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佐急忙將高傑架開:「英吾兄息怒。」
劉澤清大驚,也急忙伸出長槍架住劉春的斧子,大罵:「小畜生你幹什麼,竟敢對高總兵動手,還反了你。」
二人同時出手,總算將高傑等人分開。
這個時候,亂成一團的局面總算平靜了些,動手雙方都怒目對視,犟驢子肩甲耷拉下來,也不知道是誰給砍破了,劉春的左手手腕處有一絲紅色若隱若現,而高傑的小腹則有一條一尺長的豁口,鐵甲葉子翻到一邊,露出裡面的索子甲。
剛才一通亂鬥,大家都吃了點小虧。
「高溫侯真是飛將轉世,真是馬中赤兔,人中英吾啊!」傅山的的聲音傳來,極盡挖苦之能事。
「你!」高傑大怒,猛地轉過頭去,目光中滿是兇狠。
聽到傅山的聲音,大家同時看過去,都同時大吃一驚。卻見,傅青主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騎在馬上,脫離戰圈,立在距離眾人三十步的地方。
「這酸丁什麼時候上的馬,又什麼時候跑那麼遠的……這這這,也太詭異了!」
高傑想到這裡,也是一呆。實際上他小腹上這道豁口就是傅山用馬槊挑出來的,這廝武藝當真了得,若非自己身上穿著兩層鎧甲,今日說不準就被他給整死了。
他也算是有名的勇士,武藝極高,自視甚高,可傅山今天的表現卻叫他大吃一驚。這人的武藝,竟能高成這樣?
傅山說完,哈哈一笑:「劉春將軍武藝高強,傅山佩服!再過得幾年,只怕某也不是你的對手。今日在下若非有你援手,只怕真要吃高傑的虧了,真英雄也!大恩來日再報,傅山告辭!」
說罷,就一拉戰馬,和犟驢子一陣風似地走了。
他的武藝大家剛才可都是看在眼裡的,憑心而論,已有一代宗師的風範,若真是拉開了架勢打,生死相搏,在場諸人只怕沒有人是他的對手。
被這麼一個高人恭維,劉春大為得意,在後面高聲喝道:「某見不得有人仗著戰馬欺負人,不算好漢!」
說著話,用眼斜視著高傑。
高傑氣得半死,怒喝:「劉澤清,你養得一個好兒子。敵我不分,是非不明,竟幫著敵人來對付自家人,好,好,好,好得很。劉將軍,我倒要問問,你究竟是站在哪一邊的?」、
「英吾兄你這話說得……哎,我自然是站在史部堂、高尚書,站在你這邊呀!」劉澤清急忙解釋。
「是嗎?」高傑只盯著劉春冷笑。
劉春則傲然地揚起下巴:「男子漢立於天地間,講究的是光明磊落,做過的事,就不怕別人說。」
「啪!」一記耳光抽到劉春的臉上,鼻血流了下來。
劉澤清揮著右手,喝罵:「小畜生,你會不會說人話,我怎麼就生了你這麼個孽障?」
劉春還是昂著頭:「我劉家這麼多子嗣,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父親當初就不該生我出來。」
「逆子,逆子!」
劉澤清揮手欲再打,高傑冷冷道:「你們父子倒是演得一出好雙簧。」
再不理睬,撥轉馬頭回去了。
他被劉春反覆羞辱,早已憤怒欲狂。高傑什麼人物,論起手段和兇殘,並不比劉澤清弱多少,心中就暗自咒罵:劉家小子,若有機會,非整死你不可。
當下心中就在琢磨著,等下一旦打起仗來,該如何給這小子一個狠的。
可是,他畢竟是山東軍的少將軍……絲……劉澤清……
高傑忍不住又回頭看了一眼跟在後面的劉澤清,心中開始犯起了嘀咕,這廝陰險狡詐,以他和孫元的交情,一旦戰事反覆,說不準這老東西就會反水。到時候給我背後來一刀,我英雄一世,說不準還真要栽在這小人手上。
想到這裡,他忍不住加快了馬速,拉開和劉澤清的距離。
回到中軍大麾之下,一個身著儒袍的文士騎著一頭白馬走過來,跌足道:「剛才的情形我已經看到了,哎,大敵當前,咱們自己人怎麼先起了衝突。寧鄉軍雖然不足為慮,但畢竟有一萬人馬,而且也是打過不少勝仗的。如今咱們是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別中了敵人的詭計。」
這人正是來江北做說客的冒襄,不得不說,這幾個月在史可法手下做幕僚,讓他飛速地成長起來。畢竟是復舍四公子之一,一旦成熟,就顯示出讓人不敢小視的才幹來。、
江北的局勢可謂都是因他一人,因他三寸不爛之舌而徹底的翻轉過來了。
高傑也佩服他的本事,就留他在自己帳中參贊軍務。
給他做幕僚,你高傑也太高看自己的了。我冒襄若是辦成這一件大事,就算在朝廷上也有一席之地的。不過,孫賊與我仇深如海,此人又甚是狡詐,倒是不可大意。總歸是要親眼看到寧鄉軍被徹底打垮,總歸要親手踩著他的屍體救回小宛才能瀉我心頭之憤。
於是,冒襄就很乾脆地留了下來,而不急於過江回南京去。他自信,有自己在江北一天,孫元這個軍痞莽夫就翻不起任何風浪。
孫元這小賊剛才這一手真是厲害,劉澤清這人在泰州吃了寧鄉軍的虧之後,實力受損失,又受到了高傑脅迫,逼不得已才帶兵過來與秦軍合營。
受了威脅,以劉澤清狹窄的心胸,必然是暗含怨憤的。而且,高傑為人又強勢,對劉澤清呼來喝去,視之如下屬。
劉澤清表面上一派恭敬,可冒辟疆還是看得出來,這老狗還是揣著別樣心思的。
如今這路聯軍的三個統帥本就各懷心思,未必能擰成一條繩。如今被傅山這麼一弄,兩家的裂隙更大,且擺到明面上來了。
大戰馬上就要開始,無論如何,得先將兩家關係修補好才是。
冒襄道:「各位總兵官,奪嫡之爭何等要緊,關係到大家的身家性命,我等和孫元可謂都是擔上了血海關係。彼此見面,也沒有多的話好講,戰場上見分曉就是。」
「可孫元賊子一來卻遲遲不發動進攻,反讓我聯軍從容布置,又派出使者卑躬屈膝討好劉將軍,這分明是示敵以弱,不但讓我等失去警惕,還想分化瓦解我軍。如今我軍雖然兵力占絕對優勢,可時間卻不站在我們一方。別忘了,孫賊可是接到福王了,此戰他們不吃敗仗,自可從容過江,送福藩登基稱帝。到時候,一道聖旨下來,咱們就成了叛逆。到時候,我等只怕立即就四分五裂,死無葬身之地了。」
「反之,朝廷派人去接潞王,如今潞藩究竟走到什麼地方了,誰也不知道。天時並不站在我等一邊,自該同心協力,將孫元徹底打敗才行。惟此一途,再沒有別的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