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8.第1078章 千戶

  第1078章 千戶

  「你放屁!」

  曹丕尚未答話,曹洪拍案而起:「鍾元常,你是在挑撥離間子桓與子文兄弟!」

  鍾繇沒有理會他。子桓、子文,還有身在鄴城的曹子建三人,但凡有半點兄弟之情,根本就不會出現當前局面。

  就算魏王在荊襄失敗,可宛、雒和鄴城等地,仍有雄兵可供抽調。若子文和子建有意,全力起兵向西接回魏王世子,難道真的就做不到?

  問題是,子文和子建根本就沒有做!

  當年袁本初死後,冀青幽并四州仍在,袁氏的底氣未損,難道其長子袁譚就不知道統合眾兄弟,齊心協力抗曹?不是袁顯思愚蠢,而是袁尚、袁熙之流的貪婪,迫使袁譚不得不與之對抗。

  此時曹丕面對的局面,不也是如此?放棄長安,乃是不得已,是被逼無奈!

  玄德公不是要長安嗎?我們給。

  玄德公不是想看曹公身後一如袁公情形麼,我們就給你看。

  樣樣都滿足玄德公的心意,這不是很好麼?

  鍾繇深信,只要提出這樣的條件,一定能使玄德公滿意,一定能為長安城中數萬將士贏得全身而退的機會。

  劉備根本沒有拒絕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這樣也能為魏王國贏得捲土重來的可能。

  曹丕有實力,有班底,有軍政兩途的諸多友盟,更是名正言順的魏王世子。曹彰一介匹夫、曹植區區書生,不過仗著魏王的親愛罷了,絕非曹丕的對手。這一點,其實在場諸人心裡都清楚,否則也不會始終追隨著魏王世子。

  一旦曹丕和他麾下的文武班底從關中脫身,接下去就是曹劉兩家爭分奪秒的競賽。劉備要儘快重整關中,統合涼隴;而曹子桓則要儘快接收魏王的軍事、政治遺產。這個競賽或者延續數月,或者一年,或者三年五年;而競賽結束之後,雙方仍然是不死不休的決戰。

  那時候的決戰,一定會比現在更艱苦,成功的可能一定比現在更渺茫。但,不試一試,怎知道成不成?哪怕用兵如神的魏王,這一生中也多遭慘敗,甚至剛送了性命,誰又敢說,劉備和他的部下們,就能戰無不勝呢?

  總得試一試!為了天下,為了大位、大權,值得試一試!

  「元常公。」曹丕忽然喚道。

  鍾繇俯下身:「在。」

  「你是漢室老臣,素受天下仰望。如今劉備括取天下之半,威勢盛極,你又為何如此盡心盡力地幫助曹氏?那張松此來,要看的人里,難道就沒有元常公你麼?」曹丕抬起頭,輕聲問道。

  鍾繇想了想,慢吞吞笑了起來。

  「世子說的是,我還真是漢室老臣。這些年來許都朝堂上的宿老凋零,資歷名望能與我大體仿佛的,好像只剩下王景興、華子魚那幾位啦。只是,我所尊奉的漢室,乃是皇帝與世家共治,綱紀有常的漢;卻不是玄德公糾合武夫、斯文掃地,又尚申、韓嚴刑峻法,苛待士人的漢。」

  鍾繇向曹丕稍稍躬身行禮:「子桓不必相疑,我所想所謀,全都是為了回報魏王,為了重整天下,再建太平。」

  曹丕垂下頭,用力抹著臉。

  過了會兒,他沉聲道:「我不會主動放棄長安。」

  鍾繇只作靜聽姿態,動也不動。

  曹操身死的消息傳來以後,曹丕失魂落魄了好一陣,但現在看來,似乎又重新振作起來了。終究他在父親身邊多年,常得耳提面命,絕非無能之輩。

  曹丕起身在廳堂里走了幾步,掃視諸將,繼續道:「天下局勢劇變,不容我們悠閒。接下去,有幾件事要儘快去做。」

  諸將皆道:「請世子吩咐。」

  「如今父王病逝,河北、中原擾亂,志士狐疑。我身為魏王世子、副丞相,有守土之責,又有忠勇將士相助,必定會駐長安不移。請諸將督促下屬,並發關中民力,繼續修繕長安和周邊軍堡城防,做好在此擊退劉備大軍,重振我軍威風的一切準備!凡有動搖軍心、怯敵懼戰的,皆斬!」

  諸將一時迷惑,但皆應道:「是。」

  曹丕轉向鍾繇。

  「元常公。」

  「我在。」

  「勞煩元常公與那張松再作商議,務必要讓張松向玄德公轉達我方平定中原局面的渴切。嗯,也不妨多多渲染曹子文的勇力和軍中威望,要讓玄德公對他大加戒備,視他為日後的大敵,這樣,才便於我們行事,對麼?」

  「遵命。」

  「與張松之間的聯繫,只限於堂上諸君所知,不得外傳。我授元常公以全權,完整決定其中的一切細務,不必求快求急,務必要辦的妥善,無論軍事上或是其它方面,都不要留下受人利用的破綻。」

  曹丕說到這裡,不經意地提了句:「此事非同小可,我與元常公之間,須得妥善之人居間聯繫,嗯,不妨就讓仲常、稚叔都隨我一起,專門處置相關事宜,可好?」

  仲常、稚叔者,乃是鍾繇之弟鍾演、鍾繇之子鍾毓。曹操在鄴城,使群下都將族人遷居鄴城為質任,唯獨鍾繇名望極高,不在此列。一弟、一子,皆在長安用事。如今曹丕提出讓兩人隨同身側,鍾繇竟不能反對。

  鍾繇愣了一愣,苦笑著躬身施禮:「世子的安排十分妥帖。」

  曹丕滿意地點了點頭,轉而再對諸將。

  「驍騎將軍曹彰素來輕佻躁脫,近在宛城,又有阻兵專權之舉、所在犯暴之跡。若元常公能稍遏劉備進兵之勢,我即當以魏王世子的身份,行文天下,痛斥子文的罪過。若曹彰認罪順服,倒也罷了。若他肆心恣欲,罔顧大義,我便提兵討伐之,繼而自雒陽至鄴城,壓服亂局,繼大位而定天下人心!」

  原來如此,世子甚是高明。這番言語,很有幾分魏王當年風采了。

  諸將提起嗓門,繼續應道:「是!」

  五天以後。

  茂陵邑西南,劉備軍中軍大帳。

  五短身材的張松,被許多同僚圍攏著,以至於劉備和諸葛亮看不到張松的表情。

  不過,聽他高亢的言語聲音,足見實在是得意至極。

  他也真有得意的資本。

  這一趟漢中王令他入城弔喪,順便再以言辭震懾曹營上下。

  去時漢中王說了,弔喪為主,言辭震懾乃是小事。小事辦不成、辦不好,都不怪罪,張松本人更不要強求。

  可張松不僅辦成了,竟然還迫得曹營方面俯首,懇請一個拱手交還長安的機會!

  這是長安!再怎麼荒殘,這都是數萬曹軍盤踞的關中雄城,是大漢的舊都所在!

  張松竟然只靠一張嘴皮子,就迫得敵軍主動退讓,這樣的功績,足以為張松贏得一個名留竹帛的地位,足以和史書上任何一位辯士相提並論了!

  此番果真拿下長安的話,玄德公已說了,值得給張松一個實封千戶的侯國為酬!

  張松指手畫腳,將自家的言辭姿態細細描述,說到高亢處,他時不時仰頭哈哈大笑。

  而坐在主席上的劉備,微笑聽著張松講述,視線則往眼前一份文書上反覆瞥過。

  這文書,乃是張松與鍾繇商議下來諸多步驟中,一個不那麼重要的環節。

  張松順手將之帶了回來。

  這是昨日曹丕以魏王世子名義,頒行河北、中原各州郡的文告副本。主要的內容,固然是痛斥曹彰在魏王死後擁兵自重,宣示自身魏王世子的繼承權。為了行文有力,文告裡又循千百年來的慣例,給曹彰加了無數真真假假的罪名,其中有這麼一句:「顛敗危辱於前,勒兵失道於後,遂使皇帝崩墜,悠悠有識,孰不哀慟!」

  「這……」

  劉備只覺得嗓子燥得要冒火,忍不住咽了口口水:「如此大逆之行,他們就堂而皇之地寫上了?皇帝究竟如何,我們還沒個結果……他們就把這事栽給曹彰了?」

  他轉向諸葛亮,既驚喜又迷惑地問道:「聽子喬說,他在長安城裡,從頭到尾都沒有提起過此事……曹丕的文告裡,怎麼就寫上了?這……孔明,這是怎麼一回事?」

  諸葛亮嘆了口氣:「曹營之人的想法,和我們本來就不同。我們心中有漢室,才會竭力維護,才會殷殷於皇帝的安危。而他們視漢室為無物,以皇帝為傀儡……傀儡既然失蹤了,那就只剩下了最後一點用處。而這用處,正好施加於爭奪魏王之位的對手身上。」

  「也就是說……」劉備拿著文告再看看,猶自難以置信:「也就是說,這一盆髒水,曹氏自家潑上了?這麻煩事,解決了?哈哈,這就解決了?」

  過去那一段時間,可能擔負弒君罵名的壓力,實在過於沉重了。驀然的放鬆,使劉備有些失態。

  諸葛亮從劉備手中取回文書:「大王!」

  「怎麼?」

  「曹氏既有文告行於天下,便是定論了。從今以後,此事無須我方群臣再議。」諸葛亮溫和地笑道:「但也有件事,大王和群臣,必須趕緊去辦。」

  劉備吃了一驚,又有些遲疑:「孔明,你也在催我麼?」

  諸葛亮點了點頭,正色道:「既然曹氏聲稱皇帝遇害,我方當大張旗鼓,為皇帝發喪、追諡。這是大事,比進入長安,更加重要!」

  「呼……」劉備喘了口氣,用手拍了拍額頭:「對對,孔明,你說得很對!」

  距離兩人稍遠處,法正的視線在劉備和諸葛亮之間來回移動。

  他不明白孔明最近在忙什麼,更有些好奇兩人說了什麼,想要上前去問一問。

  剛起身,他的手臂卻被滿面紅光的張松挽住了:「孝直!孝直!哈哈,怎麼樣,這回你服不服我?」

  法正笑道:「服,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