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小區與房子
年前最後的一周,帝都已經洋溢著過年的感覺,到處都是採買年貨的人群。
王旭麾下的一系列企業一直以待遇好,福利多而著稱,雖然不是國企,但卻有著不遜色於國企的福利。
算是外企,卻又不需要會外語,入門門檻不高,這一帶有不少的年輕人加入了這家公司工作。鄭斌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是去年退伍的,高中文化。
街道辦幫忙安置工作的時候建議他先去這家企業報名,能不能進不好說,但你得先占個坑,不行再找其他的。
其實他的父母更希望他去國有企業,但那種單位更難進,帝都有關係有門路的人又多,像鄭斌這樣的城市平民,那幾乎是根本沒有機會的。
他就是普通野戰兵退伍的,除了軍事技能,就不會別的了。脫了軍裝,除了看著精壯些,可以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但他運氣真的不錯,去年王旭開始搞電影,需要找一批有點軍事底子的人做特效,他成功憑藉著自身的軍事素質,對槍械和炸藥的熟悉,入職了王潮下屬的特效工作室,成為實物特效部門爆炸組的成員。
工資待遇還不錯,至少比幾個原來的高中同學強不少,關鍵是這裡有師傅教本事。同樣是爆炸,拍電影和打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如何炸得絢爛好看,才是這裡首要追求的。
爆炸組的工作管理特別嚴格,基本操作規範都是從部隊的管理手冊脫胎出來的,甚至連道具槍械的使用規定都和部隊完全一致。
每天槍械和爆炸物都有專門的人員進行管理,使用都需要專門的手續才能領取,用量更是精確到0.1克的程度。
鄭斌很勤奮,也很努力,他跟著王旭學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炸模型,炸假人,炸泡沫,可以說是熱熱鬧鬧的,那真是一天一個新技法,半天一個新思路。
真的是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光是筆記,就記了厚厚的三大本,為了能夠快速記住,晚上回去還不忘回顧複習。
鄭斌自己都笑著說,如果上學的時候有這個勁頭,哪可能連個大學都沒考上。
功夫不負苦心人,鄭斌最終憑藉考核成績,成為爆炸組的副組長,工資也跟著漲了一級。
組長空著呢,王旭說還要去八一廠找一個特效師,但這個特效師是有國家單位工作編制的,目前只能借調來。
倒不是王旭不信任自己的技術,而是他真的沒那麼多時間去管得那麼細。王晶花已經和人家談好了,年後就會入組,臨時帶一下爆破組。
其實,這並不是很符合王旭最初的想法,因為這裡的學生都是他帶的,他並不知道與八一廠的師傅是否能合作得起來,爆破組可不是普通部門,如果上下級無法準確溝通,那是很容易出大事情的。
不過聊了一次之後,發現那個老師傅雖然野路子多,但想法新穎獨特。而且對於王旭這裡部隊式的嚴格管理更是讚不絕口,對各種術語什麼的居然沒有任何溝通障礙。
一問才知道,人家原來是正經部隊裡玩炸藥的,轉業才幹的煙火特效。這就沒什麼大問題了,至少在溝通環節完全可以順暢交流。
至於拍完片子以後,爆破組的組長大概率會從現在的成員之中選拔,能者上,庸者下。所以,鄭斌副組長的位子還不是很穩,他知道自己還需要繼續努力。
別看當了兩年兵都只是個列兵,但鄭斌本身就是城市裡長大的孩子,視野可並不窄,他很喜歡看各種軍事雜誌,尤其喜歡槍枝,在部隊閱覽室,沒少看這方面的內容。
而王旭這裡的圖書室,內容就更豐富了,他從全世界收集的各種軍事類雜誌,把各種輕武器的介紹都帶到了鄭斌的面前。
於是,他幾乎每天都會借幾本雜誌回家看,第二天再換,這些武器從樣式到規制,不說是倒背如流,起碼可以做到看到照片脫口就而出的程度。
這本是他的一個愛好,沒想到卻為他的職業生涯奠定了頗為堅實的基礎。王旭這裡要玩槍還是可以的,人武部甚至在他這裡建立了民兵組織,安排了軍代表負責。
後來看到了王旭畫的大量未來槍械想像圖之後,上面又撮合王旭和某數字研究所合作在影視基地附近,搞了一個槍械的研究室。
而鄭斌因為熟悉了解圖片上的世界槍枝,也被王旭時不時地安排到這裡幫助進行測試。他畫的各種新槍造型炫酷,但用起來就和普通部隊制式步槍有所不同。
要想看著漂亮,就需要符合這些槍造型的戰術動作,鄭斌雖然也沒幹過這個,但好歹是正經部隊出來的,基本的原則還是清楚的,再加上他對世界槍枝了解頗多,對人家的戰術動作,照著照片也能比劃個大概。
所以他沒少被安排這方面的工作,後來拍電影的時候,更是成了專門的槍械動作指導。
王旭這裡其實是有真槍的,研究室甚至和附近的部隊有共用的專業靶場,所以也可以進行實彈射擊,王旭企業的民兵訓練也是在這裡。
九十年代的民兵已經很少了,特別是中小型企業中,民兵組織差不多都裁撤了。只有少數大型國企還保留著這一組織架構。極少有新的企業會建立民兵,私企、外企更是想都別想。
但建立基層民兵組織的政策並沒有廢除,反而形成了條例,前些年才頒發。
王旭這裡雖然名義上是外企,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這是個什麼性質的企業,而且關於民兵的組織條例里卻也沒有明確規定說外企不允許建立。
所以,王旭這裡還真就有了民兵組織,於是他招來的退伍兵,都成為了民兵的基幹,其他的普通民兵則是各部門都有,要麼怎麼說王旭這裡如果打起仗來,分分鐘拉出一個連隊毫無問題呢。
鄭斌因為本身就是退伍兵,現在還天天能接觸到炸藥和槍械,所以在民兵中他也成了重點培養對象。
當然這只是玩笑話,部隊裡這方面的素質培養是全方位的,並不會因為你是一個普通士兵就只教你打槍,而是各種軍事素質都要訓練的,只是分工各有不同罷了。
除非是特種兵,需要培訓的內容更多,才會有逐漸明確的具體專長,一般部隊裡,大家其實都差不多。
到了民兵這裡,那就是啥都得會一點,但又不要求精通的程度,畢竟即便真開戰,民兵也都是打打輔助,上戰場的機會少之又少。
除非是打大規模的都市巷戰,好嘛,帝都誒,如果這裡……,想想都知道不可能了。
帝都每年能當兵的不多,眾所周知,在華夏去當兵還真不是伱想去就去的,帝都本來人口就不多,能當兵的就更沒有幾個了。
所以,帝都其實並不愁退伍兵安置的問題,王旭這裡能有這麼多退伍兵,嗯,懂的都懂。
他這裡的退伍兵,好多都不是本地人,是從外地調劑過來的,你就想吧,調劑到帝都工作,還能解決戶口,嗯,王旭什麼都不知道。
鄭斌家在城裡,每天要坐公司的班車,花一個多小時去昌平,回來又要一個多小時,比在東四那裡坐辦公室的要辛苦得多,但他不在乎。
這是一個他夢寐以求的工作,來的時候都沒想到過會和自己的愛好與特長如此吻合,簡直就好像量身定做的崗位一般。
當兵的時候從未想過,自己居然會有可能從事這樣一種職業,軍人,拍電影,好吧,戰爭片也不少,特別是前些年,但真沒想過自己也會和那些大明星一起合作。
在小小的昌平基地,他已經見過了很多只能在雜誌上看到的大明星,王霏就不說了,那是老闆,什麼劉曉青,張國榕,他都見過面,甚至還打過招呼。
就這一點,就夠他在小夥伴面前吹個三天三夜的了。
今天是公司發東西的日子,班車都提前到下午兩點就往回趕了,有幾個帝都沒住的地方的同事都就近在昌平那邊租了民房住,他們的年貨早上就隨班車送過去了。
但大部分帝都人還真就不捨得帝都城裡這麼個尊貴的稱呼,所以,寧可每天花三個小時坐班車,也要住在城裡。
這也是正常,幸虧都是年輕人,還沒有孩子,不然更得住城裡,那教育資源就沒有可比性。
所以王旭安排了專門的大客車當班車,每天從東四開往昌平。
其實路程也就五十公里左右,但這會兒可沒後世那麼好的路況,客車也是六十年代老款的那種,開起來,那是嘎油嘎油的,能開出四十的時速都算開飛車了。
不過話也說回來,即便是後世路況好了,但同時車也多了啊,就帝都那個堵,什麼高級車你也跑不快。
從帝都到昌平,依舊差不多得一個多小時,你說這到底是發展了,還是沒發展。
公司今天特別熱鬧,大卡車就停在新樓的大門口廣場上,後勤的同事正在忙忙碌碌地為每一個員工分發年貨。
年貨都是早就在倉庫里包裝好了的,都是紙箱包裝好的,看起來都差不多。但其實裡面的內容還是有差別,該有的都有,但數量上會有些不同。
來了人,報上名,簽個字,領一個箱子就走,不許現場打開,都是有規定的,自己回家拆去,省得大家攀比。
鄭斌下了班車,和相熟的同事打招呼,寒暄,幫他們把沉甸甸的足有幾十斤的箱子弄上各種交通工具,才安心去取他自己的那一份,退伍的他依舊保留了很多在部隊時養成的習慣,比如幫老鄉幹活。
和去年一樣,今天的打車錢是可以報銷的,括號,僅限面的,括號結束,省得力氣不夠的女同志搬不回去。
(又找到了一個水字數的方法,笑臉。終於知道為啥好多小說里有「手動狗頭」這種寫法了,大笑臉)。
王旭可是知道,年貨這種東西就沒法公平的,雞鴨魚肉,誰也不會按標準長,你的雞比我的大點咋辦。現場拆開了,真的有可能打起來,本來是好事,最後卻弄得一地雞毛。
所以乾脆封好了,概不退換。王旭也沒搞什麼一刀切,全都一樣的事情,大鍋飯真的沒什麼好處,開始吃的時候真香,但死氣沉沉,缺少活力,企業干不好的。
不過年貨倒用不著分崗位,主要是分年資,像鄭斌這樣的剛入職一兩個月的新人,能有福利就燒高香吧。就別非要和人家老員工一樣的待遇,那樣對那些干滿一年的員工就顯得不公平了。
王旭的企業成立時間太短,干滿了兩年的那就幾個人,一年半的那都是元老了。最近一年迅速擴大,那才是大部分員工入職的時間。
有了規矩,就有了方圓,廣場上那就是一片和和美美,居委會的幾個大媽都在這裡幫忙,因為居委會也有一份,雖然都是按照最小份的標準給的,但也是個心意。
你要在這附近好好經營企業,和居委會那就是街坊鄰居的關係,你可別小看這種鄰里糾紛,一會兒一個擾民,一會兒一個污染,一會兒一個防火安全,搞不好關係,小小的居委會就能折騰死你。
王旭倒也沒那麼功利,相反,他的看法還挺樸素的,那就是回饋一下社區,你可別小看這些居委會老太太們,好多人覺得他們特煩。但在不僅僅是走南闖北,更可以說是歷盡滄桑的王旭眼中,卻透著親切。
這是一種相當傳統的價值觀,就是那種街坊鄰里和睦,古話遠親不如近鄰,現代城市的鋼筋混凝土,讓這種親如家人的氛圍徹底解體,不好說誰好誰壞,這只是不同社會時代的需求罷了。
但從小就在街坊鄰裡間受盡照顧與關愛的王旭自然願意把這一份感情同樣回報回去,於是就有了這樣的動作,反正從海外買得多,街坊鄰居每家送點,東西不多,心意實在。
幾家人,煮一大鍋的雪蟹腿,讓孩子們開開胃,讓老人們嘗嘗鮮。不求什麼回報,能念叨一聲二哥的好也就足夠了。
市井傳聞王旭東四王二如何如何,但街坊鄰居都知道,他就是那個從前東家蹭一口飯,西家蹭一頓面的孩子,現在發達了,他也沒忘了老街坊。
逢年過節的總有些糕餅點心,年貨油鹽之類的送過來,雖然現在日子好了,誰也不缺這一口吃的,但真就挺暖心,今年居然有來自海外的進口貨,還真就不一般。
老街坊鄰居,其實最近開始陸陸續續有不少人搬走了,狹窄的雜院真的不適合生存,結婚都抻不開腿的那種,但凡有個去處,真沒誰願意在這種地方待下去。
但就這個去處,可就難找了,帝都的福利分房制度今年正式畫上句號,可商品房卻又遲遲沒有開放,除了涉外的那些幾千美金一平的東西外,你在這四九城,真就找不到幾個能住的地方。
而且,來自於後世的王旭知道,即便是後來開放了,帝都大部分的小區環境也比南方城市差得遠,商業樓盤還好,但帝都的商業樓盤絕大部分都不在市里,而是在四環以外。
市里則是充斥著各種的企事業單位建設的所謂小區,好多號稱高端小區,但除了貴,住的人也挺高端,但小區本身真的看不出哪裡高端,那服務質量,那居住環境,真心是一言難盡。
特別是建築設計方面,帝都這會兒有幾套通用圖紙,用預製板建的板樓和塔樓,好多單位的住宅都是按照那個圖紙建的。
但那個房子設計的,真就是怎麼住的人多怎麼搞,一套房子套內五十平米,公攤卻要二十多平米的不在少數,真卡著規定的上限來。
王旭就想不明白,你個一部電梯十幾戶人家的房子,沒有任何公共建築,怎麼就算出來那麼大的公攤的,這房子都攤哪兒去了。
但說起來,其他地方你還能看到各種吐槽、各種投訴,甚至拉橫幅躺大街的都有,但輪到帝都,你看得到嗎?
為了這個,王旭甚至打算和市政府商量商量,由市政府牽頭,王霏的王潮企業贊助,聯合水木建築系,土木系,帝都建築學院,以及帝都建築設計院等建築類相關單位。
聯合搞個未來的居民樓設計大賽,以為王潮建設員工宿舍的名義,就針對帝都這種氣候條件,人文環境,重新設計一些公版建築出來。
要求面向未來生活,面向平民百姓,為三口之家、五口之家設計,房屋本身要成本低,周期短,維護簡單,還得使用年限長。
現代家庭的主體是三口之家,帝都其實也有不少的五口之家,這也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中,最常見的家庭模式。
三口的一般是夫妻兩個帶個孩子,五口的則是一對中年夫妻,一對青年夫妻,再加個孩子。
那種一對夫妻好多孩子的家庭,現在帝都其實已經很少了,還殘留的,孩子一般也已經快成年,很快就要分開單過。
這樣的戶型,足夠滿足一個家庭的日常需求,至於改善型的住宅,那是富裕以後的事情,現階段可以不考慮。
而且任何城市中,總是以普通的青年人,中年人為骨幹的。
老年人和孩子其實可以考慮把一部分醫療資源,育兒資源,小學資源之類的進行外移,集中形成育兒養老的副城區,而不是啥都扎堆扔到市中心去。
小區環境內要求舒適,安靜,環保,能鍛鍊,能健身,能散步,能交流,孩子能玩,青年能跑,家長能社交,要有足夠的停車位,人車還不能在一起跑,你說這要求高不高。
不高,其實後世很多小區都能做到這一點,只是需要提前有這個意識,就自然能規劃得到。
然後幾個小區附近至少要有一個不會擾民的大廣場,廣場舞雖然還沒流行開,但交際舞、扭秧歌之類的民間活動可從來沒斷過。
需要有賣柴米油鹽的菜市場,要有人們的社交場所,茶館咖啡酒吧之類的,要有餐飲吃飯的地方,有超市購物的地方,有體育鍛鍊設施,有兒童遊樂場,甚至可以有小型的購物中心,電影院,遊戲廳,網吧之類的東西。
這東西現在華夏還沒有,但在後世,這玩意叫城市綜合體,但那一般是指大型的區域性中心。
而王旭想搞的這個,其實是小型的,最早是李家坡搞出來,用了幾十年。後世的姑蘇曾大力引進,效果顯著,這東西在姑蘇,叫鄰里中心。
王旭前世在那裡住過,真的非常方便,而且乾淨,整潔,不會有複雜的社會亂象,可以說是居住體驗最好的一種模式。
其實其他城市不是沒有類似的,因為人們總會自發地在周邊形成一些類似的聚集地,但很容易缺乏管理,沿著路到處都是,不好找地方不說,還亂七八糟的,人們平均行走的路線還要長不少。
這就是統一規劃,集中設計的好處。完全可以通過科學地設計,讓人們的步行時間控制在五分鐘之內,輕鬆出行。
更因為路程短,鋪裝路面的成本也就相對較低,更可以規劃公共的停車空間,不會弄得滿馬路都是車,占據行車道路。
——
(還有,全職寫書第三天,嘗試萬字更,祝我成功吧。)
(本章完)