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羅這個國家怎麼說呢,它與中國人的聯繫之緊密,遠遠超過後世所有中國人。
也超過了泰國人他們自己的想像。
早在十三世紀末,元代地理學家,著有真臘風土記一書的周達觀曾出使真臘。
他在記錄中談到『真臘國,米糧易求,婦女易得,屋室易辦,器用易足,買賣易為。』
故他出使真臘時,當地早已有許多唐人在此定居並從事貿易了。
這些唐人還告訴他,祖先數百年前已到此定居。
而周達觀特別記述有很多唐人定居的真臘,其實並不是後世的束埔寨,
也不是嘉定一帶的湄公河河口,而是湄南河口泰國灣一帶的土地,
此時的素可泰王國還在清邁、素可泰城一帶的泰北盤踞,他們剛剛擺脫了真臘高棉帝國的控制,國土還未延伸到湄南河河口的泰國灣。
也就是說,除了這裡原本臣服於高棉帝國的土著以外,華人實際上比泰國人更早到達湄南河平原。
其實,當年周達觀還不知道,或者他知道了也不忍心明說。
他在這裡看見的華人,除了少部分是幾十上百年前南下的漢人以外,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南宋滅亡前後逃到遙羅灣的。
他們是南洋最早的明香...不對,應該叫漢鄉人。
而哪怕之後進入湄南河平原的素可泰王國,以及之後的阿瑜陀耶王朝,
其本質都是從雲南以傣族為主的各族人南遷形成。
說句自大點的話,泰國這個國家,無論哪一方,從漢族來看,從傣族來看,他都是中國人流落到南洋建立的國家。
正因為有這樣的淵源和紐帶,暹羅這個國家,清末以前一直都是南洋與中國聯繫最為緊密的國家。
到了明成祖時期,鄭和下西洋,其心腹費信、馬歡等人多次出使遙羅,
阿瑜陀耶之王也恭敬相待。
費信在記錄中說,『暹羅婦人遇我中國男子愛之,必置酒致待而敬之,
歡歌留宿。』
馬歡則更加露骨的記述,在這種情況下,「其夫恬,不為怪反為榮,乃曰:『我妻美,為中國人喜愛。」
稍後,到達暹羅的歐洲探險家也不無嫉妒的記述。
國王將不論是暹羅還是海外的一切海上事務和商業事務,都交由華人經理。
他們往往能輕易的被授予官職、爵位,行動更加自由,似乎華人就是超級國民一般。』
到了阿瑜陀耶王朝中期,王朝頒布的律法乾脆規定,不准西方人和印度人與暹羅婦女結婚。
華人則不受此限制,不僅可以與暹羅婦女自由結婚,還可以在暹羅境內自由旅行,自由經商。
要知道,此時的暹羅是搞薩克迪納制這種奴隸制度的,國中絕大部分都是奴隸,只有少量泰人會成為攀,也就是自由民。
奴隸被緊緊束縛在土地上,很多人從出生到死去都受到了嚴格的限制。
而華人則不論男女老少,只要到達暹羅,就會自動成為攀。
而因為奴隸制,導致了本地男子在婚姻市場上處於極低的位置,華人到來之後,往往很快就可以娶妻,且立穩腳跟。
而作為回報,華人為阿瑜陀耶王朝管理財政、治理地方、開發湄南河兩岸的沼澤使之成為良田,擔任外交官前往母國為暹羅爭取大量好處。
明代有記錄的二十幾次遙羅使臣中,據說超過七成都是華人官員,或者擁有華人血統。
以至於阿瑜陀耶王朝四百多年的歷史中,華人除了極少數時間外,其餘大部分時間,都是王室最可靠的臣屬和盟友。
這四百多年中,阿瑜陀耶王朝發生過大量的王室火併,泰人族群叛亂,
但華人基本沒有發生過。
等到了明朝打東吁王朝,間接幫助阿瑜陀耶王朝復國後,這份聯繫就更加緊密了。
後世說泰國曼谷五成以上的人都有華人血統,這其實是說少了,曼谷九成以上的人,基本都跟華裔混血過。
只分是多還是少,父系還是母系的區別而已。
至於為什麼這份親近沒有傳遞到後世,那還不是中國從1840年以後的衰落導致的,特別是滿清後期。
誰樂意認你個半奴隸半殖民社會的破爛國家當祖宗啊!一點好處沒有不說,還丟人。
甚至後世暹羅為了洗脫身上的中國烙印,還推出了泛泰主義,對我國雲南等地提出了領土主張。
咱不說這事惡劣不惡劣,你看是誰推動的就知道了。
它的推動者,就是1934-1957實際控制泰國的大獨裁者,陸軍元師披汶頌堪,因為他有個鑾的爵位,所以也被稱為鑾披汶.頌堪。
而此人的祖先,跟目前跟在鄭信身邊的鑾思瓦拉坎同族,來自潮州。
甚至他父親都還有中國名字,而他則只知道姓吳,沒有取中國名字,這就是個標準的父系納真。
同時,反對他搞泛泰主義,反對他搞軍事獨裁的一生之敵,前後三次出任泰國總理的比里.帕儂榮,同樣是潮州人,中文名陳家樂。
且在1949年失敗後回到故鄉僑居二十一年之久,直到1970才去往法國巴黎。
縱觀泰國的歷史,自出現首相/總理一職後,每一屆的正副首相或者總理中,必然就有華人,其中有二十一任首相/總理是有據可查的華人。
這還是父系納真,母系納真根本就沒被算在內。
正是因為這些情況存在,所以鄭信一個華人後裔,才能在未來登上遇歲王位。
也正是因為這種存在,後世暹羅華人才會消失的那麼徹底,因為他們幾百年來都是這麼跟泰人交融在一起的。
歷史上如果中國能保持一個沙俄強度的話,泰國根本就不會脫離控制,
說不定漢語還會成為官方語言,只可惜,
而莫子布,似乎要成為改變這一切歷史走向的人了。
他迎著初升的陽光,率領艦隊浩浩蕩蕩的向東,直奔羅勇。
而在陸上,鄭信親率包括莫子布陸軍在內的七千人,也一路旌旗林立的往羅勇城而去。
見到如此規模的隊伍,羅勇城的披耶,當即就慫了。
歷史上的鄭信,由於沒有莫子布的接應,沒能打出相應的聲勢,以至於鄭莫賽的支援,都是等他辛苦拿下尖竹汶之後才出現。
所以歷史上鄭信到達羅勇城的時候,只有三千多人,迎接他的,不是羅勇城城主披耶羅勇的跪地求饒,而是陰謀剷除。
好在城中的華人發現了這個陰謀,冒死通知鄭信,鄭信才能搶先下手幹掉了披耶羅勇,順利進城,打出旗號。
莫子布再一次率領艦隊從水路登陸,身後不僅有他的艦隊,還有鄭信的艦隊,一共三十餘艘戰艦。
而通過羅勇城要塞前,哪怕披耶羅勇已經投降,莫子布還是派陸戰隊上岸,將岸防炮台守軍全部繳械,把那天下令炮擊他的軍官,一頓棍棒打的死去活來的。
鄭信知道莫子布上次被披耶羅勇炮擊的事,明白他余恨未消。
於是立刻拉著他走進了披耶羅勇的府邸,不一會,三個身穿泰式長筒裙的小美人翻翩而至。
鄭信指著這三人笑道:「此乃披耶羅勇之女,皆未許人,子布若是看得上,可挑其一去灑掃暖床,只要饒了披耶羅勇之罪就行。」
莫子布一看,我去,三個小美人都是那種細枝結碩果類型的,小蠻腰不堪一握,胸前水波晃動。
真是饞啊!
莫子布只覺得內心一陣晃蕩,忍不住就要挑選一二,但心裡仍然記得自己最初的目標,當即以極大的毅力搖了搖頭。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如今緬人大兵壓境,生靈塗炭,實在不宜做此尋歡作樂之事,等到光復家國,到時再請世叔多賜美人寶玉。」
「哈哈哈!」鄭信大笑,揮手就讓這三個小美人扭腰擺臀的下去了。
「子布果然是我道中人,那這幾個女子,我就分賜其他人了,你我叔侄再來研究研究如何拿下尖竹汶。」
莫子布只得重重的點了點頭,不過鄭信好像突然想起什麼似的,對莫子布說道:
「你差個人把阿惠送過來吧,我妻兒將要到此,阿惠昔日在我家幫忙帶過詩詩,兩人關係極好,有詩詩在,阿惠的心情,當要好很多。」
莫子布精神一振,主角終於要登場了!
現在就等用個什麼辦法,把事情往約為翁婿這方面引了。
而只要鄭信允諾了婚姻,那麼不說大搞後宮,至少可以結束這種苦行僧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