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技術壁壘(求訂閱)

  第300章 技術壁壘(求訂閱)

  林長紅教授畢竟是周岩青的領導,他看周岩青的女朋友來陪著吃飯後不好打擾,周岩青在吃完之後,選擇了先送陳瑜離開,而後就第一時間趕去了主任辦公室里。

  周岩青輕輕敲響了門後,裡面傳來請進的聲音。

  「林主任,楊教授,琴姐,國棟哥……」周岩青一一叫人。

  林長紅教授應該是在組織組內學習會議,所以把關鍵的幾個人都喊了過來。

  周岩青叫完人後還沒坐下,神經外科的鄭奇和心外科的蘭卓志後一步也到了。

  見到人來得差不多了,林長紅才閉合上了自己的筆記本,而後拉開了主任辦公室里新裝的投影儀,將電腦上的PPT投射到了牆壁上。

  文檔的標題就格外醒目。

  多發傷是全球死亡和殘疾的首要原因!~

  林長紅看到所有人都坐下後,道:「我們組開個小會啊,主要是從宏觀的角度來談一談,我們創傷中心的一些事情。」

  「多發傷的定義是指在同一傷因的打擊下,人體同時或相繼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部位受到嚴重創傷的情況。因其「死亡率高、傷情嚴重、容易漏診」等特點,在臨床搶救中要格外注意三個死亡高峰!」

  「這個我之前就提過,但沒有特別仔細地跟給你們說起這幾個死亡高峰。」

  「第一個死亡高峰即事故出現幾分鐘之內!~」

  「根據人體解剖結構,多發傷中,四肢的損傷率最高,其次是路腦損傷,且顱腦損傷的死亡率相對最高。」

  「根據不完全統計,所有意外傷害死亡時間中,有百分之五十是即時死亡的。」

  「死亡原因主要為腦、腦幹、高位脊髓的嚴重創傷或心臟主動脈等大血管撕裂、各種原因導致的窒息、大出血導致的休克、重要臟器的嚴重毀損等。」

  「也就是說,我們創傷中心,有機會搶救的患者,只有事發現場的百分之五十!」

  「這個數據是非常觸目驚心的。」林長紅擺出了一組又一組的數據,這個數據,周岩青等人都不知道從何得來。

  但沒有人懷疑過林長紅話裡面的真實性。

  每個人的面色都變得嚴肅起來,也包括周岩青。

  醫生也可以坦然地接受患者死在面前,但絕不會希望患者死亡。

  林長紅一一掃過所有人的表情後,又道:「第一個死亡高峰,我們是沒有辦法臨場處理的,因為沒有任何人可以未卜先知,就地等候。」

  「所以,我們要重點討論的是第二個死亡高峰。」

  「第二個死亡高峰是事故發生後的2個小時之內。這一時期的死亡原因主要為血氣胸、肝脾破裂、骨盆及骨折等多發傷造成的大出血。」

  「這一時間又稱為搶救的「黃金時間」,如搶救及時得當,大部分病人可免於死亡,而搶救方法則根據患者的情況而定,主要措施有迅速止血、解除氣道阻塞、固定骨折處等。」

  「第三個死亡高峰出現在傷後數周。這個不在我們今天的探討之列。」

  林長紅接著又道:「我們醫院創傷中心本月已發生的死亡病例,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蛛網膜下腔大出血,產生了腦疝和中樞壞死。」

  「這個是沒辦法的,我們只能儘量地去搶救,屬於是當前絕對的技術壁壘。」

  「腦死亡發生的時間只需要五分鐘……」

  「如果沒有科學技術的突破,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我們湘雅醫院的神經外科,已經是國內乃至世界的絕對第一梯隊搶救和治療水平。」

  「鄭奇醫生和宮振宇醫生兩人的技術也非常不錯,可以處理好大部分常規的顱腦損傷,一些處理不了的,也不是教授來了就可以絕對處理得好的。」

  「其次,我們創傷中心這一次死亡的患者主要集中於這麼幾個方面。」

  「肝臟、脾臟實質器官的破裂。骨盆的粉碎性骨折並毀損傷。」

  「大動脈的損傷!~」

  「肝脾破裂與大動脈、骨盆的粉碎性骨折,其實嚴格說起來死亡原理很像,它們的黃金救治時間也就是十分鐘內。」

  「如果耽擱了,即便是送來了我們這裡,也不頂用,除非是現場直接止血,否則必死無疑,患者已經死在了轉運途中。」

  「那麼,我們要爭取的,就是實質性器官的非毀損性質的損傷,比如說嚴重的創傷、挫傷。」

  「四肢、半骨盆、大腿部位、肩部的毀損傷。或者這種損傷並發多器官實質性損傷。」

  「就好比我們創傷中心本周的第六例死亡患者,其死亡前的診斷可細分為這麼一些。」

  「右側上臂的毀損傷,肱動脈破裂,脾破裂,肝臟爆裂,腸管損傷、雙側髂外動脈破裂。」

  「右側大腿毀損傷,股動脈破裂,股靜脈破裂性損傷……」

  「這個患者,入院之後,我們第一時間進行了搶救處理,完成了止血。」

  「但其實,還是太晚了。」

  「我們再仔細回顧一下這個病人的基本情況,可不可以找到一條更為科學的處理順序呢?」

  「是不是大動脈的止血,一定要優先於四肢動脈的止血?這個是我們要探討的重點之一,如果能夠把這一點研究破了,那麼我們創傷中心的失血性疾病的搶救流程,將會更加圓潤,而且形成推廣性的方案,廣布給其他諸位同行。」林長紅的語氣平靜,不緊不慢。

  並沒有任何煽動性的誘惑,然而就是這樣平鋪直敘的語氣,一上來就給所有人都鎮住了。

  或許,黃亞琴也好,還是周岩青等人都只考慮如何將自己的技術變得更好的時候。

  林長紅思考的角度,已經是變得如何讓其他的同行技術變得更好,可以更好地針對和處理臨床病種。

  對指南進行修正,對死亡率高的急診創傷的診療順序,進行總結、歸納、探索,形成方案,甚至去覆蓋原有的指南。

  「楊教授,你是血管外科的,你說說你自己的看法?」林長紅把問題丟出來後,就開始廣納意見,一點都不拖泥帶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