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口腹蜜劍李林甫,愈發昏庸的李隆基

  【在楊國忠的專權下,整個唐朝開始混亂起來。🎄🐼 ➅9s卄ùx.ČόM 😾🐟】

  【面對各種社會問題,玄宗毫無改弦更張之意,仍然沉溺於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華清宮去過冬。】

  【安祿山為了討好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得知玄宗要在華清宮新開浴池的時候,立即在范陽以白玉石製成魚龍鳧雁,還有石蓮花,置於池中,使玄宗喜悅異常。】

  【每到華清宮,楊貴妃姊妹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都陪同前往。】

  【她們為了標榜自己的地位,競為車服,車上「飾以金翠,間以珠玉,一車之費,不下數十萬貫」。】

  【如果騎馬,就競購名馬,「以黃金為銜」,長長的車馬隊伍,引起廣大市民的反感。】

  【他們在華清宮都有豪華的住處,生活用費非常驚人。】

  【楊國忠說:「某家起於細微,因緣椒房之親,以至於是。吾今未知稅駕之所,念終不能致令名,要當取樂於富貴耳。」】

  【於是,他更加驕奢淫逸,擅權弄法了。表面的昇平,掩蓋不了潛在的危機,各種矛盾的不斷激化,禍亂已經近在眼前。】

  鏡頭一轉。

  畫面中鶯鶯燕燕籠在一塊不知凡幾。

  看著那極盡奢靡的場面,李世民的臉色逐漸向著鐵青轉變。

  龍椅上,李淵亦是滿臉陰沉。

  口中不住地呢喃道:

  「好好好!」

  他本以為,楊廣窮奢極欲葬送大隋的行為就已經夠奇葩。

  卻是未曾想到,他們李唐居然還有絲毫不下於楊廣的後輩子孫存在。

  「他為什麼不早點死呢?」

  李淵喃喃著,而這句話也是朝堂所有臣子共有的心思。

  縱觀李隆基的前半生。

  文治武功方面是不輸華夏曆朝歷代任何一位君王。

  保持下去不說千古一帝,千古聖君還是能夠爭取一二。

  可誰能想到這傢伙前半生和後半生,呈現出來的完全就是兩個人呢?

  李隆基甚至就算是早逝,也比這麼造孽來得好!

  「美色誤人啊!」

  這是李淵最終得出來的結論。

  先有武惠妃讒言殺三子,後有楊貴妃家族亂國政。

  李隆基這輩子,也算是毀在了這兩個女人的手中。

  是。

  從盤點內容來看楊貴妃確實是沒有像武惠妃那樣進獻讒言。

  但楊貴妃帶來的危害卻要比武惠妃還要大得多。

  楊家身為利益獲得者,這是不用爭辯的事實。

  【李隆基不僅對內政進行有效的治理,對於邊疆也進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將原來丟失的領地重新奪了回來。】

  【這主要是對於兵制進行了改革。原來的府兵制由於均田制的破壞,致使農民逃亡,影響了軍隊的兵源。】

  【到了李隆基在位時,士兵逃跑現象極為嚴重,軍隊戰鬥力也很低,無法和強悍的突厥軍隊抗衡。】

  【開元十一年,李隆基接受了宰相張說的改革主張,建立僱傭兵。】

  【從關內招募到軍士十二萬人,充當衛士,這就是「長從宿衛「,也叫做「長征健兒「,這次改革是從府兵的徵兵制到募兵制的轉變。】

  【此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李隆基將這種制度推廣到了全國。】

  【這種制度使原來的府兵輪番到邊境守衛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邊境守衛之苦。】

  【同時,這種僱傭兵還為集中訓練、提高戰鬥力提供了保證。】

  【除了對兵制進行改革之外,李隆基還採取了其他很多的整軍措施,如頒布了《練兵詔》,命令西北的軍鎮擴充軍隊,加強訓練。】

  【同時,任命太僕卿王毛仲為內外閒廄使,全力負責軍用馬匹的供應,這使短缺的馬匹及時得到了補充,提高了戰鬥力。】

  【另外,為徹底解決軍糧問題,李隆基又命令擴充屯田範圍,在西北和黃河以北地區大力發展屯田,增加糧食產量。】

  【在做好了充分準備後,唐朝逐步把營州等地收復,長城以北的回紇等族也自動取消了獨立割據的稱號,重新歸附唐朝。】

  【安北都護府也恢復了,唐朝重新行使對長城以北土地的管轄權。】

  【西域地區政權的恢復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收復碎葉鎮,第二階段是重新恢復了絲綢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來。】

  【而李林甫上位後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使得朝綱紊亂。】

  就在此刻,畫面一轉。

  李林甫和李隆基的身影出現在了鏡頭前。

  此時的李隆基正拿著一封奏摺,眉頭微微蹙起。

  想也不想便開口道:

  「這些節度使都是幹什麼吃的,面對區區一些番邦異族都能失敗?」

  大唐總結了隋楊和自家的發家史,為避免武將擁兵自重的可能性,各地的節度使大都由文官擔任。

  文官作為節度使,若是接連勝利有坐大的風險,便會被召回朝廷任以官職。

  如張說、張嘉貞等一眾文官節度使,便是以軍功拜的相。

  如今的那些節度使雖然不如這幾人,但做到守成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至於李隆基口中的失敗,那是建立在大唐彪悍戰績的前提下。

  自太宗皇帝李世民開始,朝堂之上就有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對於大唐而言,唯有滅國拔城之功績那才能算得上勝利。

  若只是均勢打平沒有任何獲利,那只能算作失敗。

  所以那些文官節度使沒有絲毫作為的舉措,在李隆基眼中就是失敗。

  而一旁的李林甫也看準了時機,朝著李隆基躬身拜道:

  「陛下,既然如此何不讓那些武將出任節度使?」

  聽到這話,李隆基不禁睨了李林甫一眼。

  不屑地輕哼了一聲,開口道:

  「然後放任那些武將做大,重現曹魏、孫吳篡位自立之舉是嗎?」

  如今的李隆基雖然越顯昏聵,但基本的腦子可還是有的。

  自李唐開國以來,皇帝可就從沒有對武將百分百信任過。

  節度使的權力,也絲毫不比漢末的州牧弱多少。

  李隆基可不想這皇位坐著坐著。

  突然冒出諸如曹操、孫權那樣的人物給他推翻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