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中,就在莫子布忙著幫助鄭信安頓災民的時候,他收到了消息。
第三次清緬戰爭結束,清軍戰敗。
消息的來源,是莫家在萬象的族人。
莫子布的祖父鄭玖當時雖然率了千餘族人和鄉黨南下,但莫家並不是全都走了。
莫氏在雷州可是大族,或者說莫氏在粵西的雷州、廉州以及相近的越南都是大族。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明代衛所軍官家族。
莫家祖籍安徽,六世祖是衛所小軍官,兄弟四人曾隨黔國公沐英進兵雲貴,隨後就留了下來。
後來不知怎麼的,又被英國公張輔挑中,隨同收復交趾。
八世祖莫中以貢生的身份,出任了交趾布政使司在河內城的北街(城)
巡檢使,莫家於是開始在安南落地生根。
但隨後黎利起兵成功,交趾布政使司被貓奴明宣宗放棄,莫家遭到重創,只能隨軍撤退。
一路不斷有族親在撤軍途中落地生根,因此形成了從廣西中越邊境到雷州都有分布的特點。
安南莫朝的莫登庸,便是莫子布家的同宗。
鄭玖下南洋之前本名莫紹原,他還有個大哥莫紹平,弟弟莫紹崗等人留在了雷州。
而這個給莫子布通傳消息的,就是他大伯祖莫紹平的重孫子,莫子布的堂侄子莫善宗。
莫子布的這位侄子還是很厲害的,經營了一條貫穿雲南、安南和萬象的商路,手下有五六十匹滇馬組成的商隊,乃是萬象王翁隆的座上賓。
而萬象王翁隆則非常親近緬人,還不知死活的派了五百多人去幫助緬軍跟清軍作戰,因此得到了較為詳細的第一手資料。
而莫善宗得了莫子布送去的禮物以及刻意叮囑,於是第一時間就把戰報給莫子布發了過來。
莫子布展開一看,然後與歷史上他了解到的明瑞此戰事跡一對比,立刻心裡就有了一個衡量。
緬軍確實強,但也的確只適用於東南亞大區,遇上清軍精銳這種此時全世界名列前茅的存在,立刻就露餡了。
後世人有個誤區,認為滿清八旗兵的戰鬥力是自入關後,就開始以自由落體的拋物線式掉落。
其實這是不準確的,清軍入關之後,戰鬥力掉落的確實非常厲害,甚至在多鐸這批人還在的時候,很多滿洲兵都打不了硬仗了。
及至康麻子陰死鰲拜,八旗兵戰鬥力更是一落千丈,別說打吳三桂的周軍,在面對尚之信時,都多次出醜。
吳三桂戰敗,實際上是因為他殺害了永曆帝,使得全天下漢人恨他比恨滿清還多,沒人支持他。
再就是被康麻子給了大好處的陝甘綠營,給打下去的。
到了康麻子末期和雍正時期,八旗兵已經完全腐了。
年羹堯、岳鍾琪等人所用的主力都是漢人綠營,八旗兵已經只能作為裝飾。
但隨後到了乾隆時期,八旗兵卻有了一段迴光返照的時光。
乾隆這個人,雖然在後世被大量調侃,章總、詩王,重金屬殺馬特審美大師等等外號不一而足。
但事實上,這個人非常厲害,特別是在軍事和搞錢上面,遠遠強於被後世清粉大吹特吹的康熙乾隆此人,其實咱們可以把他看做一個考版的漢武帝。
當然,除了能力上的差距以外,兩人的追求也差了好幾個檔次。
漢武帝搞的錢全部是用在擊垮匈奴,勿遺子孫憂上面了。
乾隆搞的錢則只是為了養幾萬八旗兵,滿足他個人打遍天下無敵手,萬國來朝的威風。
不過不管怎麼說,乾隆時期的八旗兵,絕對是滿洲旗人入關後的高峰。
戰鬥力很可能比順治後期的八旗兵都要強悍的多,這也是乾隆時期八旗兵往往能打出不錯戰績的重要原因。
但也要看到的是,乾隆把八旗兵戰鬥力扶起來的辦法,是相當於違背規律,強行用『打激素』的方式來完成的。
是以到了和坤當權,八旗兵就又不行了。
因為和坤的上台,實際上是乾隆精力不濟,自身也控制不住強烈的享樂欲望,已經無法嚴格約束下面的臣子和身邊的旗人。
於是只能重用和坤這樣帶有奸臣屬性的爪牙,去替他繼續完成對朝臣和旗人的掌控。
但和坤不是乾隆,隔了一層之後,他撈錢保證乾隆享樂沒問題,吏治和八旗兵那就拜拜了您嘞。
是以到了乾隆後期,八旗兵又成了一灘爛泥。
到了嘉慶上台,內務府開除的廚子陳德拿著把殺豬刀闖到神武門,當面行刺嘉慶。
當時利刃都快快捅到嘉慶胸口,把嘉慶嚇得眼淚都飈了出來,而所謂八旗精兵,大內侍衛們卻呆若木雞根本沒半點反應。
危急時刻,嘉慶姐夫拉旺多爾濟和兩個從大小金川戰鬥中抬旗的藏族兵拼死阻擋,嘉慶才沒被一個廚子給捅死,鬧出千古笑話。
莫子布看著戰報,大概猜測了一下。
此役,明瑞統帶萬人橫走緬甸近千公里,前後兩戰擊潰緬軍,估計殺死了貢榜王朝精兵六千人上下,最後一次阻擊戰,應該也有五六百人的斬獲。
如果加上北路軍擊殺的那幾百人,緬軍在這次戰鬥中應該損失了七千人左右。
這就很不簡單了,要知道,梯訶波底從暹羅帶回去的次一等精銳,只參加了最後一次合圍戰,損失不大。
那麼這七千人中,至少有六千人是貢榜王朝的絕對精銳-由白象王直接控制的緬甸禁衛軍。
要知道白象王的禁衛軍人數,最多不會超過兩萬。
特別是雍籍牙、孟駁父子兩精心培養的歐洲奴兵,那是緬軍中的頂級精銳,不會超過一千人,結果在孟隆被打死了快八百人。
也就是說,白象王的歐洲奴隸火槍手已經死光了,剩下的恐怕都是炮兵莫子布不禁咂舌不已,綜合來看,白象王的絕對精銳,很可能戰死了三成多,算上傷員,這特麼是被打殘了啊!
難怪歷史上清緬戰爭後,白象王的緬軍竟然打不過鄭信以潮州人為主的暹羅軍了,只能眼睜睜看著鄭信一統暹羅。
當然,清軍的傷亡,也很不小。
雖然從數字上看,明瑞統帥兩萬五千人進入緬甸,最後還回去了兩萬一二,只損失了三千來人。
好像並不能稱得上失敗,甚至可以說小勝對吧。
但實際上,清軍損失更加慘重。
因為這三千多人中,包含了非常多的高級將領,比如總兵王玉廷、李全、胡邦佑等。
這都是跟著兆惠征討新疆的綠營猛將,其中王玉廷和李全兩人還參加過黑水營血戰。
綠營兵此時的模式,跟以色列的IDF天兵基本是一個路數。
平日只能維持治安,打仗都是靠各級軍官的,所以看綠營損失如何,只看陣亡了多少武官就明白了。
滿洲大將方面,明瑞、觀音保、扎拉豐阿都是至少能進滿清前十五的悍將,再加上額爾景額病逝,光是滿清驍將,一共就損失了四人。
其餘駐京八旗西山健銳營和內外火器營戰死三百,關外八旗戰死四百餘,兩百索倫兵幾乎全部死光。
可以這麼說,乾隆身邊像這樣的滿洲精兵,不會超過一萬,全部可用的不會超過兩萬。
其中三百駐京八旗這種檔次的,不會超過五千,大概率只有三千人。
其餘戰死的兩千多人中,除了雲南綠營死了五六百打醬油的以外,剩下的一千多也是綠營中的頂級精兵。
也就是說,這一戰,折了乾隆六七員悍將,打沒了全國各種意義上的十分之一精兵,能調動機動精兵的三四成,
這可真不少了,相當於後世共和國至少打沒了一個軍區。
莫子布都無語了,這就是滿清的現狀,守著兩億人口,但因為要以小族臨大國,所以只敢在極為有限的範圍內挑選,螺螄殼裡做道場。
舉全國之力,用嚴刑峻法和超額賞賜,也就能養出兩萬人。
不過,莫子布立刻精神就是一振,乾隆肯定還要打,這時候就該傅恆帶著阿桂、阿里袞他們出馬了。
可滿清事實上已經小殘,上下都起了畏懼之心,所以第四次根本就沒怎麼打。
這怎麼行呢?
我莫子布第一個不答應!
乾隆爺你這麼要強的人,打到這就不打了,那也太丟面兒了。
北京的爺,丟了啥也不能丟了面兒啊!
你得狠狼地打,繼續把全國的精兵往緬甸這個熱帶叢林裡面丟。
嗯,自己必須要給乾隆打一針強心劑。
想到這,莫子布鋪開紙張開始寫了起來。
「明之遺民,海外孤子,河仙莫氏據實以告,緬人之王名為孟駁,實乃季漢南中豪強孟獲之後也。
如今竊居天南,自稱天國,又命暹羅、謬烏、大古刺宣慰司、底馬撒宣慰司、南掌三國等國臣服,不從者舉兵討伐。
此輩皆南洋諸藩臣,大明時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極為恭敬。
今暹羅,兩宣慰司已遭毒手,余者戰戰,還請天朝陛下念及昔日恭敬,
偏之愛之。
孟駁之父耕種于田畝之間,一朝得勢,猖狂至極,自稱阿朗帕雅,意為王中之佛、佛中之王。
其置佛祖、諸天菩薩於何地?此尊號不奪,天下信眾之心何安?
如此狂妄,不知天朝之強,不遵天朝號令,父子為賊,是為慣犯,神人共憤。
明時莽賊亦是如此,是以神宗萬曆皇帝舉傾國之兵,弔民伐罪,懲戒凶頑,為南洋諸藩臣撥雲見日,所救之國王臣民念及神宗皇帝大恩,至今感泣,多有祭祀。
今中原天子之氣輪換更替,然天朝之尊一如既往,孟賊猖狂兇惡卻遠勝莽賊。
南洋諸藩國、土司深受壓迫,函待拯救。
幸得今有遙羅忠臣達信,得百姓推舉為昭,有含恨復國之兵三萬。
河仙莫氏雖為明臣,然大皇帝有詔,也願抽精兵五千,錢糧若干。
只懇求大皇帝效法大明,誅滅凶頑,解天南百姓倒懸,屆時各國歡騰,
王侯臣民皆北面而拜,曰:
「大皇帝救我性命也!『
莫子布洋洋灑灑,一而就,全篇無處不在暗示,大明處處都在,把一個明香人對大明的懷念,躍然於紙上。
全篇核心在於:
十全哥哥,前明神宗都能打服緬甸,你不行麼?
不會吧?十全gege你不會還不如神宗萬曆皇帝吧?
緬王都自稱王中之佛、佛中之王了,你們滿人天天拜佛祖,不覺得彆扭麼?
「王無病,你進來抄寫一遍!」莫子布大喊一聲。
王無病軍事理論和讀書識字夠了,但是字寫的還差了些,他可是莫子布準備派往法蘭西使團的武官,字可得練好了,正好讓他多練習練習。
莫子布拿著自己寫的這份指給裴長武看,「這份,你等無病抄寫完畢之後,親自送往廣州交給林通。
若是他會被叫往北京朝拜,就讓他面呈,如果不行就把內容公開,嗯,
以暹羅新王的名義公開,看他李侍堯敢不敢瞞下不報。」
至於另一份嘛,莫子布就要拿去找鄭信商議了,河仙連藩臣的資格都沒,不能派使,但暹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