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處處烽火
皇帝是親自拉著蕭大亨的手來到皇極殿的,蕭大亨滿臉感動莫名又惶然不安。
葉向高低下了頭不肯多看:原來,正因為這一次那總督政務大臣的位置棘手,反而能夠得到皇帝異樣的聖眷。
當然了,一切有蕭大亨年紀的原因。
皇帝只是表現一下對老臣的敬重。
「王安,賜座。」朱常洛責怪道,「都是輔佐朕的重臣,以後但凡是朕與一房四院首臣議事,先予賜座,不必等朕發話。」
王安彎下了腰:「奴婢記下了。」
這又是敬重,但偏偏是在這個時間點開始立下這個新規矩。
眾人先謝了恩,隨後才一一坐下。
御書房、進賢院、施政院居皇帝左手,司禮監、樞密院、鑑察院居皇帝右手。
這格局已然形成,皇帝此前只花了比較大的精力讓樞密院和鑑察院明白自己的本分。
朝廷已經不僅僅只是區分文武。
「遼東邊報,葉赫部已經在鎮北關外聚集兵力。」田樂先開口,「樞密院這邊,臣已奉旨傳令左軍都督府,遼東邊軍如今已在寬甸六堡、開原、廣寧三處做準備。」
王安隨後補充道:「昌明號那邊,已經以僱工為由招攬了六千餘人。另外,山西各家也說動了許多旁支及姻親之家,足以有四千餘人可東遷。宗人府那邊,侯宗令已經在造冊。據他呈稟,中尉以下有兩千餘人願去,還有四千餘人願赴山西、陝西。」
樞密院的安排,寬甸六堡兵力可從後方威脅正進攻輝發和烏拉部的建州女真,廣寧方向直面已經開始混亂的喀喇沁萬戶朵顏三十六家領地。
而開原方向兵力不少,要根據情況的變化來做準備。
但兵力是一部分,這回打出去了,後續的消化問題必定需要大量漢民。
這個時候,遼東仍舊苦寒貧瘠,基礎條件差。朱常洛能想到的基礎法子就是讓昌明號和宗室來。
對昌明號,那是半命令半鼓勵:山西各家本身更適應北方一些,只要願意再往北一點,將來在東北何嘗不能每家都成大族?
至於宗室裡面,確實有大量貧困人口。那些底層宗室如今雖然能夠從宗人府及時領到足額宗祿,但並不足以讓他們壯大家業。
「最好的結果,莫過於葉赫部確實能夠先攻下哈達部,建州女真則攻下輝發和烏拉部。大明只憑國力調解,各打一頓大板,再按照在薊鎮那邊說好的重新安排敕書,以後女真只余兩部。有哈達、輝發、烏拉三部之地可分,多少是個利誘。省了軍餉軍糧,也可作為安家費。」
朱常洛說著最理想的事態發展結果,那就是開原方向兵力的靈活用處。
哪一家不聽話,開原明軍乾脆先捅過去。去捅葉赫部,開原方向一支兵力就可以。去捅建州,寬甸六堡方向可以鉗形夾擊。
說罷擺了擺手:「戰局如何變化,樞密院自會應對。今日商議,那便是進賢院如何掄選一批願赴邊陲的地方官員,通政學苑如何整理邊情資料讓他們進修,熟悉邊民邊俗。施政院一則需要配合樞密院準備行軍作戰的糧餉,二則要把新拓之地如何遷漢民實邊的事拿出條陳方略來。」
他看著蕭大亨:「朕說大方向。要在那裡紮下根來,要在那裡成了家、養了兒女、有田有地。通婚該鼓勵,權貴的聯姻遠比不上大量普通百姓成為一家人。為了讓那些不願隨著建州或葉赫部離開的女真人真正甘為漢民,要用好大明百姓善於耕種營造的優勢,讓他們的日子過得更好。皮毛硝制裁縫,草藥,要幫著那邊發展出一些能賺錢的行當。」
這還沒結束,朱常洛總結:「這三部之地只是打個樣,難一些。但若是能把遼河套拿下來,那裡才是千里沃土。將來興修順利、開墾良田,不知需要多少辛勤漢民願去耕種。東北不再以放牧漁獵為生,而是農耕更加興旺,不僅糧食無憂,東北也再不會有蠻夷。」
那是肥沃的黑土地平原啊,只是歷朝歷代從來沒有那個精力和動力去開墾、鞏固。
大明內部就有許多已經歷經千年精耕細作的良田,像湖廣都只是最近這百年才漸漸改善好耕作條件,產量上了一個大台階。
但人地矛盾一直有,大明實則有大量的勞動力已經不夠田地來耕作,工商業目前還不足以吸納足夠多的人口。
拓了新地,並不是說這些人就會蜂擁而至。親人朋友,故鄉情節,生活習慣和語言,這些都是困難。
過去面對實邊的需求,要麼是強制命令,要麼是把流放作為一個法子。
所以這回朱常洛只能先從昌明號、宗室入手,好好打個樣子。
還有一個法子,但現在並不宜立即用。
說白了也不新鮮,還是軍屯。但是吧,換個名字不就是生產建設兵團?
關鍵是東北的局勢還不算穩定下來,仍要留有大量募兵。從腹地各衛組成人員過去也不是不行,但三部之地聽起來很多,其實總面積並沒有多大。
要搞這件事,不如放在後面去遼河北面與松嫩平原之間的地帶來搞。
半守御半開發,再以邊軍為主,補給線都會近很多。
這個「內閣會議」主題明確,大明並不是在研究怎麼拓土,而是研究拓土之後怎麼有效消化。
倒像是這回拓土已經要手到擒來一般。
這個時候,遙遠的東北激戰正酣。
「如果打下之後又要吐出來,那還要死這麼多族人做什麼?」
烏拉城外,努爾哈赤的大兒子諸英怒氣勃發:「破了烏拉城,剩下那四個城寨就不算什麼了。可要想破這烏拉城,我們得死多少人?阿瑪,為什麼要替大明把它打下來!」
努爾哈赤從大明回來之後就馬不停蹄地來了這邊,建州部在努爾哈赤去大明之前就攻破了宜罕山城,這段時日已經推進到了烏拉部的大本營。
說完了自己的決定,兒子們和部將們都不理解。
當然不能理解。
努爾哈赤沉著臉:「布占泰也該投降了!放心,葉赫部不會來救援,不會有人來救援!」
「阿瑪!為什麼打下來之後要給大明啊!」
「不把它們給大明,就要把赫圖阿拉城給大明,把整個建州給大明!」努爾哈赤當然也是憤怒的,但只能說著真實情況,「我就是要你把烏拉打下來再給大明,讓代善把輝發也打下來給大明!你們不甘心,就記住這一年的事!現在不是吵這些的時候,加緊進攻,越快越好!」
「他們已經一整個春夏不能安生了,只要圍到入冬就能贏。現在猛攻……」諸英氣得要爆炸一樣,「阿瑪!難道是要把四旗精銳都打幹淨,好讓大明安心?」
「叫你去你就去!」努爾哈赤揪住他的衣領,「地方不要,人可以要!抓緊時間,就是和大明搶人!今天四旗折損了一些,以後能有八旗、十六旗!再晚了,等葉赫部攻下了哈達,明軍出了邊牆,就不會留時間給我們搶人!」
「什麼?葉赫部攻下哈達?」諸英驚怒交加,「那還不分兵去守……」
努爾哈赤並非沒有威望,但這回要做出的抉擇確實難以讓人理解,而面前畢竟是他寄予厚望、驍勇的長子。
偏偏眼下就算拿長遠的計劃來對他講,也沒有說服力。
畢竟大明可以不守信。
所以不如把問題的實質點破:「這是大明皇帝的意志!現在,建州沒有抵禦大明的實力,你明不明白?我能活著回來,是因為大明根本不擔心我活著回來!你想不通,你恨,你怒,就記住今天!」
烏拉城外,諸英和其餘建州大將無可奈何,只能遵照建州女真之主的命令。
建州女真還沒什麼火器,好在烏拉城也不算什麼堅城。
冷兵器的作戰,純看驍勇。在一統各部的過程當中,建州兵有遠勝於烏拉部的驍勇,也有一路連戰連捷的旺盛士氣。
但烏拉部倚城而守,仍舊讓許多建州兵埋骨於城內外。
只不過這逆轉不了大勢。
布占泰仍舊坐著獨木舟沿著烏拉河出城乞降,說著與努爾哈赤一家的姻親關係。
他妹妹是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妻子,他自己又是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的女婿。
打打和和,女真各部的過去都是這樣。
但現在情況不同了。
「當年你隨葉赫等八部攻我建州,做了俘虜。我把養女嫁給了你,放你回來,支持你做了烏拉部的貝勒。」努爾哈赤寒著臉,「如果你不背叛我,我本來還準備把穆庫什嫁給你。現在,我不會再犯第二次錯,讓你再做建州的敵人!」
這一次,他不是歷數他的罪狀之後就退兵,而是當場殺了他。
乞降而身死,烏拉城中頓時大亂。
努爾哈赤騎著馬在護衛下來到城門不遠的地方放聲大喊:「布占泰狂妄跋扈,是他逼得富察那些小部來歸順我!他這樣的庸主,你們也不滿吧?歸順建州,成為一家人!我許諾你們,烏拉會成為女真的第五旗,旗主仍是烏拉部人!為什麼只能和野人女真作伴,在最北面的地方?歸順我,女真各旗,平分敕書,我帶你們去更溫暖、水草更肥美的地方!」
另一個方向,拜音達里在咒罵著納林布祿。
因為建州兵在那裡不斷地叫囂著:葉赫部已經把東哥獻給了大明皇帝,拜音達里就是個昏了頭的傢伙,甘願讓輝發部做葉赫部的旗子。
現在,葉赫部去攻擊哈達部而不救援輝發部,只要殺了拜音達里,建州仍舊接受輝發部的再次歸順。
背叛的只是拜音達里一個人罷了!
女真各部處處烽火,九月十二,身處開原的麻貴聽到稟報站了起來:「哦?葉赫部動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