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情況告訴張景峰之後,胡長江就來了醫院,至於張景峰怎麼去把羅蓉調到一小,他就不去操心了。
他相信以張景峰的關係,搞定這麼一點小事還是容易的。
更何況,張景峰是去辦羅蓉的事,他覺得譚相宜一定不會刁難。
他不知道的是,張景峰根本沒去找譚相宜,而是直接找上了施文昌。
當時在醫院,施文昌和譚相宜都在。
而譚相宜只不過是副局長,施文昌才是教育局的正局長。
有施文昌親自出馬,王峰就是再怎麼不願意放人,還是只得同意。
羅蓉的調職手續很快就辦好了。
施文昌和張景峰一起來到了醫院。
兩人到的時候,胡長江還沒離開。
見到施文昌著張景峰一起來的,胡長江的心裡再次震驚了一下。
連忙起身迎接。
「施局長好!」
施文昌點了點頭,有點詫異的道:「胡校長也來了啊!」
胡長江笑著道:「我來看望一下羅老師。」
言語間,顯得他與羅蓉極為熟悉似的。
羅蓉也連忙打招呼:「施局長好!」
施文昌說道:「羅老師你是病人,不用客氣,你的腿好一點了沒有!」
「那天離開後,就說來看望一下你的!」
「這幾天一直在處理譚大龍他們幾個的事,那幾個傢伙,已經被我從教師隊伍里踢出去了,現在還在接受調查……」
一番話,聽得胡長江更是動容。
原來,施文昌也是早就認識羅蓉的啊!
而且看起來,他對羅蓉也很客氣。
胡長江再次震撼到了,那沈千三的背景到底是什麼啊?
羅蓉聽了施文昌的話,也是吃了一驚,她沒想到施文昌竟然把譚大龍他們開除了。
這個消息固然令她大為高興,但也太過震驚了。
施文昌卻還在說,「羅老師,你現在也已經從三小調到一小去了,所有的手續都辦好了。」
「這兩件事都忙完了,我才有空來看望你啊!」
羅蓉感激的說道:「施局長,您真的太客氣了,給我幫了那麼大的忙,我還不知道怎麼感謝您呢!」
「哪敢還勞您來看望我啊!」
施文昌笑著道:「羅老師,你別這麼說,我不是在幫你,處理譚大龍、曹本富他們幾個,那都是我應該做的工作。」
「至於把你調到一小,那也是你兢兢業業工作這麼多年,應得的待遇,那就更不用謝我了!」
……
另一邊,沈千三家後面開挖的動靜,青瓦街周圍不少人都看見,一個個又開始議論紛紛。
「沈千三家這又是幹啥?」
「這麼多人在挖地,是準備建房子嗎?」
「看起來,像是在挖地基的!」
「沈千三家挖地基建房子,他有錢嗎?」
「就是有錢,他肯定也是拿去賭了,哪裡會用來建房子。」
「」那就是陳淑亭有錢了?
「陳淑亭一個月就那麼百把塊錢的工資,哪裡夠建房子?」
「那他們是哪裡來的錢?」
「不知道!」
「……」
一眾街坊鄰居議論疑惑了一陣,突然一個人說道:「對了,最近好像沒聽見沈千三和陳淑亭吵架了!」
他這麼一說,立即有不少人附和。
「是啊,好久沒聽見他們吵架了!」
「我最近還經常看見他們兩口子一起出去一起回來,好像很和平的樣子。」
「還有,丹丹好像上學了!」
「對,我早上看見她背著書包的!嘖嘖……還是那種高級書包。」
「你們這麼一說,他們家最近好像變化了不少啊!」
「是啊,好像是有錢了喲,不然的話,怎麼突然間就不超級了,孩子還上學了呢!」
「有道理!」
「那這麼說,他們還真有可能在建房子!」
「……」
談到這個結果,不少人開始相信沈千三家是在建房子了,可是也有不少人不信。
但沒人來問。
實在是不想招惹上沈千三。
擔心萬一招惹上了,以後就像一塊狗皮膏藥粘上了就撕不下來。
沈千三並不知道這些,此時他已經從屋裡出來了,到了書院路。
既然家裡在修建衛生間,也是該給家裡添置一些家具了。
跟陳淑亭說了想法,她不僅沒有反對,還讓他多買一張床,說道:「我想等媽出院後,先來我們家住。」
「她腿骨折了,去醫院換藥,還要上下三樓不方便!」
沈千三欣然答應,讓她在家招呼工人,自己就出來了。
書院路有一個舊貨市場。
這個舊貨市場,有一些是賣二手貨的,也有一些是賣老物件的,也就是古玩。
沈千三想著青瓦街的房子格局,覺得還是老式家具更契合一些,就來了這裡。
舊貨市場不大,也就二三十間鋪子,一個入口,四面都是老房子,終見圍了一個大場壩。
場壩里堆了不少石雕,有人物的、佛造像的、馬和獅子的等等,有些是完整的,有些是殘缺。
更多的是水缸、石墩、門墩什麼的。
沈千三看了一眼,這些石雕大多都是畢竟民俗的,沒什麼精品,也就沒關注,朝賣家具的一家店走去,招牌上寫著「隴西堂」三個打字。
看了店面,沈千三就知道,這個老闆應該是姓李,是以自家的堂口作點店名的。
能知道這個不足為奇,稍微有點傳統文化知識儲備的人都知道,百家姓各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堂口。
比如這個店的隴西堂姓李,又不如沈千三的沈姓堂口是夢溪堂,還有王姓的太原堂、張姓的清河堂、楊姓的弘農堂,劉姓的沛郡堂,陳姓的潁川堂,趙姓的金城堂,黃姓的江夏堂,周姓的汲郡堂,吳姓的三讓堂,鄭姓的滎陽堂等等。
在八九十年代,特別是在農村,家家戶戶的堂屋上都有家神,寫在「天地君親師」左邊的抬頭,就是自家的堂口。
所以那個時候的老人,往往一進大門,只看一眼人家的家神,不用詢問,就知道這戶人家姓什麼。
更厲害的是,這家人請吃飯,有些人看一眼桌子,就知道這家有幾口人,其奧妙就在桌面的木板有幾塊。
那個時候的人講究,所有的家具都包含一些信息的傳遞。
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傳統的東西都逐漸的消失了,沒多少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