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梁江濤叫來了財政局長孫一民,詳細地問財政欠款情況,尤其是針對民營企業的債務問題。
根據他的了解,這部分欠款應該不少。
政府的債務問題一直是一個重大問題,很多債務在裡面一直滾著,最後越滾越多,在若干年後,終於形成一個橫亘在經濟社會發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礙。
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得地方喘不過氣來,喪失了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客觀地說,適當地保持政府債務和財政赤字,對經濟加速發展是有好處的,但一旦超過了合理的限度,就成了負擔。
這是一個需要辯證對待的問題。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目前全縣累計欠款高達8.35億,其中縣政府本級欠款4.55億,鄉鎮欠款3.8億,債務規模還在逐年擴大。
梁江濤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個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未來債務將會越滾越大,最終成為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
有道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但現往往領導幹部不是這樣想的,而是想著: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
想盡千方百計搞錢,把錢花出去,變成「實打實」的政績。
其實這些政策的惠民效率很低。
只是GDP的數字上去了,數據變得亮眼而已。
結果卻是浪費了資源、污染了環境、腐敗了官員,最後留下一屁股債務。
等他提拔或調走後,債務就跟他沒關係了。
等到新接任的領導幹部上任,對於前任和前前任積累下的債務,更是不會上心的。
想要我還錢?可以,那就欠我一個大的人情,不得表示表示?
企業家就得重新打通關係,請客、送禮。
還有薛東那樣的,請客送禮都不行,還被抓了,要不是碰見了梁江濤,估計這輩子就完了,冤不冤啊?
於是,債務就這麼滾著,肉爛在鍋里。
從長遠看,這是在變賣政府的公信力。
只能吸引一些別有用心、權錢交易的黑心商家,最終吃虧的還是老百姓。
「本屆政府要下決心把欠款都清掉,輕裝上陣,才能快速發展。」梁江濤道。
孫一民一聽呆住了,好久都沒有反應過來,小聲道:「書記,咱們一年的財政收入才1.7億,如果把債務都還上,那……」
財政收入指國家財政參與社會產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基本財力保證。九四年分稅制改革後,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鍋吃飯,財政收入所包括的內容也在不斷變化,目前主要包括幾項:一是各項稅收,包括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城市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關稅、農牧業稅和耕地占用稅等。二是非稅收入,具體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
但是要注意,目前全縣國有企業是虧損的,每年需要計劃虧損補貼,這項為負收入,沖減財政收入。
像紡織廠、化肥廠、橡膠廠那幾個廠,之前每年需要財政補貼大量資金,算是政府的一大負擔。
併購之後,至少包袱就沒了。
「現在每年發工資需要多少錢?」
「財政供養人員9700多人,其中,縣直單位公務員和事業編1700多人,鄉鎮幹部1200餘人,剩下的就是教師和衛生系統人員,每年發工資大約需要1.8億左右。」
「也就是說每年的財政收入還不夠發工資的,還需要依靠轉移支付和借款。」梁江濤沉吟道。
他知道中西部地區基層財政狀況不佳,但沒想到差到了這種程度。
工資只是三保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還要保民生、保運轉。
這樣下去,何談發展?
就算能有增長,也是透支未來而出現的虛假繁榮。
有什麼意義?
「書記,加上保民生、保運轉,每年一共需要2億多,如果再進行項目建設,只能爭取上級撥款,本級財政配套一般都是通過舉債。不過這幾年土地使用收入快速上漲,今年預計提升更多。如果加大賣地的力度,可能是一個好辦法。」孫一民道。
這梁江濤當然知道。
從今年開始,全國將進入房地產快速發展的時代。
土地使用收入屬於政府性基金收入,也就是賣地款項,再過幾年後形成了有名的土地財政。
越是中小城市,越是依賴土地財政。
但這是一種飲鴆止渴的手段。
短時間內看能夠得到大量資金。
但從長遠看,一是地總有賣完的那一天,不具有可持續性。
二是容易形成依賴,畢竟這錢來的太簡單了,而且房地產開發中很容易出現腐敗現象,所以很多領導幹部熱衷於搞土地財政。
像燚城這樣的四線小縣城,很容易形成土地財政依賴,其實是一種寅吃卯糧,得到的全都是泡沫,經濟發展全被耽誤了。
潮水退去,一地雞毛。
再想轉型,已經沒有機會了。
所以,產業發展才是硬道理。
「這樣,從省發改委的項目款里擠出來,優先償還縣直部門對於民營企業的欠款,其他欠款,包括鄉鎮的欠款,三年內償還完畢。」梁江濤道。
「是,書記。」
梁江濤的指示,孫一民當然絕對服從。
原則上講,項目款要專款專用。
但地方挪用項目款的現象是很常見的,各級審計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都知道基層工作複雜,各種矛盾多發,需要很強的自主配置權。
何況,省發改委一共有八億項目,體量巨大,擠出一點兒來問題不大。
孫一民預估了一下,欠民營企業的錢也就是七八千萬,很容易就還清了。
只有明年的事,明年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