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皮島易手

  第656章 皮島易手

  「徐兄,你說朝廷那邊接下來會如何處置?」孫元化忍不住問徐憲成,他也是不久前剛得知朱慎錐和徐憲成的關係,當聽說圍攻京師的宗室朱慎錐居然是徐憲成的姐夫時,孫元化驚得下巴差一點就掉落了,整個人更是目瞪口呆。

  孫元化這人其實不善做官,更不善主政一地,對於軍事方面也沒什麼太多的才能。說白了,孫元化只是一個技術官員,讓他搞搞技術,或者噹噹參贊撿漏拾遺是絕對沒問題的,可如果當一個巡撫或者布政使什麼的,孫元化就不成了。

  當年山東兵變一事雖因為種種原因,可其中孫元化的責任卻是不小。假如不是因為孫元化過於相信遼軍,更不顧地方實際情況強硬安置遼軍遼民,又在出兵增援遼東的時候沒有做好準備,預判其他問題,也不會導致後來的兵變發生。

  兵變發生後,孫元化甚至還對遼軍抱有一線希望,甚至差一點用錯了人釀成大禍,虧得當時徐憲成作為欽差帶著李信來到萊登,果斷接管了萊登軍政,先一舉拿下在萊登的遼將,控制軍隊,然後再聯合總兵張可大,調兵擊潰叛軍,生俘孔有德話,說不定不光是萊登會落入叛軍之手,就連孫元化本人也會成為叛軍的階下囚。

  從這點來說,徐憲成不僅是他的好友,更是他的救命恩人,要是沒有徐憲成,孫元化早就不在人世了。

  所以當得知朱慎錐和徐憲成的姐夫後,孫元化雖驚愕萬分,卻沒有想舉報徐憲成的打算,反而勸說徐憲成早做準備,實在不行當果斷大義滅親,以求得朝廷原諒,保全自身。

  雖然徐憲成沒有聽孫元化這麼做,可孫元化對自己的好意卻是記在了心裡。之後徐憲成私下告訴孫元化,這件事不急一時,暫且看看再做決定,而且眼下最重要的是撤回皮島軍民,至於京師那邊等有了結果再說也不遲。

  見徐憲成如此,孫元化也是無奈,雖說他覺得徐憲成這麼幹風險未免太大,以他的看法最好是馬上和朱慎錐劃清界限為上策,要不然等朱慎錐兵敗身死,連累到徐憲成一切就晚了。

  可後來的發展實在是出乎意料,沒過幾日先是京營主力覆滅,接著昌平援軍被滅,隨後京師居然沒能守住,直接被朱慎錐打破,而朱慎錐入主京師後沒多久就搖身一變成了監國,還有了交城王的爵位。

  這樣的變化實在是出乎孫元化的預料,更讓他無法想像。此時孫元化才徹底明白為何徐憲成如此篤定,更不著急著表明態度了。回過神後,孫元化對徐憲成佩服的五體投地,一時間更期待起朱慎錐成為監國後大明的變化來了。

  「這個暫且不知,眼下局勢還未穩定,至少也要等各地表態後才能有所動作吧。」徐憲成想了想坦然說道。

  李信在一旁點頭道:「這話說的沒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大明沉疴已久,如下猛藥恐怕適得其反,既然監國已掌朝政,朝廷也穩定下來,等地方表態,政令暢通後自有變化。你我做好本分,靜觀其變即可,不急這麼一時半會兒。」

  孫元化默默點頭,道理他明白,可有時候心態卻是不同。正如李信說的那樣,大明已是沉疴已久,內憂外患問題眾多,朱慎錐雖已是監國,可他不是神仙,不可能馬上就讓大明有變化,更不可能一夜之間就解決那麼多問題。

  就算是治病救人也得徐徐圖之呢,何況一個龐大的國家?

  「對了,遼東軍民的安置準備如何?」徐憲成不想多討論這個問題,中樞那邊不是他們能夠猜測的,而且多猜無益。眼下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最為重要,從皮島撤軍已有幾日了,第一批從皮島撤回的軍民已登上了派出去的海船,等人接到山東,人員安置是重中之重,之前就是因為遼東軍民的安置出現問題導致了後來孔有德的山東叛亂,這一次絕對不能再發生類似的情況。

  孫元化苦笑了一聲:「此事大可放心,吃一塹長一智,有孔有德之事前車之鑑,我如何還能在這事上跌跟頭?」

  「那就好。」徐憲成也只是一問,大致的計劃已經給了孫元化,接下來就是他具體的安排,如果這些孫元化也干不好,那也太小看孫元化了。

  「不如我這幾日幫一下初陽兄吧,反正京師那邊大局已定,我手上暫時也無事。」李信想了想建議。

  「如何?」徐憲成沒有馬上答應,而是問孫元化。

  孫元化當即點頭贊同:「有李兄幫忙我是求之不得,如此就謝過李兄了。」

  李信笑著點頭,就把這件事定了下來,三人就著此事繼續聊了一會兒,隨後分頭去忙了,接下來的幾日裡,從皮島撤回的軍民陸續登陸山東,並由地方安置。

  當皮島的軍民撤回的消息傳到皇太極的耳朵里時,皇太極大為驚訝,他沒想到大明這一次如此果斷,居然不顧皮島的重要性守也不守直接就放棄了皮島要地,直接把島上十數萬軍民全部撤走,這完全不符合皇太極對大明的預料。

  自從萬曆年間,努爾哈赤起兵以來,皇太極就跟著努爾哈赤和大明不知道打了多少仗。對於大明這個老對手,皇太極實在是太了解了,和之前的後金,現在的大清相比,雖然和大明交手中自己勝多敗少,可畢竟大明國力強盛,人口眾多,遠不是自己能比的。

  用一句話來形容,大明可以敗許多次,但皇太極卻不行。哪怕大明再敗上幾次,只要依舊占據中原,就能很快恢復過來。而皇太極卻不能敗,尤其是大敗,他的八旗充其量就那麼幾萬人,整個大清人丁中滿人只有幾十萬,這點人數還比不上半個京師的人口。

  皇太極上位後,採取各種政策,一方面四處掠奪人口,另一方面安撫遼東的漢人為己所用,這才使得治下的人口數量漸漸突破了百萬。可就算這樣,整個大清從實力對比大明卻遠是不如,其中光是人口數量就相差懸殊,要知道崇禎初年大明可是擁有近兩萬萬人口,這些年大明內部叛亂流寇導致人丁銳減,可再怎麼樣依舊有一萬萬五千萬以上的人口,足足是大清的百倍之多。

  大明可以敗多次,可皇太極卻不能。一旦敗了,他好不容易打下的基業就會崩盤,八旗所向披靡,天下無敵的神話也會被打破。這也是當初多爾袞兄弟在草原上大敗後,皇太極為之惱怒的緣故,虧得不是和大明作戰,暫時輸給蒙古人還能糊弄過去,一旦讓旗人得知真相,弄不好就會產生嚴重後果。

  這一次進攻朝鮮,皇太極是打著進一步增強自己實力的目的。而朝鮮拿下後不僅消除了後顧之憂,更有借朝鮮國力為己所用的打算。

  此外,拿下朝鮮後,皇太極接下來重要的一步就是消滅在皮島的明軍,皮島這顆眼中釘在毛文龍時期就讓努爾哈赤頭痛不已,如果不是當年袁崇煥幹了一件蠢事,居然殺了毛文龍的話,皇太極根本不可能有那麼大的膽子領軍繞過山海關去打大明京師,更不可能發生己巳之變。

  可皇太極萬萬沒想到,就在他拿下朝鮮,準備利用朝鮮水師進攻皮島,一舉消除這個隱患的時候,大明那邊卻做出了從皮島撤軍的舉動。如此意外的舉動讓皇太極實在是摸不著頭腦,更讓皇太極詫異萬分。

  以他對大明的了解,大明不應該這麼幹啊,不是應該明知守不住也要死守的麼?主動放棄皮島這個戰略要地,難道皮島的將士就不怕大明朝廷問罪?更有膽量面對崇禎皇帝的怒火?對於大明的那位崇禎皇帝皇太極很是知道是什麼貨色,志大才疏又優柔寡斷,而且目光短淺性格多疑,這樣的一個主子會有如此魄力,實在是讓人無法想像。

  明軍的動作實在太快,皇太極還沒來得及出兵呢,皮島那邊的軍民就撤的差不多了。等到皇太極調集朝鮮的水軍,帶著八旗進攻皮島的時候,皮島的軍民已先一步撤走了。

  當皇太極登上皮島,看著島上一片狼藉,明軍不光把皮島上的軍民全部撤走,就連那些破爛家當也沒留下,除了房子帶不走外,做飯的鐵鍋,喝水的瓦罐也沒留給皇太極,一個光禿禿的皮島就這樣丟給了皇太極,讓皇太極氣得不知說什麼好。

  「大汗!」

  突然,一人急急趕來,離著老遠就喊皇太極,皇太極聞聲頓時皺起了眉頭,打量著來人。

  正要開口,見皇太極的表情不對,來人這才反應過來現在應該稱皇太極為「皇上」而不是大汗了,在打朝鮮之前,皇太極就正式下詔改大金為大清,並登基稱帝,眼下怎麼能再稱大汗呢?

  「皇……皇上……奴才叩見皇上……。」那人一個機靈連忙改口,畢恭畢敬朝著皇太極跪了下去,連磕了三個響頭。

  「起來吧。」皇太極神色略微緩和,抬手說道。

  那人心裡這才鬆了口氣,從地上爬起身取出一份信雙手遞上道:「皇上,范先生從盛京來的急信。」

  「范先生的急信?」皇太極微微一愣,連忙伸手接過。

  范文程是皇太極最重要的謀臣,眼下不僅是大清的內秘書院大學士,還在皇太極稱帝後,皇太極效仿大明設立了六部官制,其中范文程擔任吏部左參政,這官職的地位僅次於吏部滿洲承政,也就是說現在范文程等於大學士兼吏部左侍郎,如果不是因為他的身份限制,以皇太極對范文程的信任和重用,其官職會更高不少。

  打開信,一目三行掃過,當看清楚信中的內容時,皇太極整個人呆在了當場,臉色更是陰晴不定帶著詫異,旁人也不知這信中究竟說了些什麼,居然讓皇太極如此動容。

  「碩托!」

  「奴才在!」

  「你部千人並同尚可喜部,再領朝鮮水軍五千人,暫留皮島,掃蕩周邊,務必肅清明軍殘餘!」

  「奴才遵旨!」

  皇太極沒有多言,直接下令後讓碩托留守,而他本人在皮島連一日都沒呆滿,坐船就返回了陸地。等回到岸上,皇太極讓岳托率部分兵力駐紮朝鮮,監視朝鮮王,而他本人帶著主力直接返回盛京,十多日後,皇太極風塵僕僕抵達盛京,回來後第一件事就把范文程給找了過來,直接詢問大明的情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