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若要官?殺人防火受招安
嚴元謨沒有花費多少的功夫,就把這三人給納入了麾下。 謁演
他們在這個時候,都不是什麼出名的大官,尤其是徐渭,甚至連功名都沒有,終日混跡在東錢書院之中,與裡面的學子們高談闊論,當找到他的時候,嚴元謨甚至以為自己是不是找錯人了。
但是一番交談下來,他就被徐渭的見識所折服。
在嚴元謨三人的面前,徐渭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沿海倭亂的一個重要因素:
「所謂倭寇,其實並非都是日本人,只是他們最為兇殘,且數量占據多數而已。」
「裡面有很多西夷人,以及沿海的漁民。西夷不用去說他,但是沿海的漁民,卻是對於陸地的一些水路要道了如指掌。正是因為他們數典忘祖,為倭寇帶路,才會讓他們如此猖獗,橫行無忌。」
「所以,首先應該恢復保甲制度,恢復連坐,一人叛逃,自甲長以下十戶全部處罰,互相監督,同時在一些水陸要衝設置崗哨,避免對倭寇的入侵一無所覺。」
「另外,還有一人名為汪直,此人才是倭寇如此大規模進犯的罪魁,欲要平定倭亂,必先拿此人。」
其餘的二人,也先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戚繼光嚴肅地說道:
「依末將之見,欲要平定倭亂,需得一支強軍,南方各衛所承平太久,根本不足以與倭寇一戰。」
嚴元謨點頭,他也確實覺得沿海的衛所兵戰鬥力太差,無法承擔平倭的重任:
「我帶來了三萬京軍,回頭會分配給你們的。」
三萬京軍,實數兩萬多應該還是有的。
然而戚繼光卻是再度搖頭:
「國公大人,京軍末將來之前已經看過一遍……雖然不至於與衛所兵相類同,但是實際上……也並非可戰之兵。」
這倒也是實話,自從輪班等一系列的措施被停止之後,京軍的戰鬥力一夜回到解放前,現在大明除了九邊精銳和嚴元謨手下的三千營之外,其他的都是大哥不笑二哥。
「怎麼,莫非你要我的三千營?」嚴元謨有些開玩笑似的詢問道,他這次的隊伍里有三千多名三千營的騎兵,是他的心腹壓軸之人。
戚繼光聞言卻是搖頭:
「蒙古騎兵勇則勇矣,然而軍紀不行。」
「末將想要募兵數千,自成一營兵,請國公大人恩准。」
嚴元謨笑了,原來是打著這個心思。他不在乎手下事多麻煩,只要他有本事就可以,而戚繼光是嚴凌推薦的人,而且他在之前也對這個人頗有了解,知道是一個有才能的,因此一口答應:
「好,既然你有此心,我也成全伱。我便許你三千名額,予你募兵練軍!」
兵不在多,在精,倭寇人數雖然有數萬,但是除去其中汪直所部以及部分的日本武士之外,剩下的大多是渾水摸魚的烏合之眾,如果真的能夠練出一支精銳,自然不需要太多就足夠。
譚綸也是這個意思,他也想練就一支營兵,嚴元謨自然也是答應了的。
至於錢糧,嘉靖給的很充足。嚴元謨或許是不多的可以在出征之時拿到大筆款項的人,而且沿海富戶也有許多願意出錢,只求趕快將倭寇驅除,不要再耽誤他們做生意,因此嚴元謨的手頭極其充裕。
有錢,那就好辦事兒了。
戚繼光、譚綸,再加一個唐順之,江浙一帶的基本防禦措施構造完畢,嚴元謨將沿海劃作防區三段,每人分配萬人的軍隊,自己則坐鎮杭州,指揮全局。
至少先要遏制住倭寇那囂張的氣焰!
這一套辦法的效率很高。
倭寇的入侵再也不似之前那般順利,保甲制度約束住了不安分的漁民,對於倭寇們而言,大明變成了一個被黑幕籠罩的龐然大物,任何一個地方都隨時有可能伸出刀劍,給予他們重創。
在半年之內,小股進犯的倭寇竟然都被肅清,一次次的攻擊在明軍的圍剿之下,損失慘重卻一無所得。
戚繼光和譚綸的新軍也小試牛刀了幾次,譚綸的手下面對倭寇,殲敵四百,傷亡五十餘人,戚繼光更誇張,他的營兵甚至打出了一比一百的戰損比,幾無損傷,這樣的練兵手段甚至令嚴元謨都有些眼饞。
只是,雖然屢次擊敗倭寇,但是倭寇的侵襲依然不斷,這樣下去,猴年馬月是一個頭啊!
要知道,每一次動兵,那都是在燒錢啊!
必須做一個了斷了!
嚴元謨把目光投到了實力僅次於汪直的倭寇首領,徐海身上。
……
徐海眯著眼睛,聽著自己的妻子讀著一封書信,那是一名被俘的倭寇帶回來的。
是陳國公、總督江南軍務的嚴元謨的信件,對於此人,徐海也是久聞大名的。
他在信中規勸徐海帶著自己的部下歸順大明,並且許諾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還會給予他官職,這令徐海很是心動。
只是……萬一這是官兵的計策呢?
他有點吃不准。
徐海皺著眉頭從屋子裡走出,在外面來回踱步,卻是始終舉棋不定。
遠處,突然傳來一陣吵鬧聲,惹得煩悶的徐海一陣惱火。他怒氣沖沖地走過去,正要開口呵斥,卻發現原來是島上的海盜們在聽評書,於是壓下性子,走過去打算聽一段散散心。
現在的評書已經成為了大明全民性的一種娛樂活動,海盜們也不例外,島上甚至還有抓來的說書先生,對他頗為禮遇。
只聽那說書先生一拍驚堂木,口中說道:
「那宋江得知,喜不自勝,召集眾將到聚義廳內,傳令道:」
「今者天子寬恩降詔,赦罪招安,大小眾人,盡皆釋其所犯。我等一百八人,早晚朝京面聖,得享榮華富貴,不必日夜憂患也。」
此時講的,正是《水滸傳》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買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榮華富貴……不必日夜憂患……這不正是我心中所求嗎?
徐海聽得這一段,頓時心中冒出了這一個念頭:
莫非是天意在暗示我?
有了這主觀的觀念之後,再去回想,他越想,越覺得接受是最好的主意。
若要官?殺人放受招安!
這水泊梁山的好漢,不就是被皇帝重用,最後一個個封侯拜相嗎?
他想起之前在大明境內的一些山賊,投降大明之後,大多數確實得了一些官位,明朝並沒有食言。
有官位坐,誰願意每天在海上風餐露宿啊!
徐海捏緊了拳頭,鬆開,又握緊。
他終於做下了決定。
降吧!圖一個榮華富貴!
他沒有看到的是,那個被俘放回的倭寇,不知在何時將一塊金子放入了說書先生的口袋。
而嚴元謨,也很快收到了徐海的回信。
他笑了,大事成矣!
其實,就算徐海不同意,他也有別的辦法。
比如……告訴汪直,徐海收到了自己的勸降信,並且已經同意投降,以此來離間兩人。
不過既然他已經同意,那嚴元謨自然不會去干多餘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