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不見
荊州確實是此刻天下間局勢變動的關鍵所在,無數人都盯著荊州。
而能夠決定荊州命運的人,卻在柴桑。
柴桑是江東的軍事重鎮,多年來凡舉兵西向,常以柴桑為水陸兩軍屯聚和物資集散之所。昔日曹公自江陵將順江東下時,孫權便是擁兵在此觀望成敗,也是在此接見了前來求救的諸葛亮。
可孫權沒有想到的是,時隔兩年以後,自己又會在這裡接見諸葛亮。而當時與諸葛亮一起勸說自己向曹軍開戰的周郎,卻已經逝世了。這樣的情形,讓孫權感到惱怒、感到悲哀,還有那麼一點點絕不能顯露在人前的惶惑。
周郎走了。
孫權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面臨這樣的情況。
周郎在的時候,孫權毫無保留地依賴他,但有時候也會厭倦他。
看上去溫潤如玉的周郎,其實總是那麼鬥志旺盛。他敢於對抗一切敵人,甚至有時候願意製造敵人。他就像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火,催促著江東的每個人,要求他們不斷前進,作最勇敢的挑戰。
這樣的性格,和兄長何其相似?所以他才會和兄長結為可剖肝膽的刎頸之交,像烈火怒濤那樣席捲江東。
但孫權知道自己不如兄長那般雄烈英武,他更願意按部就班,用更妥當的方式來穩定江東,首先立於不敗之地,再逐步擴張勢力。這樣一來,他與周郎之間,並不是每次都意見一致。
所以在赤壁戰後,孫權才會把周郎任命為南郡太守,使之稍稍遠離江東的政治中心。那樣做並非排斥周郎,只是希望能給自己留下一點點喘息的空間,能夠按照自己的心意,作些自己認為合適的安排。
可是無論如何,孫權都想不到,僅僅在就任南郡之後一年,周郎就病逝了。
是因為與曹軍的作戰傷勢?還是因為與劉玄德的彼此對抗耗盡了精力?
孫權不知道。
所以他甚至也不知道該將周郎的死歸咎於誰。
更使他糾結萬分的,是周郎死後的江東軍政局面。
就在昨日,南郡緊急來報,說曹軍樂進、滿寵所部南下,呂蒙應對艱難;自己調遣去救援的韓當、陳武所部,也屢屢損兵折將,麥城、當陽、章鄉等地全都丟了,曹軍騎兵甚至直闖到紀南城下耀武揚威……
周郎在日,哪裡有這樣的事情?
周郎不在了,江東的帝業會如何?所有人努力的方向在哪裡?
失去了周郎以後,自己還有誰能依靠?江東還有誰能依靠?
孫權不知道。
孫權覺得,周身的血液不停地湧進心臟里,使得心臟每時每刻都愈發瘋狂地跳躍,像是隨時都會炸開,連帶著把自己的胸膛都炸碎;耳朵里又有尖銳的、似有還無的怪聲在不斷的響,像是鋸條在腦子裡來回拉扯,把腦袋鋸得血肉模糊。
他下意識地來回走動。空氣中忽然傳來清脆的玉器碰撞之響,聲音很悅耳,但這時候只讓孫權愈發焦躁,他站住腳步去尋找聲音的源頭,卻發現原來是自家腰間懸掛的組佩。
自從知道公瑾去世,孫權就立即傳令,撤去了府第中一切提供聲色耳目之娛的器物。所以,廳堂里顯得有些黯淡,只有淡淡的煙霧從銅鶴嘴裡繚繞而起,帶來些許香氣。
堂里也很安靜,除了幾名僕婢在角落裡跪坐服侍,別無他人。
僕婢注意到了孫權的眼光,可她們畏縮著不敢前來伺候。自從前日裡孫權勃然發怒,將一名素來喜愛的婢女因為「言語輕佻」的罪名處置以後,便沒有誰敢輕易打擾沉思中的吳侯了。
她們只能彼此打著眼色,互相催促著。
而這樣的情形,落在孫權的眼裡,更讓他煩躁。
「說,有什麼事!」
婢女小心翼翼道:「扶義將軍來了。」
扶義將軍乃是朱治。是歷侍孫氏三代,由縣吏、州吏而至司馬、都尉的老臣,甚至還是孫權出為本州孝廉的舉主。雖然他名義上擔任吳郡太守,其實卻是緊隨孫權的參謀之一,是最得孫權信任的近臣。
「扶義將軍既然來了,為什麼不快請!」孫權提起嗓子叱了半句,馬上又壓低嗓音。
僕婢們猶豫了一瞬。
孫權怒道:「讓他從側門來,避過了正堂!」
「是,是。」
一名僕婢退出去傳令,還有幾名依舊低眉順眼地候在原處。
孫權揮手道:「把廳里的燭火滅去一些!如此通明,傻子都知道我在這裡了!」
僕婢們慌忙去熄燈。
銅燈上排列如雁行的燈光一盞盞熄滅,廳堂里愈發暗了,於是孫權覺得稍許放心些。
朱治急匆匆趕入二堂的時候,只覺得伸手不見五指。
正要呼喝僕役,眼前站出一人,赫然正是孫權。
朱治慌忙大禮參拜:「至尊!」
朱治是江東老臣不假,但素來極其敬重孫權,禮數上一絲不苟。在他看來,這位年輕的主君太過深邃,所思所想,總讓人捉摸不透。你以為他欣喜的時候,說不定他正在惱怒;你以為他滿意的時候,說不定他心中已經記恨許久。這種奇譎的御下手段,真不知道他是從哪裡學來。
孫權轉回到自家席位落座。
朱治問道:「我手上本有幾件公務稟報,所以來此。卻不知,至尊為何這般?」
他側身看了看正堂的方向,小心翼翼地又問一句:「莫非……莫非適才的會見,有什麼不妥麼?」
「我還沒有見他。」
「什麼?」
朱治大驚失色:「至尊,這都快要一個時辰了吧?這是左將軍的肱股之臣,不能不見!哪怕兩家有再多的衝突,終究是姻親,是同盟,我們焉能如此……如此失禮?」
孫權沒有回答,他的面容隱藏在晦暗的陰影中,看不清楚。
朱治連忙壓低聲音:「若至尊一時不知如何應對,還請急召魯子敬相詢吧。畢竟公瑾已有遺言……」
孫權微微點頭,又微微搖頭。
周郎最後的奏疏,他已經反覆看了無數遍。奏疏上的每個字,都像是深深刻在心裡,他簡直已經能夠背誦出來:
當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憂,願至尊先慮未然,然後康樂。今既與曹操為敵,劉備近在公安,邊境密邇,百姓未附,宜得良將以鎮撫之。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隕踣之日,所懷盡矣。
周郎的心意,毫無保留的都在這份奏疏中了。可孫權在為之感慨的同時,依然有疑慮。
疑慮集中在周郎對魯肅的舉薦。
魯肅廓開大計的功勳,孫權都記得。可這段時間以來,魯肅對劉備的綏靖態度,又引得孫權頗有幾分不滿。他覺得,魯肅擅長謀劃方略,但未必擁有應對強敵的實際手腕……在這方面,魯肅遠遠不如周郎。他真的能夠取代周郎,成為江東在荊州事務的負責人麼?
孫權嘆了口氣。
我有疑慮,可朱君理等人沒有。為什麼?因為他們明白,荊州是四戰之地,須用武人鎮守。江東的武人當中,終究只有魯子敬堪用。魯子敬到底還擅長謀劃方略,其他的人,尚且不如魯子敬呢。
他長身而起:「君理,你去請魯肅來吧。我去見一見客人。」
「是,我立即去。」朱治行禮告退。
孫權大步出外,等候在堂下的扈從、儀仗之屬連忙跟上。一行人步履鏘然,氣勢煊赫地直入正堂。
闊大的正堂上只端坐著一個白衣羽扇之人。雖然獨坐此地已經大半個時辰,但此人既無慍色,也不急躁,眼看孫權入來,不卑不亢地行禮如儀:「諸葛亮拜見吳侯。」
孫權微微頷首,逕自落座:「聽說孔明先生此來,是為了向周郎弔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