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有什麼問題嗎?

  還是魯小藝開口:「三哥,不抽成的話,我們到底怎麼賺錢。」

  沈千三道:「我們雖然不收商家的抽成,甚至連攤位的搭建都由我們提供,他們來參加年貨節唯一的條件就是按照年貨節的規定,每銷售10元錢的商品就必須給消費者提供一張抽獎券。」

  「這樣啊!」魯小藝道:「那我們是將抽獎券賣給那些銷售商嗎?」

  沈千三道:「為了讓銷售商沒有心理負擔,前三天的時候,可以讓他們預領一些,每天根據銷售額核銷,從第四天開始,他們就需要先購買了。」

  這時,所有人都反應過來。

  「三哥,這麼說,我們組織這次年貨節就是為了賣抽獎券,對吧?」

  「我們提供一百萬的獎品,還要花費人力物力組織年貨節,所有的費用加在一起也要上十萬塊錢,要賣多少抽獎券才能回本啊?」

  「三哥,那個抽獎券多少錢一張?」

  「……」

  幾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但無疑都非常關心抽獎券的價格。

  沈千三道:「我們招的銷售商,8毛一張。我們自己賣的話,2塊錢一張。」

  所有人又是一愣,現在才1991年,2塊錢還相當值錢,能夠買十幾斤大米,就是肉也才兩塊多錢一斤。

  魯小藝雖然是一個老闆,但作為女人,她節約習慣了,皺眉說道:「三哥,2塊錢一張抽獎券,有人買嗎?」

  沈千三還沒回答,趙瀚宇先說道:「魯姐,你別光看抽獎券要2塊錢一張啊,你想想啊,要是抽到特等獎,那就是十萬塊錢啊。」

  「2塊錢博十萬塊錢,別人不說,我肯定買,說不定就中了呢。」

  汪建林也說道:「是我我就買一千張,買得越多,中獎的概率就越大。」

  「對對對!」趙瀚宇連連說道:「我也一千張起買。」

  魯小藝之前確實忽略了特等獎有十萬塊錢,這時聽趙瀚宇和汪建林這麼一說,也不由的怦然心動,說道:「還真是的啊,只要2塊錢就能抽一次獎,萬一中了呢,那豈不是賺大了。」

  沈千三微微一笑,說道:「看,你們都這樣想,更何況那些普通人呢?」

  華夏人骨子裡都有一夜暴富的心思,所以後世的彩票才銷售的那麼火爆。

  沈千三之所以這樣做,也完全是吸收了後世彩票銷售的經驗。

  他繼續說道:「更何況,很多人根本就不需要花錢買抽獎券,他們只需要購買年貨就可以了,只要買到十塊錢,就能得到一張抽獎券。」

  他這麼一說,所有人都明白了,也都興奮了,頓時又七嘴八舌起來。

  「對對對,得到抽獎券完全不用花錢啊。快過年了,誰家還不買一點年貨啊?」

  「是的,只不過以前是在別處買,今年都到我們的年貨節上來買,換個地方買就能免費抽獎,我覺得許多人都願意來買。」

  「這麼一看,這個抽獎券很有賣頭啊!」

  「銷售商在我們這裡買是8毛錢一張,而他們賣出10塊錢就要給出一張抽獎券,那我們也相當於收了他們百分之八的抽成。」

  「百分之八不高啊,要不賣1塊錢一張抽獎券給他們,現在有些跑業務的,提成都是百分之十五。」

  「……」

  議論歸議論,不過趙瀚宇很快又發現一個問題,他說道:「三哥,既然那些經銷商在我們這裡拿抽獎券只要8毛錢一張,而我們自己賣要2塊錢一張,那麼那些經銷商會不會也跟著賣抽獎券啊?」

  「他們哪怕是賣1塊5毛錢一張,也比我們便宜啊。」

  「那樣一來,誰還在我們這裡賣抽獎券啊?」

  沈千三道:「沒關係,我本來也沒打算自己賣多少。」

  幾人這才明白,原來三哥打的主意就是讓那些經銷商幫忙賣抽獎券啊。

  一個人賣,人手終究是有限的。

  而把差價給到那些經銷商,他們人多,賣出去的抽獎券也就自然越多,而且還大大的節約了老百姓購買抽獎券的時間。

  甚至,經銷商為了多吸引人到他的攤位消費,還會自己做活動,給折扣,這樣他的年貨也賣得更多。

  可以說,經銷商可以賺兩筆錢。

  而因為抽獎券是消費滿十元才給一張的,那麼如果有的人消費了十二三元,多半會補齊到二十元,從而好拿到兩張抽獎券。

  這樣無形中,又拉動了消費。

  議論聲中,幾人明白其中的關竅,都對這個年貨節充滿了期待。

  接下來的事,就是各自分工。

  幾人商量了一個多小時,都明白了各自的任務,汪建林、魯小藝和周小舟三人一起離開。

  趙瀚宇被單獨留下來了,因為他負責的是宣傳工作。

  這次年貨節能不能成功,宣傳是重中之重。

  除了現有的宣傳方式,電視、報紙和廣播之外,沈千三另外讓趙瀚宇聯繫一家印刷廠,他需要大量印刷傳單。

  趙瀚宇道:「印刷廠簡單,日報社就有附屬的印刷廠,我去找郭社長的時候,跟他說一聲就是。」

  沈千三點頭,說道:「印刷的事情簡單,關鍵是派發傳單,這個事情也要你組織,需要招聘大量的人手。」

  趙瀚宇問道:「要多少人?有什麼要求。」

  年底了,幾乎所有人都比較忙,這個時間段其實不是很好招人。

  而且趙瀚宇知道,招的這批人也只是臨時工,這樣就更難招人。

  不過,趙瀚宇沒有推脫,只詢問了條件。

  沈千三道:「這次發傳單,不僅是在城區發,還要去各縣市以及鄉鎮,所以人手的話儘可能的多一點,找一些頭腦靈活的人負責,其他的都無所謂,基本上是個人都能做。」

  才1991年,傳單這種東西已經有了,但還沒有大量的普及,像後世那樣專門派單的工作室還沒有出現。

  因此,現在派發傳單,還只能自己組織。

  這比較麻煩,不過也有好處,就是大家都沒做過,不存在那種拿了傳單扔掉或者把傳單賣當作廢止賣給收廢品的老油條,只要要求到位,再做好監管工作,基本可以保證發傳單的到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