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洪武三年,開科取士

  第43章 洪武三年,開科取士

  柳河川。

  此時的明軍剛剛在他們左副將軍常遇春的領導下贏得了一場大捷。開平之戰,俘虜元廷宗王慶生、平章鼎住及軍士萬餘人,車萬輛,馬三千匹,牛五萬頭,寶物財貨無數。然而,本應該沉浸在喜悅中的明軍卻充滿了悲悽的氣氛。

  洪武二年七月,征虜左副將軍、太子少保、鄂國公常遇春,薨於軍中,時年不過四十歲。

  帝大悲,親於龍江出奠,以天子之尊為其發哀禮。

  賜葬於鐘山,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忠武,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

  ——

  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第三次大封功臣,進李善長為韓國公,徐達為魏國公,嚴凌為越國公,李文忠為曹國公,馮勝為宋國公,鄧愈為衛國公,常茂為鄭國公,是為開國七公。

  湯和等二十八人為侯爵,封汪廣洋忠勤伯,劉基誠意伯,皆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

  洪武四年,一月。

  一輛馬車正緩緩沿著官道駛向大明的京師,上面坐著三個書生,旁邊還有幾個騎馬的家丁護送。

  馬車窗戶上的帘子被一把掀起,一個腦袋從裡面探了出來,望了望前方那巍峨的城池,又縮了回去,隨後滿臉興奮地對其餘的二人叫道:

  「二爺,世欽,京師到了。」

  那叫「世欽」的男子同樣也是興高采烈,探出頭去張望,待看見京師的城牆,不由地發出「哇」的驚呼之聲,那可比他們家的府城高大多了。

  「二爺,咱們接下來是去拜見越國公嗎?」最先開口的青年接著問道。

  那名被叫做「二爺」的「爺」,其實年紀也不大,約莫近四十的年紀,穿著一席青衫,留著幾撇鬍鬚,他叫嚴濟,是嚴凌的二弟,當今嚴家的二號人物。

  聽到聲音,他睜開了自己的眼睛,雖然努力裝作鎮定的樣子,但是眉眼中依然可見興奮。他掀開車簾,看著不遠處京師那巍峨的城牆:

  「自然是要去拜見我大哥的。咱們來這京師,還要靠大哥的照拂,禮物已經備好,咱們先找一個客棧安置好行禮,接下來便去國公府。」

  他自小聰慧,長於詩書。這些年雖然也開始參與家族的管理,但是四書五經的功夫卻沒有拉下。眼下洪武帝重開科舉,他便和自己的兩個成績最好的族人嚴世欽、嚴新成從明州(吳元年之時,朱元璋覺得慶元一詞有「慶賀元朝」的意思,遂復其古稱明州)出發,先參加了鄉試,得到了浙江那四十個會試名額中的三個,接著便來到京師,準備會試。

  他們就像計劃好的那樣,來到了嚴凌的住處。

  朱漆的大門布滿銅釘、高高的圍牆與那牌匾上銀鉤鐵畫的四個大字「越國公府」,氣勢磅礴,顯示出這位國公的權勢。三人在這府邸面前不由得自慚形穢,如果不是嚴凌是嚴濟的兄長,另兩人名義上的族兄,他們怕已經掉頭便走。

  但是來一趟京師,總是要與這位飛黃騰達的家主一見的,說不定在科舉之中還可以得點便宜,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嘛。

  他們首先找到門房,遞上了拜帖:「還請告訴國公,明州嚴濟攜族弟二人來訪。」由於初來乍到,所以哪怕面前只是一個小小門房,他們也依然很是客氣。

  但是門房卻是知道利害,他忙不迭地接過拜帖,口中說著:「幾位大人在此稍後,小的這就去稟告公爺。」,便飛速跑進了府邸之中。

  見此情景,幾人都不由地有些得意,依靠著越國公這棵大樹,他們也非尋常人了,腰板不由地挺拔了起來。

  然而,時間流逝,三人在門外矗立了良久,卻不見有人迎他們進府,就連那大門也在不知何時關上。

  「二爺,這怎麼回事,那門房怕不是沒有通報吧?」嚴世欽有些疑惑的地問道。

  「不可能,一個下人哪有這麼大膽子……許是大哥有事,咱們再多等一會兒。」嚴濟有些疑惑,同時心中有了不妙的預感,但他還是這般說道。

  他們就這麼從晌午一直站到太陽落山,腿都有些軟了。

  「誒呦,二爺,這麼久了,什麼事情辦不完啊,公爺是不是成心不肯見我們?」嚴世欽已經按捺不住抱怨起來。

  「住口!誰給你的膽子非議國公爺!」嚴新成卻是個乖覺的,他見嚴濟的眉頭皺了起來,知道對方心下不滿,立刻訓斥道,那嚴世欽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言,趕忙連連告罪。

  嚴濟的臉色微微好看了些,但是他也屬實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嘴唇囁嚅了一會兒,在兩個族弟的注視下還是沒有說出個所以然來。

  好在就在這時,他們的身後傳來一個聲音:

  「小濟?還有新成、世欽,你們怎麼在這裡,還不趕緊去準備會試?」

  嚴濟轉身就看見了一身富家翁打扮的嚴康,就像找到了主心骨一般,立刻訴起苦來:

  「二叔,我們這不是想著先來拜見一下大哥,請他照拂則個,沒想到大哥他把我們晾在外面大半天,也沒個消息。」

  嚴康愣了愣,眼珠子一轉,似乎是明白了什麼,趕忙焦急地拉過眾人,拽著往回走。

  「什麼,你們是來……快快快,莫要在此繼續停留!」

  嚴康本身只是個鄉野書生,但是近幾年也時常來往於京師,又因為嚴凌二叔的身份,所以不免也有官員上門見個好兒,這些年政治水平也是有所提升,初見時那「74」的屬性,活脫脫一個書呆子,現在也有了「85」,算是對政治一道略有所得。

  他一下子就明白了事情的利害。

  一面走,嚴康一面控制著自己的嗓音低聲說道:

  「你們可知道,家主他就是這一次的會試主考!你們險壞大事!」

  ——

  夜,皇宮。

  「明州嚴家,共入仕者三。今日入京,往見越國公,國公閉門不見,正遇嚴康,遂隨其離開。」御書房中跪著一個中年人,他的名字是高見賢。自楊憲之後,他就是新的檢校頭目,替朱元璋探聽著這天下的風吹草動。

  朱元璋靠坐在龍椅上,聞言微微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

  「下去吧。」

  高見賢恭敬退下,而朱元璋則緩步踱到窗前,望著黑夜中如棋子般擺布的群星。

  「睿軒……還是知進退、懂法度的。」他的眼中閃爍著光芒,那是果決與殺意:

  「有些人……就是太不老實了。」

  不好意思大家,之前有一處紕漏,我查史料查眼花了,結果寫了個「以大都為北京」,《明史》上是「以開封為北京」,「改大都路為北平府」,感謝書友「優菈菈」的指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