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藉助

  第604章 藉助

  片刻,太監端來參湯,薛國觀接過後再謝皇帝,坐在那邊苦思冥想。

  突然間,一道靈光從腦海中閃過,薛國觀終於琢磨出了一個主意。

  「陛下!」

  「怎麼?薛愛卿有辦法了?」

  「回陛下,臣倒是琢磨出了一個主意,就不知是否可行。」

  「無妨,直言道來。」

  薛國觀應了一聲,接著就說道:「這些年陛下為了我大明天下實在辛苦,自太祖立國以來,陛下宵衣旰食,數年如一日,臣縱觀史書,當皇帝者無有陛下如此勤政者,臣沒想到這,心中實是……。」

  「行了行了,這些就不用多說,直接說重點!」崇禎皇帝不想聽這些沒營養的話,揮揮手直接打斷。

  薛國觀連忙稱是,把話題扯回來繼續說,他對崇禎皇帝說,如今財政緊張,為了朝廷周轉崇禎皇帝多次拿內庫的錢填補財政,前前後後已有數百萬之多,如果不是崇禎皇帝如此大公無私,朝廷早就因為缺銀子維持不下去了。

  既然當皇帝的能這麼幹,為何臣子就不行呢?這大明天下雖然姓朱,可同樣也是大明百姓的天下啊!總不能遇到困難就讓皇帝一個人出錢出力吧?難道其他人就不能和皇帝同甘共苦?

  這話一出口,瞬間就說到了崇禎皇帝的心裡去了。崇禎皇帝神色中露出了的確如此的表情,還有幾分讚賞。薛國觀說的對啊!的確是這樣,雖然天下是他老朱家的,可同樣也是大家的天下,如果大明沒了,那些臣子、勛貴們又如何再有富貴和地位呢?既然如此,為何偏偏只讓他這個當皇帝的承擔一切?作為臣子,不應該為君王分憂麼?

  薛國觀繼續說,普通的官員也就罷了,畢竟官員數十年寒窗苦讀才當的官,而且大明當官的俸祿本就不高,官員們也沒什麼財物,雖有心卻無力。

  不過勛貴就不一樣了,大明的勛貴那個不是家財豐厚的?尤其是那些從太祖、成祖時期就一代代傳下來的勛貴功臣之後,不僅有著爵位在身,還有極多的產業和田地。

  此外,勛親外戚也是如此,這些勛親外戚靠著皇家一個個家財萬貫,他們都是與國同休的,大明在,他們才有這些,大明沒了,他們哪有享受這些可能?相比普通臣子們,他們才更應該為君王解憂,同甘共苦才是啊!眼下朝廷財政困難,就連皇帝都把私房銀子給掏出來了?這些勛貴勛親外戚為何就不能?

  假如他們也出力幫皇帝一把,從家財中拿出一部分來,以大明勛貴勛親外戚的數額不用多,一家一戶出個幾萬兩銀子甚至更多些,全部加起來足足就有幾百萬乃至上千萬的銀子了,有這麼多錢在手,這財政問題還算問題麼?

  隨著薛國觀把話說到這,崇禎皇帝的眼睛瞬間大放光明,整個人都激動起來。

  薛國觀說的沒錯,大明的勛貴勛親和外戚多如牛毛,而且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富貴傳家,至少都已好幾代了。歷代皇帝的賞賜,再加上他們的爵位和擁有的田地、商鋪等等,用一句家財萬貫來形容根本不為過。

  以這些人的數量而言,一家如能捐助個幾萬甚至十萬兩銀子,自己輕而易舉就能搞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兩銀子,有這些銀子在手,眼前財政問題立即迎刃而解。

  不過崇禎皇帝也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問這些人要銀子,對方不肯怎麼辦?畢竟銀子可是好東西,誰都不會輕易拿出來,而且還是以朝廷的名義讓他們捐獻銀子,這等於挖別人的肉啊。

  「如此簡單。」薛國觀說道:「臣的意思不是捐獻,而是讓他們藉助!」

  「藉助?」

  「對!正是藉助,這些銀子以朝廷的名義進行藉助,並以戶部為擔保。銀子放在他們庫中也是無用,借於朝廷又不是不還,等朝廷渡過難關,自然就可歸還,如果戶部擔保時再加些利息就更妥當了。」

  「對對對!藉助!藉助!」崇禎皇帝哈哈大笑起來,這個藉助說的好啊!戶部多次問自己要銀子,讓他從內庫拿銀子出來不就是以「藉助」的名義麼?既然自己當皇帝的都可以借給朝廷,那麼這些勛貴勛親外戚為何就不能呢?而且以戶部出面,更避免了他以皇帝身份出面的麻煩,至少從表面看起來更正規些,也更能讓人接手。

  至於戶部藉助了這些銀子會不會還?這個崇禎皇帝根本就不考慮,這是戶部的問題,更是內閣的問題,和他這個當皇帝的有什麼關係?他現在只需要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哪怕戶部賴帳也怪罪不到自己這個當皇帝的頭上。

  想明白了這些,崇禎皇帝心情頓時大好,狠狠誇讚了薛國觀幾句。薛國觀誠惶誠恐說這是他做臣子應該做的。

  心滿意足讓薛國觀離開,等薛國觀走後崇禎皇帝開始琢磨起找誰藉助銀子。

  大明的勛貴勛親和外戚可是不少,宗室就更多了。這些人都是有錢人,手裡的銀子從來不缺,家中的財富就更不用說了,日子過的實在是滋潤。可要從他們手裡弄錢,哪怕是打著藉助的名義也不是容易的事,這些人都是視財如命的傢伙,在他們看來銀子簡直比天還大。

  一開始崇禎皇帝是想從各地的藩王手裡弄些銀子,大明開國到現在,各地藩王在經歷十幾代傳襲包括其中有除爵和新封的,加起來公有親王三十四人,從數量來看其實並不算多,但郡王人數卻有八十多人,如果再加上將軍等中級宗室,其人數在六千人以上,假如把中下級宗室算進去,這個數量更是嚇人,在冊達到了一萬六千人左右。

  這麼多宗室,如果能拿點銀子給朝廷加起來就是天文數字,可對宗室下手崇禎皇帝卻有顧慮,倒不是他不想問自己人要銀子,而是實在開不了這個口,一方面宗室是大明的根基,是他老朱家的自己人,許多宗室的輩分很高,他雖然是大明皇帝,但在宗室中卻只是個小字輩。

  而且一旦這麼做了,宗室肯定會提出反對,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你要銀子沒問題,那麼朝廷欠宗室的俸祿又怎麼說呢?自嘉靖年開始,宗室的俸祿就從來沒有實發過,等到萬曆年間,宗室的俸祿更是一減再減,而崇禎登基之後更是因為財政問題已經好幾年沒給宗室發俸祿了,這些錢糧都欠著呢。

  你連工資都不發還打算問他們要銀子?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呢?到時候各地宗室肯定要鬧翻天,崇禎皇帝可不想沾染這個麻煩。

  宗室的主意暫時不能打了,崇禎皇帝只能把目光投向勛貴和勛親外戚那頭。和大明宗室一樣,這些人也是與國同休,同樣擁有巨量的財富。

  但直接開口是不成的,得找個突破口,畢竟這是向他們借銀子,如果一開口被拒絕或者頂回去,崇禎皇帝的面子就沒了。

  想來想去,崇禎皇帝突然想到了一個突破點,這個突破點就是武清侯李家,武清侯李家是大明的勛親也是外戚,第一代武清侯李偉是萬曆皇帝生母李太后的父親,也就是崇禎皇帝高外祖父,如今武清侯的爵位傳至四代,現武清侯是李國瑞,從親戚來說算是崇禎皇帝的表叔。

  武清侯李家因為李太后的緣故在大明地位頗高,家產豐厚,而且崇禎皇帝和李家的關係不錯,他覺得從李國瑞這邊打開缺口應該不是一件難事。只要李國瑞配合自己,藉助一些銀子給朝廷,那麼有了一就有了二,其他勛貴勛親包括外戚就自然不成問題了,這個事也就成了。

  想到這,崇禎皇帝越琢磨這個辦法越好,當天下午就召李國瑞進宮,直接向他提了這個要求,原本興沖衝進宮的李國瑞還以為皇帝找自己有什麼好事呢,當一聽崇禎皇帝居然是要找自己「藉助」銀子,李國瑞一下子就傻眼了,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回答。

  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的李國瑞根本就不想藉助銀子給朝廷,現在朝廷的情況他作為頭號勛親能不知道麼?整個大明財政面臨崩潰,下面的賦稅收不上來,各省到處都是叛亂,遼東那邊還在和建奴打仗,朝廷丁吃卯糧,已經入不敷出了,就連皇帝為維持運轉只能從內庫拿銀子出來。

  李國瑞不是沒錢,銀子他是有,可他卻知道這所謂的藉助是怎麼回事,一旦這銀子借出去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戶部連皇帝的銀子都還不出,難道還會還他的銀子不成?

  武清侯府傳了四代,積蓄下來的銀子可是這幾代人辛辛苦苦弄來的,李國瑞怎麼甘心把銀子拱手交出去?但皇帝的話他又不敢直接反駁,無奈之下只能先含糊其辭答應,說自己不管家,府里有多少銀子他也不知道,要回去後問問管家查一下帳目才能給具體答覆,見此崇禎皇帝也沒逼他,只是說希望武清侯作為勛親代表能以身作則,同大明同甘共苦同舟共濟,只要他藉助銀子給朝廷,他一定不會虧待李國瑞,讓他儘管放心,這銀子只是藉助而已,未來等朝廷情況好轉就會還給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