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枋頭大戰
堂房下,朱晃那精悍的身影佇立著,見到快步而來的苟政,立刻躬身行禮。
「可是枋頭有消息了?」苟政氣勢十足,沉聲問道。
朱晃頜首,沉聲應道:「正是!」
「結果如何?」苟政表情微肅,語氣中帶有一抹興奮與期待,盯著朱晃追問「稟主公,適才關東探騎傳來急報,枋頭大戰,冉魏大勝,趙軍大敗,張賀度、劉國、段勤、楊群敗走,張沈、靳豚被魏軍追斬,趙軍死者數萬......」朱晃平復心緒,儘量穩著語速來。
苟政聞之,臉也仿佛打開了,很是感慨,念頭一轉,又道:「氏呢?』
顯然,管再閔與那些羯趙耆老遺少如何打生打死,苟政真正關注的,只有與他具備直接利益衝突的枋頭集團。
朱晃應道:「據聞,各路趙軍連敗之際,氏酋健率軍猛攻枋頭城外魏軍寨壘,雄則引城中之軍突圍,二人會師殺敗圍城魏軍,在冉閔回師之前,引眾西逃,眼下正於汲縣,重整旗鼓,聚攏潰散部眾....
這樣的答案,自然可喜,畢竟經過冉魏這麼一場禍亂,氏算是雪上加霜,
再受重創。或許是貪慾不足,幸災樂禍之餘,又不免可惜,怎麼就讓氏兄弟成功脫逃了呢?
「走,入堂敘話,把探報給我,你也再詳細說說!」苟政臉上還是綻露笑容,親切地拍了拍朱晃肩膀,招呼道。
「諾!」
事實上,距離枋頭大戰出結果,已經十餘日過去了,早早五月初四的時候,
隨著冉閔追斬趙將靳豚成功,氏兄弟突圍西逃,這場規模宏大、波及廣泛的「魏趙」戰役,就宣告結束了。
只不過,戰爭將枋頭周邊的局面徹底攪渾,交通線一度斷絕,苟政投入在關東的情報力量也實在薄弱,耗費了不少時間,方才把大致情況打聽清楚,有些消息甚至是從冉魏的「官方通報」了解。
等消息傳至長安,自然是嚴重滯後的,不過這些都是次要的,對苟政來說,
枋頭大戰的結果真實、屬實,最為重要,這是他對關東局勢變化做出判斷與應對決策的重要前提。
起初,麻秋洪,亂枋頭,事敗,北遁安陽,請援於鄴城。冉閔應麻秋之請,見機南下,率戎卒五萬,南掠枋頭,兵臨城下,氏老巢告急。
恰逢健西征之軍,斷尾東歸,連受挫折,氏軍隊,士氣大衰,軍心動盪,人心思異。如此情況下,健自覺僅僅憑氏之力,絕難是魏軍對手,因此並未急於東歸救援,至汲郡後,軍於凡城整軍,遣輕騎東進襲擾,同時廣發英雄帖,召河北石趙舊臣,共討冉閔。
健對羯趙耆老們當然不似乃父,有多強的號召力,但對其邀請,河北的羯胡群雄,響應者甚眾,近者有段勤、劉國、張沈,遠者如張賀度、靳豚、楊群等,悉數舉兵,從四面八方向枋頭進兵。
打再閔這個弒君篡位、倒反天罡的逆賊,這些羯趙地方軍閥們是分外積極的。
而再閔,是個相當硬氣且自負的人,寧肯直中去,絕無曲中求,他對那些響應石祗、與他作對的羯趙遺老,早有剪除之心。
然而,那些將軍、刺史,各據一方,想要逐一討平,卻是費時費力,難得有個機會,齊聚一起,正可一併殲滅。
再閔這份心態與氣勢,不管是自負其力也好,或為激勵士氣也罷,他不只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面對洶洶而來的羯趙聯軍,再閔在四月下旬,重新徵召了十萬大軍(戰鬥力當然是有水分的),聚於枋頭。
並於四月二十三日開始,再度發起對枋頭城的猛攻,這一回,比起之前,再閔可沒有留手,俘獲的降兵、枋頭周邊的流、難民,成千上萬地被魏軍逼迫著,
堆到枋頭城的攻防上。
人潮戰術,尤其是不顧犧牲、用人命去堆的戰術,總歸是有用的,魏軍急攻數日,一連晝夜,不曾罷休,枋頭城也一度瀕臨告破。
即便以雄之指揮將才,城中氏軍之精銳,也差點被咬死,危急時刻,還是健領軍東進,軍於淇水西岸,魏軍攻勢乃止。
而隨著健兵至的消息傳開,其餘各路趙軍,也隨之再進一步,向枋頭戰場開進。顯然,各路聯軍對付再閔的目標是一致的,但從形式上看,這就是一次救援枋頭的戰役,讓各路趙軍為氏火中取栗,各懷心思的羯趙軍閥們,自是不為。
這種看似聲勢浩大,實則各懷鬼胎的情況,對魏軍來說,是一項極其難得的優勢,也是獲勝之機。
眼瞧著各路援軍,就像凝聚成一條扼脖套索向己方襲來,再閔這邊也果斷改變方略,繼續攻城自不可取,面對群狼,他還沒有托大到這個地步。
中書監盧諶建議再閔,援兵勢大,而王師頓兵堅城,久攻不下,士氣受挫。
諸敵遠道,人心不齊,當固壘沉下,挫其銳氣之後,再尋機破敵。
對盧諶這個「老古董」的建議,再閔根本不聽,果銳強悍如他,怎肯坐以待敵,被動接戰。打老了仗的他,也很敏銳地找到了戰機,並果斷把握住了。
各路趙軍,或強或弱,或眾或寡,或先或後,這是天賜他逐個擊破的機會。
當然,這個時期的冉閔,還勉強聽得進建議,決定主動發兵破援的同時,在枋頭城下,也留下了相當兵馬。
再閔留車騎將軍胡睦、平南將軍高崇、征虜將軍呂護等文武將臣,率八萬餘卒民,繼續圍困枋頭城,固壘加柵,擺出防禦姿態。
又以前將軍蘇彥、射聲校尉張艾率銳士一萬,軍淇水東岸,監視健軍。可以說,再閔將其大部分兵力,都用來對付氏軍了,對氏兄弟他還是相當重視。
但在破敵之策上,再閔還是選擇先揀軟柿子捏。做好枋頭城前的軍事安排後,冉閔親自率領三萬魏軍精銳,自枋頭髮,迎戰其他趙軍.....
夏四月二十八日,枋頭大戰進入決戰階段,來自再閔的對羯趙聯軍的犀利反擊,正式展開了。
再閔率軍,東北循白溝而進,首先進攻的,便是才從黎陽西渡的段勤軍。段勤,段氏鮮卑猛將段末杯之子,作為流落中原的段氏鮮卑一脈,段勤魔下還是有些鮮卑老卒的,然而面對再閔急襲,僅半日便被擊破。
段勤大敗,被陣斬五千餘人,全軍潰散,段勤數萬之眾,僅率數千殘兵脫逃,連老巢黎陽也不敢回,徑直南渡,到河南去投占據陳留的段龕去了。段龕,段氏鮮卑首領段蘭之子。
大破段勤後,冉閔沒有選擇窮追猛打,斬盡殺絕,而是重新聚攏兵馬,整編恢復,其後調頭北上,於內黃縣南、黃池以西,截住自繁陽領軍西來的鎮南將軍劉國。
劉國從梁舉義開始,便活躍在羯趙的軍政壇上,至少從一年多來的表象看來,他為石趙社稷,算是盡心竭力了。面對魏軍的進攻,他也沒有怯逃,而是率軍死戰。
當然,死戰的結果就是,差點歿於陣中。劉國軍比之段勤軍,好不到哪兒去,在再魏精兵強大的攻勢之下,敗退往內黃據守(劉國西進之後,先把內黃攻克,以為進兵基地)。
恰此時,撫軍將軍張沈,率部下兩萬餘眾,趕來助戰,二者一內一外,互為角,共抗魏軍。然而,冉閔的強悍,再度體現出來。
留少數兵馬,監視劉國敗軍,再閔自率主力,直襲張沈。而張沈,哪裡預料得到,再閔竟然如此瘋狂,不管不顧,而論野戰,又哪裡是魏軍的對手。
於是,在內黃西北,張沈軍被打了個支離破碎,全軍覆沒,連張沈本人,也被魏軍將校斬獲。反是劉國,見勢不妙,又留下三千多具屍體,東逃回繁陽去了。
三日之間,冉閔親率魏軍,分別於白溝、內黃,大破三路趙軍,皆獲全勝,
也基本奠定了這場「魏趙戰爭」的最終走向。
而段勤、劉國、張沈三路兵馬慘敗之後,其餘南來的趙軍,可謂聞之色變,
望而卻步。當其時,張賀度、楊群、靳豚三將,已聚兵五萬餘眾,從東面繞過精兵把守的郵城,向內黃西北、郵城東南的長樂縣挺進。
聞敗訊之後,立刻裹足頓步,不敢再南下了。但這個時候,你不來,我自去,僅在內黃休整了一日,冉閔便再起大軍,渡水北上長樂。
面對再閔的強勢進擊,張賀度等人即便心怯,也不得不強行鼓足勇氣接戰,
但這種勉強,反應到戰場上,便是一場慘敗。
魏軍五日之間,奔襲數百里,連戰數場,雖然將士都十分疲憊,但連番勝利的刺激下,士氣依舊高昂。又兼冉閔親自統率指揮,逢戰必披堅執銳,身先土卒,衝殺在前。
於是,在長樂縣北,魏軍再度獲得了一場大勝,張賀度等人根本扛不住魏軍的衝擊,尤其是再閔親率的上萬中軍勁旅,更是所向摧陷,無所不破。
長樂之戰,張賀度、楊群僅率少許殘部狼狐北逃,靳豚被再閔親手斬下腦袋,在魏軍的追殺之中,趙軍死三萬餘人.:..,
前前後後,死在魏軍手中的趙卒,六萬餘眾,而再閔五日三戰,擊破趙軍十三萬之多。
至此,由枋頭之亂引發的「魏趙戰爭」,進入收尾階段。響應健文的羯趙勢力,當然不只這六支,但他們卻是最主要的參與者(離枋頭相對較近,直接參與其中)。
「六軍」敗亡,餘下的小魚小蝦們,自然不敢與冉閔作對,甚至各個「屏氣凝神」,生怕把魏軍的兵鋒引來。
在取得輝煌勝利的同時,魏軍的損失也不輕,傷亡近萬,尤其那些冉閔賴以生存的禁兵精銳,衝鋒陷陣的過程中,死傷尤重。
不過,再閔最大的損失,還在南邊的枋頭,這個引發這場大戰的導火索。魏軍的動向,被健盡收眼底,在其率軍出擊之後,並未妄動,仍於淇水與蘇彥、
張艾相持,但默默做著準備。
一直等到冉閔遠至內黃了,健也終於動手了。五月初二,健親率兩萬敵低部精兵,強渡淇水,渡河之前,他與氏子弟及諸將慷慨言道:「若不破魏軍,俱死於枋頭!」
沉默數日的氏軍,一出手就是石破天驚,一往無前,強渡淇水之後,才反應過來的蘇彥、張艾二人急率軍迎戰,但很快就被黃眉等氏子弟兵擊敗,退往水畔城周的寨壘。
健不肯罷休,徑直率軍攻寨,由此引發了枋頭西寨魏軍的潰亂。城周魏軍雖眾,但可戰之精兵,實在不多,而那些普通部眾乃至壯丁,又哪裡扛得住氏軍的衝擊。
最後,手忙腳亂之下,胡睦等人最後竟然只能放棄西寨,收攏兵馬,據守其他寨壘。城外戰起,城中的雄、安,也趁機率兵出城衝殺。
符健東渡,的確是有趁虛破魏軍的打算,但魏軍在城外大築堡壘,還是起到了作用,極大阻礙了氏軍的後續進展。
雖斬獲頗多,但眼見傷亡加多,慮再閔之回師,不敢久攻,最後,健只能含著淚,與雄聚攏兩部氏軍,向西撤去。胡睦等魏將,靠著固壘,好不容易擋住了氏軍的進攻,早已驚駭莫名,損失慘重之下,更不敢追擊,只能眼睜睜看著氏軍從容西渡..:::
等冉閔率領大勝之師,重新南下枋頭時,見到的是一座空空如也的枋頭城,
以及數以萬計的死傷。枋頭城的失利,對再閔來說,就像閃耀王冠上的一道明顯污痕。
這讓心高氣傲的冉閔十分憤怒,他已經相當重視荷氏了,為此留下了那麼多人,結果五個打一個,又有堅壘依託,還能被打成這副慘像。
這樣的結局,固然有諸多客觀因素,但依舊難為冉閔接受,於是,暴怒之下的冉閔,直接把作為主將的車騎將軍砍了,以懾三軍,又傳命回鄴城,夷其滿門再閔皇冠上的血色,更加鮮艷深沉了,這其中包括魏軍將士自己的鮮血。
殺掉胡睦之後,再閔猶不解氣,探得健兵動向後,不顧勸阻,決定起大軍西追,定要將氏這路禍害徹底消滅,方息其心頭之恨。
不過,這項足以讓苟政叫好的決策,沒能成行。鄴城來警,羯趙皇帝石祗遣丞相石琨,率軍十萬,已過邯鄲,逼向郵城。
考慮到人困馬乏,以及鄴城的安危,不得已之下,冉閔只能暫時放過氏,
留師駐守枋頭後,率軍北返郵城。
至此,枋頭大戰宣告結束,河北又迎來一個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