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扎杆,洛陽鏟

  午餐肉和鹹菜就著鍋盔饃吃完,我讓他們先休息。

  不管是打探洞還是盜墓,都得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幹活,不然容易被發現。

  我和崔浩找了個背風的牆角休息。

  等到夜月上中天,我們背著傢伙事兒行動。

  來到選定方位,崔浩打開袋子取出鐵釺。

  鐵釺是雜貨鋪買的,就是平時捅爐子用的那玩意兒,只是剪斷了把手,就用前面光禿禿的尖頭部分。

  我拿著鐵釺扎向田地。

  噗!

  鐵釺頭兒戳進地里十幾公分。

  提起鐵釺再用力紮下,往復幾次整根鐵釺近乎完全扎入土裡。

  然後我拿起兩厘米寬的橡膠帶,把鐵釺緊緊綁在細長的木棍上。

  橡膠帶是從修車鋪買的自行車內胎,剪成條正好和用,木棍則是到破廟之後讓盧斌去弄的。

  每根木棍都小拇指粗細,將近兩米長。

  綁好後我把鐵釺插入土裡,握住木棍提起後不斷往土裡扎。

  漸漸的木棍深入地下,每往土裡多扎入二三十公分,就會把木棍完全提上來,觀察鐵釺頭帶出的泥土。

  這是駝爺家祖傳的打探洞的方法,鐵釺頭被稱之分土劍,倒是和後來的扎杆非常類似。

  扎杆也是用鐵釺頭,連接部分把木棍進化成了鋼筋,下扎發力的地方有手柄,最頂端焊接有鋼珠。

  最神奇的地方也正是那鋼珠。

  經驗豐富者在打出探洞後,只需用手握住尾端鋼珠,提起扎杆再微微鬆手,感受鐵釺扎入泥土時反饋的摩擦力和觸感,就能對土層情況判斷個大概。

  通常經驗豐富者不用看土,純憑手感就能判斷下面有沒有墓,避免看土時因燈光而暴露的風險。

  筆記中還記載了另一種打探洞的工具——鋼鏟。

  鋼鏟樣式和鐵杴差不多,只是更加窄長。

  普通人用鋼鏟打探洞,直上直下的根本帶不出來土,必須斜著提起鋼鏟,才能帶上少量泥土。

  後來洛陽鏟的出現,全面取代了鋼鏟。

  現在洛陽鏟的杆子也進化了,變成了五十公分一截的鋼管,鋼管可以無限續接,出門攜帶更加方便。

  洛陽鏟和扎杆各有優劣。

  需要打很深探洞的話,洛陽鏟更加適用。

  因為剷頭自重大,打的越深越省力。

  而扎杆一般打到十米左右就不行了,再往下就特別費力。

  我剛開始用扎杆還不時太熟練,花了十分鐘才把整根杆子扎入地下。

  又續接了一根杆子往下打,打到三米多深才停下來。

  這是考慮到地宮不是墓葬,不可能在地下太深處,打三米的探洞足足夠用。

  崔浩,盧斌等人都瞪大眼睛看我的操作,唯恐錯過每一個細節。

  我又打了幾個探洞,基本熟悉了打探洞的手法,然後給他們講解傳授。

  「握住杆子發力的時候要注意,不要使用蠻力,要巧勁向下,全身不要繃太緊。」

  崔浩他們一人綁了個扎杆,按照我說的要領開始打探洞。

  噗噗!

  扎杆插入土裡發出細微悶響。

  我看每個人的姿勢,心中對他們的悟性做出排名。

  盧斌像個憨熊一樣,扎著馬步雙手握杆用力向下捅,每一下都恨不得使出吃奶的力氣。

  這是最事倍功半的手法,扎不了一會就得腰酸背疼。

  王虎雙腿與肩同寬微微屈膝,握著扎杆有節奏的提起放下,姿勢算最標準。

  看得出他學的很用心,而且領悟能力也強。

  劉東東等人的姿勢都各有問題,但我也沒去糾正。

  又不是師傅帶徒弟,他們能學會多少完全靠自己,我不會主動提點。

  崔浩扎了幾個探洞就不行,捂著手說:「手磨出泡了,這玩意也太難用了,又不好發力又傷手。」

  「哈哈哈。」

  王虎他們都笑了起來。

  「你手皮太嫩,這種活讓我們來就好。」

  「我們農活幹得多,手上都有老繭,用這玩意根本不會起水泡。」

  崔浩紅了臉,昂頭說道:「看不起誰呢,不就是老繭麼,多乾乾就有了。」

  他挑了水泡,握住抓杆繼續打探洞,

  很快,他們每個人都打出人生中第一個探洞,我拿手電照著看帶出的土。

  都是死土。

  死土石沒有人為擾動痕跡的土,也意味著是自然土,下面沒東西。

  如果土層下面有墓葬,地宮等等人工修建的東西,必然會擾動自然土層留下痕跡。

  比如說五花土,就屬於人為擾動後,不同層的泥土混在一起形成的多花色土。

  帶出五花土不意味著必然有墓,但至少代表下面有人為建造的東西。

  吭哧吭哧。

  他們站成一條直線,相互間隔半米距離打探洞,打出一個三米深探洞,就繼續向前移動半米再打。

  這到有點像考古隊普探時的架勢。

  普探是遍地撒網,用一排人每個半米打探洞,打出的探洞排列整齊呈井字形,被稱為「井字點」。

  一旦探洞有了發現,則會以有發現的探洞為中心,向半米外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打探洞,這被稱之為「梅花點」。

  一般盜墓賊就一兩個人來打探洞。

  沒找到墓時,打出的探洞東一個西一個的很亂,被稱為「星點」。

  通常找墓打探洞,都是先打星點,覺得打出的探洞有可疑,再打井字點確認。

  確認下面真有墓後,就會打梅花點進一步確認。

  有經驗的盜墓賊可以從探孔的密度,確認是否有同行在這裡有所發現。

  隨著打的探洞越來越多,他們的熟練度也上來了。

  基本五六分鐘就能打出一個探洞。

  後來我們經驗豐富,平均兩三分鐘打一個探洞,一個人一晚上能打一百多個探洞出來。

  臨近黎明時分,東方天邊隱約泛白。

  我準備招呼他們停手時,王虎突然面帶驚喜道:「硬的!下面時硬東西!」

  「啥玩意?讓我試試。」

  盧斌立馬上前,抓著王虎的扎杆往下用力。

  扎杆沒有下去半分。

  這是被硬物阻擋的現象。

  「還真是,紮下去都震手,該不會真讓咱們找到好東西了吧?」

  王虎推開盧斌,樂呵呵的朝我看來。

  「陳爺快來看看。」

  我接過扎杆也扎了一下。

  木桿上傳來碰到硬物的震顫感,像是打到磚石硬物的感覺。

  我提起扎杆看帶出的泥土。

  「是死土,八成是扎到地下的石頭了。」

  「啊?!」

  王虎等人的興奮勁一下就沒了。

  本以為看到了希望,哪知道我直接潑了盆冷水。

  「為了保險起見,以這個孔為中心,間隔半米向四周各扎一個探洞。」

  「好嘞。」

  他們按我說的扎探洞,很快四個洞都紮好了。

  那四個洞都沒扎到硬物,而且帶出的也都是死土。

  這一晚算是白忙活了。

  「收拾東西,回去休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