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南都,本藩還會回來的!」
東南羊山海域,一場突至的颶風摧毀了延平郡王的龐大船隊,致延平藩下折損數萬精兵,軍械無數,損失慘重。在兵部尚書張煌言和參軍陳永華等人的苦勸之下,延平王鄭森終是帶著不甘率領殘餘的船隊退回金廈。但他沒有絕望,也沒有放棄,在回首北方的海面時,他下定決心明年還要來!
同時期,千里之外的廣西梧州城東五里處,太平軍第二鎮、騎兵、炮兵的紅綢底鎏金邊軍旗高高飄揚在一面小山坡上。山下金鼓轟鳴,各旅、營、衛的旗幟和士兵的軍服一起匯成一片紅色的海洋。
太平軍統帥周士相禁止兵為將有,在肇慶軍議結束後,便嚴令舊時寫著將領姓氏的將旗大纛全部廢除,一律改授畫著猛獸的軍旗。依次為親軍鐵人衛貔貅軍旗、第一鎮為猛虎軍旗、第二鎮為獅子軍旗、第三鎮為熊羆軍旗、第四鎮為雲豹軍旗,第五鎮為麒麟軍旗、第六鎮為熊羆軍旗、第七鎮為飛馬軍旗、第八鎮為山鷹軍旗、第九鎮為麋鹿軍旗
按太平軍老部隊的規定,授旗時所部士兵必須全副披掛盛裝列陣,依次上前發誓「旗在人在、旗亡人亡!」
軍帥府制定的步兵操典更明確各部每日軍隊點操校操時,要先對軍旗發誓,再唱大帥所命殺韃歌。如此再加上廣東正在推行的各種優待軍人政策及大小安軍使不斷宣傳大帥和本鎮的英雄事跡,使得各鎮官兵只要提起太平軍,心中立時湧起一股自己就是替天行道好漢的豪情,同時對於太平軍的歸屬感更為強烈。
第二鎮作為太平軍老四鎮之一,參加過新會守城戰、香山反三路圍剿戰、奇襲廣州城、陸豐守衛戰全鎮可謂戰功赫赫,英雄事跡更是層出不窮。如今,第二鎮作為被大帥親點入桂勤王的首軍,全鎮上下士氣高昂,他們全身穿戴香山軍服廠所制紅色軍服,手持長矛、盾劍、狼筅、鏜、火銃等各式武器,整齊的排成隊伍目視著前方的梧州城。
梧州城中,虔誠的回教徒,原定南藩下總兵、現為廣西留守總兵官的馬雄決定出城擊退這支從柳江殺過來的太平軍,否則,他相信柳江上那望不到頭的明軍水師會將更多的太平軍從廣東運到梧州城下。
馬雄是陝西固原人,原廣西提督馬蛟麟的養子。順治九年任定南王旗下左翼總兵,順治十年因隨征湖南、廣西有功,被清廷加都督同知,授二等男鎮守廣西。廣西提督線國安隨趙布泰出征貴州時,曾有兩個人選供他選擇留守廣西,一個就是梧州總兵官馬雄,另一個則是右翼總兵官全節。在再三權衡之後,線國安最終決定讓全節隨他入黔,而令馬雄留守廣西,以留守總兵官之職負責提調指揮留守廣西全部清軍,權力之大哪怕廣西巡撫陳維新都不能比。
發現柳江上突然出現大規模運兵的明軍水師後,馬雄知道提督線國安月前書信中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廣東的太平軍在取得潮惠大捷擊潰簡親王濟度大軍之後,終於調頭要入西南勤王了。而廣西就是他們勤王的必經之地,重鎮梧州則是他們的必奪之地!
馬雄沒有輕敵,他知道能接連消滅八旗勁旅的太平軍絕非普通明軍,所以他一開始就保持了足夠的耐心準備死守梧州,借梧州城消耗遠道而來的太平軍兵力,打擊他們的士氣,最終讓太平軍變成一支疲師。可是在發現太平軍不斷有新的兵馬被水師運到,且其中還有騎兵和炮兵後,馬雄改變了主意,他決定出城擊潰上岸的明軍,然後摧毀柳江上的碼頭,以便阻止更多的太平軍登陸。
出城的清軍步兵被馬雄擺成了品字陣形,之所以如此,是為了前陣被擊潰還有後面兩陣遲阻太平軍步兵的推進速度。而太平軍的步兵一旦跟著卷進清軍大陣,那麼他們陣型間的空隙就會暴露開來,這正好給他手下的騎兵進行決定性的衝擊機會。
到現在為止,戰局還在馬雄的預料和掌握之中,唯一讓他感到吃驚的地方就是太平軍竟然只花了一刻不到的時間就把他的前陣壓得幾乎撐不住了,單從時間上來看,太平軍的體力遠遠沒有消耗。
步兵大陣再次被太平軍壓迫後退後,馬雄不再不再猶豫,將令旗往右邊一揮,身邊立即響起海螺號的聲音。右翼兩千多等候多時的馬雄本部騎兵們在聽到號令後,立即熟練地躍上馬背,大喊一聲「胡大保佑!」便舉著馬刀殺向太平軍的左翼。
萬馬奔騰,震天動地!
馬雄屬下騎兵千總黑尕喇一馬當先,豪情無限。他想像著等下南蠻子崩潰時屁滾尿流的慘狀,又想著待會能砍上多少明軍的腦袋,又能為自己換來多大的功績和前程,不由嘴角揚起。
四百步、三百步、二百步,對面陣中瀰漫起一陣煙霧,接著就是和暴雨一樣撒過來的鉛丸。小小的彈丸帶著火藥爆炸產生的巨大動能,和對面飛馳過來的人馬發生猛烈撞擊,毫不遲疑地就撕開甲冑的輕輕阻擋穿透整個人體。清軍騎兵中頓時和春天的草原一樣綻放出無數血花,又散開成霧。
黑尕喇等到聽見後面的慘叫聲才心中一驚,低頭看了看胸口,沒有中彈!
胡大保……他還沒想起保佑的佑字,又是一輪鉛丸飛來,黑千總突然和撞上了一堵牆一樣飛了出去。原來是坐騎中了彈,巨大的慣性把他往前甩了出去,重重砸在地面上。
兩輪火銃的齊射掃倒了沖在最前面的近百清軍騎手,後面的清軍騎兵卻仍然不顧生死地縱馬撲上來。他們大多數都是跟著馬蛟麟、馬雄轉戰數省的固原回回老兵,他們只知道只要殺入陣里,這些漢人的鳥銃就只能當燒火棍用。不由得猛抽戰馬數鞭,加速衝擊。戰場上胡大保佑聲、馬蹄踏地聲和怪叫聲混合在一起,讓人感覺不寒而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