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GIT終於被看重了

  第399章 GIT終於被看重了

  靜悄悄地開始,熱鬧鬧地結束,這是王旭對這次拍片的總結,當然這只是拍攝過程。其實,從宣傳的角度來看,一直都是熱熱鬧鬧的。

  很少有電影能像這部片子一樣,如此惹人注目,可以說,從開始就沒消停過,之後羅伯特時不時地就在披露一些進展,甚至還在GiTee上公布了每日簡報,那簡直就是所有人都知道片子拍到哪裡了。

  王旭從沒想到過,GiTee居然還能用於網絡宣傳,雖然對於他而言,網絡宣傳或許只能算是基操,但在放到開源社區GIT上,那種錯位的落差,簡直讓他有種異樣的便秘感覺。

  傳統媒體現在也都開始關注新型媒體,大部分的傳統媒體也都趕時髦開設了自己的網站,這讓各種媒體的信息開始出現了大規模的融合。

  開始的時候,大家還對版權什麼的多少有些顧忌,轉載什麼的不敢太過於明目張胆,但沒過兩年,大家就發現,官司都打不過來。

  因為有太多的小公司,小門戶出現了,他們就是直接轉載,等到這邊準備好打官司的時候,你很可能發現那個公司早就倒閉了。

  網絡時代,似乎把信息傳播的速度驟然提升了十倍,一個全新世界的大門就此打開,用古老小說的話說,命運的齒輪開始了旋轉。

  九十年代初期,擁有自己的個人網站是任何一個極客都無法拒絕的誘惑,但昂貴的帶寬費用,伺服器費用加上軟體費用,就不是普通人能夠負擔的了。

  這個時候,GIT出現了,人們突然發現,這TM不就是一個免費的網頁伺服器嘛,只要你能申請通過一個項目,你就會有一個空間讓伱放項目的說明,這是GIT最初的規定。

  這是給項目的優待,實現這個功能也是用了一個叫做虛擬主機的技術,哦,王旭搞出來的,GIT上面有開源項目。

  大部分的開源項目,其實根本沒什麼人去關注,一天都不見得有一個人去訪問,這種項目也會被稱為死項目。

  所以,即便留給他們一些空間,最多占據一些硬碟空間,只要之前安排好,並不是什麼特別大的問題。

  但後來就被人發現了漏洞,那就是用這個東西當免費的網頁空間來用,申請個半真不假的項目,然後搞個人網站。

  這就很讓人頭疼了,有些網站確實很私人,那就和死項目差不多,沒什麼人訪問,影響幾乎沒有。

  但有些所謂的個人網站,其實是有公共用途的,這種網站一旦被熟知,被推廣,那就會成為大眾的訪問的平台了。

  你真不知道啥時候,這東西就會引來無窮無盡的訪問,把帶寬和服務資源都占了。

  即便是丑國,即便是高校網絡,那帶寬和伺服器也是要花錢的。錢也就算了,這不是什麼大錢,但問題是,這些訪問影響了GIT本身的應用,這才驚動了GIT的管理委員會。

  但自己定的規矩又不好改,最後,大家一致同意,乾脆分家,真的弄個免費個人網頁空間算了,程序啥的都是現成的,雖然還要花些錢,但總比把GIT都影響了好。

  於是,GIT下的第三個官方子站就這麼誕生了,這東西並不會像GIT一樣隨著鏡像站一起被複製,而是你只能選一個作為主站,如果需要高階服務,那就得花錢了。

  所以,這是一個商業化運營的項目,也是GIT管委會進行的一種嘗試。

  這個免費的個人網站空間,上線後非常受歡迎,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聚集了巨大的流量,除了從GIT上遷出的那些個人主頁之外,還聚集了大量的愛好者建立自己的網頁,形成龐大的用戶群體。

  訪問量在短短時間內爆發性地飆升,為了獲得繼續運作的資金,僅僅三個月就進行了第一次融資,引入商業資本。

  半年後,就是第二次,現在正在和AOL,也就是丑國在線談收購的事情,估值據說已經達到了一億美元。

  這並不是GIT里的內容第一次成功應用,倒是GIT這一公共平台自身的第一次商業擴展,結果令人驚訝地成功。

  王旭倒是一點都不意外,這個年代,網際網路上弄點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有可能暴富。

  《大腕》里說,加個零直接就賣給下家了,真不是什麼開玩笑的事情,在網際網路發展的初期,那就是真實事件。

  這就是新技術帶來的全新變革,在大家誰都看不清楚的時候,其實資本也是一片茫然,但大家又都怕錯過了新的機會,所以才會有無數毫無理智的投資行為。

  從此開始的幾十年裡,這樣的事情還會無數次重複,這就是為啥重生者都可以很容易地賺大錢,因為真的沒多複雜。

  王旭要做的當然不是賺點錢,他其實是在給上面做新時代的一個預演,沒有什麼比上億美元的真金白銀更能讓上面知道,自己手上握著的究竟是怎樣一個金礦。

  因為他明顯地感覺到,上面對專利池,資金池都非常重視,而對這個其實含金量遠大於其他兩個的開源池卻一直興趣缺缺,雖然各大院校科研部位都開始使用上面的軟體產品。

  但和國外的那種熱情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國內是缺錢,但是可不缺人啊,同樣的錢,在國內能幹出比國外多十倍的產出來。

  他其實和姜主任說過這方面的事情,但推廣的速度依舊緩慢,這可就讓王旭有些著急了,他畢竟只有一個人,如果不能集結更多的力量,GIT的自主權,其實是無法長期握持在自己人手裡的。

  更何況,GIT上的項目別看是開源的,但絕大部分的門檻都是很高的,絕不是一般人能夠掌握的東西,讓高校更深入地介入,對於提升整個華夏的科研實力,能起到的作用絕不是一點半點。

  果然,說千遍,不如干一遍,那個名為GitSpace的網站收購事宜還沒結束呢,王旭就被通知需要參加一個關於國內開源社區建設的高層會議,許多關鍵領導都會參加,並要求王旭在會議上做一個一小時的報告。

  詳細報告關於GIT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發展展望,特別要求王旭要講這東西和國民經濟之間的關係。

  王旭滿意了,雖然他給自己找了個麻煩事,但達成的效果還是頗為令人滿意的。

  GIT的事情其實是王旭大戰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這個東西真的是第一次嘗試,前世可沒有一個在九十年代就如此放肆發展的開源社區。

  前世,開源社區的發展與建設經歷了差不多三十多年的時間,才逐漸成熟起來,一方面是有各種商業公司的各種打壓,另一方面商業模式不清晰,讓開源成了完全的付出,根本不知道盈利模式。

  單純地提供服務,似乎根本不能覆蓋開發所占據的巨大成本,還會培養數不清楚的競爭對手,很多基於單純服務的企業都最終黯然退場。

  一直到後世安卓的成功,才真正為開源帶來了全新的商業模式,谷歌免費的提供安卓,卻為安卓需要使用的一些關鍵性服務進行獨立的研發。

  這些服務慢慢成了安卓生態的一分子,變得不可或缺,例如他的GG服務就這麼無聲無息地嵌入了全世界數不清的手機之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GG公司的展示窗口。

  搜索服務,地圖服務同樣是如此,此外還有消息服務,應用市場服務等等,如果不是華夏的很多限制,華夏移動端早就被谷歌一統江湖了。

  大型公司可以靠著開源產品,如此巧妙地實行壟斷,小型公司也可以靠著開源產品尋找自己的商業模式,並不是簡單地提供服務那麼簡單。

  後世國內開源社區內最多的盈利模式是區分企業版和開源版。分成多個版本,需要全面的服務就必須進行購買,這其實是一種另類的GG銷售方式罷了。

  一些個人用還可以,但一旦是企業這麼玩,其實效果很一般。

  因為能玩開源社區的,大多是些極客,他們並沒有在公司採購中的話語權,大部分甚至連建議權都不多。他們就算是覺得你的免費版做得還不錯,但需要購買的時候,依舊很難影響老闆的決策。

  這是一種相當急功切利的模式,還很敗壞在這些極客心中的口碑,後來大部分程式設計師只要一看還分版本的,這個開源社區就可以不看了,因為開源的部分,這些企業根本不會用心維護。

  他們的精力都在收費版本上,那麼這個開源的版本即便弄下來也得自己改,那還不如直接買商業產品呢。

  這也是國內開源社區越混越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好好的開源社區,變成了GG社區,誰還會有興趣呢。

  所以王旭弄的GIT上,對這些打GG的項目就進行了分流,開源就是開源,裡面的東西就是按照協議來的。

  如果你打GG,大家可以投訴,被查實了,管理員就會標明這是商業產品的GG,然後什麼用戶評星啊,排名啊什麼的,那就沒你什麼事情了。

  嚴重的,還可以刪除項目。

  王旭並不排斥商業運作,不然他就不給個那麼寬鬆的協議,允許這些開源內容進行商業化運作了,學習以前的協議必須全開源不好嗎。

  王旭討厭的只是掛著仰頭賣狗肉罷了,那其實是一種欺詐,至少在王旭看來是這個樣子的。

  就好像那些封裝版,只有全開源的封裝版,才會按照開源軟體的方式來進行評價。

  而那些部分開源的,或者乾脆就是個安裝包的那種,GIT雖然允許上傳,但是卻不會按照開源產品給予評星的。

  他們一般也都會去建立自己的商業網站,去專門運作這個事情。

  王旭希望能夠勸說上面,把開源社區作為培養華夏下一代計算機人才的基地,讓這些學生利用為開源社區做貢獻的方式進行實踐訓練。

  要知道,即便在後世,九成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大學生,進入公司,是無法直接上手開發項目的,因為他們根本沒有任何實踐經驗,而在課堂所做的那些作業什麼的,根本就連企業要求的十分之一都達不到。

  一般畢業三個月到半年之內,基本上都是啥都幹不了的,這只能說明我們的高校和市場的距離太遙遠了,他們根本不知道現在的企業到底需要些什麼。

  九十年代初期,水木的工科學生都需要實習一年,這種實習還是必須真地上班的那種,弄得水木比任何其他高校的學生都要多學一年才能畢業。

  這樣卻也讓水木畢業的學生頗為受歡迎,進入企業之後的適應能力大幅度提升,基本上具備了一名合格社會人的能力。

  也不知道哦為啥,後來這個制度取消了。

  (這部分涉政,被屏蔽了,就不寫了)

  就算王旭不知道如何去解決,或者他提出的解決方案有所偏頗,但總要把可能的情況分析出來供領導們參考才是。

  後世,我們在工程領域,科技領域真心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科學領域也在後半段開始發力,大有趕超之勢,自然可喜可賀。

  但這不意味著就真的沒毛病了,甚至毛病還不少,趁著現在還早,能稍微改點也是好的。

  王旭真心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在這份報告上,比他寫論文還認真,嗯,好吧,論文好多是抄的,自然不用花什麼精力,但這東西,可真是得自己寫。

  王旭在這邊忙忙叨叨,丑國那邊則是熱熱鬧鬧。

  由於傳統媒體會時不時地轉載一下新媒體上的消息,而新媒體又和GiTee聯動緊密,所以,《黑客帝國》還沒上映,似乎就已經成了全民熱議的話題。

  從開源的系統設定聊起,無數專家學者粉墨登場,分析計算機未來會不會成為人類的威脅,機器人三原則是不是真的就萬無一失。

  機器人,在丑國一直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話題,特別是在九十年代,剛剛放翻了大敵,正在拔劍四顧心茫然的丑國人,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外星人身上。

  地球已經容不下他們了,是男人就去打外星人,這是這個年代丑國人的普遍認知,也許再過20年他們才突然醒悟,打什麼外星人啊,打幾個劫機的都得花十多年。

  雖然並不是九十年代才有的,但這會兒確實是又一個高潮,以後連續幾年都會有類似的電影大熱,就是一個例證。

  除了外星人,另一個科幻主題就是機器人了,這會兒的機器人指的其實就是人工智慧,和後世大眾普遍認知的工業機器人,掃地機器人之類的東西並不一致。

  而《矩陣》就是這種對人工智慧的幻想的一種極致化體現,這種思想其實是從蘇格拉底就開始了,別管這人是不是真的,他的思想可確實是很多現代思想的根基。

  在《理想國》第七卷中,蘇格拉底正在與柏拉圖的弟弟格勞孔談話,有一段被操控的洞穴人的內容。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我這裡就不抄了,挺長的,其實那個就是《矩陣》這個構想的前身。

  這也就是為什麼,王旭一點都不擔心《黑客帝國》在西方會水土不服的原因,因為那本身就是他們內心深處最深沉的恐懼之一。

  所以,當《黑客帝國》成為了新聞中的熱點後,激起了非常熱烈的討論,然後就是更多的媒體捲入。

  新聞上時不時就會冒出幾張新的效果圖之類的拍攝進度,讓人們有一種養成的快感,都快追成連續劇了。

  最逗的是,GITee上真的有好事者收集各種簡報,然後都快把故事梗概分析出來了。

  還好,這片子不是燒腦電影,只是一部動作電影,有沒有故事都關係不大的那種,否則,這片子真的還就沒啥期待感了。

  但這種熱鬧確實有效,新線那邊都快樂瘋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電影還沒上映呢,熱度就快趕上大爆的電影了。

  ——

  (明天見,解釋一下:那個限免不是我申請的,據說是AI自動搞的,其實是推廣的一種,編輯都沒權利去推薦限免)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