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是昨天趕到浦口的,他得了孫元的密令,想摸摸南京這邊的情況,看能不能參與進這次擁立新君的政治鬥爭之中,也好為揚州鎮謀得大利。
孫元派傅山來南京之前,也沒說揚州鎮究竟要擁戴誰,就讓他走走看。實際上,在這個時代中,除了孫元和傅山,還沒有多少人明白,一個武夫當國的時代已經到來。新君要想寶座坐得穩,沒有江北五鎮的支持,是根本沒可能的。
傅山來之前已經打聽得清楚,也知道朝廷已經分裂成擁福和擁潞兩派。老馬不用問自然是擁福派,可就在這個時候,這個擁福派的頭領卻跑浦口來了,這讓他有點看不明白:難道老馬頂不住朝中的壓力,決定不參與此事了。
此刻聽到他這一句話,傅山猛地明白過來,這個馬士英還是沒有放棄。
傅山裝著若無其事的模樣問:「馬總督屬意於誰?」
馬士英喝了不少酒,一張臉已經變得通紅,額頭也微微出汗,他裝出不勝酒力的模樣,笑道:「無論是誰,大寶虛懸這麼長日子,也是到了該有個定論的時候了。」
「無論是誰嗎?」傅山眼神渙散,顯然已經陷入思考。
馬士英:「怎麼,揚州鎮很關心此事?」
傅山:「馬總督還欠我家將軍三萬兩銀子,不能不關心啊!既然馬總督說這樣的話,晚生也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說錢,俗了。」
兩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傅山眼神的焦距有收攏到一處,自己和馬士英剛才這一番對話其實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傅山的意思是說,既然馬總督已經有意參與此事,若是在這裡什麼都不做,豈不放任東林將潞王推上皇位。到時候,東林坐擁從龍之功,以後超堂之中還有他馬瑤草的位置嗎,不被排擠到死才怪。
你馬士英還欠我揚州鎮一大筆款子,若是失了勢,我們問誰要帳去?
你究竟還推不推福王啊?
馬士英的回答是,潞王繼承皇位肯定是不成的,至於福王能不能做皇帝,他也無所謂。反正,擁立新君一事,東林別想拋開我老馬單幹。這個從龍之功你們想要,我也想要。索性二一添做五,一人分一點好了。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大家各退一步,也未必不是一個好的解決辦法。
不得不說,馬士英的思路是對的,也是切實可行的。
傅山心中也深以為然,這個時候問題又來了,如果此事能夠就這麼各退一步完美解決,又跟揚州鎮有什麼關係,我不是白跑一趟嗎?
渾水才好摸魚,就傅山而言,他巴不得馬士英死硬地要退福王,和東林徹底鬧崩。
如今東林把持著朝政和輿論,老馬和阮大鋮關係密切,在永城又和劉超結過親,已經聲名狼籍。無論是在勢力還是聲望上,只怕都不是東林的對手。
只有他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才能給揚州鎮開出大價錢來。
我還是先看看再說吧!
……
笑畢,傅山又道:「晚生一直以為總督屬以福藩。」
馬士英搖了搖頭,又朝一個隨從招了招手:「將史憲之的信取來給青主一觀。」
結果史可法給馬士英的親筆信,傅山瀏覽了一眼,就遞還回去:「看來坊間傳言是真的,這個七大罪還真是叫人無從辯駁。如今,福藩的名聲在南京是徹底壞了,若強推福王,馬總督還真要承受不小的壓力,可惜了,當年老福王可是差點被立為儲君的。而今,福藩又差了最後這一步。」
馬士英:「或許,可以折中一下,由老夫承頭在桂、惠、潤中選一賢明之人。至於潞藩,可任命他統帥天下兵馬?」
傅山:「總督這個折中倒是不錯。」卻暗地地撇了撇嘴,心想:這個老馬真是精明,如此既又擁戴從龍之功,又向東林輸誠,兩全其美,一團和氣。不過,我揚州鎮怎麼辦?
馬士英顯然是很得意自己這個思路,晃了晃手中的那封信件:「東林急,史憲之急,老夫偏偏鎮之以靜,到這蒲口來鈉幾日涼。以史憲之的性子,定然會追過來的,如此,老夫就已經占了上風。這信雖然犀利,可手段未免有些不成體統,連飲酒和與女眷行房的事情都搬出來說事,史憲之的格局也未免太小。」
話中帶著濃濃的不屑,他揭開水邊那口用來驅散蚊硬的香爐,就要將信箋扔進去付之一炬。
傅山卻一把搶了過去:「住手!」
馬士英不悅:「傅青主,所為何意?」
傅山笑道:「史憲之這信落到總督這裡,可是一個大大的把柄啊,將來的事誰說得清楚,留在手頭,說不定會有用處。」
「你啊,你啊,真不像是個儒生,拿人把柄,非君子所為。」馬士英笑著指了指傅山。
正在這個時候,有隨從跑來在馬士英耳邊悄悄地說了幾句。
馬士英猛地將腳從水裡拔出來,興奮地站在地上:「老夫猜得還真沒錯,史憲之來了。鞋!」
隨從慌忙提著馬士英的鞋子和毛巾過來,又是為他擦腳,又是幫他著履。
傅山卻懶洋洋地坐在水邊:「此地甚好,晚生還想坐一陣。」
他在泉水邊又坐了半天,等到身上徹底涼爽下去,這才回到江防水師提督衙門。就看到馬士英的隨從們正在進進出出地忙碌,顯然是在收拾行裝。
馬士英滿面都是紅光,見了他,笑道:「青主你來得正好,老夫正欲回留都,可否同行。」
傅山:「正欲往,總督相邀請,不敢不從。怎麼,總督和史部堂談妥了?」
「路上說,路上說。」
馬車在寬闊平整的官道上風一般向前奔馳,想來拉車的駿馬也感染了馬士英的亢奮。
他在車中坐了片刻,終於忍不住率先對傅山道:「青主,已經同史憲之說好了。舍潞而立桂也。其潞藩則仿古兵馬元帥之制暫借統兵馬。史部堂也非常贊同老夫的提議,當即就寫了一封信,以快馬送去南京,張慎言、高弘圖諸位大人那裡。史憲之乃是兵部尚書,留都百官之首,在東林有威望卓著,想來東林諸人都會同意的。」
說到這裡,他愜意地將身子靠在坐椅上,長長地吐了一口氣:「立福還是立潞,爭執良久,一日沒有定論,朝廷什麼事都不用做了。今日總算有個定論,對於國家卻是一件好事。」
傅山心中有些無奈:「盧公公和劉操江那裡……」
馬士英:「老夫會說服他們以國事為重,顧全大局的。國家已經如此來,大家都應該各讓一步。青主,老夫後天上午準備在閱江樓宴請朝中各部院大臣慶賀慶賀。」
傅山一句,「你不過是想和東林達成諒解,也好在將來的朝堂上有一席之地罷了。後天,說不好就是議定大家在朝廷座次的分贓會。」差一點脫口而出。
馬士英也不掩飾自己對功名利祿的熱切之心,他和傅山本就是極熟,私交甚好,摸著額頭笑道:「如果不出意外,老夫這次應該是能夠入閣的,多年夙願,眼見就有要朝成真了。青主,老夫入閣之後,不但能夠補齊欠缺你們揚州鎮的款子,日後在物資和軍餉上也會多加照應的。」
「多謝馬總督。」傅山眼神開始渙散:就一句照顧算怎麼回事,口惠而實不至啊!
他又開始動起了腦筋,可一時思緒繁雜,卻沒個頭緒。
馬士英見傅山情緒不高,大概也意識到自己給的好處實在太小。
怎麼說,孫元當年跟自己在永城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無論是私交還是公誼都非常不錯。
馬士英又道:「寧鄉軍這些年為國家屢立大功,可孫太初如今才不過是一個執金吾,有功不賞,難免讓敢戰之士寒心。你可以告訴你家將軍,一旦新君登基,老夫定然奏請朝廷,為孫總兵謀一個爵位。」
是啊,以孫元的戰功,別說一個伯爵,即便是封侯也是可能的。
**********************************************************
這日朝廷朝會完畢,幾個東林大姥又聚在了一起。
忽有人來報:「兵部史大人有書信馳致南京諸位大人。」
眾人一聽,忙側身靜聽。
呂大器上前接過書信,轉給張慎言。
張慎言請高弘圖等共同展開一看。皺眉想了想,忽然臉上露出一絲古怪的表情,揚揚手中的信道:「諸位大人請看。」
眾人上前一看,只見上面寫道:「迎桂者何?以福、惠之有遺議也,乃舍而立桂也。其潞藩則仿古兵馬元帥之制暫借統兵馬。」
弄了半天,先前也贊同擁立潞王的史可法現在竟然要改立桂王?
姜曰廣大怒,拍案道:「都說好的事情,怎麼就變了。如果此刻派人去請潞藩,如今潞王只怕已經登基為帝了。如此大事,當斷則斷,否則夜一場,夢就多。史憲之竟然來了這麼一出,瞻前慮後,首鼠兩端,真是可惡!他如今竟然瞞著大家去同馬瑤草這個小人談判,他能代表誰?」
高弘圖突然長嘆一聲:「福王名聲不好,潞王又非嫡系。改立桂王,倒也不失為一個能為各方所接受的折衷方案,否則如此鬧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史憲之也不想看到國事這麼下去,再拖延,又能拖延幾時。國不可一日無主,只要不是福藩,換誰不是一樣。」
大家一琢磨,倒是這個道理,也都無奈地點了點頭。
就兩姜曰廣也怒氣沖沖地閉上了嘴巴。
當下張慎言道:「史公已與馬瑤草取得共識,既不立福,也不立潞,禮部可速備乘輿法物,擇日動身往廣西迎桂王監國。」
呂大器道:「既如此,請回告史公,吾等謹遵吩咐。」
來人答應而去。
送走送信人,眾人這才鬆了一口氣。
等到大家散朝回家,馬士英請大家明日上午去閱江樓赴宴的請貼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