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戰報
張獻忠敗得太快,也溜得太快。✌🎁 ❻9Ŝ卄𝓾᙭.cØм 👍💲
嚴凌也是第一次見識到了,這被朝廷引為大患的流寇的逃竄能力,確實不同反響。
林曉當然沒有指揮這一萬多精銳士兵的能力,實際上這些士兵是由林曉的親兵首領,那寧紹參將麾下營兵的實際控制者指揮的。
張獻忠迎頭撞見這支部隊,整齊的方陣,萬餘人的大陣卻鴉雀無聲,密密麻麻青色甲冑極具壓迫感,先就感覺到了不妙,這般紀律哪怕是曾經與他戰鬥過的邊軍都不能匹敵。
隨後發動進攻,張獻忠哪怕將老營都派上了陣,依然還是一敗塗地,他也是乖覺,見勢不妙丟下大部隊,率領著青壯老營當即開溜,把那近十萬流民給丟下當了肉盾。
追殺了一陣,最後還是讓他們逃了出去,只不過最後張獻忠那十多萬的大軍,已經只剩下一萬多了,其餘的不是投降就是逃散。
「七萬多的俘虜,甄選一番,若是張獻忠的老營兵,便直接斬首;若是流寇青壯,則扔進去挖礦;若是被裹挾的百姓,教訓一番,便讓他們跟隨下一批的船隻前往南大陸。」
不用嚴凌開口,嚴洪亮已經開始跟負責相關事宜的族老布置起了任務,在這裡,他是嚴凌之下第一人,很多政務都是由他在處理。
那族老應和了一聲,隨後又說道: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流寇逃散開去了。」
「那便令各城鎮加強戒備,組織士兵搜索地方,將流民安置……」
嚴洪亮在這邊指揮,另一邊,嚴凌揮手招來一名他身邊的隱龍護衛,囑咐道:
「你去找紹興知府,令他擬一封奏疏,和林曉的戰報一起送往京師。」
「告訴他,一定要將此戰的全過程詳詳細細地記錄下來,從張獻忠出寧國入杭州開始,彈劾浙江總兵張來畏敵不戰,指揮無方以致潰敗。」
他的眼眸中閃爍著精光:
「再加上林曉立下的功勞,這浙江總兵的位置……十拿九穩。」
……
這一段時間的皇宮十分忙碌,時而可見不斷進出的宦官身影。
一封封大明各地的戰報如同流水一般送入宮中,使得武興皇帝能夠掌控天下的局勢。
而如今,最受他關注的,無疑便是南直隸的戰事。因此當嚴應輝的奏報來到京師之時,第一時間便被送到了皇帝的面前。
「太好了,南京未失!」
看到這個消息,縱然強勢如朱常洵,也是不由地大大鬆了一口氣。
南京不僅僅是一座重鎮,更具有著極其重要的政治意義。一旦失陷,後果不堪設想,甚至可以扯到「天命已失」這種東西上去。
畢竟六朝古都,世人都說龍氣盤踞石頭城。
同樣的,他也知道南方的軍備情況。說實話,當五十萬流寇進入南直的時候,他幾乎已經做好了南京城失守的準備了,畢竟南直隸自建國之後也只有倭亂的時候受到過侵襲,太平太久了。
調集盧象升以及諸省兵馬,即是已經是做好了攻堅的準備。他打算趁著高迎祥等亂賊立足未穩,趕緊將南京奪回來,以避免造成太大影響。
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在嚴應輝的指揮下,南京城最後居然還是守住了,這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吧書69新
更據奏報,此戰流寇死傷當在十餘萬,雖然大多數的屍首已經被流寇主動焚燒(避免瘟疫)無法驗證,但是根據後來四散的流寇兵力而言,此並非虛言。
說一聲南京大捷,都不為過。
此時的皇帝興奮異常。
「朕定要重重賞賜,呃……」
他突然意識到,對方是越國公,不僅和自己的老師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更重要的是,他同樣已經站在大明的頂端了。
越國公之爵位,已經是天子之下第一等,縱然是諸王,也只是名義上超過他,實際權勢上甚至還比不過他。
再多,便只能是特權,贊拜不名之類的,但是他並不想給予這樣的權力,或者說,自從他的心態發生轉變,變得更加唯我獨尊之後,他已經不會給予任何人這樣的權力了。
「便賞賜一些田產,並蟒袍金銀等物吧。」
他想了想,做出了決定,同時還不由地嘆息道:
「這一代的嚴家,還真是人才輩出啊。」
可惜都不能大用。
感嘆了一下,他又繼續看起奏報。
流寇撤圍之後,分為數股四散,其中高迎祥部正撞上了南下的曹文詔。
高迎祥派遣精銳老營騎兵一萬餘與之戰,自己則率軍繼續撤退。
然而曹文詔手下的騎兵是來自東北李家麾下的遼騎,那是戰力超過尋常邊軍甚至羈縻軍的精銳騎兵,僅僅四千人,就將一萬餘的老營打得大敗虧輸。
不過此時高迎祥已經溜遠了,而曹文詔得到的命令是支援南直,於是也沒有窮追,而是率軍繼續南下。
不久之後,盧象升也到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南直隸境內剩下的幾個流寇首領,根本不是盧象升的對手,窮追猛打之下,很快便死傷殆盡,不久之後,混天王、掃地王等幾個沒有離開南直隸的流寇首領全部授首。
看到這裡,朱常洵滿意地點了點頭。
南直隸算是無礙了。
懸著的心,終於還是放了下來。
而不久之後,爆發在浙江的戰事,也傳入了宮中。
「獻賊自南直隸而下,犯我城鎮……」
……
「浙江總兵兵敗錢塘,萬餘大軍一夕覆沒,其孤身逃入杭州……」
……
「邀天之倖,寧紹參將林曉率官軍於蕭山大敗獻賊,斬賊首級一萬四千六百七十一,獻於闕下。」
「另俘虜賊寇七萬有餘,其中多為百姓遭賊寇裹挾,已交由臣安頓完畢。」
讀完了紹興知府的奏疏,再看林曉的戰報,一切清清楚楚,無可挑剔。
無疑,這是一場大勝,張獻忠這一戰連老本都折損了許多。
而浙江總兵的戰績實在太拉胯,以至於哪怕紹興知府只是將事實上報,都沒有進行「潤色」,都足以令朱常洵怒火中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