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孫承宗去職

  第360章 孫承宗去職

  柳河之役慘敗,魯之甲、李承先、錢應科等人身亡,朝廷一片大嘩。

  甚至在京師那邊還有傳聞,說是此戰明軍敗的一塌糊塗,直接喪失了十萬精銳,遼東防線動搖,孫承宗難咎其責。

  實際上,柳河之役雖然敗了,魯之甲、李承先、錢應科也死在戰場,可其實根本就沒傳聞的那麼誇張,這支部隊總共也就八百人,而且還逃回來一些,從這點來講真正損失的明軍也就是這麼點數。

  另外馬世龍派兵的時候除魯之甲、李承先、錢應科這一支部隊外,還有一支偏師,這支偏師卻是打了勝仗的,就在皇太極帶兵猛攻魯之甲等人時,這支偏師也打了後金兵一個措手不及,殺了幾個後金建奴,其中還有一個固山,此外還救回五百餘遼民。

  如果從整體來說,柳河之役雖是敗了,但真正的損失並不大,雙方其實各有損失,充其量明軍這邊吃的虧比後金建奴更大些罷了。

  但朝廷那邊卻不這麼認為,隨著柳河之役戰敗的消息傳開,關於遼東大敗的傳聞越來越是離譜,可偏偏天啟皇帝和魏忠賢卻沒有讓人進行解釋,甚至任憑這種傳言越來越烈。

  很快就有言官聯合彈劾總兵馬世龍和薊遼督師孫承宗,就連遼東巡撫喻安性也一併彈劾,大有一副追責到底的架勢。

  這些背後其實是魏忠賢的授意,隨著閹黨的不斷壯大,眼下魏忠賢和東林黨的爭鬥中已占了上風,楊漣、左光斗等人已經完了,隨著之前翻出汪文言的案子舊事重提,再包括熊廷弼和東林黨勾結的罪名,處死熊廷弼後閹黨直接逮捕了包括楊漣、左光斗在內的大批東林黨骨幹,並下了狠手。

  柳河之役發生前不久,楊漣和左光斗等人已死在了獄中,心腹之患的除去讓魏忠賢一伙人彈冠相慶,就連天啟皇帝對此結果也很是滿意。

  可楊漣、左光斗等人雖死,但東林黨依舊還沒徹底打垮,朝中東林黨的力量依舊不弱,更因為閹黨對東林黨的迫害,使得東林黨殊死反抗,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曾經掌控朝政的東林黨哪裡有這麼容易一棍子打死的?要徹底解決掉東林黨現在只是一個開端呢。

  接下來魏忠賢要繼續向東林黨下手,可擺在他面前的一道障礙是無論如何都越不過去的,這障礙就是內閣閣老、大學士、薊遼督師孫承宗。

  孫承宗是東林黨的大佬,不把他給拿掉,根本不可能徹底解決東林黨問題。只要孫承宗一日在薊遼督師的位置上呆著,朝中的東林黨就有足夠的底氣,所以對付孫承宗就是魏忠賢的下一步。

  對於孫承宗,魏忠賢可沒膽量和對付楊漣等人那樣肆無忌憚,要知道孫承宗是天啟皇帝的老師,天啟皇帝對孫承宗的信任不亞於對魏忠賢。而且天啟皇帝也警告過魏忠賢,絕對不能用骯髒的手段來對付自己的孫老師,孫老師幫了自己許多,他是一個能做事又肯做事的人,和其他誇誇其談的東林黨人不一樣,自己的這個老師還是要保的。

  就算想讓孫承宗下台,逼迫他不再成為東林黨的後台,天啟皇帝也必須確保自己的孫老師不會沾惹上其他麻煩,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合適的理由撤掉他的薊遼督師職務,然後讓他回鄉養老去。

  就在這個時候,柳河之役爆發,明軍戰敗的消息傳來。等消息傳到京師後,魏忠賢頓時大喜,連夜就去見了天啟皇帝告知了此事。第二日,在魏忠賢的授意下關於柳河之役慘敗的事就很快傳遍了京師,明明只是損失幾百人的小敗在魏忠賢的引導下居然成了喪師辱國十萬人的慘敗,再加上閹黨一系的言官聯合彈劾,天啟皇帝順水推舟,先罷免了馬世龍,接著又拿掉了遼東巡撫喻安性,至於孫承宗雖然沒有直接罷免,可朝中對他的彈劾依舊不斷,天啟皇帝卻始終不表明最後態度。

  消息傳到遼東,孫承宗看得明白,他心裡很清楚這是天啟皇帝給自己留著面子呢,希望讓他自己辭職而不是由朝廷撤職。

  畢竟他是帝師,和天啟皇帝師徒之間是有感情的,如果天啟皇帝和對付馬世龍等人一樣直接下旨把他撤職,這對於天啟皇帝的名聲不好,而且也讓孫承宗這個老師為難。

  孫承宗長嘆一聲,明白了天啟皇帝的想法,當即就上折自請辭官。摺子到了京師後,天啟皇帝直接就駁回,給孫承宗寫了一封信,信里的意思是自己知道柳河之役不管孫老師的事,孫老師是受了人牽連,朝廷中許多人彈劾孫老師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可他是絕對不信的,孫老師這些年在遼東勞苦功高,自己都是看在眼裡的,讓孫老師儘管放心就是,他作為皇帝,哪怕得罪了滿朝文武都會保住孫老師的。

  孫承宗接到天啟皇帝的信後哭笑不得,他絲毫沒有多想立即又寫了一封辭職報告送往京師,天啟皇帝依舊不許。

  天啟皇帝不同意那麼孫承宗就再上書,態度極為堅決,兩次三番,天啟皇帝「無奈」只能答應了孫承宗辭官請求,下旨同意孫承宗辭去薊遼督師的職務,但同時也給了孫承宗極大的殊榮,孫承宗特進光祿大夫,兒子世襲中書舍人,又賞賜蟒服、銀幣等,並派人保護孫承宗回家。

  孫承宗去職後,去年就被天啟皇帝起復回京的高第已經是兵部尚書了,隨後天啟皇帝下旨讓他接替孫承宗為遼東經略。

  沒錯,高第的職務不是薊遼督師而是遼東經略,就是之前熊廷弼所擔任的職務,天啟雖然重用高第,並以他填補孫承宗離開後的空缺,但也在給予他的權限中做了限制,沒有讓高第接替薊遼督師的職務,而是重新啟用了之前遼東經略的職務進行替代。

  高第赴任遼東經略,王永光接替他的兵部尚書之職,自此孫承宗主持遼東戰事以此結局落幕。

  得知孫承宗去職後,袁崇煥在遼東為孫承宗大呼不平,還擺出了一副要和孫承宗同進共退一起辭官回鄉的架勢。不過孫承宗很快就給袁崇煥去了一封信,信中告訴袁崇煥要以國事為重,不得意氣用事,哪裡有因為私人情緒而至國事不顧的道理?

  在孫承宗的勸說下,本就是做些姿態的袁崇煥自然從善如流,最終還是聽從了孫承宗的勸告。

  當這些塵埃落定的時候,時間也到了天啟五年的十月,這時候的朱慎錐也早在一個多月前就回到了大明。

  林丹汗挑起的戰爭在朱慎錐和卜石兔的聯手下以虎頭蛇尾的方式結束了,因為騰格爾部的先行撤軍,林丹汗最終還是沒和卜石兔一較高下,很快就撤軍返回了察哈爾。

  回到部落,朱慎錐以此戰戰敗的緣故追究責任,對部落進行了清洗,徹底解決了部落之前存在的隱患。經過清洗後,整個部落完完全全落到了朱慎錐的手裡,再也沒有人有能力影響可以到朱慎錐在部落的權威,而那些和林丹汗暗中眉來眼去,意圖藉此掌控部落的頭領們也早就被王海暗中處置了。

  整合完部落,雖然和卜石兔一戰中受到了些損失,可實際上經此整合,部落的整體實力反而比以前更強了些。在做完這些後,朱慎錐又以外交和武力的雙重手段對周邊本就不是自己一系的小部落直接下手,找了個藉口吞併了他們,更讓部落的人丁增加了不少。

  朱慎錐的這個做法就連林丹汗也沒辦法,因為騰格爾部完全是打著這部落是卜石兔一系的旗號來的,之前的戰敗讓騰格爾部憋著一股子勁,正紅著眼找人報復呢,這兩個部落不巧就成了出氣筒,而且他們的規模都不大,實力也弱,不找他們麻煩找誰麻煩?

  就連卜石兔也沒說話,因為這兩個部落其實和他沒太大聯繫,再加上之前卜石兔和朱慎錐私下的合作,臨陣時卜石兔又懷著異心,甚至還起了直接幹掉朱慎錐的想法。

  雖然最後吃虧的是卜石兔,可這個事並沒算完,事後朱慎錐讓人送信給卜石兔,在信中指責卜石兔不講信用,表現出極度憤慨的姿態。這讓卜石兔很是丟臉,作為土默特名義上的首領,如果當初能幹掉朱慎錐自然是沒問題,可卻沒能做成此事,一旦朱慎錐把這事給宣揚出去,必然會給卜石兔帶來壞影響,就這樣卜石兔也默許了朱慎錐回到部落後的小動作,以此來彌補之前違約的行為,也算把此事給揭了過去。

  前前後後花了不少時間,這才處理完部落的事。接下來就是邊貿的事了,周安民在朱慎錐的建議下沒有去京師任職,拒絕了田爾耕給他升官的安排。不過對於威遠衛的邊貿之權,周安民也沒貪戀,直接就讓了出去,把這個事交還給了田爾耕,這反而讓田爾耕覺得很不好意思。

  如果是普通錦衣衛千戶也就罷了,可偏偏周安民和魏良卿的關係不一般,現在周安民一沒有升官,二又丟了差事,這事要給魏良卿知道,魏良卿肯定不樂意,弄不好還會得罪魏良卿。

  田爾耕想來想去只能用其他辦法彌補,直接幫周安民運作了一個指揮僉事的加銜,既然周安民不肯來京師,但官還是要升的,有了這個加銜也能交代得過去,另外田爾耕索性又把位於山西的另外兩個錦衣衛千戶所,包括周安民原本負責的千戶所都交給他負責,這樣一來周安民就成了山西地位最高的錦衣衛頭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