂名市、)、雷州(今廣東湛江市)兩府,在搶掠一番後,轉頭向西,直奔欽州。」

  「鄭芝龍部在清軍主力離開後,派兵緊隨其後,一路接收廣東西部和西南部幾個府縣,試圖在最短時間控制廣東全省。據悉,在廣州附近留守的清軍兵力已不足五千,且大多為鄭芝龍新近組建的地方守衛部隊,戰鬥力應該有限。故而,強襲廣州的條件已然成熟。」

  「郝尚久要攻欽州,俺們需不需要幫著李定國守一下?」齊大江問道。

  「欽州駐有西軍精銳四千餘,由李定國心腹將領張建統領,再加上城頭由我們提供的十餘門火炮,面對遠道而來的郝尚久部清軍,應該可以守住城池。」賀雲峰說道:「據南寧傳來的消息,李定國從湖南帶了一萬二千餘西軍,準備先在南寧城下消耗一番清軍實力,然後再猝然發起反攻。另外,李定國在柳州尚駐有七千餘,屆時在反攻時,會迅速東移,攻占梧州,切斷清軍的退路。」

  「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我部在攻克廣州後,需立即乘船沿西江上朔至肇慶,並攻克此城,徹底堵住清軍東撤的道路。如此,清軍數萬大軍將面臨後有追兵,前有堵截,進退兩難的境地。若是戰事進展順利,就是全殲廣東清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萬一,李定國無法擊敗尚可喜、耿繼茂部清軍,反而讓對方攻克了南寧。那接下來,我們又該如何?」崖州總兵顧三麻子擔心地問道。

  「嗯,不排除李定國兵敗的可能。」賀雲峰說道:「若是真的發生這種事情,我們也只能在廣州、肇慶兩地,大量殺傷清軍後,擇機撤回瓊州。」

  「我們突襲廣州的時候,要不要帶上鄭森所部?」顧三麻子又問。

  鄭森叛離福建後,所部五千餘人也至瓊州府落腳,目前暫駐在儋州。鄭森到了瓊州府後,分別派人前往登萊和齊國安南領地,表達了堅決抗清的立場。

  永初帝聞知鄭森以天下為重,毅然叛離福建,龍顏大悅,當即封鄭森為昌明伯、儋州總兵,封陳暉興化伯、臨高總兵,兩人各蔭一子為錦衣衛千戶。

  齊國人在得知鄭森脫離福建,領兵別走瓊州,並表達堅決抗清後,均震驚不已。在如今大明境內遍地都是沒有節操的降官降將之中,突然出了一個不顧人倫親情,卻以天下為重,以復興大明為任的高風亮節之人,如何不讓人為之嘆服。

  同時,幾名軍政高官的心裡也產生了一絲疑惑,大王是如何得知,這個鄭森就一定與鄭芝龍是完全不同的人,並且還能爭取為共同抗清的盟友。

  「此次攻廣州,有太多不可測的風險存在。」齊大江想了想,搖頭說道:「另外,那裡駐有不少鄭軍,難保戰場上不會出現什麼意外。……所以,俺們就不用知會鄭森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