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第816章 有待

  第816章 有待

  雷遠凝神再看一遍書信。

  「續之,可有什麼不妥?」諸葛亮問道。

  雷遠輕笑兩聲。他總不可能對諸葛亮道,我夜觀天象,曉得另一世上關將軍北攻襄樊,結果被孫氏偷襲了荊州,以致身死軍敗……所以對關羽北伐襄樊的舉措,特別在意?

  關羽是假節鉞、董督荊州的前將軍,在荊州的權力等同於漢中王親臨,舉凡戰和攻守,都能自主決斷,至多在事後補個文書確認即可。諸葛亮認為,關羽這封信件是請示,而在雷遠看來,這只不過是關羽在動手前向中樞打個招呼罷了。

  思忖及此,雷遠對諸葛亮道:「軍師,你曾對我說,雲長公絕非看到了機會卻畏懼不進的人。」

  「續之的意思是……」

  雷遠想想關羽高傲剛強的性格,重重點頭道:「軍師,我以為關將軍已然出兵。咱們過幾日,或許就會看到來自襄陽樊城的戰報了。」

  諸葛亮起身在廳堂里來回走了幾步。

  「雲長自有分較,他早一點動兵,也是好事。」回過身來,諸葛亮揮了揮手裡的羽扇,神態如常:「關中這邊,我料局勢絕不至於傾覆,續之不必過慮。而荊州那邊,雲長既然發兵,則續之需要關心起來了。」

  需要雷遠關心的,當然不是襄樊方向的曹軍。

  於是雷遠反問:「此刻江東有什麼動向?」

  諸葛亮早就做好準備了。雷遠一問,諸葛亮便指了指木匣里下一份卷宗。

  雷遠打開看過,這是一份來自荊州的緊急軍報。其內容是:探知江東打算再起水陸兵馬,攻向江淮,走的依舊是濡須塢到合肥一線。

  「這是江陵那邊通過多個渠道得到的消息,當屬準確無誤。」諸葛亮解釋道:「江東此番動用的兵力規模尚未確定,但已召集水軍艨艟戰船數百,甚至還行文江夏沙羡營地和巴丘水營,徵調兩地的部分船隊前往建業。」

  雷遠頷首思忖。

  劉表治荊州時,襄陽江陵一帶幾乎是半個天下的士人流寓避難之所,這些士人們或是結成家族婚姻關係,或是一同遊學訂交,或是求教於同一位大儒,又或是聯手開闢莊園,共享經濟利益。

  當曹軍南下荊州的時候,無數士人各奔東西,士人團體就此分崩,但也造就了一個遍及廣闊區域的、可以被荊州所利用的關係網絡。

  便如眼前這份軍報,竟把沙羡、巴丘兩地水軍調動的番號、規模、路程安排都寫得一清二楚,簡直像是江東內部的軍事文書一般。相關信息的打探、匯總、分析、處置,顯然都具備極高水平,荊州方面是下了大功夫的,

  既然江東待往合肥發兵,雷遠便放心了一些。

  他輕笑一聲:「吳侯對江淮,倒真是念茲在茲,無日或忘。」

  這些年來,孫劉兩家的關係外似鋼鐵同盟,內里劍拔弩張乃至血肉橫飛,已經不止一回兩回了。這其中,雷遠功莫大焉。但只要孫氏對江淮還有想法,孫劉聯盟總是可以勉強維持。

  至少這一次,雙方依然能並肩作戰。

  既如此,需要雷遠關心的,便是另一樁事了。

  諸葛亮與雷遠在成都夜遊魚池時,兩人都覺得,一旦關羽北上,新調入荊州的寇封和寇封背後之人便會趁機生事,甚至可能主動挑起與江東的衝突,以此作為攫取權力的機會。

  為此,雷遠當隨時折返,以強力手段控制局勢,而諸葛亮則會在中樞配合、支持,進而清掃某些行差踏錯的政治勢力。

  當下雷遠道:「軍師,我先回成都,等待荊州的消息。若那頭果然動盪,請軍師以中樞名義……」

  諸葛亮擺動羽扇,打斷了雷遠的話。

  「續之,大王還在關中鏖戰,這時候,我們非常需要雲長在襄樊牽扯曹軍力量,也同樣需要江東在江淮發起攻勢。江東既然意圖攻打合肥,我們便不能允許孫劉之間再起衝突。荊南現在不能亂,一點也不能亂!」

  雷遠眼神一凝:「軍師是說?」

  「此前的計劃並無不妥,但局勢既然已經變了,總得以大局為重。某些小事,且擱一擱也無妨的。」諸葛亮平靜地道:「若續之沒有什麼不便,那就儘快回交州吧。我想,有續之親領部眾坐鎮,必能確保東線無事,進而確保襄樊和江淮兩地的戰局順利推進。」

  雷遠想了想,微微躬身:「這樣也好。」

  原打算釣魚來著,但諸葛亮說的沒錯,大局為重,容那幾條小魚悠遊一陣也無妨礙。諸葛亮斷然放棄這個機會,倒使雷遠額外生出幾分敬重。轉念一想,若不如此,他就不是我印象中那位孔明先生了。

  「只可惜,後將軍所部已經北調。中樞沒法給到雲長公、給到續之多少幫助。」

  「軍師不必多慮。荊州、交州齊心協力,無懼任何敵人,無論曹氏、孫氏還是其它什麼貨色。」雷遠信心十足地應道。

  諸葛亮展顏輕笑:「續之從不忘記對孫氏的警惕。」

  雷遠道:「我對孫權的提防,正如軍師對馬超的提防,不會因他們一時的合作而放鬆。無論他們如何表現,我們能做的,便是為豫防之圖,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

  「那就再好不過!」諸葛亮站起身來,向雷遠鄭重拜託:「如此,就煩勞續之費心了!」

  「軍師放心,我自當盡心竭力。」

  次日,成都中樞便傳出消息:持節董督交州的左將軍雷遠,在考察、學習中樞施政數月後,將要回返交州了。

  雷遠在赤壁戰後,領數萬部曲自江淮投奔玄德公,並迅速攀升為玄德公麾下屈指可數的重將。因為其宗族擁強盛實力,自成派系,玄德公待之不同於尋常下屬,更以趙雲之女妻之,先後委之以大郡,授以總攬軍政的全權。到玄德公進位漢中王以後,更以雷遠董督交州,使之名位幾於關羽等同。

  對於這個任命,中樞近臣各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少人認為,玄德公是為了削弱雷遠在荊州的強大影響力,才以整個交州為餌,因為餌料豐厚,才能保證雷遠接受調度。也有人認為,雷遠的董督交州名位,只是權宜之計,中樞往交州派遣有刺史和太守,便是為了實際掌握交州政局,遲早會將權柄收回。

  正因為有這樣的一種想法在,所以當雷遠直接薦舉多名交州二千石大員,事後再上表求中樞認可的時候,便格外生出風波。

  後來雷遠領著他舉薦的交州二千石們,前往成都覲見,又有部分人推波助瀾,意圖使雷遠滯留成都,而讓寇封出居荊南,分割雷遠的職權。

  豈不見雷遠也很識相,花了兩三個月,慢慢學習中樞的軍政制度和體系麼?這明擺著,是在為自己回到中樞,出任某個高官職位做準備吧?

  也有聰明人嘆氣:中樞的權力核心圈子哪有那麼容易進的?雷續之怕是想多了,怕是在白忙啊!

  可所有這些猜測,這一日裡忽然煙消雲散。

  雷遠要回交州了。

  傳達這個消息的,便是軍師將軍諸葛亮本人。他親自陪著雷遠從涪城回成都,當晚又設家宴為雷遠踐行。

  於是成都城裡許多人聞風而動。次日雷遠啟程出發時,原本只有諸葛亮約了在成都城門外的長星橋設宴祖道,但不知怎地,城中文武大員和各府衙的僚屬吏員來了數百,一個個都熱誠異常,殷勤似火。

  雷遠並不耽擱,拜辭眾人,策馬起行。

  親衛扈從們左右跟從,一行車騎迤邐遠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