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大明軍政的悄然變化

  第270章 大明軍政的悄然變化

  皇帝去遵化,去天津,開始為七月底的外藩朝覲和北方大計做準備。

  僅僅數日時間,遵化那邊皇帝發出的旨意就先抵達山東、抵達位於淮安的護漕水軍大營,也很快就要到達南京。

  目前的大明海上力量,只有沿海各省提刑按察使司下面的海防道。

  山東海防道的相應官員、輔佐新建伯王承勛督領護漕水軍的戚祚國很快就找來了和他搭班任副督領的漕軍參將崔勝。

  「還有多少漕船未從京師返轉?」

  「侯爺,如今朝廷允各總把漕糧運抵京師後承運商貨南下。已經返轉的,只是早已專與昌明號、宗明號合作的北方諸總及南京二總,其餘漕船恐怕要到五六月份才會回來。」

  「五六月份……」戚祚國看著崔勝,沉吟片刻之後說道,「老崔,陛下從遵化發來的旨意。我想奏請你一同去,你定要安排個得力的,把剩餘巡訪漕河水面的事安排妥當!」

  「末將一同去?侯爺,這不妥吧?您和末將都去了……」

  戚祚國搖了搖頭:「你的性情和本事我知道。王總漕要總攬全局,但知道護漕水軍才是將來的漕軍。他肯讓你來,就是同樣器重你。此去定有大事,我不想錯失良機,也不想讓你施展不了抱負。」

  「……侯爺抬愛,末將明白了。那侯爺便先奏請,末將也先去安排好。」

  說罷利落地行了禮先出去。

  十多萬人的漕軍里,現在緩慢地分成了兩大體系。

  一個是護漕水軍,上下共有約七千人。除位於淮安大營的標兵們之外,臨清以北、臨清到揚州、長江以南分別便了上中下三路,各配一些內河小戰艦及官兵,分別是六千人。

  除此之外,就仍是原先的運軍。

  雖仍然以運軍為名,但實則各總的青壯精銳都編入護漕水軍之後,剩下的已經形同船行一般。運軍俸祿就好比朝廷派的一份大單,保證他們的基礎收入;龍江船廠等再保障了他們的船隻更換和維修,朝廷更鬆了鬆綁,允他們載貨南歸。

  無非鈔關在漕船南歸時,不會再像過去那麼寬鬆放行罷了。

  不管是運軍各總把總們自己的生意,又或者他們只是承運,稅錢總是要人交的。

  運軍專司輸運,那麼水上、陸上的漕防就有人專責了。

  護漕水軍只負責運河沿線水面上的漕防,至於岸上部分,則是左軍都督府這些年除遼東之外的重要工作。

  五軍都督府重新改了轄管區域之後,左軍都督府如今加轄了北直隸的永平、河間二府衛所及順天府的梁城所,然後順著運河南下又轄了淮揚二府及鎮江、蘇州、常州、松江,再加上原本的浙江,已經把整條運河沿岸幾乎全部都收歸轄管,只留了大約是通州到北京的一小段而已。

  在邢玠擔任左軍左都督的任上,已經專門在天津、兗州、揚州、蘇州專門選編了漕防四營,各設二部分巡漕河兩岸。

  漕防四營共萬員,形同左軍都督府直接提督的「京營」了,如今被稱為漕營。它直接貫穿漕河南北為紐帶,直接對左軍都督府負責。

  調山東海防道等海防官員們去陛見,不少有心人這些年猜測的左軍海營恐怕要提上日程了。

  畢竟朝廷歲入大增之後,這些年北面的遮洋行船廠,南面的龍江船廠,還有廣東那邊的海貿行船廠,動靜都不小。

  又過了三天,旨意也過了長江,到了朱常洛提到的那個解經傅手上。

  泰昌元年的進士,他是當時和公鼐、程啟南、孟希孔等人一同南下任官的人,授職南京兵部主事。

  當年辭陛時,他在御前一句「江南若自矜自傲,便是平庸淺見」,得了皇帝「說得好」的讚賞。

  而解經傅是有抱負的。

  也是有專長的。

  平夷伯陳璘提督長江水師,到了南京解決完江右程家假冒倭寇一案之後,他就把精力放在了皇帝提出的整頓水師、培養水軍人才上。

  整頓水師涉及到戰艦的建造、維修,涉及到龍江船廠,也有南京兵部幫得上忙的地方。

  培養水師人才,那就要提到大明官方的兩個軍校。

  在大明,保定府有專門的一個武校,一般被稱為武學,專門培養千總以下的各級陸軍軍官,也是武舉當中的「國子監」。這些武貢生,正是泰昌朝以來武舉考試的一大主力。

  而南京也有一個專門的武校,這裡被稱為舟學,是專門培養水師軍官的。

  樞密院成立以前,這一南一北兩大武校已經荒廢已久。

  但皇帝既然設了樞密院,田樂既然知道皇帝的志向,武舉還有了專門的殿試,這兩個武校哪裡能夠不重新拾掇拾掇?

  別的不說,保定武學直接遷到了離北京城更近的密雲縣,南京舟學更是在兵部歸樞密院管之後,由南京兵部專派郎中一員來管理。

  現在南京舟學的郎中正是解經傅。

  他是個成熟的老師,尤其是教武學生的好老師。

  因為中進士前,他既對兵法感興趣,深諳兵法韜略,又確實做過老師。

  此時此刻,解經傅不僅是專管南京舟學辦學政務的官員,也兼了督學教練官。

  舟學校址也被他奏請遷到了無錫縣,主打一個平常可以在太湖裡操練船隻熟悉水性和水戰戰法,「高年級」的還方便直接去不遠處的太倉港,從長江去近海試一試。

  朱常洛能再次知道他,就是因為他上了那道《請再練舟師兵議》。

  現在聽完了皇帝的旨意,已經虛歲三十九的解經傅有些奇怪,但也有些激動。

  為官六年有餘,他到南方知道了漕軍之孱弱、水師之懈怠之後,望著繁華的江南每每心悸不已。

  鎮夷侯戚繼光當年上了《請練舟師兵議》,朝廷不以為然。

  那時已在抗倭,戚繼光請調兵整訓抗倭不成,這才有了後來的戚家軍。

  但戚家軍沒有水師,而戚繼光在奏疏里,是提到了應該也練出一支水師來的。

  就不說江南似乎已經忘了昔年倭寇為患的苦難,莫非十年前援朝抗倭時,那倭賊戰艦如雲也該讓大明君臣警惕。

  平夷伯陳璘已經老了,解經傅上個月才見過他:日漸病衰,恐怕難以熬過今年了。

  而眼下卻選不出一個像他一樣能精於水戰的長江水師提督!

  解經傅只以為皇帝是擔憂長江水師和大明水戰高級將領後繼乏人的問題,他覺得皇帝擔憂得很對。

  而當此時,三月底就確定的吏部尚書人選任命意思還沒到雲南。

  朱常洛還留在遵化,還在看著軍工園。

  因為他發現,在賀盛瑞這個管理大師和趙士禎這個火器狂徒工程師的配合下,軍工園的底子……似乎已經紮實地不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