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天出異象,大洪災爆發

  第159章 天出異象,大洪災爆發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五月末,芒種將至,這時節氣溫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正是晚稻種植之時。

  可四川湖廣多地天色異常,飛蟲走獸繁多,可人們誤以為是神仙做法,甚至沒有人當一回事,最多聘請神佛道術做法求平安。

  六月初崛江、沱江、涪江開始下起了雨,與往年的大致相同,各地官員忙於政務,便未理睬這天在下雨。

  可到了六月末七月初,整月不見太陽,雨水未見停止,人們才逐漸發現不對勁,但為時已晚。

  大量的雨水匯入溪河流水中,多地出現大量山洪,泥石流,大量農作物被水淹沒,大小城池成為一片汪洋。

  連綿不絕的暴雨,同時將大量的雨水灌入到川水,再注入長江後與三峽和長江中游的洪水相遇,導致長江水位猛漲。

  乾隆五十三年六月末,湖北荊江大堤崩潰。

  據後世《清代洪澇檔案史料》記載:荊州城坍塌房屋40815間,縣城城牆坍塌七十餘丈,湖南淑浦縣一次山洪共沖毀田地24910畝,沖塌房屋8658間,為「百餘年來未有之事」。

  在這短短數天時間裡,大江水位不斷暴漲。洞庭湖,鄱陽湖早已不堪重負,先前被人們填湖造田的土地早已經被淹沒得一乾二淨。

  湖水大量溢出,周圍農田被淹,受災的田地多達數十萬畝。

  大量的洪水隨大江而下,七月初,大江(長江)下游也再決堤,兩江一帶岌岌可危,單單蘇州城一片汪洋,坍塌房屋四萬多間,死者上千人。

  而大江下游水域沿岸城池重鎮幾乎成為沼澤之地,受災人口多達上千萬人,死亡人數急劇攀升,大量的人被洪水捲走,洶湧的大江時常看到好幾具浮屍。

  洪水衝垮的房屋,淹沒耕地,大量的城牆也都遭到侵蝕,垮塌不計其數。

  許許多多的難民無家可歸,抱著孩子帶著全家老小開始往高地而去,向南向北逃難,流民數量多達數百萬人。

  這可讓多地的官員一陣頭疼,紛紛向朝廷求援。有的官員為了政治前途,少報甚至瞞報災民的人數,原本數萬難民,上報卻只有僅僅的數千人。

  也讓乾隆腦瓜疼,看著多地傳來的奏報,揉了揉眼睛,連聲嘆氣。

  「皇上,御膳房準備好的藥膳。」小福子端著一碗滋補的燉湯,小心翼翼的走了過來。

  「放著吧。」乾隆此刻早已沒有心思喝這碗湯。

  他總覺得今年開局不利,海外有賊人窺視大清。

  緊接著出現大江洪水泛濫,雖說各地報上來的人數,累計也不到二十萬人。

  乾隆可是一直標榜著愛民如子,看著這數萬人受苦受難,於心不忍,於是向外面喊道:「傳和珅覲見吧。」

  「嗻。」小福子放下藥膳,行了一禮之後便出去了。

  過了不久。

  和珅風塵僕僕的趕得過來,不過在大殿外喘勻了氣,一副恭恭敬敬的模樣才進來,並跪在地上。

  「奴才叩見皇上。」

  「免禮。」乾隆老爺子隨意地擺手,隨後將奏摺拿到他面前,「你看看這次洪災,需要多少兩銀子賑災?」

  和珅打開仔細地瞧了一會,手裡也開始盤算起來。

  他估計下面的官員都在瞞報,不可能只有僅僅這一點人數,至少也有一百多萬。那是大江,周圍生活的百姓人數上千萬人。

  不過他還是實話實說,「回稟皇上,需要六百萬兩賑災。」

  「國庫可有壓力?」乾隆好奇的問道,他可是擔心打仗要花錢,賑災又要花錢。害怕回到打大小金川那會,戶部一直報國庫沒錢。

  「回稟皇上,去年風調雨順各地豐收,所以國庫充盈,這賑災不成問題。若是地方官員勤奮一些,節儉力行,或許無需花費太多錢糧。」和珅打消了乾隆老爺子疑慮。

  對他來說,即便國庫現在一分錢也沒有,他也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將國庫充盈,只要抄一抄家即可,想必官員已經富得流油。

  聽到這句話,乾隆老爺子的眉毛也舒緩許多,頓時輕鬆不少,「這就交由你去辦,該給的賑災銀不許少,跪安吧。」

  「嗻。」

  或許此刻乾隆的心聲:所謂治世能臣莫過和珅吧。至少比那些一天只懂得彈劾,挑毛病,反對這反對那的御史官員強太多。

  可他並不知道,和珅也帶著自己的小算盤。

  他打算將這看起來巨大的威脅,轉嫁給福寧府的鬢毛賊人。

  因為劉全在賊人手上,並向自己勒索了五百萬兩銀子,還將那片地區經營的鋪檔全都抄家,這讓他出了不少血。

  要是流民在福寧府爆發起義更好,阿桂應該順手一起消滅掉。

  應對災難最好的法子,就是舉起屠刀,如此一來人少了,自然就沒有災難。

  和珅雖然不會行軍打仗,但讓地方官員聽自己的話,乖乖把流民趕向福建還是能夠做到的。

  畢竟六百萬兩賑災銀在自己手中,想要貪這筆錢,就必須乖乖聽自己的話,要不然人財兩空。

  數日之後,青田縣出現的大量的流民,有不少人衝擊著城牆,想要到城池裡討點生活。

  阿桂瞧著城下集結而來的難民,深吸了一口氣,搖頭晃腦,「數日以來,流民不斷增加。」

  「阿大人,我們應當如何處置。」副將溫爾度畢恭畢敬道。

  「命令將士,切記不可開城,這一旦開城,接納流民,他們就會像蝗蟲一般,將糧食啃食乾淨。想必大江決堤,大半平原都被淹沒,到那時朝廷難以將糧食供給與我們。」

  阿桂多少有些無奈地說道,雖然眼神帶有一絲憐憫,但所謂有死道友不死貧道。

  可又過了數天之後,流民的數量急劇增加,整個青田縣多達數萬流民,溫州府也是如此。

  阿桂並不知道是和珅的手筆,只是派人將城牆不斷加高,加固城門,防止流民逃入城內。

  各地區也是如此,城門緊閉,都不想接納流民,就連地主老爺的土堡鎖的死死,讓難民自生自滅。

  而兩江以及湖廣地區,農民的糧食存有率不多,大量的糧食都在官員,地主,糧商手上。

  這些有糧人到了這些災荒之時,更加握緊手中的糧食,不會輕易外借甚至販賣。

  雖然各地官員也接到指令要積極賑災,可他們也是儘量節省糧食,一桶粥里或許一碗米都不到。

  流民根本吃不飽,饑荒也隨之而來,最先被餓死的是婦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