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英雄】(求訂閱)

  第158章 【英雄】(求訂閱)

  隨著《十月》雜誌的發行,林有成最新的小說《我的團長我的團》讓無數讀者都見識到了這樣一個故事,但這只是故事的開始。

  李愛紅一直都有在關注著林有成,即便她和林有成之間隨著之前林有成的一些話,然後沒有了可能,但她依舊在關心著林有成,關心著林有成的作品。

  即便林有成拒絕了她的那番心思。但是她從《山楂樹之戀》就開始喜歡林有成的小說作品,不管是深情至死的老三,還是為愛奉獻一切的石弘,還有後面寄給天國的情書,以及人間奇幻的返老還童,還有顧曉夢那令人無比震撼的紅色遺言都讓李愛紅深深地為之著迷。

  現在林有成最新發表的這一篇小說《我的團長我的團》,她同樣也在第一時間看了。

  故事未完,但是李愛紅看到後面,眼眶通紅,她是真的心痛落淚了,一如很多讀者的感受一樣,她是真的被林有成這部《我的團長我的團》那股悲壯的戰鬥給戳中了。

  故事太過真實殘酷,這份真實真的讓她心裡十分心痛難受。

  尤其是等到下一期《十月》的雜誌發表,她看到了下一期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看到了那個炮灰團在南天門堅守樹堡一戰結束後,ri軍對禪達進行了轟炸,迷龍失手打死了一名不還擊的炮手,而這名炮手正是高層的侄子,高層自然不會放過迷龍,要求迷龍投案,團長不忍心迷龍交到他們手上折磨,便親手槍決了迷龍。

  之後迷龍老婆為給丈夫報仇,多次對團長下毒沒有得逞。最後孟煩了戰爭結束後,回到了禪達,留在了那裡。阿譯最後舉槍自盡了,克虜伯被編入了行刑隊,在龍文章自盡後,也隨著他一起自盡了。喪門星最後解甲歸田,帶著弟弟的骨植回到了川城。

  整個炮灰團的故事似乎就這樣如炮灰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如煙飄散。

  看到那最後無比悲涼的結局,李愛紅真得難受極了。

  學校裡面同樣也有非常多的老師都有看林有成這篇《我的團長我的團》,一個個都在熱議小說裡面的每一個人物角色的最後悲涼的命運結局。

  「看到最後我真的,真的……很難受。」

  「是啊,沒有想到那些人居然會是這樣的結局。」

  李愛紅看見數學老師嚴偉都是這般難受的樣子,沒有啃聲,她只是保持沉默,沒有參與討論,只是安靜地聽著。

  張鳳霞同樣覺得很悲傷,說道:「真得難以想像,那些人在南天門活下來了,最後卻被逼得不得不選擇開槍自殺,太心痛了啊。」

  「是啊!」

  一個個都在附和,認同這話。

  不過也就是這時候,有一位老師卻是說道:「其實南天門之戰可能就是幻想的。」

  「故事其實從沙盤推演之後就已經結束了,不過是因為龍文章的出現,林有成他故意改變了整個戰役的結局,我去查了歷史,原型可能就是雲省那邊的松山戰役,最後結局是那一千多人都死了。」

  「進退維谷、奄奄一息的慘烈戰鬥,其實在南天門之戰充滿奇幻色彩的結局,雖然參加最終之戰的大多數人都活著走到了最後,但實際上那是因為有龍文章的出現。第三十七天,在主力部隊終於能騰出手的時候,終於相當了這幫殘兵,也許主力部隊是去給他們收屍的,卻沒想到這些「炮灰」的生命力如此頑強,但實際歷史上都是一群屍骨了。」

  「我覺得林有成寫得《我的團長我的團》這個故事本身就是一個夢,是主人公孟煩了的夢,或者說是林有成的夢,甚至是我們這些看故事,探尋歷史的人的夢。這個故事真正的結局發生在沙盤推演,作為南天門戰役的原型——松山戰役,發生的過程並不是小說故事裡面所描述的那樣,反而和沙盤推演描述的幾乎一模一樣。」

  「團長龍文章的結局都是死,只不過在孟煩了夢境中,是實現奇謀攻克南天門的願望後死掉的,但我特意去查了史事,真正攻克南天門,應該是虞師被打光後,又幾乎打光了兩個師才實現的,真實松山戰役的進程,也有虞師先攻,兩師側應的戰術,這才是遵循史實走向的故事進程。整個滇西會戰期間,並沒有發生過類似奇謀攻克南天門的事件,這段情節應該只存在於龍文章未遂的計劃,以及孟煩了的想像中。我覺得,林有成寫的孟煩了的姓也是一個提示——孟,也就是夢!」

  聽見這位老師的話,在場的其他人都驚了,雖然他們都知道林有成寫的這篇小說肯定是虛構的。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居然還會有這樣的故事細節。

  「林有成其實已經寫了真正的結局,沙盤推演接近現實,奇襲是幻想,同樣的結局有這不同的路徑,現實是虞嘯卿打光了一個師,包括炮灰團也沒能拿下天門山。」

  「關鍵,龍文章這個人本身就像是一個迷,他去過國內很多地地方,但龍文章在小說裡面幾乎是從天而降。這一切都從褲衩開始,甚至可以說是赤裸裸地出現,龍文章沒有被打死,他要這些面目不清的人把身上花花綠綠的緬甸布扒下來,穿著自己的褲衩回家。他說不要扒riben人的衣服穿,因為如果戰死異鄉,收屍者會根據死者的著裝把他們掩埋在一起,和自己的同胞埋在一起,就算是回家了。死了也不能被當做riben人。埋在敵軍堆里,靈魂也回不了家。他其實從那個時候就已經在招魂了。」

  李愛紅瞪大了眼睛望著那位老師,她沒有想到居然還有這樣的解釋。

  很顯然,她覺得這位老師說得相當有道理。

  張鳳霞卻是說道:「龍文章並不是沒有從天而降的,他是管軍需的中尉,之前在《人間奇事》裡面就出現了,還和林奇是戰友。」

  聽見張鳳霞這話,其他老師也都紛紛應是。

  「是啊,龍文章在《人間奇事》裡面就已經出現了。」

  「沒想到他居然還和林奇是戰友,林有成真得太厲害了,居然在寫《人間奇事》的時候就想到了《我的團長我的團》這個故事。」

  「沒錯,沒錯,這真的是太厲害了,難以想像。」

  隨著張鳳霞轉移話題,聊到了林有成在《人間奇事》裡面埋下的這第二個伏筆,真的就讓在場的老師紛紛感嘆,一個個都在瘋狂地稱讚林有成的構思。

  因為這真得太強了,這可不是一個伏筆。

  在這之前就已經有《風聲》,現在出現了更為直接的《我的團長我的團》,讀者們自然紛紛都為之驚嘆,因為這真得就是太絕了。

  李愛紅聽著同事的話,心裡同樣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畢竟前面就已經有《風聲》那個精彩震撼人心的故事,現在沒想到林有成還會帶來如此悲壯的故事,而且還是在很早之前寫《人間奇事》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這部小說,這如何不讓人感嘆林有成驚艷絕倫的才華。

  這也是為什麼李愛紅會如此喜歡林有成的原因。

  因為林有成的才華真得令她無比著迷。

  ……

  的確,正如張鳳霞等人所稱讚的,也正如李愛紅所著迷的,林有成的這部《我的團長我的團》在非常多的讀者看來真的就是相當震撼的作品。

  後勁十足!

  他們都沒有想到在一群潰兵炮灰的故事裡面,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下,一群炮灰不得不摒棄前仇、恩怨、偏見、狹隘而團結一致組成一支小隊伍,義無返顧共同投入到打擊侵略者、保衛家園、捍衛尊嚴、為抗戰勝利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用血肉之軀書寫一曲曲鐵血衛國的悲壯戰歌。

  看過小說的讀者都紛紛被這部小說給打動了,他們真的沒有想到會是這樣一場悲壯的戰鬥。

  真的讓他們都為之肅然起敬。

  那是一種很難以形容的震撼,真的就是於平靜處撥動心弦,於無聲處驚雷,讓他們頭皮發麻。

  不單單是讀者,文學界同樣也都在討論林有成這篇不走尋常路的小說,不講軍人的英勇戰鬥,反而是寫一群潰兵,一群普通人的戰鬥,這如何不讓文學界感到驚訝,當然這裡面會有一些關於林有成寫國軍的爭議,對史實不符合的爭議,但更多的文學評論家對於林有成的這個故事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文化報》上面就有文學評論家稱讚道:「我沒有看過比這部刻畫人性刻畫國民性更深刻準確的小說,而且在還原歷史的基礎上多重解讀皆可,我敢說大部分人都還沒看懂它。」

  《上滬文藝報》雜誌也有文學評論家的評論文章,稱:「《我的團長我的團》的每一個角色都值得仔細去品,每個角色的說得話寫得太好了,尤其團長和小太爺的詞兒可謂字字誅心,扎得人皮開肉綻血淋淋的,真的是每時每刻都在敲擊我們的心。」

  《文學評論》雜誌上就有文學評論家稱這一篇《我的團長我的團》是一部抗戰史詩,盛讚道:「中國鬼說,他們死於聽天由命和漫不經心。中國人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我們就是這樣的國民性啊!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可儘管是這樣,那些身上沾滿醜陋惡習的炮灰團士兵們依然譜寫了一個民族的抗戰史詩……」

  《文藝報》上同樣有文章評論寫道:「林有成用詩意的敘事生生拋出了一個終究還是無比殘酷的故事,看完林有成的上下兩冊《我的團長我的團》消耗了我太多太多,大概以前會習慣於動輒調兵千萬的那種英雄神武,可少有機會得見底層戰士面對生與義卑微又壯烈的掙扎吧。他們都是戰場絞肉機里的肉,鮮活的,會說話的,會插科打諢的,會死去的,在戰爭這個巨大的絞肉機里的肉。他們活著,他們死去,他們曾是青年,他們永遠是青年。」

  ……

  一如眾多文學評論家所稱讚的,林有成寫得這個故事太過真實,但又寫出了集體主義崇高低陋的辯識,戰爭的解構和直面,同袍之情和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的民族性,士兵個體在戰役里複雜的犧牲……

  這一切都讓無數文人學者不得不稱讚,因為這裡面較真實的還原了抗日的歷史和眾生相,龍文章的瘋魔,孟煩了的掙扎,迷龍的剛柔以及上官和小翠在戰爭年代對女性的詮釋。

  可以說,林有成才是那位招魂的人,將那些帶血的靈魂招到無數讀者面前。

  讓所有人都親眼看見了那一群炮灰令人肅然起敬的英魂。

  即便主角是一群油的不能再油的兵油子,一群痞的不能再痞的流氓無賴,但是那又怎麼樣呢?那群炮灰身上充斥著這個民族大部分以至於所有的劣性,但是在他們靈魂最深處,卻閃耀著民族最耀眼的光輝。

  即便是文學界的大佬也都在討論林有成的這篇小說《我的團長我的團》。

  《收穫》雜誌社的巴老望著手中這本《十月》雜誌,看著上面的《我的團長我的團》,感嘆說道:「林有成這篇小說像是帶了魯迅的影子。」

  一旁的周城聽見巴老這話,點了點頭。

  巴老稱讚道:「通篇都是憤怒、呼喊和狂笑,是塵土、粗糙、混蛋人、破爛事,是人性,是理想主義,但也是意識流,是話劇,是詩歌,是以哲學探討和殘酷戰爭互相橫插幾十刀。」

  「魯迅就曾經說過,中國一向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

  周城明白巴老的意思,說道:「是的,寫得故事很真實,有種馬爾克斯式的文學質感,孤獨而悲涼,混亂、荒誕、拖沓,然後撕碎靈魂。」

  巴老望向門外,望向南方,沉聲說道:「他們是英雄,真正的英雄。」

  「如果不是林有成寫這些普通軍人的故事,也許——」

  「只有埋葬他們的塵土,才記得,這些英雄,他們曾經來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