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張太后與孫皇后

  第132章 張太后與孫皇后

  宣德十年正月,宣德皇帝崩殂。{什麼?你還不知道|閱讀COM,無錯章節閱讀|趕緊google一下吧}

  雖然遺詔還沒有頒布,太子朱祁鎮還沒有舉行登基大典,但卻已經是板上釘釘的皇帝。

  這個時候的他,還不到八歲。

  都說一個王朝將要滅亡的特徵,便是皇帝越來越年輕,但是大明朝很幸運地沒有滅亡,在原本歷史上有張太后攝政,輔佐的三楊也是忠心,所以沒有大的問題。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個時候的大明也正是鼎盛,藩王遍布大江南北,真要改朝換代,也很困難,畢竟經歷了這大幾十年,又有仁宣治世,大多數人還是忠於明廷的。

  所以雖然主少國疑,但是大明社稷也沒有太過動亂。

  張太后也是這麼想的,現在顛覆大明朝實在是有些不太可能,而且她也相信自己兒子的眼光,選擇的定然是忠心的臣子。

  不過即使是這樣,對於身為顧命大臣、帝師嚴鏗,該說的話,還是得說。

  於是在將朱瞻基收斂完畢之後,她便轉身向陳國公說道:

  「老身歷經三朝,見識也多了,陳國公這般既是帝師,也受大行皇帝顧命,這倒是開國以來頭一遭。」

  「可見先帝對陳國公之信任,勿使負之。如今主少國疑,天下人目光皆在京師,諸藩宗室亦留意朝廷之動向,朝中眾臣更矚目於你。」

  「希望陳國公能夠效仿周公輔政,君臣相得,留一世美名。」

  這一番話,與其說是在與即將合作的「同事」打招呼,更像是在震懾,又是天下人,又是藩王,又是群臣。

  嚴鏗自然是明白的,他低下頭,輕聲道:

  「微臣省得,定當忠心輔國,續宣德之盛世。」

  這謙恭的態度讓張太后很是滿意,她點頭道:

  「陳國公心中有數,這是再好不過。大行皇帝崩殂得早,太子年幼,接下來還需我二人通力合作。老身一介女流,外朝之事卻是不方便,之後卻要仰仗陳國公。」

  「有什麼事情,也可拿出來,與我商議。」

  這卻是在安撫了。

  「說到這,微臣確有一事相求。」嚴鏗卻是回答道。

  「怎麼?」張太后眯起了眼睛。

  「臣雖受兩朝顧命,然未有相關實權。如今奉遺命總領外朝,輔助陛下,卻有些不方便。微臣的意思是,在遺詔之中,任命臣為內閣首輔。」

  嚴鏗其實一直並沒有自己明確的參政職位。他是靠著皇帝的信任與顧命的身份,才看上去好像在大事中極其活躍一樣,實際上他從來都只是提建議的人。

  要知道,勛貴的後代,基本都是武職。比如五軍都督府的五個左都督,就都是勛貴子弟,但是其餘的文官職位幾乎沒有他們的存在。

  哪怕有些勛貴後裔其實已經根本騎不了馬揮不了刀了,但是他們也幾乎不會有擔任文職的機會。

  所以可以看到明朝歷史,一旦太平,朝堂之事武勛基本很少出場,專業不對口。五軍都督府五個都督雖然有權議政,但是卻也只是議政而已,沒有實際參與權力。

  嚴鏗這幾年一直都是這般,仁宣二帝很聰明,雖然信任他,但是因為嚴鏗本身握有兵權,所以並沒有給予他實際的行政權,以此為制衡。

  然而近些年內閣權力已經有許多膨脹,宣德病重時期,內閣的權力更是再度上漲,要是自己沒有相應實權的話,根本沒辦法總領外朝。

  而張太后聞言卻是眼睛一瞪。

  嚴鏗擔任內閣首輔,這本身沒什麼問題。

  但是他已經是後軍都督府的左都督了,要知道後軍都督府可是掌管北直的呀!

  好傢夥,這麼一來,兵也有了,權也有了,那這天下,是不是要改姓了?

  這一下子,哪怕仁宗與先帝都都對他信任有加,她也覺得這陳國公當真居心不良,在靈前就要欺負他們孤兒寡母了。

  好在嚴鏗的下一句話,打斷了她的胡思亂想。

  「只是若是任內閣首輔時,再兼任其他事務,未免精力不濟。臣請辭去後軍都督府左都督之職。」

  張太后怔了一怔,她想了這麼多,卻沒想到對方的意思竟然是交換。

  而嚴鏗隨後也解釋了一番這麼做的緣由。以後軍都督府左都督這個武將身份輔政,確實聽起來有些荒謬,首輔能更加名正言順地輔佐皇帝。

  張太后聞言頓時臉有些紅,人家這明明是高風亮節,為自己的孫子考慮,自己卻這麼想,內心不由地升起了愧疚之情。她簡單思索了一下,就點了點頭:

  「既是如此,倒是可行。」

  兵政分離,威脅就小很多了,畢竟朱祁鎮年幼,輔政之人掌控大權也是必然的事情。

  至於嚴鏗,也沒覺得這有多虧。

  要知道後來的張居正也沒有直接掌控兵權,但是不一樣震懾天下?

  雖然嚴鏗並不知道這個後輩,但是道理是相通的,真的到了那個位置,除非下達的命令是造反,不然武將也不會不聽你的。

  他又不想造反,糾結這個幹嘛。

  再說執掌後軍都督府這麼多年,裡面也有大把的心腹,他的影響力也依然很大。

  而總領朝政,內閣首輔的位置是必須的,正好現在內閣的地位以及越來越高了,首輔與自己太子太師的身份簡直是絕配。

  「只是,只有我同意,你這內閣首輔怕也未必能成。」張太后又說道,她顯然對於政治並不陌生。

  「只要太后同意即可,剩下的事情便交給微臣。」嚴凌當即說道。

  見他那麼有把握,張氏便也沒有再說什麼。

  相較於張太后的老辣,另一邊的孫太后就差很多了,她沒什麼政治思維,見張太后已經答應,根本沒有什麼意見。

  此時這個女子臉上依然流著淚,嚴鏗甚至懷疑她到底有沒有聽清他剛剛和張氏的對話。

  對於孫皇后,嚴凌的印象並不算好。雖然她與朱瞻基的愛情故事還挺溫馨,但是被廢掉的胡皇后更是可憐,人家才是真正的有大婦之資,相當的賢良,當初朱瞻基欲要廢后,他可是持反對意見的。

  孫皇后相較於胡皇后,說實話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此時對她,自然沒辦法有什麼好感。

  再看現在這個哭哭啼啼的樣子,哪有張太后那般女中豪傑的樣子?這種時候只知道流淚而不去關心真正該注意的權力更迭,哪像一個母儀天下的王朝帝後!

  所以他也只是象徵性地安慰了一句:

  「請皇后放心,微臣必當殫精竭慮,以慰先帝!」

  「拜託陳國公了。」孫皇后又哭了起來。

  「太后,皇后,那臣便告退了。」

  嚴鏗見兩人支持,便知道這事兒成了一半,於是當即告退。

  光有這兩人的同意還不夠。

  內閣首輔,可也沒那麼容易得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