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糊弄
寧錦防線的堅固皇太極不可能不清楚,明明知道他強攻不太可能拿下,可為什麼會這麼幹呢?
難不成皇太極真的是個莽夫?但這根本不可能啊!看著地圖,袁崇煥不由得沉思起來,他緊皺眉頭站在地圖上許久盯著地圖上的地形,卻怎麼都想不明白對方的意圖所在。
不知不覺中,袁崇煥把目光漸漸東移,投向了皮島方向。心裡琢磨皇太極是否打算聲西擊東,表面打著西邊寧錦防線的主意,可真正的目標卻是東邊的皮島?
可這個念頭剛剛起,就被袁崇煥給否決了,原因很簡單,因為皇太極不可能這麼做。
雖然毛文龍已死,皮島東江鎮各部在毛文龍死後已有分裂趨勢,兩協中陳繼盛的東協和劉興治的西協水火不容,可畢竟還沒真正翻臉。
一旦皇太極進攻皮島,無論是陳繼盛還是劉興治都會起兵抵抗,更何況新任總兵黃龍已經到位,黃龍可是袁崇煥的人,更是他舉薦擔任東江鎮總兵的,在黃龍去東江鎮之前袁崇煥就和他交代過一二,不僅要維持皮島的穩定,還要防範皇太極的八旗偷襲。
黃龍這個人要論將才肯定不如毛文龍,就連祖大壽、趙率教等也比不上,不過黃龍有個好,那就是聽話,交代他的事肯定不折不扣地會去辦,深得袁崇煥的信任,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袁崇煥才會舉薦他為東江鎮總兵。
此外,皮島是在海上的,東江鎮擁有實力不弱的水師,而八旗雖然兇悍卻只能在陸地馳騁,假如建奴能夠由海面攻上皮島的話,那麼東江鎮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就被滅了,哪裡還會一直存在到今天?
皇太極又不傻,他明明知道打皮島不是那麼容易得,缺乏水師的八旗兵就算再能打也對東江鎮無能為力。所以皇太極的目標絕對不可能是皮島,那麼他調動八旗的真正目標又在哪裡呢?
想著,袁崇煥的目光從東邊收回,重新回到了現在八旗兵聚集的區域,接著他目光左移,朝著西邊望去。
突然瞳孔一縮,袁崇煥似乎想到了什麼,他連忙上前一步,眼睛離地圖僅僅不到兩尺的距離,目光死死盯著一個地方。
「他不會盯上了這裡吧?」
越看越是心驚,袁崇煥額頭不由得滲出汗水,因為他所盯著的方向是關內的薊州。
薊州位於北直隸,在京師的東北方向,從京師往山海關,薊州在靠近中間的位置。
這個地方屬於順天巡撫管轄範圍,但袁崇煥對此地的情況也是有所了解的,知道這裡雖有明軍駐紮,可兵力並不多,而且都是些老弱病殘,戰鬥力極差。
從目前寧錦防線情況來看,皇太極肯定是沒辦法從錦州、寧遠再至山海關一線打過來的,他袁崇煥又不是吃素的,手下的遼東兵將雖然野戰不如八旗,可防守卻是綽綽有餘。
一旦八旗兵這樣打過來,憑藉寧錦防線的堅固袁崇煥有十足把握守住,甚至能借用火器之利給皇太極一個狠狠教訓。
既然如此,強攻寧錦不可能,東面打皮島也是不成,皇太極手上又沒水師,八旗也不可能靠著戰馬橫渡大海從天津衛登岸,那麼留給皇太極唯一的可能就是向西進入蒙古人的地盤,然後借用蒙古人的草原繞道而行,從薊州攻入大明。
這種戰術看起來似乎不太可能,因為皇太極要這麼幹的話風險也是不小,等於直接放棄了在遼東和明軍對峙的局面繞幾百近千里從蒙古草原孤軍深入。一般人根本不會這麼幹,因為一旦半路出事,又或者大明有所防備的話,那麼不僅會前功盡棄,還可能損失慘重。
可非常人做非常事,袁崇煥絲毫不敢小看皇太極,向來驕傲的袁崇煥自從和皇太極打交道以來還從來沒從對方手裡占過便宜呢,這樣一個人物你覺得他不可能會這麼做,可萬一偏偏就這麼做了呢?誰又能保證?
如果真的如袁崇煥判斷的那樣,皇太極從蒙古借道怎麼辦?他作為薊遼督師主要的戰區在遼東,手中的主力也在遼東,從薊州到遵化一線根本不是他能直接管的,再加上現在只是一種猜測,他也不可能冒風險從寧錦一線抽調主力派往薊州一代,因為這麼做的話會削弱他在寧錦防線的布置,一旦前腳把兵調走,後腳皇太極全力進攻寧錦,因為兵力不足防線動搖的話同樣承擔不了這個責任。
目光在兩地來回掃視,袁崇煥哪裡能坐得住?越琢磨心裡越是不安,他當即一跺腳,轉身去了書案那邊,找出一本空白的奏摺研墨提筆就給崇禎皇帝寫了奏摺。
在奏摺中袁崇煥提出了自己的擔憂,提醒崇禎皇帝注意薊州一線的防務,尤其寫道:「遼東無憂,惟薊門,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萬一夷為嚮導,通奴入犯,禍有不可知者……。」
不得不承認袁崇煥是有兩把刷子的,他敏銳地察覺到了可能發生的情況,在警告崇禎皇帝之後,袁崇煥還建議崇禎皇帝在這一帶加強防禦,布置重兵,尤其是遵化方向最好添置一個團練總兵以確保萬一。
寫完奏摺,袁崇煥仔細看了一遍,覺得沒問題後就把奏摺封了起來,這時候外面的天也蒙蒙亮了,袁崇煥喊來下人把奏摺馬上送了出去,兩日後,奏摺就送到了京師到達了崇禎皇帝的手上。
接到袁崇煥的奏摺,崇禎皇帝看後也不敢怠慢,他連忙找來大臣們問詢,徵求內閣和兵部各方的意見。
當奏摺在幾個閣老和兵部尚書王洽手中轉了一圈後,眾人都沒說話,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全不發言。
「諸位愛卿,袁崇煥上折所言之事你們怎麼看?」見沒人開口,崇禎皇帝心裡很不舒服,總不能大家乾瞪眼吧,直接開口就問。
話語落後,大家還是不說話,因為大家都知道崇禎皇帝不是一個好伺候的主子,在這樣的主子手下幹活你冒的越快倒霉的也越快,萬一說錯了話,剛才還是重臣,說不定下一刻就被皇帝給剝奪官職了,甚至拉出去打屁股也有可能。
所以時間久了,大夥都抱著躺平的心疼,能儘量少言就少言,能不表態就最好不表態。
見著這些大臣們一個個如此,崇禎皇帝心頭不由得冒氣了一團火,他目光在這些臣子身上掃視著,最後落到了兵部尚書王洽身上。
「王洽!」
「臣在!」王洽心裡暗暗叫苦,不是應該先問詢首輔麼?怎麼直接就先問他了?可皇帝點名,他又不能躲,只能站出行禮。
「伱是本兵,你來說說,袁崇煥的建議如何?」
「臣……臣以為袁崇煥折中所言並無實據,只是推測,無法證實。不過臣又以為袁崇煥作為薊遼督師,對遼東建奴向來熟悉,雖言語中有空穴來風嫌疑,但細想下來卻也有幾分道理。」
王洽的話誰都不得罪,說了和沒說幾乎沒區別。
崇禎皇帝頓時不悅,追問他究竟應該怎麼應對。
無奈之下,王洽只能提議可以先布置一番,以防萬一。
「布置一番?王大人,你好大的口氣!」這時候內閣一位閣老當即反駁道:「既然是空穴來風,又何必布置?建奴在遼東,薊州在直隸,向北就是蒙古,蒙古各部又不是死人,怎麼可能讓建奴借道而行?蒙古人再傻當也知道借道之危啊!」
「就算建奴借道蒙古,建奴千里迢迢如何行軍?更如何攻入長城?難不成我大明九邊的將士是擺設?至於布置,假如按袁崇煥所言抽調重兵駐守薊州,那麼必然其他方向就有空缺,倒時候建奴不會趁虛而入?如是這樣,後果誰來承擔?」
「這話說的好!」另一個閣老表示贊同,當即態度也是一樣,認為袁崇煥既然主政遼東,那麼他的目標就應該是遼東戰場,怎麼莫名其妙關心起直隸的安危來了?
如果建奴真的攻進直隸,那麼肯定是袁崇煥那邊出了問題,所以他認為這袁崇煥分明就是用這種方式轉移朝廷的注意力,意圖給自己安排後路。假如他在寧錦一線沒擋住建奴,那麼就能就此推卸責任,大家都是當官的,那個當官的沒幾個心眼?誰不知道誰呀。
當然,也有人贊同王洽的建議,認為袁崇煥不會無的放矢,既然他提到了這個問題那麼朝廷也得考慮一下,萬一呢?萬一真的建奴繞道攻擊直隸可怎麼辦?別忘記薊州離京師近在咫尺,一旦建奴從這裡突破麻煩就大了。
一時間,眾人說什麼的都有,吵吵嚷嚷讓崇禎皇帝頭大,聽這個人說覺得有道理,聽另外人也覺得講的沒錯,可最終應該是信袁崇煥或者不信,就連崇禎皇帝自己也拿不定主意。
無奈之下,崇禎皇帝決定暫時把調兵的事放一放,先問大家關於袁崇煥在遵化設置一個團練總兵的建議如何,這總沒問題了吧?
可這時候又有人提出,袁崇煥推薦的遵化團練總兵人選王威很是不妥,因為前不久王威這人剛剛因為貪污被御史彈劾,一個私德有虧被彈劾還在待罪的人讓他去遵化擔任團練總兵?這算什麼?這不是變相讓王威脫罪麼?
鑑於這個情況,大家表示團練總兵的人選誰都行,唯獨就不能讓王威去。而等崇禎皇帝詢問那麼除了王威的話派誰去合適呢?大夥又閉口不說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也拿不出合適人選,看著這個場面崇禎皇帝心裡那個氣啊,讓你們說你們不說,人家提人選你們反而這個反對那個反對,怎麼著?所有的事全要自己這個當皇帝的人來一言而決麼?還要你們這些大臣幹什麼?
惱怒之下,崇禎皇帝直接拍了桌子,眾人見皇帝生氣連忙請罪,看著下面這些大臣,崇禎皇帝氣不打一處來,當即就讓他們滾蛋,得了這個「旨意」眾人巴不得早點跑呢,一眨眼功夫全跑了個乾乾淨淨,只留下還在生悶氣的皇帝一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