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不可收拾,名揚天下

  第121章 不可收拾,名揚天下

  孫萬東其人,個性或有不少讓人討厭的地方,桀驁蝟直,傲上凌下,但他領兵打仗的本事還是有的。並且,他與魔下部曲,從來都有一種敢打敢拼的氣質,

  從來都有一股搏命的勁兒,這也是孫萬東對苟政最具價值的地方。

  自洪水舉義以來,在洶湧而過的梁犢軍中,孫萬東一步步抬頭,直到「潼關之變」前後,方才徹底崛起,並與苟政締結了一種名為上下、更似同盟的關係。

  而一路走來,孫萬東基本上都是通過在戰場的玩命拼殺,奠定自己在苟氏集團的特殊地位,歷次戰鬥,表現還算突出,功勞、苦勞也不少,至少讓苟政有了幾分兌現「華陰之約」的理由。

  過去有很多次,孫萬東都是靠著戰場上出色的判斷與指揮,加上以陷陣營為核心的摩下勁旅效死,方能不斷獲得勝利。當然,還有一些不那麼明顯的原因,

  那就是苟政的戰略指導,以及苟氏集團的軍事策應與後勤支援。

  而在襄陵之戰中,那些曾經讓孫萬東無往而不利的因素,都出現了不少的差錯。首先在戰場形勢的判斷上,急火攻心的孫萬東便失去了分寸,面對洶洶敵情,過於托大,對其中的兇險認知出現了嚴重偏差:

  其次魔下最精銳陷陣營雖然在,但在平陽城那邊,留下了不少的部曲老卒,

  隨他到汾東剿賊亂的軍隊,整體戰力是不足的;

  最後,他的背後再沒有一個為他籌謀、操心的明公,苟政盡其精銳西進後,

  河東這邊不管是戰力還是後勤,能給平陽提供的支持都很有限,當一切只能依靠自己的時候,事情的發展總是艱難的。

  三月初十,在完成一場破釜沉舟式的宣兵礪士後,孫萬東即率領襄陵城下五千餘部眾,發起進攻,就和以往一般,為激勵將士戰心,孫萬東選擇身先士卒,

  親自帶頭猿等城牆,斯殺一線。

  孫萬東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在并州援軍抵達之前,攻克襄陵,然後迎敵。

  破城,即是他克敵破局的關鍵。過去,靠著這一套搏命打法,他獲得了許多次勝利,但這一次,顯然失算了。

  把陷陣營祭出的時候,往往就是孫方東拼命的時候,這幾乎已經形成了一股規律。但很明顯,過去的經驗,未必能適用於一切戰場形勢。

  須知,就是高順的陷陣營「本尊」,都不是無敵於天下,而況孫萬東的「高仿」。孫萬東及其魔下陷陣營確實能玩命,但如今這個世道,敢於搏命的,又何曾少過?

  面對孫部的賭博式進攻,城內的守兵的確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但在吳單的率領下,那些豪強部曲及士民,也同樣拼死相抗。

  雙方從清晨戰至午後,孫部陣亡了七八百人,竟不能克。事實上,當陷陣營的一波流衝擊不能奏效之後,戰局已然朝對孫萬東不利的方向發展了。

  向使在這個時候,孫萬東能夠果斷放棄強攻,或許還能夠止損,只可惜,他上頭了。守軍的頑抗,以及部下的傷亡,讓他喪失了冷靜,依舊選擇逗留不去,

  一直拖到張和軍的迫近。

  於是,在前有堅城南下,後有敵援馳至,而自身體力耗損、士氣滑落,如此不利情況下,孫萬東吃了敗績,慘敗。

  比起半年前口之戰時,張和是有成長的,至少他吸取了此前冒進的教訓,

  變得謹慎。即便從具體情況來分析,張和的這份謹慎,並無益於戰事目標,相反,可能會錯過破敵良機。

  在最後關頭,孫方東還是選擇了撤退。然而,這個時候,想走也不可能走得輕鬆如意了。就在孫萬東南撤後,襄陵的吳單又主動出城了,率領一千餘敢戰之卒,追擊孫萬東,欲趁機破之。

  面對吳單的行動,孫萬東是又急又怒,親率陷陣營為全軍殿後,一通反擊,

  再度通過野戰將追兵擊敗。而吳單的行動雖然失利,卻也不是毫無用處,至少嚴重阻撓了孫萬東的撤軍。

  隨其後,便是在探明襄陵戰況、確認孫萬東「南逃」之後,張和遣軍來追。

  孫萬東撤的時機既晚,魔下又基本都是步軍,還捨不得大量輻重,撤兵的速度自然起不來。

  而并州追兵,可有兩千騎兵,兩條腿的哪兒能跑過四條腿,很快就被追上。

  面對并州騎兵,萬分焦急的孫萬東,曾嘗試與其正面接戰,可惜他們得了軍令,

  只是襲擾、遲滯、拖延,讓孫萬東無可奈何。

  不得不捨棄輻重,讓全軍保持軍陣,向南徐行,但在敵騎的騷擾下,也逐漸變得疲軟,有若陷入泥潭。最終在襄陵以南三十里一個名叫犬牙溝地方,被張和率領的大隊步軍攀上。

  到這樣的地步,別說擺脫追兵了,能否全身而退成問題。而欲脫離困境,除了擊敗追兵,抑或有援軍,基本沒有第二條路。

  於是,孫方東停下了南撤的步伐,率軍迎敵,並主動向并州軍發起進攻,而張和選擇迎戰。孫萬東能做的,還是那兩個字:拼命!

  誠然,孫萬東很英勇,他魔下也多有悍卒,激戰之中,甚至率領陷陣營,一度動搖敵陣,打得張和節節後退。然而,在兵力、士氣、體力乃至武器裝備都不如對方的情況下,結果是可以想像的。

  張和所率的這支并州軍,可不是在口被苟政突襲制勝的上黨郡兵,是張平合六郡之力,方才編練出萬餘,此番南擊便給了張和一半。其戰鬥力,是不容小的。

  在并州步騎的交攻之下,孫萬東軍潰敗了,迎來了他擔任主將以來的第一場大敗,也是難以重來、難以承受之慘敗。

  結果很慘烈,孫萬東最後只在陷陣營的護衛下,拼死殺出一條血路,向水之陽的絳邑逃竄,至絳邑時,身邊只剩一百多卒。

  而撤退時四千餘眾,損折殆盡,除了少部分逃散山野,大部分在追擊的過程中被殺,有數百人被并州軍俘虜,也在後續被張和下令斬殺。在孫萬東的困獸之鬥中,他率領的并州軍,死傷也著實不少,怒而殺俘。

  在絳邑,會同了此前留駐於此的幾百部下,方才堪堪止住敗勢,然而,還未及喘口氣,又收到了一條噩耗:平陽失陷了。

  在張和率師援助襄陵的同時,并州大將諸葛驟也領軍在永安南下,直襲平陽這座孫部的大本營。孫萬東率眾渡河平汾東之前,以魔下第一將佐張珙率軍三千留守平陽。

  面對來勢洶洶的諸葛驤軍,張珙本欲聚攏軍民,堅壁清野,以御大敵。但是,關鍵時候,又出了一個岔子,孫萬東部將劉昌臨陣叛逃了.....

  劉昌,就是當初在華陰時,與孫萬東上演一場「以德報怨」戲碼的梁導部下。這一年來,孫萬東不念舊惡,反而多有信用,終遭其反噬。

  幸在張珙見機迅捷,快速聚集精兵南逃,擺脫諸葛驤追兵,奔至臨汾。張珙雖然成功從平陽帶出了一千多兵馬,但平陽陷落,孫萬東這個小集團此前好不容易積攢的民眾、糧輻及軍械,全部淪落於諸葛之手。

  得知這個惡訊之後,精疲力竭、身被數創的孫萬東,再也支持不住,當場吐血.:

  襄陵、平陽兩戰,孫萬東大敗虧輸,并州軍大獲其勝,尤其對張和而言,可謂揚眉吐氣,一雪去歲口慘敗的恥辱。

  雖然沒有直接擊敗苟軍,讓這份雪恥多了幾分遺憾,但孫萬東畢竟是苟氏集團下屬的將軍,其傷亡部眾、數千軍士,一朝喪盡,從大局來說對苟氏集團依舊是一個沉重打擊。

  而隨著孫萬東的慘敗,平陽的形勢糜爛,一發不可收拾,連帶著河東的局勢,也跟著緊張起來,安邑那邊,壓力大增,苟政入主長安的喜悅都被沖淡許多。

  並且可以肯定的是,襄陵、平陽二城,絕非并州軍南下的終點,來自北方的危機,正一步步向河東郡迫近。

  平陽、襄陵的捷報,與苟政入主長安的消息,幾乎前後腳傳至晉陽,呈於張平案頭。前者,自然讓他大喜,平陽這個「王氣之城」,終於讓他拿下了,更為重要的,給予「苟軍」重創,狼狠地出了一口半年前為苟政擊退的惡氣。

  至於那份和議,與一干賊匪,豈能當真?張平當然不是心甘情願與苟政和議的,只是迫於形勢罷了,何況,當初苟政允諾上贈的解鹽,除了第一個月,後面是一次比一次少,乃至停貢,這又豈能忍?

  不過,當後者傳來,張平的心態也有些崩亂,驚愣之餘,大罵不已,尤其罵杜洪罵得最狠,他是得有多無能,才讓苟政驅逐,占了長安。

  與姬妾嬉鬧的心情立刻就沒了,就兩份奏報,召集并州文武,商討對策。這個時候,所有并州文武似乎都忘記當初對苟政西進的嘲笑了,震驚之色幾乎出現在每個人臉上。

  至於張平的,表情異常深峻。說是商討,實則張平已有定議,他決定向平陽增兵,趁苟軍主力不在,攻取河東,把苟政的老巢給端了,然後西渡大河,進取關中。

  那是一種晦澀莫名的感覺,張平對苟政入主長安,異常警惕,心中充滿了緊張感,刺激著他必須地做出應對。一個河東,還很難威脅到并州,但河東+關中,

  那可就大不一樣了。通過此前的交通往來,隱隱看到苟政崛起之勢的張平,不可能無動於衷。

  另一方面,連苟政都知進取,並已獲得巨大勝利,長安都拿下了,他堂堂刺史、一方州伯,又豈能落後於賊?而既有的情況說明,關中的確空虛,這也勾起了張平的野心。

  眼下,山東顯然是一群干豪強的亂鬥場,貿然參與,恐難討到好處。東邊不亮西邊亮,若能下河東,再定關中,一旦據有秦普故地,他張平自然也能向東爭霸了.....

  人人都會做夢,而到張平這樣的身份與勢力,其夢想的藍圖,可遠大極了。

  於是,隨著張平一聲令下,又於并州六郡徵召兵馬,聚眾兩萬於太原,準備南下,其動靜聲勢,可比當初奉羯趙之命南下討賊要大多了。

  平心而論,如果讓并州軍這麼南下,以河東郡眼下的情況,是很難抵擋的,

  畢竟過於空虛。不過,作為主角,苟政是有天助的。

  張平於晉陽方完成動員,便又得到了一則壞消息,來自於北方。眼見中原大亂,群雄割據,塞北的拓跋鮮卑也不甘寂寞了,代王拓跋什翼健派白部、獨孤二部南掠,雁門郡縣告急.....

  當自家後院著火之後,張平自然沒有心情再去捅苟政的屁股了,哪怕心中再是不甘,張平也只能把新動員起來的軍隊,派到雁門,去抵禦拓跋鮮卑的入寇。

  在進入三月中下旬後,苟政入主長安的消息,已然跨過太行,飛越江淮,真正遍傳天下,各方勢力,反應不一。

  幽州,從二月南下,到三月,燕軍已然基本將原羯趙之幽州諸郡納入掌控,

  在擊敗趙幽州刺史王午、征東將軍鄧恆的反擊之後,燕王慕容偽返回薊城。

  得知擴散而來的關西局勢,慕容偽不由好奇問左右:「苟政何人?竟能下長安?」

  左右皆不知,唯有內史李洪略知一二。去年,見羯趙內亂,慕容偽曾遣使涼州,邀請張重華東西夾擊羯趙,使者在西去途中,打聽到了一些關於苟政與河東的消息,李洪正是從使者口中得知。

  聽完關於苟氏集團的有限情況後,慕容偽感慨著說了句:「天下大爭之勢已成,草莽之中亦有英雄!」

  當然,苟政的行動,還無法影響到慕容鮮卑的軍事戰略。在拿下幽州之後,

  慕容選擇暫時班師,返回龍城,他決定再蟄伏一番,等羯趙殘餘勢力與郵城斗得再激烈一些,消耗再大一些,而後再出手收拾。

  而以襄國石祗為首的羯趙餘孽,也的確一心一意,都放在撲滅再閔這個亂臣賊子上。就是在三月,李閔複姓冉氏,大封諸子、功臣,冉魏集團正式形成。

  在燕兵暫時收手之後,石祗等人,果然放鬆了對北面的警惕,開始醞釀著下一波「反魏聯軍」。至於苟政,即便占了長安,又哪管那是何人。

  反倒是冉閔,聽得眉頭大,而後驕矜地與臣下言:「朕早知苟氏有異,因而力主除之,只可惜為匹夫愚賊所誤!今其勢成,恐不易制!」

  當然,冉閔這個時候也就逞逞口舌之能了,他的精力與重心,同樣需要放在面對羯趙餘孽勢力的反撲上。

  反應最有趣的,大概就是晉廷那邊的殷浩了。這位大名士,受命北伐以來幾個月了,還在準備中,人也還待在建康沒挪窩.

  突聞「喜訊」,很是驚訝,然後心生怒意,這個苟政,竟敢不聽指示,不攻河南,反取關西,壞他北伐籌謀大略。

  但冷靜下來,殷浩又很快上了一道奏表,向晉廷報喜奏捷,不管如何,收復長安都是一份實實在在的功績,也是他殷中軍上任以來的一樁成就,就這一點,

  便證明他的籌謀得當..:...

  至於桓溫,北伐之心益切,對殷浩與普廷的阻遏,更加惱怒。

  而所有勢力中,還有一股比之張平反應更為激烈,那就是枋頭的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