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華夏的試點電影

  第402章 華夏的試點電影

  電影的上映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就連王旭也不得不上下走動了一番,甚至還去被姜主任叫去科技部見了某個領導。

  不過王旭終於知道那天老韓為啥那麼像龍王,老是歪嘴了。

  無他,嫉妒而。

  王旭的這部電影居然就成了試點,票房分帳制度的試點。

  關鍵這個消息還不是華影或者文化部之類的主管部門通知王旭的,而是科技部的領導,這就有點意思了啊。

  王旭想了很久都沒想明白其中的彎彎繞繞,當時見面的過程非常融洽,大領導首先就是肯定了王旭最近通過影視帶動科技發展的舉動,然後就是由秘書把一份蓋著幾個部位大紅章的通知交給了王旭。

  題目是《關於以《黑客帝國》為試點,進行合資片的分成試點的通知》,名字就清晰地說明了一切,內容大致是全部票房的三成會作為分成交給製作方,再分配給投資方。

  試點的意思,其實就是試試看,在八九十年代真的是挺常見的,行不行,找個地方干一票再說,摸著石頭過河。

  這會兒的電影發行,還是中影購買電影拷貝,按拷貝數量給錢,往往一部片子就算賣得好,也就是能拿個幾百萬的收入,大部分的是連成本都難以收回的。

  所以,這會兒的電影廠,基本上還是計劃的那一套,上面畫個框框,拍幾部故事片,幾部紀錄片,題材大致範圍,然後會撥一筆錢。

  然後電影廠就自己攢項目,拍些都不見得有人看的東西出來。

  前兩年其實還好,各種題材還是拍得可以,特別是農村題材、城市題材這兩大塊都拍得有聲有色的,但優秀的電影除了能獲得點獎項之外,幾乎沒有什麼收益,大家也就慢慢地沒什麼心氣去幹了。

  特別是農村題材的片子,這種片子在廣大農村的受眾極廣,但這類影片的放映不僅僅不掙錢,還會賠錢,賠不少的那種。

  電影下鄉,就是一個放映隊,騎著三輪,拉著放映器材和幕布,到某個交通還好的村子曬場上放映電影,周邊的村子都會早早地被村長通知到,然後就是大姑娘小媳婦,男女老少帶著馬扎板凳的,都聚集到放電影的村子去看。

  甚至不僅僅是農村,還有些偏遠的農場、牧區,邊防、哨卡,礦山什麼的,也都有類似的服務。王旭就見過那種許多牧民騎著馬來看電影的蒙古包電影院。

  不是在蒙古包里放電影,而是找一個比較大,比較顯眼的蒙古包,然後就在他旁邊的牧場上放電影,別的不說,那蚊子,蟲子,熒幕上都能看到到處亂飛的黑點。

  這種政策可以說是那個年代邊遠地區唯一能夠接觸到電影的方法,更是華夏絕大部分地區的孩子最美好的童年記憶。

  即便是王旭這種純粹城裡長大的孩子,有時候都會去能放電影的村落看電影,在電影院看可是要花錢的,騎個自行車跑遠點,去某個工廠、大學、村莊蹭電影看那就不叫個事。

  那會兒看電影的時候真的堪比後世的各種節慶,那真是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的。♨♜ 6➈𝔰卄Ǘ𝐱.匚O爪 💝♔

  最逗的是這電影幕布其實是半透明的,前後都可以看,在後面看那就啥都是反的,顯得特別古怪。

  這樣的電影顯然都不可能計入票房的,放的也都是些老片子,很多片子沒啥城市票房,但在農村地區特別受歡迎,或者在某些方言地區特別受歡迎。

  這是一種華夏特色,也是一種福利政策,反正王旭覺得挺好的。後來是電視普及了,特別是後來盜版VCD普及了,這種電影下鄉的活動才慢慢消失。

  所以,要說這會兒的電影政策其實真的是有他的合理性的,並不能說他一定是腐朽的,他其實也是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方法。

  那些免費的電影,也是需要拷貝的,這些東西都要花錢,而這些錢就要靠國家撥款。越是受農村喜愛的電影,國家就得做越多的拷貝,然後發下去免費給大家看。

  然後就是這個片子賠得更厲害了,連主管部門都不是很想去拍這些東西了。

  八十年代初的時候,湧現了很多非常優秀的農村題材電影《甜蜜的事業》,《月亮灣的笑聲》,《咱們的牛百歲》,《喜盈門》,《山道彎彎》,《生財有道》,《人生》,《芙蓉鎮》,其實還有好多,數不過來了,這些都是非常好看的農村題材老片子。

  嗯,《芙蓉鎮》不算完全意義上的農村電影,雖然好多事情在農村發生。

  不過這些片子從改革開放開始到八十年代中期達到巔峰,正劇,喜劇,悲劇都有,類型豐富,題材也很多樣,說實話,不僅農村人喜歡,王旭這個城市人也挺愛看的。

  但在這之後卻很少再有佳作誕生了,到了九十年代,那幾乎就沒幾部能夠正經八百講農村故事的,除了一部《鬥雞》還有點意思,其他真就沒啥有印象的片子了。

  如果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那就是農村改革告一段落,城市改革進入快車道,改革重心轉移了,反正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農村題材電影就此沒落了。

  但王旭感覺,自從幾個導演在海外獲獎之後,名利雙收,所有導演的心都被海外獎項勾走了,也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

  八十年代後期到九十年代,就是華夏所謂作者電影最盛行的時代,注重自我表達,注重各種隱喻內涵,就是不注重講故事,不注重取悅觀眾。

  幾乎所有的新興代導演都是追著獲獎去的,沒人再去老老實實地拍些好看的電影了。

  九十年代電影票房下降,市場低迷,很多分析都說是票價上漲,盜版猖獗的鍋,但王旭真的覺得不是那麼回事。

  90年還有20億的全國票房,到了94年,也就是今年好像就剩下14億了,之後更是一路下跌,97,98年好像才10億票房,電影票價漲了,票房卻跌了,難道影院真的就能賺錢?

  這些年好多電影院都關門了

  觀眾不滿意,於是,改革也就勢在必行了

  而電影院在這個時代也沒有所謂的院線概念,大多是自己買拷貝,自己放映,然後自負盈虧,這裡面的利益鏈條就更是紛繁複雜,這會兒的電影院大多屬於某街道,某工廠之類的,產權所屬亂七八糟的,電影公司根本沒法管理。

  所以,按照拷貝收錢,那就是特別明確而簡單的收費方式。

  可問題是,一部好電影是一個拷貝,一部爛片也是一個拷貝,價格又基本上差不多,但對於電影院的收益來說可就天差地別了。

  其中的各種交易那就會層出不窮,這也是高層想要出手整治,進行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影參照海外的模板,也搞了一些院線,但一些大城市本身自己就有自己的電影局,他們也有發行能力的,所以也自己搞了一些院線。

  反正這個時代,院線還處於萌芽發展期,可以說混亂無比,中影也在摸索,各方的博弈還沒有達成平衡,真的亂得一批。

  亂七八糟的院線,能分出來具體多少錢就很難說了,但至少票房終於變得可以統計了,年末會有第一部引進片上市,在這之前,用一個合作片探一下路其實也是可行的。

  但這裡面牽扯的利益實在是太多了,雖然上面不知道這片子到底怎麼樣,但投資兩億是實打實的,非常嚇人的投資額。

  這也是整個華夏大區內都從未出現過的超級投資,雖然在丑國來說最多也就是中等投資,說是中小投資也不算過分,但在華夏,那就是獨一份的。

  這種電影的上映本身就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上個七點新聞都沒問題的那種,中影顯然是想要這個熱度的,現在華夏電影市場越來越低迷,這個趨勢看著讓誰都著急。

  引進外來電影進行刺激自然是一個手段,但如果,內部人員能夠更多地進行參與,甚至合資拍攝,當然更好。

  以前是沒得選,這突然有一個選擇就這麼蹦到了大家面前,中影顯然也是樂見其成的。

  王旭這個電影其實是個擦邊球,這是一部私人投資的電影,華夏部分嚴格說起來,投資微不足道,即便是王旭的資金,也是以香江資金的方式進入的,誰讓國內根本不允許呢。

  但上面卻又都心知肚明這東西還真就是華夏人主導的,幾乎絕大部分的內容都出自華夏人之手,甚至比很多香江片都來得本土化。

  這片子居然就成了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間的一道緩衝,讓大家似乎都有個台階下,先這麼搞搞看,然後再說。

  這些都是王旭能夠想到的內容,他知道自己這片子對整個電影產業的衝擊會有多大,這也是他開始的時候不惜自己花錢也要搞這個的原因。

  讓他困惑的其實是科技部的插手,看那文件上面的公章,這明顯還有教育部的工作,然後那個明晃晃帶著八一標誌的公章,更讓他有些目瞪口呆。

  這些八竿子打不著的單位,是怎麼就這麼明晃晃地插手了一部電影的發行的,中影公司那邊真的受得了,還是說受不了也得受著。

  王旭當然問了姜主任,但姜主任笑笑沒說話,這東西搞太明白了對王旭不好,還不如讓他糊塗著。

  這片子可以說,科技部的關注比中影公司還早,早在王旭立項的時候,姜主任就匯報上去了,上面甚至安排了專人一直關注著。

  科技部都看到這片子所引領的一系列軟硬體產品的快速疊代和發展,隨著電影的準備、拍攝、後期,各種產品在急速地成熟。

  到了電影拍攝完成的時候,大家看到的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關於拍攝特效科幻電影的完整產品系列了。

  雖然不懂拍電影,不知道王旭這個電影到底咋樣,但他們懂科技啊,這種用一個產業帶動其他產業的方式,本來就是華夏一直在探索的道路。

  這樣一個明晃晃的案例擺在眼前,怎麼可能不好好利用一下,但這東西不歸他們管啊,那就先四下聯絡一下吧。

  一個電話打過去,「什麼,他們還用了無人機?

  和你們還有個聯合實驗室?那感情好,這東西得宣傳一下,你們搞聯合怎麼都沒和我們打個招呼。

  什麼?他自己投資的,那還好。

  什麼?他都開始做軍火了?

  不算就好,不算就好。

  這小子,太嚇人了。

  對對,確實應該,你們也出份力?

  那好,那算伱們一份,回頭一起商量。」

  然後又一個電話打過去,「

  對對,就是他,他拍電影那個事情知道吧。

  知道就好,卷了好幾個大學進去,水木,電影學院,航院。

  嗯,現在是這麼個情況……。

  好的,好的,你去了解一下。

  行,回頭叫上你們。」

  然後是又一個:「

  什麼,他新搞的鏡頭和光學組件在你那邊做的?

  那感情好,對對,地方上的廠子啊,那是不是把他們也拉進來?

  晶片呢?這個不外泄,那算你們一個。」

  嗯,好像牽扯的單位有些多,沒事,簡單,王旭的事情是可以往上捅的。

  誰能想像得到,一部電影的拍攝上映的問題,會最終捅到了某辦的辦公桌上。

  然後的問題就簡單了,召開了一次幾大部委都有相關人員參加的司局長會議,最終才有了這個通知。

  而中影,嗯,非常熱情地尋找了各種思路和方法,擺出了自己的特長和能力,還有一臉誓要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氣勢,把這個事情的最終運作權利拿回了自己的手上。

  而其他部門則好聚好散,但是會利用片子的上映對各自領域進行宣傳,角度自己選就是了。

  至於,這片子怎麼樣?嗯,誰也不知道,回頭讓他正式上映前,來這裡放一場就好。

  嗯,沒錯,伴隨著那張通知的,還有一個口頭通知,為領導們放一場電影,地址我就不寫了,大概在北海公園的南邊,故宮西邊的那一片。

  光聽說那裡會放電影,還賣門票呢,據說好幾位領導還特別喜歡看電影,沒想這居然是真事。這算不算是把首映式辦到了頂格?

  王旭回去趕緊就和王霏說了,嘿嘿,這事情蠍子拉屎獨一份啊,有幾個導演有這個資格。然後又低調地給所有參與的導演打了個電話。

  「張導,對對對,就是上面要求到那裡去放一遍,哦哦哦,你忙,你忙,沒別的事,就是和你知會一聲。」

  「嘟嘟嘟……」

  「文哥啊,那片子要到哪地方去放給領導看,你覺得我還應該做點啥準備?」

  「滾。」

  「唉,你什麼態度」

  「嘟嘟嘟……」

  「徐導」

  「嘟嘟嘟……」

  嗯,王旭覺得自己好像得罪人了,看著邊上王霏幸災樂禍的表情,忍不住拉進懷裡揉搓。

  「他們就是嫉妒,一定是的。」

  ……

  兩天後,一身正裝的王旭和王霏小兩口,被一輛黑色奧迪200接走了,隨身帶著一個大箱子,裡面鎖著最新拷貝的膠片。

  片長一百分鐘,和送審的一模一樣,一刀未剪地批了下來,於是王旭就有了正式的龍標,有了上映的資格。

  這東西的全稱是「影片上映許可證」,去年才正式施行的制度。自此成為無數電影需要過的一道重要關卡,娛樂小說似乎就沒有不寫這個的,王旭嘿嘿,他也湊個熱鬧。

  對了,蔣文和老謀子的片子都還卡著呢。

  咳咳咳,嚴肅,王旭是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這個片子,每一個鏡頭對他來說都是瞭然於胸的。王霏其實也看了好幾遍了,但今天這場合,他們坐在前排,還真不好有什麼舉動,只能有些尷尬地又看了一遍。

  其實演員大部分都不是很愛看自己的電影,無論演得好還是不好,都會有一種莫名的尷尬,為了提升演技反覆琢磨的那種除外,那些一般都是片段,而不是整部電影。

  不過王旭和王霏都還好,這片子其實也挺好看的,特別是王霏,度過了開始的緊張和尷尬之後,她也又一次沉浸入電影之中。

  100分鐘挺快地就過去了,看過好幾遍了,王霏倒也不至於再被電影弄哭,她好像沒哭過,自己演的,大致是不會哭的。

  倒是演的時候,那眼淚確實是真的,回來還抱著王旭哭了好久,她說她當時感覺王旭真的死了,永遠地離開了,自己背著的道具特別冷,心裡像冰一樣,眼淚不由自主地就流下來了。

  這也是為什麼那一段特別感人的原因,演員真情實感地演繹,是可以把情感準確傳遞出來的,觀眾也是能夠感受到的。

  「王旭很好,片子拍得好,雖然是科幻片,但是有我們的態度。王霏也很好,演得非常好,演出了我們的溫度。」

  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王旭有些惶恐,特別是態度和溫度的評語,一語中的,真的讓王旭有了直擊心靈的知己之感。

  以至於離開後,王旭依舊有些飄飄然的眩暈感,不過看著緊緊抱著自己手臂的王霏,兩人相互支撐,顯然她也是這樣。

  相視一笑,值了。

  ——

  (依舊是不知道還有沒有,晚上總是有點事情,但又不確定是否真的需要那麼久,有時間我就寫,但是提前說聲明天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