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基礎

  第330章 基礎

  在戰爭中,持續高強度的射擊狀態意味著什麼朱慎錐心裡很清楚,如果能持有大量這樣的轉輪槍,依靠連續五次射擊的快速就能形成彈幕的封鎖,哪怕對方是精銳的騎兵,只要自己這邊準備充足,有足夠的轉輪槍交替的話,那麼對方根本就沖不過來。

  這樣的威力不是普通火槍能比的,哪怕裝填速度稍緩些也是值得。

  這種武器的出現能直接改變戰爭的模式,從初級的火器戰術逐步向更先進的戰術發展。不過這種槍的弊端也是實實在在,除了裝填麻煩外,就是射程的問題了。

  戚繼光的五雷神機最遠能射一百二十步,換算下來就是二百米左右。但現在研製的轉輪槍雖比五雷神機更為先進,可射程距離卻要短上不少,按照實驗來看,因為密封的原因再加漏氣嚴重,而且目前採取的又是黑火藥,最遠射程僅僅八十米,有效射程在二十米左右,並且精度的問題準頭也不如鳥銃,和五雷神機相差甚遠。

  這個數據拿出來比較似乎不怎麼樣,可朱慎錐卻沒在意這些,原本他就知道左輪槍的射程相對低些,但其連續射擊和單次高速射擊卻是這個時代獨一無二的,相比戚繼光的五雷神機更適合戰爭。

  不管那種先進的槍械,在一開始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並不是否定它技術上的進步。相反,許多問題可以通過技術和工藝逐步完善,轉輪槍同樣也是如此,轉輪槍的出現會讓朱慎錐的士兵在戰場上增強火力打擊力度,保證持續戰鬥的可能,之前所提到的問題並不算真正問題,尤其是射程,在雙方短兵交接的情況下,二十米和三十米又有什麼區別呢?

  高興之餘,朱慎錐重賞了趙大和姚遠,至於那位出了大力的老木匠朱慎錐也沒忘記,特意把人招來好生勉勵,不僅給了金銀的賞賜,還決定讓趙大帶著老木匠和姚遠兩人組成一個專門的火器研製小組,讓他們開動腦筋,利用傳統機關的構造和借鑑進一步完善這種轉輪槍,同時也可以研製出其他新式的火器。

  除此之外,朱慎錐還向老木匠承諾了一個官身,這個消息讓老木匠欣喜若狂,作為匠戶能當官,這是所有匠戶夢寐以求的,如此老木匠瞬間精神抖擻,向朱慎錐叩首道謝。

  就連幫著出主意的姚良也一併賞賜,不過考慮到姚良對火藥更為精通,而且他的興趣也更多放在火藥上面,朱慎錐還是讓他繼續研製火藥和火帽這些。此外,朱慎錐私下和姚良聊了聊,向他灌輸了一些關於化學方面的知識,讓他可以朝這方面鑽研一二。

  畢竟傳統的黑火藥已經到了完善的地步,再進一步已不太可能了,要想取得突破,只能從化學方面入手,不過要做到這步卻是非常困難。

  現在的科學還沒達到這個程度,民間除了煉丹的道士外基本沒什麼人會搗鼓這些玩意,哪怕有些道士已經折騰出了綠礬油(硫酸)這種玩意,可對於原理也是根本不懂,完全是誤打誤撞做出來的。

  朱慎錐雖然不是化學專業,可讀書時候也上過化學課,基礎的化學知識還是略知道一二。

  硫酸是許多工業的基礎原料,更是製造現代火藥的必需品。

  其中把硫酸和甘油按比例進行混合,就能產生硝化甘油,而硝化甘油是一種威力強大的易爆品,大名鼎鼎的諾貝爾在歷史上研製的就是這種玩意。而利用天然纖維,比如用珂珞酊棉和硝酸甘油再結合,使其性能從活潑變成穩定,最終產生的就是諾貝爾發明的無煙火藥。

  這些大致的方向朱慎錐略知一二,這還多虧了當年的義務教育和科普書籍,可要讓朱慎錐說個明明白白卻是根本不可能的,說句實話,就連綠礬油(硫酸)這玩意他也沒怎麼見過,哪怕放在他面前都認不出來,更不要說就進一步研製了。

  不過朱慎錐還是把這些告訴了姚良,讓他可以從這個方向入手。但也提醒了姚良,一旦綠礬油和其他原料混合會有很大的風險,研究過程必須小心謹慎,至於甘油是怎麼製作出來的朱慎錐就更不知道了,他記憶中依稀只記得是用油脂進行皂化後提煉的,至於步驟就一無所知了。

  面對朱慎錐的建議和講解,姚良頓時起了精神,他願意接受這個任務並試一試。

  不過姚良也提出,希望能增派人手,僅靠他一人恐怕不行,尤其是因為牽涉到化學方面,他也沒這方面的經驗,就連綠礬油的提煉也從來沒有做過。

  對姚良的回答朱慎錐表示理解,他告訴姚良自己會去找點人來幫他,甚至去找幾個會煉丹的道士來協助他做這個事,不過這也需要時間,得派人去找尋合適的人然後再請來才成。眼下只能給姚良幾個普通的助手,讓姚良帶著先搗鼓起來,至於能搗鼓到什麼程度就看他的能力和運氣了。

  安排完姚良,趙大那邊也做了交代。

  現在冶煉的技術還是有些問題,製造出來的精鐵用來造普通的軍械自然可以,雖然打造一般的火器也沒問題。可相比後世的工業品,這些還很原始,打造的火器從質量來說比現在大明軍中使用的火器好許多,但依舊不盡人意,這也造成了更精密的火器製造難度和火器的體積重量過大,使用極其不便。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在歷史上直到清朝後期,也就是光緒年間,中國製造的槍炮材料質量也遠不如歐洲發達國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火炮的製造了,朱慎錐前世曾經在旅遊的時候見過清朝的炮台,炮台上擺著兩門一百多年歷史的岸防炮,一門是中國自己製造的,而另一門是當時從德國克虜伯購買的。

  單門炮看還沒什麼,兩門放在一起比較一眼就能看出差別,相比表面光滑無比,黑的發亮的克虜伯大炮,自己製造的那門大炮炮身上卻坑坑窪窪,布滿大大小小的孔洞,炮身也因為材料的緣故比克虜伯的大炮造的更粗,炮管內徑卻更細些,其差異非常明顯。

  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技術上的落後,而現在東西方的差距還沒達到如此巨大的程度,相反大明在許多技術上還是略領先西方的,其中也包括冶煉和金屬製造方面。

  但這個差距已經開始逐步拉小,如果歷史不改變的話,等到歐洲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西方技術日新月異,很快就趕上並超越了中國。而在中國,留著辮子的統治者們依舊沉迷於天朝上國的美夢中呢,等到被洋槍洋炮直接轟開國門,這才打破了夢境。

  憑藉朱慎錐的一己之力要改變這個世界現在是千難萬難,他如今只擁有趙屋嶺的這麼一座礦山和工坊,工坊中的人比如趙大、姚家兄弟等等,充其量也就是略微出色的匠人罷了,許多匠人連大字都不認識幾個,所會的技藝也都是祖傳下來的,哪怕手上技術再好,他們的創造力和思維也有局限性。

  要想靠這些底子來做到科技進步簡直就是異想天開,憑藉這樣的基礎想達到工業革命的程度和白日做夢沒什麼區別。不過再難也要做,哪怕在技術上略有提升也是一個巨大的成功,至於真正的工業革命這是後話,以目前朱慎錐的實力和能力根本就做不到。

  在交代完趙大這些事後,朱慎錐並詢問了趙大是否可以再對轉輪槍進行完善,以減輕重量更適合戰鬥,同時在細節方面進一步調整,隨後批量製作的可能。

  對此趙大表示他會盡力去做,但因為轉輪槍的結構要比普通火銃複雜的多,而且精細度也要求更高,以目前的製作能力打造起來很不容易。就像今天朱慎錐試射的這把轉輪槍,從設計定型到製作完成前後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光打造這些零件就不容易。

  如果要大批量製造,必須抽調近半的人手專門對各零件部打造,而且打造極其精細,一旦尺寸有差異整把槍就組裝不起來,或者精度的原因威力削弱甚至產生故障。

  對此朱慎錐表示理解,但他依舊讓趙大抽調人員進行製作,轉輪槍的出現會大大增強戰鬥中火力強度,哪怕不用線形陣列來打造專業的火槍部隊,僅僅把這種轉輪槍裝備目前的新軍,以替代鴛鴦陣戰法中目前手持火銃的火槍手也足以讓鴛鴦陣的戰鬥力更進一步。

  試想一下,擁有能連續五次射擊不需要中途裝彈的火槍手替代之前的火銃手,鴛鴦陣的攻擊力和防護力必然更上一層,到時候每個火槍手可以裝備兩支轉輪槍,擁有一共十發甚至更多的持續射擊能力,這樣的攻擊強度再加上佛郎機和虎蹲炮的輔助,朱慎錐根本想像不出來有什麼軍隊能在相同軍力甚至略多於己方的情況下能抵擋住如此攻擊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