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變動
就在朱慎錐做著準備的時候,皇太極也開始準備向林丹汗動手。
回到瀋陽後不久,皇太極就聯絡了科爾沁、喀喇沁及喀爾喀諸部,其中喀喇沁部在敖木倫之戰後對滿清大恐,再加上皇太極主動伸出議和的橄欖枝,喀喇沁左思右想最終決定投靠皇太極,背叛林丹汗。
其實也不怪這些部落投靠滿清,關鍵還是這些年林丹汗做的實在太過了。草原上的蒙古部落本就是依附強者的,他們的生存法制就是誰強就聽誰的,而林丹汗作為蒙古人的共主,自然尊林丹汗為首,可偏偏林丹汗一直打著武力統一蒙古的想法,讓這些部落苦不堪言。
努爾哈赤時,後金軍隊就時常出兵蒙古,攻擊察哈爾左翼的各部。按理說,作為蒙古之主的林丹汗有責任也有義務保護這些弱小部落,在後金出兵的時候及時救援和對方開戰。
可問題在於林丹汗的思路和正常人不一樣,這些部落每一次向林丹汗求援,林丹汗嘴上答應的漂亮卻沒任何實際行動,打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算盤,按兵不動坐視這些部落被後金攻擊。
等到戰爭結束,林丹汗又突然出兵,趁火打劫不是吞併那些損失慘重的小部落,就是掠奪他們的牧民牛羊。
堂堂一個大汗居然做這樣的事,怎麼能讓人服氣?幾回下來,這些部落對林丹汗極度失望,甚至還怨恨之極。再加上後金的武力壓迫和懷柔手段雙管齊下,努爾哈赤又善於利用聯姻來拉攏各部,時間久了,他們自然就投向了後金一方。
敖木倫之戰後,多羅特部幾乎被滅,林丹汗在戰後卻依舊無動於衷,這更讓許多部落離心離德。
現在有皇太極領頭,舉旗振臂一呼:「你們的老大林丹汗是個傻X,跟著他只有繼續倒霉,還不如跟著老子干,只要跟老子干,金票大大滴,牛羊多多滴,打跑了林丹汗,察哈爾地盤老子一寸都不要,統統分給你們,只要你們認老子當大哥就行,來不來?來的趕緊吆喝一聲,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既然有皇太極來當這個領頭大哥,還給了這麼豐厚的承諾,誰聽了不心動?再說了,在這些蒙古人眼裡,後金的信用可比出爾反爾的林丹汗強多了,而且皇太極這個人比努爾哈赤還大方,看起來也更為可靠。
更重要的是皇太極手裡的八旗能打啊,就連林丹汗的直屬精銳騎兵和八旗對上也是輸多勝少,現在繼續跟著林丹汗這條快要沉的破船,倒不如一起換乘皇太極這條新船,哪怕最後皇太極的承諾沒有全部兌現,只要兌現一半,對他們來說就足夠了。
一時間,各部落私下都表示了願意跟著皇太極乾的想法,拍著胸脯調轉槍頭來和自己以前的大哥拼殺,把原來的大哥打跑,搶人搶牛羊搶地盤,吃香的喝的辣好日子就在眼前。
有了這些部落的加入,皇太極拿下察哈爾的把握頓時更大了幾分。而這個時候林丹汗還忙著內鬥呢。
多羅特部被皇太極打殘後,林丹汗手下八個鄂托克中,奈曼和敖漢兩部夾在林丹汗和皇太極勢力之間搖擺不定,生怕下一次皇太極繼續西進第一個倒霉的就是他們。
為此,他們開始私下和皇太極聯繫,倒不是要背叛林丹汗,而是打著調解皇太極和林丹汗之間矛盾的想法。
在沒有經過林丹汗的同意情況下,他們派人去了瀋陽見皇太極,提出了蒙古和滿清和平的建議,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希望皇太極不要繼續對察哈爾用兵,而他們也會勸說林丹汗不再敵視滿清,老是打仗死這麼多人不好,雙方握手言和,開開心心做個好朋友豈不更好?
聽了他們這番天真的話,皇太極心中覺得好笑,同時也看明白了奈曼和敖漢兩部的顧慮,無非就是擔心戰火再起,他們兩部會第一個捲入其中。
皇太極直接拒絕了和談的請求,反而提出讓奈曼和敖漢加入自己聯盟的建議,調轉槍頭一起去打林丹汗。只要他們點頭同意,等趕走林丹汗,皇太極承諾一視同仁,把原本屬於林丹汗的察哈爾草原也分給他們部分。
皇太極的回答讓他們很是失望,他們並有背叛林丹汗的想法,只是打算在雙方中周旋一二。
背叛林丹汗,甚至投靠皇太極,這對於他們來說還從沒這個念頭,無奈之下只能打道回府另想辦法。
可他們怎麼都沒想到,就在他們回去的時候,皇太極悄悄就把這些消息散布了出去,而這些散布出去的消息在皇太極的有意安排下很快就傳到了林丹汗的耳朵里。
得知奈曼和敖漢兩部居然背著自己去找皇太極議和,林丹汗根本不考慮他們的苦衷,更不派人查明實際情況,先入為主就認為他們背叛了自己。
二話不說,林丹汗勃然大怒,直接出兵討伐奈曼和敖漢,他要用這個方式壓服部眾,同時殺雞駭猴給其他搖擺不定的部落顏色看看。
可誰想林丹汗這麼幹頓時引起了極嚴重的後果,在得知林丹汗要討伐自己後,奈曼和敖漢兩部全傻眼了,連忙派人去找林丹汗解釋,可這時候的林丹汗怒火上頭哪裡肯聽他們的解釋?非但不聽還直接殺了他們派來的人,直接就把他們逼到了絕境。
無奈,靠自己根本無法應對林丹汗的討伐,奈曼和敖漢兩部只能想辦法自保,而自保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找皇太極求救,心一橫就帶著部眾投靠滿清。
就這樣,在林丹汗的操作下,直接逼的奈曼和敖漢兩部脫離了察哈爾蒙古本部,跑到了皇太極那一邊。
得知他們來投,皇太極大喜過望,親自迎接對方,拉著他們的手親熱異常。不僅如此,皇太極還親自和他們簽訂盟約,斬雞頭燒黃紙昭告天地盟誓,只要他們跟隨自己,他皇太極定不負他們,之前的承諾全部有效,未來大家就是自己人了。
得知奈曼和敖漢兩部投靠了皇太極,氣得暴跳如雷的林丹汗因為擔心打不過皇太極只能生生咽下這口氣。這個事後果極其嚴重,察哈爾各部因為這件事人心浮動,為了壓下此事,林丹汗加強了對各部的控制,順手還宰了幾個人,意圖穩住內部,可他萬萬沒想到正是因為他的這些操作,更讓各部對林丹汗大失所望。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皇太極三下五除二就同蒙古各部形成了聯盟,已經做好了攻打林丹汗的準備。
不過各部的兵馬聚集還需要時間,皇太極這邊也需要做一些其他安排,但戰爭的陰影已經籠罩在了察哈爾,雙方的大戰一觸即發。
轉眼到了七月,因為常用靈露飲的緣故,天啟皇帝的身體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起初,在剛開始飲用的時候天啟皇帝的身體一下子就好了起來,整個人也沒了之前的疾病纏綿的樣子,無論是臉色還是精神都似乎恢復了平常。
可僅僅一個多月後,不知道怎麼回事,天啟皇帝突然又病了,這一次病和上一次完全不同,整個人浮腫,精神乏力,噁心嘔吐,還有腹瀉的症狀。
這些症狀分明就是重金屬中毒,但太醫院的醫生們卻怎麼都查不出是什麼病,隨著時間的推移,天啟皇帝的病情越發嚴重。
進入七月時,天啟皇帝的健康情況更是糟糕,幾乎已經臥床不起,此時的天啟皇帝已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在不斷流逝,而且多次用藥都無效果,這讓天啟皇帝隱隱察覺恐怕這一關要過不去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天啟皇帝很不甘心,他明明年齡不大,平日裡身體也很好,可就因為一次落水的緣故最終病重的現在這樣程度,難不成他要和當年的武宗一樣撒手人寰?走完短暫的一生麼?
不甘心!不甘心啊!
自登基以來,他雖貴為天子,可朝政一直都掌握在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手裡,而且因為他們的緣故,使得遼東接連遭受重創,讓大明面臨內憂外患,建國二百多年的大明朝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為扭轉乾坤,天啟皇帝無奈只能啟用魏忠賢,利用魏忠賢對東林党進行打壓,同時從文官集團手中搶奪權利。
魏忠賢乾的不錯,雖然天啟皇帝知道他是一個小人,可這個小人不僅忠心於自己,而且敢打敢拼,在自己的授意下以閹黨的名義拉攏了不少人,拿回了大部分權利,同時也把東林黨原本囂張的氣焰給打壓了下去。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再過上一年半載,天啟皇帝就能徹底解決朝堂問題,把困擾大明曆代君主因為文官集團權利過大而導致君權削弱的問題直接解決掉。到時候,他這個大明皇帝就將是自朱元璋、朱棣之後皇權最盛的君主,徹底掌控住這個帝國。
除去朝堂,還有遼東的戰事。天啟皇帝先用孫承宗,後用袁崇煥,穩住了遼東局勢,並且努爾哈赤這個老奴也死了,這對大明來說是異常鼓舞人心的大事。在天啟皇帝看來,只要繼續下去,遼東建奴的問題解決也是早晚的事,等到外憂內患徹底排除,隨著他的君臨天下,大明必然能在自己手裡中興。
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可現在即將成為泡影。
隨著天啟皇帝的病重,他已感覺到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了。雖然天啟皇帝嗅到了濃濃的陰謀味,可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沒有精力去判斷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更無法知曉自己為什麼會病重到這樣的程度。
作為一個帝王,在擔心自己生死的同時,天啟皇帝更擔心的是帝國的延續,他不能讓祖宗傳下來的帝國在自己死後就這樣垮了,所以對繼承人的問題已經在天啟皇帝的考慮中了,而且他很清楚,必須儘快做出決定,要不然自己死前沒安排好這一切,大明就會陷入混亂,這是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