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先破後立——清軍帶來的機遇
鄭軒一邊聽著弁長壽的匯報,一邊視察著難民營地。
此地的狀況不容樂觀。
臨時搭建的難民營衛生條件極其簡陋,缺乏大量的石灰用於消毒。
並且大部分都是傷員,空氣中總是瀰漫著一股腐敗的氣息。
若不是營地擁有大量的軍醫,說不定瘟疫會爆發出來,鄭軒望著這一切說道,「我會讓軍部調配更多的草藥過來,糧食方面也會想辦法處理。」
鄭軒只能先是安撫一下。
畢竟藥品在戰時可是緊缺物資。
他手中的藥品也不多,只能大肆通過走私商,福建台灣境內大量收購藥材。
不過想到此時正與阿桂對抗,能騰出救濟百姓的藥物就顯得極為稀少。
鄭軒扭過頭,吩咐一旁的陳南,「你去讓各地的報社刊登一下,希望民間團體自發組織藥物救治百姓。」
「可行嗎?」陳南多少有些疑問。
畢竟最不靠譜的便是民間團體,他們會帶著各種各樣的目的,來做這種「偽慈善家」。
鄭軒倒是不怎麼在意,「民間的力量是無窮的,如今咱們什麼都缺,只能向民間藉助,日後再來報答他們的恩惠。」
這理由說得並不讓人信服,卻是無法反駁。
陳南只能執行了。
他按照鄭軒的要求,讓各地報社刊登雷州半島難民營的慘狀:
『比如藥物的緊缺,受苦受難的村民傷亡急劇攀升,每日死亡數量多達上百人。』
『清軍的絕戶計政策,放火燒山,大量的農田房屋都被焚毀,百姓們流離失所,並被火焰灼傷,急需得到救治。』
等視察完難民營地之後。
鄭軒開始關心起前方的狀況,「這清兵的絕戶計到哪種程度了?」
席明達道:「凡事村莊屋舍糧倉全都燒毀,凡是出產糧食的田野都燒毀,凡是種有果樹的森林也都燒毀,
這些百姓還算幸運,或許咱們救百姓的名聲,清兵並沒有要了他們的命,只是將他們當成負累推給咱們,
其他反抗的百姓,早已經被人屠戮一空,即便是當地築有土寨堡的地主,也全都死於清軍的刀下,
幾乎一粒糧食,一件衣物也都不留給咱們,
前方張旅長可是被這場大火嚴重阻礙了行軍,部隊發生過多次的走火事件,幸虧及時處理。」
鄭軒沒想到清軍可真是膽大妄為。
為了阻礙光復軍的行動,卻是用如此狠毒的政策,可真是刷新了人們的三觀。
弁長壽也在一旁附和道,「清軍可是趁此機會,大量收刮民脂民膏,打家劫舍,無所不用其極,可真是匪!」
鄭軒將兩封信放到他們眼前,「這些清軍賣命的可不是大清。」
「那他們是為誰賣命?「
頓時眾人疑惑,就是只有陳南還算淡定。
鄭軒打開信封道,「他們賣命的對象是廣州十三行那幫粵商。」
「這……?」
兩人更是疑惑。
官為商賣命前所未聞。
而且清兵可是屬於大清的兵,沒有可能為「士農工商」中最底層的商人賣命吧?
「確實如此,廣州十三行的粵商可是買通了兩廣總督孫士毅身後的幕僚『駱白駒』,
為了阻擋咱們的軍隊,保住他們的家業,所以使用絕戶計打算將咱們阻擋在高州府,他們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這……真他娘的該死,這富戶毫無人性!」弁長壽直接破口大罵起來。
他原本不會如此粗魯地說這樣的話,可見每日大量的百姓葬入山崗,縱使人家鐵石心腸,也看不慣這樣的畫面。
為了保全自己的家業,居然犧牲掉大量百姓的性命,也只有「他們」做得出來。
鄭軒覺得倒是正常。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當年晉商為了發展和生存,出賣了明朝。八國聯軍後,粵商,浙商也為了各自的利益背叛了革命。
鴉片戰爭後期的買辦商人,正是為了洋人在華的利益,親自派人血腥鎮壓同胞。
並一步步地將祖國的「關稅」「國權」「國民經濟命脈」一步步地交到洋人手中。
還站在道德高地上,將自己的同胞貶為「醜陋的,面目可憎的」,只為討好異族上司獲得更大的利益,卻忘了他們自身也是「中國人」。
所以商人這種東西,雖然能夠帶來大量的稅收,偶爾也能創造出有利於社會的東西;
但不加以節制,或是有堅固的牢籠困住,他們就會像洪水猛獸一般,成為壓垮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甚至是敵人的助力。
鄭軒遙想起前世的美利堅,便是這一副模樣。
商人財閥控制了政權,控制了國家,也控制了人民。
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使用壟斷將百姓們生活的一切控制在手中,便能獲得子子孫孫的「永世富貴」,卻一點也不在乎國家的利益。
「他們的帳我們會慢慢算,如今先不著急,當前要處理好眼下的事情。」鄭軒開口說道。
他看了一眼雷州半島各地的報告。
與他們探討商量,最後做出了決定,「咱們剩餘的糧食,作為一種激勵,讓百姓在被焚燒過後的土地種植糧食,
如今,清軍的絕戶計對咱們來說有利有弊,甚至是一種機遇,
他們雖說造成了大面積的屠殺,給我們造成了巨大的負擔,但也清除了當地大量的舊勢力,變相地減輕了我們的負擔,
趁著這個機會將大量的土地分配掉,並讓百姓們開始耕種,
如今大量的農田遭遇火災,這給土地增加了肥力,想必種下的糧食能夠迎來大豐收,
我想辦法給你們找來半年的糧食,渡過難關之後便可以自給自足了。」
『先破後立,不破不立。』
這是古人的說法,放到現在也依舊是真理。
清軍將這些地方給毀滅掉,也方便光復軍來了之後建立起新的秩序,並在此基礎上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每個朝代都愛使用這套真理,「儘量」將前朝完全摧毀,然後建立新的王朝,極大鞏固自己的統治力量。
鄭軒定下了基調之後。
交給下屬處理便最為有效,他們知道該怎麼做。
畢竟培育出來的光復軍,「打土豪分田地,恢復生產,穩定治安,穩定秩序」這樣的民生政策,早已經駕輕就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