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高興的皇太極
毛文龍的死可以說是大明文武徹底割裂的一個分水嶺,自此事件後文武官員的裂痕越來越大,為了自保武將群體對文官集團的不信任不斷擴大,最終導致了文武不合情況越發嚴重。
此外,袁崇煥的這種做法也讓武將群體對朝廷甚至皇帝極度的不信任,袁崇煥這樣誅殺毛文龍,最終卻一點事都沒有,這樣的結局不能不讓人心寒。
除去大明這邊的反應外,對毛文龍死反應最大的是滿清的皇太極。當皇太極得知毛文龍被袁崇煥誅殺後的消息第一時間根本不信,還以為是大明故意放出風引自己上當呢,可當後續消息陸續傳來,再加上皇太極親自派人去皮島那邊打探後得知毛文龍真的死了後,皇太極高興地手舞足蹈仰天大笑。
對皇太極來說,毛文龍一直都是他的眼中釘肉中刺,意圖除之而後快的最大對手。甚至許多時候,皇太極對毛文龍的重視更甚袁崇煥,雖然袁崇煥當初駐守寧遠打退了努爾哈赤的進攻,使得當時的後金無功而返,可在皇太極的眼裡,袁崇煥只不過一個略會打仗的書生罷了,袁崇煥充其量就是會守城,只要不去打他,袁崇煥根本不會主動進攻自己。
可毛文龍不同,毛文龍在遼東三十三年,經歷大小戰陣無數,他的身份和地位完全是和後金一刀一槍打出來的。
這麼多年,毛文龍不知道殺了多少女真人,就連女真貴族中也有不少人死在了毛文龍手下,甚至最危急的一次,毛文龍差一點就帶兵攻破了瀋陽,直接搗毀了滿清的老巢,要不是當時努爾哈赤回兵速度快,再加上毛文龍的軍隊實力較弱,說不定戰局就完全改變了。
早在老汗努爾哈赤的時候,女真上下就對毛文龍恨之入骨了,恨不能弄死這個老是躲在自己後方,時不時就跑出來搗亂的傢伙。可惜的是,一直以來都拿毛文龍毫無辦法,毛文龍手中握有三萬精兵,還有水師,又呆在皮島,滿清雖然騎射無雙,卻奈何不了毛文龍,你去打他,他就不上岸,你前腳一走,毛文龍後腳就帶人登陸來捅自己的菊花,一來二去,讓人頭痛不已。
現在好了,毛文龍居然死了,而且還是死在了袁崇煥的手裡,死在了他們大明自己人的手裡,這簡直是皇太極這些日子聽到最好的消息了。
東江鎮之所以難搞,那是因為有毛文龍。毛文龍一死,東江鎮根本不足為懼,至於袁崇煥這人皇太極更沒看在眼裡,在他看來十個袁崇煥也比不上一個毛文龍,一介書生罷了。
等確定毛文龍已被袁崇煥處死後,高興的皇太極很快就做出了決定,他果斷中斷了和大明的「和談」,原本這個和談在皇太極看來就是用來麻痹大明的,因為之前他剛剛繼位,需要時間整頓內部,同時也要騰出手來對付林丹汗和掃清後方的威脅,正好那時候袁崇煥托人提出了和談的建議,皇太極順坡下驢就答應了下來,可時間上皇太極從一開始就沒真正和談的想法,他之所以這麼做目的是給自己爭取時間,預防自己在沒有處理好內部矛盾和外部隱患的情況下就和大明開戰,從而影響到他的布局。
現在好了,經歷一年多的內部調整,皇太極已徹底掌控了八旗,排除了異己,坐穩了位置。至於林丹汗就更不用說了,在皇太極聯合其他蒙古各部的打擊下,林丹汗放棄了察哈爾遠遁土默特,後來在土默特和卜石兔大戰,未能及時拿下歸化城,無奈繼續西進,眼下早就跑到青海去了。
內憂外患解除,皇太極之前已經著手開始對付起北邊的索倫三部,不過雖然精銳的八旗打得索倫三部節節後退,俯首稱臣,可要真正收復索倫三部還沒成功,後續還要繼續和索倫部交戰,直到把整個索倫部和八旗合併才能達到皇太極的目的。
現在毛文龍一死,皇太極又看到了最好的機會,那就是對大明再發起戰爭的良機。
不過這一次皇太極針對的方向不是山海關,他知道打破山海關不是那麼容易的,要向南下必先打破袁崇煥的錦州、遼東防線,如果拿不下這兩城,滿清八旗是不可能兵臨山海關下的,就算打到了山海關,要入關也不是易事,和明軍相比八旗雖然驍勇善戰,卻缺乏攻城的有效器械,尤其是火炮這樣的大殺器,八旗更遠比不上明軍,皇太極手中除了寥寥無幾從明軍那邊搶來的幾門火炮外,其火力根本派不上太多用處,再加上滿清又沒有鑄造火炮的技術和真正的火炮炮手,如果和明軍在堅城下硬拼,皇太極根本毫無勝算。
所以皇太極沒有想直接在遼東和明軍硬碰硬的想法,他中斷和談再起戰爭的目標是東邊,而他的東邊除了毛文龍的東江鎮外,就是朝鮮了。
皇太極和努爾哈赤不同,努爾哈赤雖然是後金的創建者,也是八旗制度的創建人,可努爾哈赤更多的能力是在用兵打仗上,在政治上的敏銳和大局的判斷略有欠缺。
相反皇太極卻擁有這樣的眼光和判斷,他很清楚要想和龐大的大明抗衡,僅僅靠遼東一地是遠遠不夠的,遼東的地盤太小,而且地理位置不好,處於北方,出產不多,哪怕他現在改變了努爾哈赤時期的政治態度,開始對遼東的漢人展現出寬容的姿態,鼓勵民生,以改變以前八旗只懂得掠奪生存的情況,開始用他的手段和辦法建立起一個真正有效的政權統治。
不過鑑於實際情況,就算能夠做到這些也是有限,依舊遠比不上大明的強大。所以皇太極必須從其他地方想辦法,其中解決林丹汗,拉攏蒙古各部,北上攻擊索倫三部就是皇太極出於這樣考慮的針對性戰略,而現在皇太極在得知毛文龍已死後,就盯上了東邊的朝鮮半島,如果能拿下朝鮮為滿清所用,那麼自己的力量就能再一次膨脹起來,最終可以擁有和大明直接抗衡的實力。
朝鮮這個國名還是當年朱棣起的,以朝日鮮明之國為意,並被大明設為不征之國,一直都是大明的屬國。
這麼多年,朝鮮和大明的關係極為密切,大明對朝鮮更有再造之恩。當年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舉兵侵入朝鮮,意圖以朝鮮為跳板西征大明時,萬曆皇帝直接派兵援朝,在朝鮮和日軍大戰,最終把侵略的日軍給驅逐出去,收復了朝鮮國土。
從這點來說,如果不是因為大明的緣故朝鮮早就不復存在了,大明是朝鮮的再生父母都不為過。而朝鮮上下也把大明視為父母之國,無論從服飾還是文化都仿效大明,更自譽為「小中華」。
努爾哈赤起兵,朝鮮一直站在大明那邊,聯合大明同當時的後金軍隊作戰。哪怕大明一敗再敗,朝鮮軍也沒背叛過大明。毛文龍創建東江鎮後,朝鮮就是他的大後方,他能在皮島養軍三萬,還救濟了近十萬遼東軍民,如果不是以朝鮮為後方,僅靠著他做買賣和收稅的那些收入依舊是不夠的。
雖然毛文龍活著的時候和朝鮮的關係不怎麼好,畢竟作為大明將領毛文龍更多考慮從大明角度出發,從朝鮮索要糧草、物資等來作為軍需和後金作戰,在毛文龍看來是理所當然,可朝鮮那邊付出的多了,自然也有埋怨,可在毛文龍強壓下,朝鮮也不得不拿出東西給毛文龍。
現在毛文龍死了,東江鎮雖在卻成了一盤散沙,皇太極敏銳地就看到了這時候是最好壓服朝鮮的機會。
沒了毛文龍,區區朝鮮根本不足為懼,朝鮮兵的那些戰鬥力在八旗面前簡直不堪一擊,一旦壓制住朝鮮,讓朝鮮徹底屈服,那麼以朝鮮一國之力對滿清的好處是顯而可見的,未來有了來自於朝鮮糧草、軍械和其他物資的補充,滿清不僅能解決後顧之患,還有了足夠的底氣,更重要的是隨著朝鮮的掌控,大明就失去了一個外援,滿清後方就再也沒有半點憂患。
說干就干,皇太極就此盯上了朝鮮,準備徹底打服朝鮮為己所用。不過要拿下朝鮮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朝鮮雖然國弱,可也是一個國家,再弱的國家要打下來也要花費一點力氣。
皇太極是一個謀定而後動的人,他沒有馬上發動對朝鮮的戰爭,只是試探性地先派一部分八旗兵向東移動,嘗試著進攻東江鎮所控制的地盤,打通向朝鮮發動戰爭的通道。
同時,皇太極還調動另一部分八旗向錦州、寧遠一線試探,看看袁崇煥那邊的反應。隨著滿清的兵力調動和小規模的戰爭爆發,剛從皮島回來的袁崇煥頓時坐不住了,袁崇煥很是惱怒皇太極不顧雙方談判的繼續突然用兵,卻又不想和皇太極徹底撕破臉皮,他考慮再三派人去交涉,問一問皇太極究竟想幹嘛?為何原本談的好好的又開始動兵?大家開開心心做朋友不好麼?何必非得打仗呢?
「哈哈哈,這個袁崇煥……哈哈哈!」接到袁崇煥的書信,皇太極看後不由得大笑起來。
「大汗為何發笑?」皇太極的下手坐著一個男子,此人剃髮留辮,穿著女真人的服飾,身材魁梧,國字臉,面目端正儀表堂堂,留著八字鬍,看起來如同武將,可身上卻有股書卷氣,這人正是皇太極最信任的漢臣——范文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