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親王濟度領滿蒙漢2萬大軍往廣東,信郡王多尼領滿蒙漢3萬餘大軍往西南,達素又領七千滿蒙兵往福建後,已於九月病奏請休的范文程上奏請恢復連坐法,奏請允許部院三品以上的大臣各舉所知之人,若被舉之人任官後稱職,獎勵保舉者,如其不稱職,按罪之大小,進行論罪。
范文程認為連坐法若能實行,則將可為朝廷獲天下人才,如此,天下無有不治者矣。此法主要是針對即將納入大清版圖的西南數省和廣東,范文程認為南明的官員大多數都和大清的漢官或是故交、或是同年、或是師生,或是同鄉,所以只要連坐法重頒,便等於給了這些明朝官員一條致仕大清的路,也讓他們真正為大清效命,而非仍念舊明,不願出仕。畢竟士大夫多念同鄉同年故舊之誼,有這連坐法在,他便是想要犯事或是不願出仕也得顧慮保舉他之人安危。此法大好,順治帝下詔從其議。
自己的提議被皇帝接納後,范文程很是激動,不顧老邁叫兒子范承謨為他再上一折,卻是說的是同安侯鄭芝龍雖降大清,但其子鄭成功在福建沿海卻仍在抗清。聽聞鄭成功將福建中左所為思明州,又分所部為七十二鎮,不僅有水師,還建有陸師,百姓數十萬,兵將十多萬,雖只據金廈彈丸之地,但大清因北人不諳水性竟是奈何不了鄭成功。大清兵一到海裡頭就要頭昏目眩,而鄭成功卻能搴旗督將,在海上踏浪如飛。因此大清歷來遣兵派將出過三五回海,差不多沒一回不是全軍覆沒的。現西南用兵,廣東用兵,鄭氏手握兵將十餘萬,見西南和廣東安危,定不會老實待在金廈不動,故為防其突然用兵於大陸,還請朝廷能夠再次下旨招安。
范文程是先帝極其看重的老臣。所提又是持重之道,眼下濟度用兵廣東,達素用兵福建,西南又是國戰。幾乎動用了大清一半機動兵力。鄭成功的地盤雖說小,可兵將卻有十多萬,這兩年雖說在金廈沒有動靜,可誰知他會不會突然大舉用兵福建。萬一鄭森真大軍犯陸,勢必導致濟度大軍後路遭受危脅。影響廣東戰事。若廣東再敗,鄭森很可能會和賊秀才合兵一起往西南救永曆,那麼戰局就要多生事端了。萬一叫二人將永曆迎到廣東,這麼多年來的籌備和無數兵將的付出就要付諸東流了。
鄭成功的不可控因素讓順治也很擔心,所以納了范文程的提議,親書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叫鄭芝龍派親人隨欽使一起到福建招安鄭成功,可結果同順治十年兩次招安一樣,鄭成功拒不降清,給其父的回信依舊是一封空信。
鄭成功不肯歸降讓順治很是頭疼。但卻沒有痛罵,而是對奉召進宮的范文程道:「鄭森確是明朝的忠臣,朕不懂明朝忠臣怎麼這麼的多?弘光的史可法、馬士英,隆武的黃道周、永曆的瞿式耜等都是忠臣。浙江的張名振和張煌言也是始終為著魯監國,何騰鮫頭起奉著隆武,後來奉著永曆,也都是百折不撓。這些人雖是大清的死敵,可朕卻敬佩他們。就是孫可望和李定國那幫大西賊也幫著永曆,這一次若不是孫可望和李定國內訌兵敗這才降了清,朕真不知幾時才能平定南明。唉。鄭森等人真是執迷不悟,廣東那個賊秀才也是,我大清定鼎天下已是定局,他們為何還要和朕做對呢。早點歸順大清。早日天下太平不好麼?」
鄭森的再次拒降讓范文程也很失望,但卻安慰順治道:「這些人是愚忠而矣,大勢已定,西南一旦被攻滅,他們最終也不過做個亡國孤臣,皇上不必擔憂過多。簡親王大軍入粵,只要達素能壓住鄭森,便不致會有多大危險。」
順治點了點頭,有些不甘心道:「鄭森手下兵將十幾萬,大清對他用兵幾次,結果越打他倒越變強了。朕聽說張名振臨死把所部並歸張煌言,如今張煌言又投了鄭森,使得鄭森實力更強,你們說,要如何對付鄭森,萬一他和廣東聯兵,濟度和達素能應付得來麼?」
索尼道:「皇上仁恩廣被,待明臣家屬未免過於寬厚,所以他們敢這麼的猖獗。像鄭芝龍,張煌言的老子都沒有治罪。依奴才愚見,只要把明臣家屬狠狠懲辦一下,他們自然就不敢了。」
聞言,范文程「咯噔」一聲,這要是把鄭芝龍和張煌言的老父殺了,鄭成功和張煌言不和大清拼命也不行了。
好在順治沒有採納索尼的法子,他搖了搖頭道:「鄭芝龍是投降來的,朕怎能殺他?此事不用提起,至於那張煌言,朕也想要招安他呢,畢竟都是忠臣,朕很欣賞他們。上月寄諭兩江總督郎廷佐,叫他招安張煌言,不知辦的怎麼樣了?這些人戰又戰他不下,除了招安還有別的法子麼?」
范文程和索尼沒有接言,張煌言、鄭成功那幫人論實力其實差了大清許多,可大清偏偏沒有辦法剿滅他們,原因便在於水師這一塊大清實在太弱,沒辦法和明軍水師在海上相爭。要想解決他們,勢必就要組建強過對方的水師,可短時間內卻又根本無法辦到。須知建水師可不是光有銀子就能辦得成的。
見二人拿不出主意,順治嘆了口氣,很是惆悵道:「朕看做皇帝還不如做和尚的好。只瞧西藏大喇嘛,何等自在!何等尊榮!朕哪裡比得上他。有朝一日,朕脫卸了萬機,擇一處山明水秀的地方,焚香拜佛,悟道參禪,享受下半生清福,倒也很有趣味的。」
這話讓范文程和索尼面面相覷,一句話也不敢回答。范文程倒也罷了,只當皇帝是一時心血來潮,有感而發罷了。索尼卻是暗罵那個經常入宮的玉林大和尚把主子給帶壞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