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開皇年間的朝堂早已是死寂一片。👍☺ ❻❾𝕤ĤuЖ.𝓒Øм 🌷★
楊堅默默停下了朝楊廣打去的手,直愣愣地看著畫面中一幕幕的慘狀。
隋煬帝楊廣自從開始謀劃征討高句麗,就詔令崤山以東養馬以供軍役。
又徵發民夫運糧,儲存於瀘河、懷遠二鎮。
車牛到達的都沒能返回,士卒死亡過半。
再加上戰爭中死傷如此多之人,大業年間的百姓可謂是傷亡慘重。
這樣子唯一造成的後果便是。
絕大部分耕地失去少壯力量而導致失時。
征討高句麗一戰中。
楊廣又將北方絕大部分的糧草全被抽調運輸至瀘河、懷遠二鎮。
稍微會些算術便能算出。
那時隋朝的糧價會暴漲到多麼恐怖的地步。
洪武年間。
老朱看著這一幕不禁嘆了一口氣。
隋煬帝時期的暴政與元末亂世何其的相似。
史料記載。
自隋煬帝謀劃征討高句麗之後,北方田地多有荒廢。
糧食欠收東北一帶斗米價格甚至漲到了百錢。
而百姓所運之米但凡有粗惡的,還需要百姓自己掏錢補上那部分損失。
一來一回間百姓需要承受的代價越發高昂。
此後楊廣又徵發鹿車夫六十餘萬,每二人推米三石。
但道途險遠,還不夠路上運輸人員吃的。
到達時已經沒有運輸的糧食,懼怕被治罪而逃亡者不知凡幾。
加之隋朝官吏貪婪殘忍,趁機掠奪百姓、魚肉百姓。
導致百姓困窮,百姓的物資與民力都衰竭了。
當順民就會遭遇承受不了的凍餒,很快就會面臨死亡。
剽掠反而能活的久一點,於是百姓開始聚集起來反抗。
隋煬帝命令都尉、鷹揚與郡縣相知追捕,抓獲就斬殺。
但世道已經亂到了這種地步,自然是禁止不了農民起義。
若是換作任何一個帝王,此刻恐怕都要幡然醒悟。
如漢武帝劉徹那般:「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但隋煬帝楊廣會如此麼?
想到這,老朱不禁搖了搖頭。
歷史之所以是歷史,便是因為它已經是既定的事實。
隋煬帝楊廣顯然也沒有意識到這個錯誤。
否則隋朝也不會落得二世而亡的下場。
兩相比較之下。
甚至嬴政那個暴君在楊廣面前都能算作一代明君聖皇了。
至少在老朱心中,對於始皇帝嬴政的感觀已經有了些許的好轉。
【大業九年,隋煬帝再度御駕親征高句麗。】
【正月,煬帝下詔徵集天下兵集於涿郡,開始召募百姓為驍果,修遼東古城貯備軍糧。】
【三月,隋煬帝至遼東,四月二十七日,煬帝渡過遼水,二十九日派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與上大將軍楊義臣率軍趨平壤。隋煬帝命令諸將攻打遼東城。】
鏡頭一轉,最終定格在了議事大帳之中。
不過大帳中的氣氛算不上太好。
顯然在攻打遼東的一戰中,大軍並未取得理想的結果。
→
看著垂頭喪氣的眾將,楊廣就有些氣不打一處來。
有心發火。
但他也明白接下來的戰事還需要靠這群「蠢貨」征戰在第一線。
動怒不會取得任何有效的用處。
甚至還有可能引發相反的結果,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這樣吧!」思索片刻,楊廣出聲打破了屋內的沉悶。
而隨著他的開口,眾將士也是齊刷刷地抬起頭,朝他看了過來。
遼東城高牆厚。
硬攻即便再來這麼多將士怕也是不夠往裡面填的。
雖然不在意這群螻蟻的死活。
但長時間被堵在這遼東城下還是讓楊廣感到有些不爽。
「造布囊百萬個,裡面盛滿土,堆成一條寬三十步、高與城齊的魚梁大道,使將士沿此道登城;再造八輪樓車,高出城牆,俯射城內。」
這只能算是蠢法子,但對於財大氣粗的隋朝而言也不是不能實現。
有了皇帝親自開口,一眾將士自然是想也不想就附和了上去。
【然而就在隋軍準備好器械正當攻城,遼東城情況危急的時候,楊玄感造反的消息傳來。】
畫面一轉。
整個中原地帶都早已陷入一片烽火狼煙之中。
隨著楊玄感的叛亂,響應者不知凡幾。
幾乎沒過多久,叛軍就已經超過了十萬之數。
【楊玄感的父親楊素曾幫助隋煬帝楊廣成為太子並登基為帝,立下大功,楊素恃功驕倨,朝宴之時,有時會失臣禮。】
【隋煬帝心中記著卻不說,楊素也有察覺。等到楊素死了,隋煬帝對近臣說:「如果楊素不死,那麼就要殺了楊素的整個家族。」】
【楊玄感知道這些之後,自認為累世貴顯,朝中的文武官員有很多是父親的故吏,看到朝政日益混亂,而隋煬帝多猜忌,內心不安,於是與諸弟潛謀作亂。】
【楊玄感起事反隋煬帝,對眾人起誓說「我身為上柱國,家累鉅萬金,至於富貴,無所求也。今不顧滅族者,但為天下解倒懸之急耳!」】
【百姓父老爭相送來牛酒,百姓子弟到軍門請求效力的每天有數千人。】
腹背受敵,楊廣自然也就沒了繼續和高句麗耗著的興致。
但來容易,要退可就不是他想就能的了。
楊廣只能密召諸將,密令撤軍。
可如此一來。
建造的那些布囊、八輪樓車和一應攻城器械短時間是帶不走的。
帶不走,自然就只能留在原地。
史載:隋軍留下的軍資、器械、攻具積如丘山,營壘、帳幕、案堵不動,皆棄之而去。
且隋軍眾心洶懼,混亂的失去了部署劃分,諸道分散。
最初高句麗軍擔心有詐還不敢出城追殺。
但隨著隋軍越跑越遠,遼東城中的守軍也漸漸膽子大了起來。
只是礙於隋軍人多勢眾不敢直接追殺。
當快到遼水的時候,知道御營都渡過了,才敢攻打後軍。
隋朝後軍仍然有數萬人,高句麗跟隨抄擊,最後的羸弱數千人被高句麗殺掠。
【隨著隋朝一眾大軍虎頭蛇尾的撤離為結果,也宣告了第二次征討高句麗戰爭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