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大規模擴軍行動
鄭軒沒想到務工人員居然如此龐大。
原本三日一班,幾乎改為兩日一班,甚至考慮增加明輪船。
如今福建的局面是,福州出土地出資源出技術,福建各府則是出人口。
不過各地的人口數量太多了,每一次明輪船回來,都能拉上滿滿的一船人,不到半個月時間,將近有六千多人從三個府縣過來。
而且招工消息越傳越遠,各地府縣周圍的城鎮或者是村莊人口,不斷到府縣裡尋找工作。
如今福建剛剛被收復,正處於從動亂到建設的過渡階段。路引以及其他關卡全都失效。
許多沒有耕地,或者是家族成員過於龐大,只能另外謀求出路的百姓。
都紛紛往福寧府,泉州,漳州等方向聚集,再趕上明輪船。
鄭軒看著碼頭上的一大片空地帳篷越來越多。
周圍還出現百姓自己私自搭建帳篷,給這些外來尋找工作的人員提供住宿,當然也像包租公一樣收租。
鄭軒頓時皺起了眉頭。
福建的人口真不少,如今乾隆朝末期,全國達到三億多人口,單單福建全省就多達九百多萬人。
雖然光復軍沒有進行大規模的人口普查,但鄭軒從之前的官府手中,尋找到了人口普查的帳本。
通過估算能夠確定有這麼多人口。
當然其中,可能會漏掉大量的黑戶。
比如疍家人或者少數民族,許多官員也都是敷衍了事,並沒有實際清點這些人數。
鄭軒能夠確定,過了本世紀,福建的人口一定能突破一千萬人,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是人口基數過於龐大。
「難怪福建百姓要不斷往外謀求生路,這多山少平原的地方,難以養活這麼龐大的人口。」鄭軒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若是前世,他會為福建感到不值,畢竟這裡的人就像山西一樣。
缺少大量的土地,卻擁有龐大的人口,只有經商賺錢才能活下去,或是外出謀求生路。
所以晉商遍布中亞東歐。
而廣東福建則是下南洋,以華僑的身份居住在東南亞各地,成為當地人或是列強殖民者的剝削對象。
他叫來了王中正。
「怎麼還會多出這麼多無地百姓,這不符合常理。」
畢竟占領福建已經有幾月時間,居然還擁有大量的赤農。
這一點最讓人擔心以及可怕。
若是有人在裡面煽風點火,分分鐘內部又會爆發出起義。
到時候光復軍不僅要時刻防備清軍的進攻,又要防備內部的百姓造反,可真是腹背受敵。
王中正將大量各地發來的情況報告,以及書信,全都堆在了鄭軒面前。
最後帶有一絲憔悴,以及抱怨的口吻道:「您說得倒是容易,可我覺得太過於溫柔了,所以光復軍的行動有些受挫,
福建到處都是各式各樣的惡霸勢力占據著,他們的武器可比清兵還凶,
最過分的是一個寨子,抄出了十門劈山炮,兩門紅衣大炮,兩百支鳥銃,若他們真與清軍干起架來,我賭他們會贏,
可如今輪到咱們與他們干架,這就有些寸步難行,想要一個座山頭剿滅,如此短的時間,根本不好辦,
除非咱們能更暴力一些,直接將當地勢力打碎,那重新建起來更為輕鬆,
就連黃宿也是這麼認為,他現在不僅缺人,而且做起來也畏手畏腳,難以放開手腳干呀。」
鄭軒翻開了裡面的報告,確實如他所說的。
三萬名陸軍負責整個福建,其實是嚴重的兵力不足。
福建十一府,數十個縣這麼點兵力分攤下來,每個縣得到的兵力也不足兩百人,要對付這種根深蒂固的惡霸勢力。
雖然武器方面能夠勝過,但依舊心有餘而力不足。
所以進度也就一推再推。
鄭軒想起了當年紅.軍可是數百萬人,浩浩蕩蕩地打天下。
可惜自己害怕軍隊過於龐大,導致後勤壓力巨大,且軍資軍餉可能會失控,使得軍隊的控制力嚴重下降。
更重要的是行動綱領,政治思想,行政體系軍事體系後勤保障制度沒有完善好。
冒進的擴軍,軍隊容易出現叛徒,以及出現各種各樣的毛病。
紅.軍在當年也出現過。
不過現在特殊情況特殊時期,鄭軒只能先把軍隊做大再說,「各地開始招人吧,現在這些百姓還沒有產生出叛變的苗頭,將他們招進隊伍里,
此次擴軍名額五萬。
獨立師兩萬,光復軍三萬,各縣的招募名額,你也好好的計算一下,根據各縣的失業人口進行分配。」
王中正又立刻皺起了眉頭。
突然感覺自己的工作又多了起來,無奈地嘆了一口氣,「我也太難了。」
「正所謂權力越大,責任越大,這不是還有下面的大量公務員幫你嘛。」
鄭軒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再發一根煙,之後就先溜為快。
「你這是去幹嘛?」王中正不想放鄭軒離開,畢竟這裡急缺人。
鄭軒倒是假裝淡定起來,拿出香菸慢慢地抽了起來,隨後老態龍鐘的說道,「軍隊擴招可不是小事,我也要回軍部好好的策劃,訂購大量的裝備,
還要讓下面的人計算好軍餉,我的擔子也是很重,
而且直接擴招五萬人,開銷也就大了,所以要到泉州考察一番,若是條件合適,泉州也準備開港迎接洋商,跟洋人開展更大規模的貿易。」
最後王中正只能看著鄭軒背影,頗為無奈地搖頭。
鄭軒也是如他自己所說的那般,幾日之後便乘坐船隻前往泉州。
泉州可是好地方,擁有優質的港灣,在宋朝可是全國最大的貿易港,大量來自中東,東南亞的商人漂泊前來在此地經商。
可以說那時的泉州可是有史以來最為輝煌的時候,大量的文化文明匯聚於此,並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泉州能在一條街道同時看到佛道兩教寺廟,也能看到***教的圓頂建築,還能看到其他文化的建築,在此地生根發芽。
這裡的百姓不僅擁有中東人的血統,還有猶太人的血統,文明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當然那都是上百年前的事情,如今鄭軒比較看重的是優質港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