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皇太極
等袁崇煜回到寧遠,把皇太極的意思告訴了袁崇煥,又帶袁崇煥去看了皇太極的「誠意」後,袁崇煥心裡也很是高興。
別看袁崇煥一直吹牛說自己比孫承宗還厲害,對付後金不費吹灰之力,可真正坐上遼東經略後的他反而開始有些心虛了。
之前他只不過是兵備道,寧遠之戰後才擔任的遼東巡撫。一直以來,袁崇煥都是在孫承宗手下幹活,負責的也之事寧遠的防務。
打工和做老闆是完全不一樣的,十個打工人眼裡九個覺得自己老闆是傻X,根本比不上自己,老闆這個位置自己來坐一定比老闆乾的更好,自己只是運氣差些罷了,要論能力遠比老闆來得強。
袁崇煥就是這個心態,他一直覺得憑著自己的本事別說遼東經略了,就算坐上當初孫承宗的薊遼督師都是沒問題的。可當他真正從一個打工人變成老闆,開始掌握更大的權利時,所處的位置和考慮問題角度的不同,使得袁崇煥突然發現當老闆並非那麼容易。
現在的袁崇煥已經是遼東經略了,整個遼東他是一把手,到了這位置,他不再僅僅負責寧遠一處的防務,而是要考慮全局。
真坐上這位置才發現事不是那麼好做,自己知道自己,袁崇煥細思之下覺得自己吹出去的牛要實現沒那麼容易,可問題這牛已經吹出去了,總得有個交代吧?想來想去正好天啟皇帝給他升官的同時也帶了話,袁崇煥靈機一動就有了和後金和談的想法,只要後金同意和談,重新尊大明為主,那麼遼東的戰事就可以用這個方式結束,到時候大明名義上就是後金的主子,後金成為大明的藩國,這樣一來就不用繼續打仗,雙方也能實現和平。
如果能達成和談,放棄遼東給後金也是值得的,畢竟這麼多年的戰爭下來,大明再強也有些吃不消,其他的不說僅僅每年巨額的軍費支持就已經超過正常財政收入了,如果不是魏忠賢搞錢的本事無人能比,恐怕遼東早就堅持不下去了。
派弟弟袁崇煜去瀋陽,目的就是要試探一下皇太極,而現在皇太極給自己的回覆讓袁崇煥高興不已。看著皇太極送給自己的厚禮,袁崇煥心中更堅定了當初的看法,他覺得皇太極和努爾哈赤不同,這是一個可以合作的人,大明和後金的和談成功可能性很大,一旦談成了,擺在自己面前的那些問題就不再是問題。
就此,袁崇煥寫了奏摺,向天啟皇帝表示後金新汗皇太極有意和大明和談。當然這奏摺中袁崇煥可不會告訴天啟皇帝所謂的和談是他先提出來的,把請求和談的建議說成了皇太極的意思。
至於為什麼要和談,理由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努爾哈赤已死,皇太極和努爾哈赤不同,是一個愛好和平共處的大汗,這麼多年雙方不斷戰爭,各自的損失也很大,以前努爾哈赤活著的時候和談自然沒有基礎,可現在努爾哈赤已經死了,皇太極打算和談是很正常的。
消息傳到京師後,天啟皇帝看了袁崇煥的奏摺倒也有些心動,雖然他內心中是想徹底解決掉後金的,但以目前大明的軍事力量,在遼東徹底打敗後金還是有點不切實際。
哪怕繼續沿用當年孫承宗以守為攻,不斷封鎖的政策,可真要把後金圍死困死,不戰屈人之兵,那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期間還不能有半點意外,一旦後金破罐破摔,不惜一切代價撕破大明防線的話,這個戰略部署就根本再不起作用。
之前努爾哈赤活著,雙方自然是死敵,可現在努爾哈赤已經死了,擔任新汗的是皇太極就不同了。從袁崇煥送來的奏摺里似乎這個皇太極和老奴有些不一樣,並沒有努爾哈赤那種強烈的攻擊性,另外皇太極這個人天啟也聽說過一二,據說皇太極好儒學,仰慕大明文化,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話,就連身邊的人中漢人也不少,而且還愛讀中原的書籍,頗有文采,這樣一個新汗從意識形態上親近大明也是很正常的。
就此,天啟皇帝考慮之後就同意了袁崇煥的建議,並給了他和皇太極談判的權利。
等消息傳回寧遠,再從寧遠傳到瀋陽後,得知大明那邊態度的皇太極哈哈大笑,他沒想到大明居然這麼好騙,自己隨便糊弄幾下,大明的君臣居然信了。
皇太極從來沒有想過要和大明真正和平,從後金建立一刻起,後金和大明的關係就是你死我活的敵對雙方。更何況,從薩爾滸之戰到覺華島一戰,大明在後金手上損失了多少軍民數都數不過來,雙方的仇恨已到了骨子裡,怎麼可能說把手言歡就把手言歡呢?
這又不是小孩子過家家,皇太極頭腦清楚的很,他的目標是要徹底占領遼東,把明軍趕到山海關以西去。除此之外,皇太極雄才大略,他還要征服蒙古,用蒙古人的鐵騎為女真人作戰,直接帶兵打進長城,去占領一直令人垂涎三尺的中原花花世界。
這才是皇太極真正的目的,不過眼下皇太極還做不到。剛剛繼承汗位的他暫時還無法發動戰爭,尤其是針對大明的戰爭。
皇太極不是努爾哈赤,他沒有努爾哈赤在後金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威望,作為一個之前的四貝勒,眼下的新汗,初登汗位的皇太極屁股下的位置並不牢固,他面臨著內外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一旦解決不好,別說完成心愿了,恐怕連汗位都坐不穩。
首先是後金內部的問題,雖然皇太極在代善的支持下坐上了汗位,但後金內部反對和不滿者並不在少數。
其中三貝勒莽古爾泰就是其一,原本他以為自己是汗位強力的競爭者,可他怎麼都沒想到當開會討論推舉誰來繼承汗位的時候,居然一個推舉他的人都沒有。
這樣的情況讓莽古爾泰傻了眼,頭腦簡單的他根本就不明白為什麼大夥沒人推舉他的原因,不就是因為這傢伙之前殺了母親麼?莽古爾泰非但沒有自省,反而覺得這是一個陰謀,是皇太極為了搶奪汗位和別人一起聯合起來針對自己的陰謀。
就這樣,莽古爾泰對皇太極心中極度不滿,仗著自己是嫡子和皇太極兄長的身份,哪怕皇太極登上汗位後莽古爾泰依舊不怎麼給皇太極面子,每次開會討論議事,莽古爾泰不是陰陽怪氣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弄的皇太極頭痛不已。
除去莽古爾泰外,還有阿濟格三兄弟。皇太極以快速和毒辣的手段逼迫大妃殉葬,固然解決了努爾哈赤死後汗位的隱患,可同樣也導致了阿濟格對皇太極的怨恨。
自己的老娘給皇太極殺了,阿濟格心裡能不狠麼?自然不可能給皇太極有好臉色。不過除了阿濟格外,多爾袞和多澤兩兄弟因為年幼,倒沒表現出什麼不滿的情緒,非但沒有不滿,反而還和以前一樣支持皇太極,更勸了阿濟格不要鬧事,說大妃之死怪不得皇太極,那是先汗的意思,而且能陪葬先汗也是大妃的榮耀等等。
多爾袞兄弟的態度倒讓皇太極有些意外,他沒想到年紀輕輕的多爾袞居然這麼識時務。既然如此,又是自己兄弟,放阿濟格三兄弟一碼也不是不行,何況善待他們,對自己的名聲也是有好處的。
但在內心中皇太極真的能信任阿濟格三兄弟麼?當然是不可能的,何況他們三兄弟手裡還握著兩黃旗呢?這可是八旗中最強大的兩旗啊。皇太極所謂的善待只是表面上,他必須要做出這幅姿態來,接下來就是拿走他們手裡的兩黃旗,而直接奪走是不可能的,一旦皇太極這麼幹了,八旗其他旗主必然反對,所以皇太極想了個妥善的辦法,這個辦法就是「換旗」。
為了加強自己手中的軍權,使自己手裡掌握的八旗在後金內部有壓倒性的力量,從而穩固自己的地位,皇太極對八旗重新調整,第一步就是要拿走阿濟格三兄弟掌握的兩黃旗。
直接奪走是不行,退而求次的辦法就是換旗。所謂換旗就是找個理由把他們的兩黃旗用八旗其他旗調換,從而增強自己的力量,削弱阿濟格三兄弟的兵權。
在皇太極的安排下,還有代善等人的支持下,換旗很快就開始,最終阿濟格三兄弟手中的兩黃旗換成了兩白旗,換旗後雖然他們三兄弟依舊是兩旗的旗主,可丟掉了兩黃旗後,他們的實力也損失了不少,反觀皇太極不僅拿到兩黃旗,還通過換旗中的小動作在兩白旗中安排了不少他的人,藉此權利大增。
接下來,皇太極又任命和提拔了一大批人,這些人都是皇太極的部下或者被他所拉攏的人。皇太極讓這些人占據了八旗各職,通過他們逐步向其他各旗滲透,進一步增強自己對後金的掌控力。
這些操作短時間是無法馬上完成的,而且內部對自己不滿和反對派的清除也需要後續的安排進行,所以皇太極需要時間來做這些,在沒有完成對後金的絕對掌控情況下,他並不想和大明發動戰爭,攘外必先安內,這個道理熟讀漢人書籍的皇太極很是清楚。
(雙倍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